广告批评论文_李珣

导读:本文包含了广告批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广告,批评,女性主义,恩格斯,马克思,城市形象,伦理学。

广告批评论文文献综述

李珣[1](2019)在《学科建设语境下广告批评主体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广告批评作为广告学的重要分支,已经逐渐被提上学科建设的高度,中国的广告批评学建设还处于初步探索的过程中。广告批评主体在各种"广告批评"定义中处于"缺位的存在"状态,隐含了专业化的诉求,但同时也有学者提出要重构广告批评主体。目前我国的广告批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在理论研究领域已经开始较为集中地出现了专业人士。学科建设语境下的广告批评主体,实际包含了广告批评实践与广告批评学两个面向,要实现广告批评学科的建成,应当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广告批评队伍。(本文来源于《现代广告》期刊2019年21期)

曹艳[2](2019)在《从跨文化广告传播的伦理学视角看中国当代广告批评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其在传播过程中所出现的伦理问题,将会对现代的广告造成深刻的影响。文章从跨文化广告传播的伦理学视角看中国当代广告批评现状,分析现状并提出解决策略,促进跨文化广告传播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9年17期)

郑满宁[3](2016)在《图像消费语境下的城市形象广告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交媒体的崛起使得信息消费方式呈现出快餐化和感性化的趋势,这一时代的显着特征是图像符号的剧增,"视觉化"和"感性化"被摆在突出位置。如美国学者米歇尔指出:"视觉文化是指文化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视觉文化,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而且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图像消费时代来临。在城市形象广告领域,我国从1999年山东威海打造第一(本文来源于《美术观察》期刊2016年10期)

王凤翔[4](2015)在《略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广告批评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在异化论、阶级斗争论与媒体批判论的基础上,对商业广告、虚假广告与广告意识形态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形成了具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广告批评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商业广告是一种精神交往形式与精神生产力,具有付费性、充满活力、产业精神与妙趣横生的传播特征,是受资本影响与控制的一种社会交往形式与传播文明方式;虚假广告是在资本主导和诱导下的"社会战争"中一种特殊的"谋杀"工具,展示了工业革命与广告产业精神的消极性。从软广告、"政治产业广告"视角来看,对新闻自由的批判是对报刊或者报刊言论形式的一种时事针砭,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媒体党是具有阶级言论倾向性的广告党,切实维护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及其意识形态。从报刊媒体讲政治与经营的关系来看,报刊媒体在这两方面的成功是获取广大民众支持、影响舆论生态与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路径,其党派立场与"人民性"是其广告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传播基础与市场源泉。(本文来源于《新闻与传播研究》期刊2015年06期)

郭瑾[5](2014)在《位置与话语:数字时代广告批评主体考论——基于张太广告事件对广告批评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广告批评归根结底是作为批评主体的人的判断和评价,离开了对人的了解,就不可能真正把握广告批评的实质。数字时代,传播结构发生改变,广告批评主体得以拓展,批评权力重心逐渐位移,权力也随之分解。以新近发生的"张太广告事件"为例,公众、传媒人、文化学者、广告学者、广告人、广告主等批评主体,所处的社会位置不同,进行广告批评时的立场和倾向也迥异。公众作为"走神"的广告批评者,在广告批评"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明显增大,甚至反哺媒介议程设置,而作为专业人士的广告学者,话语却常常湮没于众声喧哗之中,批评的效力被稀释。整体来看,数字时代,当代中国广告批评呈现弥散化特征,要解决这一问题,有赖于建立健全广告批评机制。(本文来源于《国际新闻界》期刊2014年07期)

白柳,李栋[6](2014)在《营销创意视角下的中国服装广告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服装作为现代社会的活跃商品,其文化载体功能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盲目追求销量的增加、盈利目标的实现,使得服装企业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广告困境,在营销创意方面,存在着传统文化根基缺失、营销内容过于狭隘、代言效应弊端显露和广告创意盲目求新等问题。(本文来源于《滁州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杨斯舜[7](2014)在《中国女性主义广告批评观的反思与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思想意识的启蒙和人性的觉醒,女性作为一个群体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而在广告愈加发达的时代,女性的形象在广告文本中占据了绝大多数地位,甚至成为了一种社会文化符号。女性与广告的关系成为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特别是女性主义者对广告中女性的形象进行了深入研究,进而形成了女性主义的广告批评观。本文系统地梳理了中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女性主义广告批评观的发展,从而全面分析和反思了中国女性主义广告批评观的叁个主要观点及其两个偏颇之处。最后,本文重点论述了如何重构中国女性主义广告批评观,提出了叁个重构点:男女两性的性别觉悟,回归到正确认识自然而平等的两性关系及正视女性自身存在价值中来;男女两性的均衡互补,寻求从差异到两性视角的全新融合到再放大各自特质的动态变化;女性形象与广告效益,迎合消费者的必然需求和广告效果再放大的客观存在,试图重构中国女性主义广告批评观,重新定位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内涵,为更加理性、全面、客观看待广告中两性形象的使用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为中国女性主义广告批评观的丰富产生一点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杨斯舜[8](2014)在《中国女性主义广告批评观的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女性主义对广告的批评陷入了一种困境,既无法真正解决广告制作和传播的问题,更无法真正解决女性在广告中定位偏差的问题,反而陷入了狭隘的自我主义中,从批判的偏执走入了理论的偏执。其实,在现代社会中,性别差异的固有模式在悄然变化,性别意识也是在动态中发展,两性关系已经有了新的内涵。对于广告中的两性形象而言,就要避免以旧有的两性对立眼光来进行批评,而是要着力重构出一种新型的广告批评观,构建更具有建设性的批评观模式。(本文来源于《东方企业文化》期刊2014年05期)

王战[9](2012)在《“女性主义”广告批评的误区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主义广告批评应该注意批判的立场和尺度,不能片面地追求"表面化"、甚至是"量化"、"绝对化"的男女平等,应当立足于性别公正视角,承认客观存在的两性差异,并尊重女性的价值和特质。如果主观机械的鼓吹广告作品应该描绘出男女两性在社会分工和家庭分工中"绝对平等"的画面,实际上是将"男女平等"的诉求混淆为"男女等同",从而有可能变相地形成对女性的压迫和异化。(本文来源于《装饰》期刊2012年10期)

郭瑾,丁怡[10](2012)在《中国广告批评之批判:一段传播学视角的文本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广告批评作为有效的反馈机制,对于广告行业的健康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有效汲取批评的建设性意见有赖于对广告批评概念的厘定。本文从传播学视角,结合语义、词源及批评实践的综合分析,认为广告批评最终指向一切关于广告的判断和评价。其次,通过对中外广告批评历史的回溯,发现已有广告批评的内容,主要分为广告的营销与传播批评及广告的社会与文化批评,这两种类型的批评至今仍并行不悖。(本文来源于《新闻界》期刊2012年12期)

广告批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其在传播过程中所出现的伦理问题,将会对现代的广告造成深刻的影响。文章从跨文化广告传播的伦理学视角看中国当代广告批评现状,分析现状并提出解决策略,促进跨文化广告传播的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广告批评论文参考文献

[1].李珣.学科建设语境下广告批评主体分析[J].现代广告.2019

[2].曹艳.从跨文化广告传播的伦理学视角看中国当代广告批评现状[J].科技传播.2019

[3].郑满宁.图像消费语境下的城市形象广告批评[J].美术观察.2016

[4].王凤翔.略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广告批评思想[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

[5].郭瑾.位置与话语:数字时代广告批评主体考论——基于张太广告事件对广告批评的思考[J].国际新闻界.2014

[6].白柳,李栋.营销创意视角下的中国服装广告批评[J].滁州学院学报.2014

[7].杨斯舜.中国女性主义广告批评观的反思与重构[D].湖南师范大学.2014

[8].杨斯舜.中国女性主义广告批评观的重构[J].东方企业文化.2014

[9].王战.“女性主义”广告批评的误区与反思[J].装饰.2012

[10].郭瑾,丁怡.中国广告批评之批判:一段传播学视角的文本阐释[J].新闻界.2012

论文知识图

《广告批评》《广告批评》期刊封面一2农夫山泉平面广告各类批评者所占比重示意图河南大学着作(5)河南大学着作(1)

标签:;  ;  ;  ;  ;  ;  ;  

广告批评论文_李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