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ORBA的CPN综合网络管理策略的研究

基于CORBA的CPN综合网络管理策略的研究

宿超[1]2003年在《基于CORBA的CPN综合网络管理策略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Internet信息共享和高速数据业务的飞速发展,提供高速的宽带接入已成为目前通信领域的焦点问题,用户驻地网(宽带用户驻地网,Customer Premise Network,CPN)也随之成为新一轮的建设热点。由于用户驻地网处于一个高度竞争和开放的网络环境,这决定了用户驻地网的建设和管理有其独特的一面,它的业务类型更加复杂,对管理能力也要求更高。 但是,目前CPN网络管理基本处于零管理状态或者是由设备厂商提供的多个专用管理系统并存,随着网络规模逐渐扩大,业务不断拓展,整个网络的复杂性日益提高,管理问题也非常突出。再者,各种网络和设备缺乏统一的接口标准和规范,给网管系统的建设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带来网络协议互不兼容、管理内容庞杂、管理信息难以互通、缺乏对整个网络的综合管理和操作界面多样等问题。目前,如何有效地管好整个CPN网络,是CPN运营商的一大难题。 本文的研究是以山东省通信公司建设的宽带用户驻地网综合网络管理平台为背景展开的,作者参与其中管理系统的总体策略设计并负责具体故障管理子系统的实现。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①系统介绍了宽带用户驻地网的概念、特点和发展状况,分析了驻地网管理中的难点和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②总结了宽带网络所用到的几种技术及相应的网络管理标准,分析了ADSL、HFC、Ethernet Over SDH、以太网接入、无线宽带接入和基于ATM的光接入等宽带接入技术,并对每一种技术的应用以及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 ③介绍了CORBA的概念、体系结构以及技术特点,提出CORBA用于CPN网络管理的策略。 ④在对宽带接入技术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省通信公司CPN综合网络管理平台,设计了两套CPN组网方案供选择。 ⑤提出了综合网络管理思想,并将其应用于CPN网络管理中。茄要⑥设计了一个基于CORBA的CPN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原型,并对网管中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子系统功能进行了定义。⑦重点讨论了网络管理中的故障管理,实现了故障管理子系统中的远程监测模⑧该模块将应用于山东省通信公司的CPN综合网管系统中。最后,本文总结了工作中尚存的不足,并指出了下一步的工作和努力方向。

郭成昊[2]2007年在《计算系统的自适应体系结构研究》文中认为自适应系统能够通过动态调整自身结构和行为来应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性能衰退,其在设计时也面临着与传统软件开发初期同样的问题,缺乏技术手段指导软件的需求分析和设计,从而导致系统开发和维护困难。本文着重讨论了自适应系统体系结构构建中的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对提高复杂环境下系统结构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现有的自适应体系结构缺乏内聚性、重用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基于C2风格的层次式体系结构模型将自适应系统表示成组件和连接件构成的整体,并应用于视频点播系统(VOD)中。通过随机Petri网形式化建模,定量地分析自适应VOD系统的性能参数;通过统一建模语言(UML)从多个视图描述软件体系结构,减少了自适应系统建模的复杂度。(2)针对现有的自适应系统构架耦合性高、交互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两种以Agent为基础的自适应系统体系结构:基于多Agent和移动Agent的自适应体系结构模型。利用自主Agent的自主性、社会性及自适应性,并通过多个Agent之间的协调合作,使得如何让系统实施自适应操作这一复杂问题变得容易解决;利用移动Agent可以在异构网络和分布式计算机环境中自主、自动地迁移的特性,避免当网络性能下降时,自治组件间通信可能出现的拥塞问题。为了形式化地分析以上两种体系结构,论文还分别采用了扩展的G网、层次时间颜色Petri网对其进行建模。(3)采用CORBA中间件和Agent技术,构建了一个自适应网格计算系统体系结构,并用时间颜色Petri网对其进行建模和分析。提出了将传统的冗余技术和软件抗衰技术相结合的策略构建容错系统体系结构,并分别给出了该系统的非马尔可夫随机Petri网模型和时间颜色Petri网(timed-CPN)模型,最后对基于该模型的系统进行了定量分析。(4)提出了面向服务的自适应即时通信原型系统,它能够在客户端请求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通过系统的动态重组(将一部分请求转交给空闲服务器处理),降低系统负载。并应用多目标遗传算法控制和管理系统的动态重组,使其满足多个相互冲突的设计目标。

刘虎兴[3]2010年在《面向服务的铁路调度系统集成及复杂业务处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铁路综合调度系统是客运专线铁路安全、高效运行的核心。随着各条客运专线铁路和高速列车的投入运行,综合调度系统在提高对列车安全正点运行的保障,辅助调度员应对突发复杂事件的处理,建立全路标准统一的调度业务流程,消除各调度所在业务处理流程上的差异,以及突破调度工种的限制,高效组织合理分配铁路运力资源,这些都是客运专线铁路综合调度系统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在理论方面我们的研究工作着力解决以下一些问题。(1)研究解决构建面向服务的铁路综合调度系统中面临的架构设计问题。研究架构如何满足既能支持调度业务在线扩展、业务流程调整,以及实时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解决管理信息流与控制信息流在数据实时性和大报文对总线压力的问题,为各调度工种划分提供服务的问题等;(2)研究对既有信息系统的集成,并能够处理与多种外部接口的复杂性,实现功能集成化和业务流程集成化,具有功能实现和业务流程的独立性,除在功能上能够为所有调度工种提供信息服务支撑外,还要为各调度工种掌握与合理运用车辆、基础设施、司机与乘务人员等所有铁路运力资源提供综合调度系统集成平台;(3)研究建立铁路调度业务流程模型,能够对不断涌现的铁路新装备提供支持,而且能够适应调度业务的不断调整,能够快速方便的进行业务流程调整,进行动态的业务流程集成,为业务流程的调整、管理和优化提供支撑;(4)研究建立铁路综合调度系统复杂事件处理模型,能够对异常事件进行有效监控和处理,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预处理,发现潜在异常情况,无论对直接的异常报警或潜在的异常报警,向调度员提供相应的业务处理流程支持;(5)通过建立面向服务架构、业务处理模型和复杂事件处理模型,构建铁路综合调度系统框架,既能够支持业务流程的调整与扩展,又能够支持相关功能模块研究与发展,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架构模型,兼顾业务流程管理决策环境的支持和对实时控制决策环境的支持,提供综合决策的环境平台。在论文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以下一些研究成果。1)将面向服务的架构引入铁路综合调度系统设计中,建立服务模型,以服务为基础,把业务流程与功能平台分离,实现了对调度业务流程的管理与优化;2)提出了层次化系统总线设计风格的铁路调度业务的SOA架构方法;以SOA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架构和服务总线为基础,提出了对系统控制信息流和管理业务信息流统一管理,同时又避免相互影响的服务总线设计,实现了对多种调度业务流程的综合管理;3)提出了基于场景的分析方法,建立了调度业务处理流程模型,实现对调度系统复杂业务流程的优化和管理;4)提出了基于Petri网的调度系统复杂事件监控模型,对大量复杂事件进行监控,并对异常事件按业务处理流程进行处理;本文以BPM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业务流程管理)解决调度指挥的技术“孤岛”问题,即在对调度业务流程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把解决各个局部问题的各功能模块(已封装为服务),相互关联起来,现实调度业务流程的自动化。5)对调度业务处理流程与复杂事件处理流程集成,提出了业务事件与复杂事件综合处理业务流程。本文取得的研究成果将直接运用在当前我国客运专线铁路综合调度系统的开发中,为我国未来二万公里客运专线铁路的运营管理和调度指挥提供理论与实践方法上的指导。

胡静[4]2014年在《航行通告分发服务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随着全球民航业的繁荣发展,ATM(Air Traffic Management)的需求量持续增长。欧洲EUROCONTROL提出的全球航行情报服务由AIS(Aeronautical Information Service)向AIM(Aeronautic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过渡的理念逐渐被各国接受。AIM的核心理念是以数字化为基础,建立一个以网络化为中心的实时、安全、共享的航行情报服务环境。航行通告(Notice to Airman,NOTAM)作为航行情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发服务的准确性、及时性和高效性对ATM至关重要。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首先,分析了现有数据分发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结合航行通告分发服务目的地明确、可按需订阅的特点,提出将发布/订阅模型应用到航行通告分发服务中。针对航行通告的具体内容,设计了一种基于主题的发布/订阅模式,并使用Petri网对该模式进行建模和分析,证明了该模式的正确性和稳定性。其次,在深入研究DDS(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规范及其QoS(Quality of Services)策略的基础上,设计了实现发布/订阅模型中代理功能的中间件;详细地介绍了中间件的体系架构、所需的数据结构以及航行通告分发服务的工作流程;使用CPN Tools对中间件进行CPN建模,动态地展现了中间件在发布/订阅中的工作流程,验证了该中间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然后,由于中间件在进行分发服务时,未考虑数据的路由,因此结合应用层组播的优势,提出了一个工作在应用层的航行通告分发服务路由协议。该协议通过构建一棵以发布端为源点的组播树,实现航行通告的高效分发;分别对航行通告在发布/订阅时的场景进行CPN建模和分析,从而验证了协议的可行性。最后,针对路由协议中的组播树生成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最小延迟组播树模型,并使用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实验结果证明,新模型能够正确且更加高效地得到最小延迟组播树。

钟晓雄[5]2010年在《分布式工作流的事件处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的业务流程变得更加复杂化,现有的工作流管理系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柔性不足、集成能力有限、互操作性不高等缺点,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分布式复杂应用的需求。因此,研究分布式工作流管理系统技术对企业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事件驱动的分布式工作流管理系统是指在分布式的、异构的、动态环境中,引入主动数据库中的ECA(Event-Condition-Action)规则来描述工作流中的任务处理,将事件作为唯一的过程集成与协调机制,基于事件触发规则执行,从而实现工作流任务的自动路由。本文首先对分布式工作流技术和事件处理技术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概述,对当前工作流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基于事件驱动的分布式工作流管理系统中总结了分布式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特点,在对分布式工作流技术和事件处理技术仔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域和扩展Petri网(E-CPN)的事件合成算法,并进行了性能分析。对每一步的算法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对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延迟时间的化解规则及算法描述,通过反复应用规则进行化简,逐步减小E-CPN的规模,最终计算出分布式工作流系统响应时间。最后,为了解决域中各个代理的事件处理顺序的不一致这个问题,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桶的事件一致性处理算法,有效地解决了分布式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的事件处理顺序的不一致问题。

苑明海[6]2008年在《可重构装配线建模、平衡及调度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制造业正面临不可预测、快速多变和不断增强的市场竞争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可重构制造系统成为了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最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制造模式。可重构装配线作为可以适应多品种、变批量、多功能、快速交货和短的产品市场寿命生产模式的新型可重构制造系统,也成为近年来装配领域的研究重点。可重构装配线的设计与管理作为可重构制造系统级研究的关键内容,是引导可重构制造系统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的重要途径,通过可重构装配线管理系统的开发,可以为企业实现装配线的重构、平衡、调度及评价提供一个很好的控制与管理平台,增强企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针对可重构装配线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工程应用价值。本论文研究了基于多Agent的可重构装配线体系结构及其装配线管理技术,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1)研究了可重构装配线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在对可重构装配线系统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Agent的可重构装配线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分析了该体系结构的主要特征,设计了系统的功能模块。最后分析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为论文的研究确定了方向。(2)研究了可重构装配线建模技术。针对可重构装配线所具有的复杂性、重构性、智能性及自治性的特点,提出了面向Agent的赋时着色Petri网的可重构装配线建模方法。在对装配资源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将装配资源Agent内部行为进行封装,建立了装配资源Agent的ATCPN模型,并通过过渡变迁合成可重构装配单元ATCPN模型。根据每个可重构装配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整个系统的消息传递关系,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装配线快速重构。分析了可重构装配线的ATCPN模型的性能指标,并提出了AUML模型向ATCPN模型的映射规则及基于ATCPN的交互协议建模方法,通过引入相应的多Agent交互协议模型可以解决模型中存在的死锁和冲突。(3)研究了可重构装配线平衡。分析了可重构装配线的特点,综合考虑工作站的数量、工作站的负荷及装配线效率叁个因素,提出了可重构装配线的平衡模型,同时提出了一种优化装配线平衡的混合遗传算法。该算法将模拟退火算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并采用了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的自适应重构策略,有效避免了算法的早熟,增强了算法全局寻优能力。(4)研究了可重构装配线调度。综合考虑影响可重构装配线优化调度的叁个主要因素,即最小化空闲和未完工作业量、均衡零部件的使用速率及装配线调整成本,提出了可重构装配线多目标优化调度的数学模型。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Pareto多目标遗传算法的可重构装配线优化调度方法,该算法在遗传操作中综合运用了群体排序技术、小生境技术、Pareto解集过滤器及精英保留策略,并采用了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的自适应重构策略,保证了群体的多样性,避免了算法早熟,增强了算法全局寻优能力。(5)研究了可重构装配线多目标调度决策。基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信息熵法,综合了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的优势,提出了一种新的确定指标权重值的非线性目标规划模型。同时针对可重构装配线多目标调度方案优选中存在的诸多灰色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灰关联分析的可重构装配线多目标调度决策模型,并利用决策向量与正理想参考向量关联度的贴近度作为决策方案的评判依据,使评价结果更为可靠、可信。(6)研究了可重构装配线评价体系。在分析了可重构装配线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可重构装配线的特点和要求,从工程实际出发,对具有多个不确定因素的多目标、多层次综合评价模糊决策进行研究,构建了一个较为系统、科学、全面的可重构装配线的叁层指标评价体系,并分析了各个指标的内涵。利用组合赋权法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最小二乘原理确定评价对象相对于最优参考值的优良隶属度,以此作为评价准则,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的方法实现对各指标的评价。(7)建立了基于CORBA的可重构装配线管理系统集成框架,研究了装配资源的信息模型,并设计了系统的Agent结构及各Agent之间的通信机制。同时,开发了可视化的ATCPN仿真建模工具,用于可重构装配线的ATCPN建模和性能分析。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可重构装配线管理原型系统,该系统已在某特种车辆厂中得到初步应用,效果良好。

徐锴[7]2012年在《CNGI科研机构驻地网网管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随着CNGI(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扩张,网络运营商推出了基于CNGI网络的多种网络应用。本论文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围绕CNGI科研驻地网网络管理系统进行研究和设计,是当前信息化的建设需要。本文研究了网络管理体系的模型结构、体系架构,通过对网管系统的技术发展及国内外现状的研究分析,结合作者实际工作,提出CNGI科研机构驻地网网管系统的总体设计与规划,并给出系统测试与实施方案。研究的CNGI科研驻地网网络管理系统,是基于Web的网络管理系统,系统提高了故障处理和网络监控能力,给出系统功能实现,包括:对CNGI科研机构驻地网的路由器、交换机、线路资源的统一管理;系统的多种模块包括:网络拓扑管理、故障集中管理、网络性能监控与分析、集中的资源配置管理、直观特色的综合报表管理;实现对网络运维的流程化管理;本系统的实施可以提高网络可用性,优化网络资源的使用。

凌兴宏[8]2004年在《面向Agent的敏捷信息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敏捷制造是适应全球动态环境下二十一世纪的一种制造模式,敏捷信息系统是实现敏捷制造的关键之一。根据目前相关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在领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紧密联系它所面对的管理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面向 Agent 的敏捷信息系统(Agent Oriented Agile Information System,AOAIS)关键技术及应用进行深入研究:1.AOAIS 的理论模型与体系结构:分析理论模型与实现相分离的原因,结合逻辑方法与经济学方法,面对个体智能性和群体交互的社会性要求,研究了 Agent 的属性和心智状态及其之间的关系,为 Agent 系统提供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Agent 的个体体系结构;阐述了 AOAIS 体系结构的概念及思想,提出面向语义 Web的 AOAIS 体系结构,并分析了各层次的结构、功能与部件。2.AOAIS 的交互与通信机制:分析了目前通信语言的现状与不足之处,采用面向语义 Web 的 Agent 通信语言 DAML;阐述本体的概念及在通信中的作用,并将多种内容语言纳入一个通信框架中,初步探讨了本体之间的翻译;采用 DAML_S 作为Agent 的能力描述语言,探讨了能力匹配算法,描述了基于握手机制交互过程与实现。3.AOAIS 的协作机制:根据 AOAIS 理论模型与体系结构以及交互与通信机制,对理论模型进行简化和归约,建立基于承诺与约定的 Agent 的协作框架;分析协作的过程以及结构与组织;并在该协作框架下,探讨了一些实用的协作方法、协调与协商机制。4.AOAIS 的学习机制:分析了 AOAIS 中 Agent 学习的时机、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方法;研究基于事例推理与学习以及强化学习在协商过程中的应用与实现方法。5.AOAIS 的建模技术:吸取目前面向 Agent 软件工程经验与成果,研究以体系结构为中心的建模方法;根据建模的要素,分析了模型、本体与需求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以体系结构为中心的的建模过程,并探讨了某些关键模型的建模方法与工具。6.实际应用:以敏捷生产计划与调度系统为例,在以体系结构为中心的 AOAIS建模方法指导下,参照目前企业顶层本体,进行领域本体以及应用本体的创建与描述,建立了面向语义 Web 的企业能力模型;根据领域模型与本体逐步建立系统需求模型,组织与交互模型,个体模型。

胡晓辉[9]2006年在《智能分布监控系统软件形式化建模和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以智能分布监控系统(Intelligent Distributed Supervisory and Control Systems,IDSCS)为研究对象,以多种Petri网和MAS理论为依据,探索IDSCS软件形式化建模方法及相关设计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能够精确地描述系统特征,完成针对系统性能的仿真和验证,有效地提高软件的实现效率。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针对IDSCS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BDI的具有实时性和审慎性特征的混合Agent模型,给出了一种基于混合Agent的IDSCS建模和设计方法,并且应用于实例当中。2.研究了以G-net和时间着色Petri网相结合的混合Agent和MAS模型描述方法。通过定义适合IDSCS的G-net,提出了一种直接将混合Agent映射为G-net表示的粗粒度模型,并将其转化为时间着色Petri网。这种方案有利于系统以层次化方式不断细化。3.改进了广义部分全局计划协调机制GPGP,深入研究了面向IDSCS需求的GPGP协调机制多协议描述模型,并提出了一种适合混合Agent使用的基于时间Petri网的实时任务调度算法。4.针对IDSCS的分布特性,提出了一种混合Agent叁层通信结构模型,扩展了适合混合Agent使用的实时通信原语集;基于实时CORBA支持的发布/订阅通信模式,给出了基于本体的实时通信原语时间着色Petri网表示方法和仿真方案。5.为了适应IDSCS应用领域的高可靠性需求,提出了相应的容错和故障恢复模型形式化定义;针对冗余基本模型研究了随机Petri网模型建立方法,给出了由基本模块组成的混合Agent容错模型;设计了IDSCS通信系统软件多故障恢复机制,并应用随机Petri网对铁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R)多故障恢复机制进行了仿真和性能评价。

胡世广[10]2008年在《具备智能特征的开放式数控系统构建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在现代制造领域,数控系统的广泛应用极大推动了制造技术的进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相关支撑技术的发展,数控系统正在经历一次以开放性与功能复合化为突出特征的技术变革,由此必将引起系统体系架构与控制策略的变革性发展。针对于此,本文在数控系统开放式体系、结构建模、动态分析以及系统智能策略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基于对数控系统功能模块的综合规划,提出了一种四层结构的数控系统开放体系参考模型。给出了一种层级链式模块注册策略及注册单元体的形式化结构定义,可实现系统局部结构调整。完成了基于功能组件的用户专有技术配置机制的分析。分析表明该参考模型可支持叁级程度的系统配置。提出了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数控系统建模方案及其标准化建模流程。在对系统用例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建立了系统的核心用例包—运动控制包对应的子系统的类图模型。基于此对类对象行为进行了分析,构建了通道伺服控制序列图及通道状态图模型,进而通过活动图对系统操作逻辑进行了建模分析。引入网论进行数控系统运行时动态性能分析。提出了决策库所的形式化定义以解决环境信息外延不完整带来的冲突问题,进而完成了对系统总体结构的仿真验证。引入形式化数学分析方法对DNC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带抑制弧赋时Petri网的等效模式以降低模型维度与分析复杂度,基于此进行了实例仿真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系统结构调整规划。基于着色Petri理论对多轴伺服控制的分析模型进行了压缩,表明该方法可有效精简具有相似结构的系统分析模型。对系统智能策略的信息作用范围及加工作业周期内各阶段智能策略的实施目标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系统运行时分类智能控制策略。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给出了加工参数预优化方案及算例。提出了基于电流与电压综合监测的加工过程模糊自适应控制方案并建立了控制模型,进而引入径向基网络进行了加工自适应控制过程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糊自适应控制系统能够以较高的辨识与控制精度实现数控加工的智能自适应控制。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已开发出五联动数控系统功能样机,并完成了与五轴加工中心的配套工作,初步实现了对相关理论成果的实例化验证。

参考文献:

[1]. 基于CORBA的CPN综合网络管理策略的研究[D]. 宿超. 山东师范大学. 2003

[2]. 计算系统的自适应体系结构研究[D]. 郭成昊. 南京理工大学. 2007

[3]. 面向服务的铁路调度系统集成及复杂业务处理研究[D]. 刘虎兴. 北京交通大学. 2010

[4]. 航行通告分发服务的研究与设计[D]. 胡静. 天津大学. 2014

[5]. 分布式工作流的事件处理机制研究[D]. 钟晓雄. 兰州理工大学. 2010

[6]. 可重构装配线建模、平衡及调度研究[D]. 苑明海. 南京理工大学. 2008

[7]. CNGI科研机构驻地网网管系统研究与设计[D]. 徐锴. 北京邮电大学. 2012

[8]. 面向Agent的敏捷信息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D]. 凌兴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4

[9]. 智能分布监控系统软件形式化建模和设计研究[D]. 胡晓辉. 西北工业大学. 2006

[10]. 具备智能特征的开放式数控系统构建技术研究[D]. 胡世广. 天津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  ;  ;  ;  ;  

基于CORBA的CPN综合网络管理策略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