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杆菌转化论文_吕孟雨,董福双,柴建芳,周硕,张俊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杆菌转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杆菌,转基因,甘蓝,菌丝体,花药,菌株,柱头。

农杆菌转化论文文献综述

吕孟雨,董福双,柴建芳,周硕,张俊敏[1](2019)在《玉米种子芽大小对农杆菌转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郑58玉米自交系的种子作为试验材料,将玉米种子消毒,发芽后按长度分别将大、小2种玉米芽的生长点进行农杆菌转化,经过共培养后,通过对转化后的再发芽情况和转化芽的绿色荧光蛋白检测,分析玉米芽的大小对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种子芽长度在0.3~0.5 cm时用于农杆菌转化,有利于农杆菌对玉米芽生长点的侵染转化和转化后芽的再生。(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黄颜众,郭娜,轩慧冬,邢邯[2](2019)在《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及在生产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基因技术的突破打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为人类破译生物界遗传信息和定向改造生物提供了可能。转基因技术是利用自然界中现实存在的农杆菌侵染植物的现象,加以改造从而演化出来可以被科研实际应用的技术。自转基因技术可以在植物中实际应用以来,转基因植物在农业生产中产生了巨大的效益,降低了农药的施用量,降低了人力成本,改善了作物本身营养物质不均衡的缺点,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其实转基因技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不能用理性的视角来看待转基因问题。(本文来源于《大豆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曾繁丽,王浩,汪健,汪承刚,陈国户[3](2019)在《利用农杆菌介导花药遗传转化方法获得乌塌菜转基因植株》一文中研究指出乌塌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var. rosularis),俗名乌菜、黄心乌、乌青菜等,是白菜亚种的1个变种,主要在江淮流域秋冬季节种植。目前乌塌菜育种仍以常规育种技术为主,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育种技术的应用尚未见报道。农杆菌介导的花序浸染法,具有高通量、无需组织培养等优点,已成功应用于多种芸薹属蔬菜中。因此,建立乌塌菜花药遗传转化方法,对其进行遗传改良及功能基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心乌’乌塌菜为试材,对影响农杆菌介导花药遗传转化的因素进行优化,包括共培养基中BAP、Acetosyringone和Silwet浓度及pH值、花蕾大小(<2 mm、2~3 mm、3~5 mm、开放的花)与处理方式(未处理、花蕾剥开小口、剥除萼片与花瓣)、侵染方式(涂抹、滴液、浸染),以及共培养天数(0~4 d)等。经过优化后,取3~5 mm未开放的花蕾,完全剥除萼片与花瓣,使其露出花药;农杆菌经共培养基(MS+2.0 mg·L-1 6-BA+40 mg·L-1 As+0.03%Silwet+0.5 g·L-1MES+5%蔗糖,pH 5.8)悬浮后,采用滴液方式进行侵染;侵染后的花蕾经2 d黑暗共培养后,花药GUS瞬时表达率可达到91.59%。取共培养后花蕾开放的花粉,采用人工授粉方式,授于花的柱头上;正常培养获得转基因植株种子。经抗性筛选和分子鉴定,植株转化效率可达到0.59%~1.56%,远高于其它芸薹属蔬菜采用花序浸染法的遗传转化效率。在遗传转化过程中,利用GUS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显微镜观察农杆菌侵染花药情况,结果表明,在侵染的花蕾中,GUS基因可在雄蕊的绝大部分花粉粒中表达,但在雌蕊中未发现有表达。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与其可育系植株进行遗传杂交分析,结果表明,该农杆菌介导花药遗传转化系统中,雄性花药为农杆菌侵染的主要靶标。此外,PCR及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外源GUS基因已整合至乌塌菜基因组中。利用PCR和GUS组织化学染色对T2代转基因株系的分离比进行统计分析,3个T2代株系的分离比为3︰1,符合孟德尔单显性基因遗传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王欢,付小蕾,毛洪玉,祝朋芳[4](2019)在《根癌农杆菌介导观赏羽衣甘蓝遗传转化体系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稳定的羽衣甘蓝遗传转化体系,以羽衣甘蓝自交系'Mark 10','W02-7'和'Curly 6'为试材,通过单因子试验,比较羽衣甘蓝子叶、子叶柄、子叶片、下胚轴4种外植体的再生能力,筛选培养基中的适宜激素浓度,优化了羽衣甘蓝不同外植体的再生体系。将播种后6d的子叶于最适再生培养基上进行黑暗预培养,以根瘤农杆菌为介导侵染子叶后,于黑暗条件下进行农杆菌与植物材料的共培养。随后转入含有头孢霉素的抑菌培养基中进行抑菌培养,再将子叶移入含有卡那霉素浓度的筛选培养基中进行抗性芽选择,并提取植物基因组DNA进行目的基因的PCR验证,从而建立高效的羽衣甘蓝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最佳的外植体是羽衣甘蓝的子叶,在培养基MS+6-BA 1.0mg·L-1+NAA 0.1mg·L-1上,不定芽分化率可达100%;子叶经2~3d预培养,将OD600值为0.3~0.5的携带DFR基因表达载体的农杆菌菌液离心,以50mL MS重悬液重悬,侵染外植体5min,共培养2d;采用头孢霉素300mg·L-1,抑菌培养3d后,采用10mg·L-1卡那霉素进行抗性芽选择。在播种后30~40d共获得了24个抗性芽,以抗性芽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9株呈DFR阳性,显示外源基因已经成功整合到羽衣甘蓝基因组中,平均转化率为37.5%。本研究结果可以为羽衣甘蓝重要性状基因的遗传转化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宁宁,王伟杰,王玉康,曹维,李明[5](2019)在《农杆菌介导的浸花法转化甘蓝型油菜过程中柱头顶端开裂时期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杆菌介导的浸花法(floral-dip)是一种简便、快速、高效、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的非组织培养的遗传转化法,在拟南芥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在油菜中的转化效率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以甘蓝型油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雌蕊柱头开裂时间的研究,发现即将开放的10~15个花苞的柱头是裂开的,此时最有利于农杆菌进入子房室完成转化。对这部分花蕾进行浸花法转化,得到的T_1代种子发芽后通过除草剂筛选获得抗性转基因植株,进一步对这些植株进行PCR验证,其阳性率高达72.7%。该研究能进一步提高农杆菌转化效率,实现甘蓝型油菜更有效的遗传转化。(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8期)

王树军,王果,李焕苓,孙进华,李芳[6](2019)在《农杆菌注射法瞬时转化荔枝果实组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寻找一种高效的荔枝果实瞬时基因表达方法,本研究以荔枝品种‘新球蜜荔’(LitchichinensisSonn.var.‘Xinqiumili’)为试材,利用农杆菌注射法对荔枝果实组织进行转化,研究了果实发育时期、菌株种类、注射部位、取样时间、菌液浓度等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果肉已完全包裹种子的Ⅱb期果实进行连体注射,在果柄、果皮、种子、果肉分别注入OD600值为2.4的农杆菌菌株GV3101,4d后取样进行检测,4个组织的GUS染色率较高。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适用于荔枝果实的基因瞬时表达系统,为今后快速鉴定荔枝果实相关基因功能提供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殷玥,孙培,冯维佳,安红德,魏东盛[7](2019)在《褐腐菌Postia placenta SB-12菌株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系统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褐腐菌Postia placenta单核体菌株SB-12的菌丝与带有双元载体的两种农杆菌菌株LBA4404和EHA105共培养,并评估双元载体上驱动抗性基因表达的不同启动子的影响,完成了转化体系的构建和优化.结果表明:两种共培养方法中,用6 d菌龄的菌丝形成的菌丝垫能够被农杆菌有效转化获得转化子.无论采用哪种双元载体,EHA105菌株都比LBA4404更有效地转化菌丝体.用来自受体菌叁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的启动子获得了比其他两种启动子(CaMV35S和trpC)更高的转化效率.这是国际上首次报道该菌株转化体系的构建,为对该菌株进行遗传操作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颜莲莲,徐瑞平,龚钰华,边银丙,周雁[8](2019)在《香菇遗传背景差异和培养基营养成分影响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一套稳定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是开展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基础,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具有单拷贝插入、受体材料不受限制等优势,双孢蘑菇、金针菇、平菇、杏鲍菇、真姬菇、香菇等食用菌都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但转化效率和转化子遗传稳定性仍是影响基因功能研究的主要影响因素。姜宁等(2017)以小米粒培养香菇菌丝为受体材料时,单核菌丝体转化效率和稳定性均高于双核菌丝体。本试验以喻晶晶(2012)建立的农杆菌介导香菇遗传转化体系为基础,比较了不同遗传背景的香菇菌丝体和不同培养基活化的香菇菌丝体的转化效率差异。在MYG培养基、木屑固体培养基、1/2木屑固体培养基、1/4木屑固体培养基和小米粒培养基上分别活化香菇异核体武香1号(W1)及其孢子单核体W1-26,以不同培养基质活化的菌丝为受体材料进行遗传转化,当以1/4木屑固体培养基活化异核体W1时,转化效率和阳性转化子的得率最高,而单核体W1-26只有用小米粒活化才能筛选到阳性转化子,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成分可以影响香菇菌丝体的转化效率。用MYG培养基分别培养W1、S606、YS3357、YS3334和YS55,比较不同菌株之间的转化效率表明,第一次筛选时获得抗性菌落的比例为1.41%-34.47%不等,最多的是YS55,最少的是S606;经过3次筛选,其转化子的阳性率在不同菌株之间存在显着差异,最低的为W1,只有2.79%左右,最高的是YS3334,转化子阳性率可达85.12%。由此可见,受体菌株的遗传背景显着影响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效率。总之,以香菇菌丝体为受体开展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活化菌丝的培养基成分和菌株遗传背景都会影响其转化效率和转化子的稳定性,可能受体中某些基因的表达与T-DNA转移、整合等过程密切相关,明确这些基因的功能可能更有效的提高某一菌株的转化效率。(本文来源于《多彩菌物 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期刊2019-08-03)

冯连荣,矫丽曼,王占斌,赵继梅,尹杰[9](2019)在《根癌农杆菌介导山葡萄VaCBF3基因转化欧美杨111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欧美杨111为受体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进行了山葡萄VaCBF3基因的遗传转化,分析了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并对获得抗性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欧美杨111遗传转化过程中适宜的预培养时间为3 d,适宜菌液浓度为OD600为0.3~0.4,适宜侵染时间为2~4 min,适宜共培养时间为3 d。经过对转化子的PCR鉴定,获得4株阳性转基因植株,初步说明外源山葡萄CBF3基因已导入至欧美杨111号中,转化体系已成功建立。(本文来源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郭丽,程征[10](2019)在《根癌农杆菌介导大岩桐遗传转化体系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大岩桐叶片为外植体,以LEA基因为目的基因,为实施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大岩桐,研究了卡那霉素和头孢霉素、预培养时间、共培养时间和延迟筛选时间等因素对大岩桐外植体及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植体分化卡那霉素浓度为50 mg/L,头孢霉素浓度为250 mg/L,生根筛选压浓度为10 mg/L,外植体预培养时间为2 d,共培养时间为4 d,延迟筛选时间为6 d;以上述条件下,将农杆菌与大岩桐叶盘共培养,共获得16株抗性植株,GUS染色有3株转LEA基因的阳性植株,初步建立了外源基因LEA导入大岩桐植株遗传转化体系,以遗传改良大岩桐品种的抗旱性。(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14期)

农杆菌转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转基因技术的突破打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为人类破译生物界遗传信息和定向改造生物提供了可能。转基因技术是利用自然界中现实存在的农杆菌侵染植物的现象,加以改造从而演化出来可以被科研实际应用的技术。自转基因技术可以在植物中实际应用以来,转基因植物在农业生产中产生了巨大的效益,降低了农药的施用量,降低了人力成本,改善了作物本身营养物质不均衡的缺点,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其实转基因技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不能用理性的视角来看待转基因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杆菌转化论文参考文献

[1].吕孟雨,董福双,柴建芳,周硕,张俊敏.玉米种子芽大小对农杆菌转化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9

[2].黄颜众,郭娜,轩慧冬,邢邯.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及在生产中的作用[J].大豆科技.2019

[3].曾繁丽,王浩,汪健,汪承刚,陈国户.利用农杆菌介导花药遗传转化方法获得乌塌菜转基因植株[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4].王欢,付小蕾,毛洪玉,祝朋芳.根癌农杆菌介导观赏羽衣甘蓝遗传转化体系优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9

[5].王宁宁,王伟杰,王玉康,曹维,李明.农杆菌介导的浸花法转化甘蓝型油菜过程中柱头顶端开裂时期的确定[J].江苏农业科学.2019

[6].王树军,王果,李焕苓,孙进华,李芳.农杆菌注射法瞬时转化荔枝果实组织的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9

[7].殷玥,孙培,冯维佳,安红德,魏东盛.褐腐菌PostiaplacentaSB-12菌株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系统构建[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颜莲莲,徐瑞平,龚钰华,边银丙,周雁.香菇遗传背景差异和培养基营养成分影响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效率[C].多彩菌物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2019

[9].冯连荣,矫丽曼,王占斌,赵继梅,尹杰.根癌农杆菌介导山葡萄VaCBF3基因转化欧美杨111的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10].郭丽,程征.根癌农杆菌介导大岩桐遗传转化体系探究[J].分子植物育种.2019

论文知识图

高山被孢霉中表达亚油酸异构酶的质粒...染色反应图载体转化农杆菌LBA4404的阳性克...一355一tGoslZ一Pi卜pA转化华南8...中花11水稻遗传转化及PCR检测Fig.3.6...长春花毛状根的诱导Fig.2.6Induction...

标签:;  ;  ;  ;  ;  ;  ;  

农杆菌转化论文_吕孟雨,董福双,柴建芳,周硕,张俊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