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

盛建娣1郭晓珍2

(1江苏省江阴市长寿医院江苏江阴214424;2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江阴214400)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病因,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80例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降糖药物使用不当、饮食配伍不合理、糖尿病相关知识淡薄等多种原因导致了低血糖的发生。确诊后,所有发生低血糖患者经治疗病情均好转。结论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与口服降糖药物及胰岛素的使用、医生的治疗方法、患者本身机体情况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是防治低血糖的关键。

【关键词】糖尿病低血糖原因分析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175-02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将会对机体健康产生许多危害,严重的低血糖甚至会刺激心脑血管系统,诱发心律失常、急性冠脉综合征、脑血管意外、甚至危及生命。一次严重低血糖的发生或其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患者血糖长期稳定所带来的益处[1]。因此,了解低血糖发生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现对2011年01月~2013年09在我院及市人民医院诊治的80例发生低血糖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共8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42例,年龄65岁~90岁,病程1月~35年。其中合并高血压病者55例;4例合并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者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者5例;肝功能损害者6例;既往有脑血管意外者12例,未遗留肢体后遗症,平时生活能自理。临床表现:表现为心悸、手抖、出冷汗者53例;单纯表现为多汗者2例;无感知性低血糖昏迷者27例;表现为发作性精神障碍者1例。导致低血糖发作的诱因:与磺脲类药物有关的低血糖30例;因漏服药物而自行补服导致者2例;服用不明成份中成药而引起者8例;胰岛素用量过大导致者35例;新近诊断糖尿病饮食控制过严者3例;注射胰岛素时剂量打错者2例;空腹运动者5例。

2、治疗及转归

低血糖一旦确诊,立即予以进食含糖食物或饮料,严重者静脉注射50%葡萄糖50~100ml,8例低血糖反复发作,予以5%葡萄糖持续静滴,2例予以静推地塞米松5mg治疗。经治疗,所有病例病情均好转。

3、讨论

分析低血糖发生原因:⑴药物因素:①部分新诊断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通过严格饮食控制及适当的体育运动,即可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不需或仅需少量降糖药物,如使用足量降糖药物易引发药物性低血糖。②老年患者选用中长效磺脲类降糖药物,尤其格列本脲等,由于其作用持久、降糖力度强,而老年人往往存在不同程度肝肾功能减退,同时抵抗低血糖反应的升糖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减弱,故易发生低血糖。③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如预混胰岛素或自行混合胰岛素的种类、比例不当;血糖下降后剂量未及时调整或由于非内分泌专科医生不熟悉胰岛素制剂及各种剂型的作用特点而使胰岛素用量过大;和口服药物的配伍不合理(使用预混或四针方案时加用促胰岛素分泌剂)等。④在服用降糖药物期间合用磺脲类、水杨酸盐、饮酒等,由于能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2],故易引起低血糖。⑤自行外购、口服不明成份的某些所谓中成药物。⑵饮食因素:①某些糖尿病患者错误认为饮食越少越好,为了控制血糖水平,过分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②因情绪不佳、身体不适等原因,进食量减少,或未进食,仍按原方案口服降糖药物;或因某些原因漏服降糖药物后,在未进食的情况下补服;在空腹情况下进行体育运动或体力劳动。⑶在调整治疗方案,更换有关药物时缺乏科学性,没有考虑到药物不同的洗脱期,造成药物作用的叠加。⑷对老年人及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者,过分要求严格的血糖控制,制定了过高的目标控制值。⑸在某些危重、有应激存在的情况下,仅凭一、二次高血糖就轻易诊断或使用降糖药物,致使发生低血糖。或肝肾功能障碍时,发生药物蓄积而导致低血糖。

4、针对低血糖采取的防治策略

⑴对糖尿病病人及家属做好宣教工作,使其能识别、处理低血糖;培训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技术;指导患者采取科学、合理的糖尿病饮食方案,除了进食要定时定量、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外,确保营养的全面摄入非常重要;制订正确、有效的运动方案,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运动量,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气功、太极拳等,根据体质的增强逐渐增加运动量及时间,一般在运动后5分钟内心率恢复正常为准[3]。⑵选择降糖药物时,对于病程长,低血糖感知能力下降的患者尽量选用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a-糖酐酶抑制剂等口服降糖药;选择胰岛素时,根据病情需要尽可能选择超短效的胰岛素类似物或无峰值、作用持续时间长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⑶合理制订个体化的降糖治疗目标,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有心脑血管病变、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采取宽松的降糖目标。尽管控制血糖的重要的,但减少其心脑血管风险和事件的治疗,如控制血脂、血压以及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所获得的益处甚至大于严格控制血糖[4]。⑷加强自我血糖监测,对于易发生低血糖的患者,睡前应加测血糖,必要时在睡前加餐,对于空腹血糖高,睡前血糖不高的患者,加测凌晨3点血糖,必要时需夜间多次血糖监测,确定是否存在低血糖后反应性高血糖。通过自我血糖监测,可及时向医生反馈信息,调整降糖药物用量。⑸指导糖尿病患者常备两样随身携带物品:一是食物,如糖果、饼干等,低血糖时备用;二是急救卡片(注明姓名、疾病、联系电话、急救措施等),它提供了糖尿病急救有关的重要信息,使发生严重低血糖时能在最短时间得到诊断和治疗[5]。

参考文献

[1]PhilipE.Cryer,StephenN.DavisandHarryShamoon.HypoglycemiainDiabetes.DiabetsCare2003;26960:1902-1912.

[2]陈爱荣,胡雪剑.低血糖的防治及其策略.实用糖尿病杂志2011;7(1):8

[3]胡绍文.实用糖尿病学.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45

[4]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5:53

[5]毕宇芳.低血糖预防及其实施策略.实用糖尿病杂志2010.5:7

标签:;  ;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