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音乐教学创新的一些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刘珊[1](2021)在《农村学校定向音乐师范生培养研究》文中指出
吴秉旭[2](2021)在《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发展素质教育,教育部提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并提倡在中小学探索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的实践。高中各学科己经明确了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三大主要维度。《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但与高中的课程目标是一脉相承的,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2011)》明确提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初中音乐课程与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社会媒体的音乐文化生活中,呈现出雅俗交织、美丑难辨的复杂情形,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音乐欣赏教学,给教师们带来一些困扰。音乐教育如果不适应这种新的形势,课堂音乐欣赏教学如果不密切结合课外音乐教育环境,给学生必要的指导,那就难以达到音乐欣赏的审美教育目的。有效引导学生用审美的能力去鉴别、选择、品味各种多元化的音乐,这是音乐教育值得探讨的、有意义的课题。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对于音乐欣赏教学的深入研究不足,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深入具体研究的问题。本研究的基本问题是:1.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现状如何?2.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有哪些?3.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有哪些?基于现有的研究,以及对音乐课程相关理论与初中音乐课程的理解,本研究结合《标准》关于音乐素养、学段目标、内容标准的相关表述,构建了初中阶段的音乐核心素养框架。本研究将初中音乐核心素养内涵理解为: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音乐的审美感知、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文化理解等音乐核心素养。音乐欣赏课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音乐欣赏教学是初中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通过在初中这一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可以为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本研究采用质化研究的取向,通过课堂观察、访谈、案例分析的方法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分析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及其对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状况。对有代表性的4节常规课和6节优质课的课堂观察和深入分析,对教师、学生和教研员的访谈,发现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发现实践教学与《标准》和音乐核心素养要求的差距,面对现实应当解决哪些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主要有哪些可以有效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可行策略,深入探究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并提出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改进建议。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1.教研员和中学音乐教学名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认同度高。通过分析音乐教师常用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和优质录像课中运用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发掘切实可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以解决初中音乐教师设计和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困扰。2.教师在优质课中运用音乐教学策略的特征:(1)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适合度高;(2)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关注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但对学生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够充分;(3)优质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类型较丰富;(4)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都较充分;(5)优质课中有效组合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方式较多。3.有效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有:操作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体经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文化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听觉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情境游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情境感悟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类比学习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题发展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在对优质课的分析中,新发现了有效的、创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组合作体验与探究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信息延伸与探究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问题引导聆听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联觉辅助聆听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交流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4.一些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操作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体经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听觉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交流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的运用,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持续兴趣、审美感知、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等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但对学生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发展有所欠缺。5.影响初中教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对核心素养及音乐欣赏教育价值的认同;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教师的艺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素养;教师教学知识与技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教师对学生知识和态度与特质的了解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音乐课程改革;媒体文化;教育行政的政策和教研员的专业支持等。在以上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提出音乐欣赏课教学可供参考的教学策略改进建议:1.教学策略选择与有效实施应指向整合的教学目标;2.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3.注重多种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充分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4.将教学策略与环境因素有机融合。
张丹[3](2021)在《自制乐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以成都市华西中学为例》文中指出利用大自然、生活中的各种物品进行乐器的探究与制作,将所开发自制乐器课程带进初中的音乐课堂,不仅能提高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意识和学生的探究性自主学习,还能丰富初中的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在初一年级开展所开发的五个自制乐器课程,在教学活动中观察、记录、研究,以探讨所开发的自制乐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实施的可行性。课题的研究对象为四川省成都市华西中学初一年级10个班的学生,笔者在学校老师的指导帮助下,进行了12周的听课和教学实践研究。本文以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自制乐器教学作为研究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初中音乐课堂中自制乐器教学应用的理论基础,对于自制乐器的概述以及关于自制乐器教学的相关实例描述;第二部分是关于自制乐器课程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开发的具体内容,包括自制乐器课程开发的原则以及所开发的自制乐器的具体介绍;第三部分是相关自制乐器教学内容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具体实施方案,分为三个阶段依次进行介绍。最后一部分是结语与建议,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与研究,对其研究成果和研究反思与建议两方面进行总结。
邓昕[4](2021)在《“网络联校”提升教学点音乐课质量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曹勇[5](2021)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我国高校新时代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美育、双创教育、跨学科教育逐步成为重要内容。它使设计教育从专业领域进入通识领域,面向高校非专业学生的通识设计教育快速发展,但对它的系统研究还很缺乏。因此,以其发展历史与现状为依据,以概念剖析与设计研究为方法,对其概念内涵、课程内容建构、课题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理论研究,并形成以下结论:设计通识是以设计学科为内容载体,以通识美育为育人目的的设计教育形态。它揭示了设计教育作为一种跨学科探索活动在职业教育与人文通识之间的往复运动。回归美育育人不仅是其应用功能,也揭示了设计创造力培养的主体内在根源和设计作为人文学科的价值本源。在育人与学科双重视野下,设计通识课程内容可分为设计语言、设计返身、设计自由3个层次,其知识形态特征应该是学科内的破界与贯通、学科外的跨界与交叉,其核心能力是设计形式生成的思维能力。通过“知觉-媒介-抽象”、“意义-符号-叙事”、“技术-结构-系统”、“观念-重构-生成”4种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训练,建立全人发展与身体、文化、技术与观念的广泛联系,它既是设计育人的特点,也是设计学科自身拓展的动力。通识设计的课题设计方法对应于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内容层次,表现为微观的基于具体内容的设计方法、中观基于应用情境的设计方法,但宏观层面上讲通识课题设计的本质不仅是“关于设计教育的研究”,更是一种“设计的研究”。课题作为人文性的教学设计“形式”,在抽象层面也具有媒介、意义、结构、观念4方面特征,由此打开课题设计更为丰富的可能。
李杨[6](2021)在《蒙古国汉语辅助课教学模式探索 ——以贺希格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目前蒙古国汉语学校对学习者汉语基础技能与汉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也很重视,很多学校开始在现有的汉语常规教学模式发展的基础上发展汉语辅助教学模式。在当前蒙古国汉语教学背景下,贺希格中学作为一所具有代表性的全日制汉语学校,该校根据教学目标侧重点、课时比例等方面将汉语教学模式分为了常规与辅助两种教学模式,辅助教学模式包括口语课、文化课、作文课、中文音乐课四门辅助课教学。文章主要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课堂流程与形式三个方面对各门辅助课进行探索与总述,通过调查问卷法对每门辅助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并参考相关文献,得出贺希格中学的汉语辅助课教学模式在巩固与扩展学习者汉语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者“听说读写”汉语基本技能、激发学习者汉语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汉语思维等方面都有显着的效果。然后笔者根据对贺希格中学辅助教学模式的具体探索内容,对蒙古国当前汉语教学体系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目前蒙古国汉语学校实际教学情况,建议从发展多元化教学模式、各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建立并完善评估汉语教学体系几个方面下,进一步完善蒙古国汉语学校的辅助课教学模式。
赵亚鑫[7](2021)在《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发研究》文中提出学前阶段是幼儿音乐启蒙和发展的关键期,而音乐游戏又是幼儿园的重要游戏种类之一。在当前深入学习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大背景下,广大幼儿教师逐渐知悉艺术领域教育理念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尝试革新,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质量也有了一定的起色。但长期以来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观念始终影响着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幼儿园音乐游戏价值的充分体现成为亟需破解的难题。根据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半静态、半肢体动作的单一教学方式并不适合幼儿的音乐学习,因此有必要探寻一种适合幼儿音乐学习、符合幼儿思维特点的音乐教学法将幼儿园音乐游戏的价值充分体现,那么以“体验先于认知”为核心理念的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两者可谓天作之合,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实现音乐游戏由抽象到具象的转变,由被动听到主动做的跨越以及在幼儿的成长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为切入点进行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发研究,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对幼儿园音乐游戏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了解到当前幼儿园音乐游戏实施现状并不理想,幼儿园音乐游戏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对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发有现实需求。其次,通过探寻音乐与游戏的天然联系,剖析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契合点,凝练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发的现实价值,论证了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是适合幼儿学习音乐的有效方法且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可行性。再次,选取S市F幼儿园大班40名幼儿为实践探索研究对象,制定实践探索方案,通过行动研究法围绕听辨反应游戏、歌舞游戏、表演游戏的音乐游戏形式以“计划-实施-反思-调整”的螺旋循环上升行动模式开展两轮行动,逐步优化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最后得出实践探索的结论并进行反思,通过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为:第一,与实践探索前非参与式观察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中幼儿的表现相较发现通过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的实施,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明显提高,兴趣更加浓厚,情绪更加高昂,注意力更加持久,对音乐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逐渐变得更加坚韧、开朗,越发灵敏、越发自信,对音乐的认识和感受也变的丰富而深刻,更加乐于大胆地用个性的全身体动作去传情达意。第二,通过实践磨课呈现出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发的小中大班教学活动设计,以期为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为一线幼儿园教师提供实例参考与启发,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为推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我国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中的推广与应用推波助澜。第三,总结出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建议,以期提供一定的启发参考。
郭蝈[8](2021)在《初中音乐创造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延安市新区第一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音乐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音乐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基于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系统为导向,大力开展知识创新、国家培养大量的拥有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是当前现代化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造教学作为音乐课程改革中的创新性内容,通过丰富的音乐形象用以构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培养学习者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及音乐创造力等方面施展着重要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其思维呈现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特点,这个时期是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本研究内容聚焦于初中音乐创造教学,以延安市新区第一中学为个案研究,将创造教学这种教学理念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于初中音乐创造教学的相关概念、理论依据、现状调研、实施对策等多方面展开研究。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音乐新课程标准的仔细解读,分析并整理清楚初中音乐创造教学历史的发展过程,从创造教学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依据去把握其含义,在对初中音乐教学价值的探索过程中,通过培养创造思维和提高创新能力,去挖掘创造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价值与意义。第二部分:以延安市新区第一中学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创造音乐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调查对象的选择(学校的选择、教师的选择、学生的选择)入手,并结合初中生的心理与思维发展特点,以及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学习途径,编制有效的调查问卷及真实的访谈内容,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观察与分析,对音乐创造教学常规课与音乐创造教学优质课进行了对比,从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中分析并反思,当前初中音乐创造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对初中音乐创造教学的课堂观察,更加宏观的了解初中音乐创造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得出的结论是:教师应该将“创造”理念贯穿于教学始终,不违背课程基本理念,充分发挥其音乐教育审美育人作用。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数据分析法、经验总结法获得相关的研究资料。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初中音乐创造教学的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第三部分是对初中音乐创造教学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的研究,主要存在的问题:音乐教师创新创造意识淡薄;音乐教学创造理念滞后;学生缺乏对音乐课程的重视;没有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第四部分:针对第三部分存在的问题做出的提升策略。要关注学生创造性的过程;有特色的进行创造教学;鼓励教师创新创造。并从七年级教材上册、八年级教材上册、九年级教材下册中抽取了三课内容,进行成功的案例设计,且付诸于实践,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成果,结合教学案例评析,为初中音乐创造教学提供行之有效的教学建议及策略。
吴玥[9](2021)在《智慧课堂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淮南市S中学为例》文中指出智慧课堂是现代科学技术与教育相互结合、共同进步的结果。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与技术的支撑,通过变革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将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构建智慧化、全方位、立体式的创新型课堂,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智慧学习能力的培养。笔者以淮南市S中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听课观摩、访谈、实践进而深入探究智慧课堂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为更好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探索如何将音乐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音乐智慧课堂的核心概念进行阐述。通过分析初中传统音乐教学的一些局限性,总结音乐智慧课堂的几点优势,为后续的调研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基于音乐智慧课堂的理论,从三个角度对S中学音乐课教学现状进行访谈。根据反馈分析的结果,设计符合该校学生的音乐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最后,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到具体的教学案例中。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了解师生对音乐智慧课堂教学后的感受,并且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第四部分,经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发现教学案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能有效促进初中音乐教学的策略。通过实践发现,利用智慧课堂技术向学生推送试题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这打破了以往音乐课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将随堂测试、随机抢答、小组评比等形式相互结合,使得教师充分掌握课堂上的动态学情,从而构建立体式的互动教学,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完成的作业情况实时推送微课视频和文字解说。这种通过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音乐教学模式,不仅充分地运用了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且更好地提高了音乐课堂的教学氛围。但是作业平台的测试功能有待完善和提高,而且教师要改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互动环节、丰富互动形式,进而激发师生的音乐活力。
杨希童[10](2021)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创编活动实践探究 ——以武汉市J初级中学为例》文中指出《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创造性教学是非常关键的内容之一,其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另外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对于音乐内涵的理解,所以创造教学是21世纪音乐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音乐创编活动是创造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创编活动可以准确地了解学生目前的音乐素养,而且还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具备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创编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拥有充分的学习主动性,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能由此提升。而且在创编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大量的想象力,由此可以显着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特点来看,中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是具备创编活动的基本条件的。那么如果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合适的方式,激发学生进行音乐创编活动的积极性,必然可以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创编活动无论是对于未来音乐创新人才地培养还是个体思维以及想象力地激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立足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其在音乐课程基本理念、音乐课程总目标、音乐课程内容中对创编活动提出的要求以及创编活动在课堂中应发挥的作用。对创编活动应达到的效果做出了预期。在此基础上对武汉市J初级中学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进行了相关测试。了解到了目前在该学校中,创编类活动开展的情况,以及分析出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发现目前创编活动地开展存在的问题如下:1.教师方面,工作热情不高、专业技能单一且对创编活动认识不够充分。2学生方面,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导致部分学生创编活动参与积极性不强。针对目前笔者了解到的现状与分析出的问题,笔者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1教师方面应该加深对创编课程的理解,努力提高教师各方面的基本素质水平。尝试以交往的模式开展音乐创编活动。2.学生方面应该努力提高在创作,欣赏,表演等方面的水平,提升对音乐创编活动的积极性。笔者希望通过对初中音乐课堂中音乐创编活动的探究,对音乐创编活动的改进起到一定作用。从而使音乐学科在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音乐教学创新的一些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音乐教学创新的一些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2)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音乐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 |
二、核心素养的理念与实践 |
三、工作经历的启发 |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问题 |
一、概念界定 |
二、研究问题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关于核心素养及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
一、关于核心素养及其与课程关系的研究 |
二、关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
第二节 关于音乐欣赏及其教育价值的研究 |
一、音乐欣赏的理解 |
二、音乐欣赏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
第三节 关于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 |
一、音乐欣赏教学的理解 |
二、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 |
第四节 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 |
一、教学策略的特征 |
二、教学策略的分类 |
三、国外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
四、国内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
第五节 简要述评 |
一、有关核心素养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
二、关于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的讨论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一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质化研究取向 |
二、课堂观察 |
三、访谈 |
四、案例分析 |
第三节 研究过程 |
一、研究计划 |
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第四节 研究的效度与研究伦理 |
一、研究的效度 |
二、研究的伦理 |
第三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目标 |
第一节 音乐欣赏在音乐课程中的定位与目标 |
一、音乐欣赏在音乐课程中的定位 |
二、音乐欣赏课程目标的理解 |
第二节 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构思 |
一、音乐素养在《标准》中的体现 |
二、音乐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
三、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构建 |
四、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音乐核心素养 |
第四章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初中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分析 |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
一、研究对象 |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常规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
一、《非洲的灵感》一课的详细分析 |
二、音乐欣赏常规课的综合分析 |
第三节 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的特征分析 |
一、教师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整体比较单一 |
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与教学内容适合度不高 |
三、教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价值的认识不够 |
四、很少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
第五章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策略分析 |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
一、研究对象 |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优质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
一、《永远的莫扎特》一课的详细分析 |
二、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的综合分析 |
第三节 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策略的特征分析 |
一、优质课中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
二、优质课中运用了多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
三、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
四、优质课中体现多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有机组合 |
第六章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教学内部因素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影响 |
一、教师对核心素养和音乐欣赏教育价值的认同 |
二、教师素养 |
三、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 |
四、对学生知识、态度和特质的了解 |
五、学校制度和教学环境 |
第二节 外部因素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影响 |
一、音乐课程改革的影响 |
二、媒体文化的影响 |
三、教育行政的政策和教研员的专业支持 |
第七章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改进 |
第一节 教学策略选择与有效实施应指向整合的教学目标 |
一、依据《标准》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 |
二、根据学情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
三、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
第二节 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 |
一、针对音乐表现要素教学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
二、针对音乐情绪与情感内容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
三、针对音乐体裁与形式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
四、针对风格与流派内容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
五、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充分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
第三节 将音乐欣赏教学教学策略与环境因素有机融合 |
一、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点 |
二、拓展教材资源,整合音乐欣赏教学内容 |
三、淡化经典与流行的界线,提升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
一、初中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存在一些问题 |
二、优质课与常规课中均有较丰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 |
三、优质课中发现一些创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
四、一些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
五、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与实施的因素 |
第二节 建议 |
一、教师要熟知“核心素养”和《标准》的理念与要求 |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成败的关键 |
三、针对学生发展目标设计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
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 |
五、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是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访谈提纲 |
附录二:6 节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课堂观察记录表 |
后记 |
(3)自制乐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以成都市华西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
1.5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课题的创新性 |
2.初中音乐课堂中自制乐器教学应用的理论基础 |
2.1 自制乐器概述 |
2.2 自制乐器教学相关实例 |
2.2.1 科尔曼自制乐器的创造性教学实验案例 |
2.2.2 奥尔夫自制乐器教学案例 |
2.2.3 赵洪啸老师关于自制乐器的教学案例 |
2.2.4 赵小军老师关于自制乐器活动的教学案例 |
3.自制乐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开发 |
3.1 自制乐器开发的原则 |
3.2 自制乐器开发的内容 |
3.2.1 《奇妙的橡筋》自制橡筋琴介绍 |
3.2.2 《酒瓶也醉人》自制玻璃瓶编钟乐器介绍 |
3.2.3 《杯具变喜具》自制酒杯琴介绍 |
3.2.4 《神奇的叶子》天然乐器树叶介绍 |
3.2.5 《不务正业的吸管》自制吸管笛介绍 |
4.自制乐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具体实施 |
4.1 计划准备阶段 |
4.2 教学实施阶段 |
4.2.1 课前导学 |
4.2.2 微课推送 |
4.2.3 制作探究 |
4.2.4 点拨优化 |
4.2.5 作品分享 |
4.3 分析与反思阶段 |
4.3.1 学生音乐学习效果分析 |
4.3.2 教师自制乐器开发和课堂实施效果分析 |
5.结语与建议 |
5.1 研究成果 |
5.2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5)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从设计为人到设计育人——通识设计课程研究 |
一、背景:设计育人 |
(一)在人人设计的时代:数字时代的技术、设计与人 |
(二)学科之显隐:包豪斯百周年纪念中缺席的设计通识 |
(三)设计亦育人:当代高校美育发展视野下的通识设计教育 |
二、概念:何谓设计通识 |
(一)“高校”:高等教育层面 |
(二)“通识”:面向通识教育和“通识”中西比较差异 |
(三)设计——以设计学科为内容载体的课程 |
(四)设计通识与设计美育 |
(五)通识与“专业通识” |
三、综述:研究史与问题 |
(一)文献综述:从知识、理论、思维到课程实践 |
(二)总体特征与突出问题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目的:从“概念”到“形式” |
(二)内容框架:“为什么—有什么—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 |
(三)方法:从解决问题到基于“概念设计”的研究 |
五、研究意义与目标 |
(一)意义:育人与学科的不可分性 |
(二)目标:学术材料、理论建构、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为什么:历史语境与当代使命 |
第一节 设计成为通识——学科发展中的历史渊源 |
一、设计通识与 19 世纪欧美大学艺术学科初创—诺顿美术课程中的设计教育 |
二、设计通识与 20 世纪初期专业设计教育变革—早期包豪斯教育中的通识渊源及美国新包豪斯的通识设计思想 |
三、设计通识作为战后设计研究的目的与结果—欧洲“设计思维”研究与“设计”成为英国中小学国家课程 |
四、设计通识成为当代设计学科拓展动力——当代斯坦福设计思维引发的设计学科变革 |
五、我国传统设计教育史“专业”与“通识”关系——传统造物中工匠职业教育与文人艺术的交互 |
第二节 设计作为美育——新时代高校美育的形式 |
一、我国传统美育思想与设计美育的表现形式 |
二、近现代我国高校“美育”理解变迁与设计美育特点 |
三、当代我国高校“美育”发展历史机遇与困局并存 |
四、设计教育成为当代高校美育载体的优点 |
五、“设计美育”的当代中外美学理论基础 |
第二章 有什么:发展现状与比较思考 |
第一节 贯通或是悬置?——中小学设计课程标准比较 |
一、设计引领艺术、技术:英国国家课程中的设计课程 |
二、设计作为视觉艺术素养:美国国家艺术标准 |
三、我国中小学设计教育的“标准悬置”与“裂隙修复” |
第二节 从基础到前瞻——高校通识设计课程比较 |
一、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演化与课程制度形成 |
二、美国大学通识课程中的设计课程 |
三、美国通识设计课程的主要类型与学科内容-功能特征 |
四、高校通识设计课程:从“专业科普”迈向“育人联结与学科前瞻” |
第三章 是什么:研究核心——概念、内容、课题方法 |
第一节 课程概念思考 |
一、概念回溯:“设计通识”与“设计美育”内外两种视野 |
二、内涵思考:比较视野下的课程内涵特征解析 |
第二节 课程内容辨析 |
一、学科内外:今天“设计”概念何为? |
二、育人对接:从核心素养视野到设计通识的核心素养 |
三、设计实践/实验:“通过设计实践进行的教育” |
第三节 课题设计价值 |
一、通识设计课程教学设计的特殊性 |
二、过去教训:教学自身缺乏“设计” |
三、课题设计:使教学与课程成为一种“艺术”的核心 |
第四章 教什么:课程内容建构理论 |
第一节 课程学视野:课程内容建构的学理基础 |
一、当代课程理论中的课程内容 |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建构的理论框架 |
第二节 通识与美育视野: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三层次理论 |
一、通识与美育的目标指向与层次性 |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三层次理论 |
第三节 学科视野:课程内容的知识与能力形态 |
一、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知识形态:学科“破界”与“跨界” |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核心能力:设计思维中的“形式思维” |
第四节 设计通识的核心能力——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培养 |
一、从设计形式4 属性看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基本类型 |
二、基于知觉-媒介-抽象的设计形式生成思维 |
三、基于意义-符号-叙事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
四、基于技术-结构-系统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
五、基于观念-重构-生成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
第五章 怎么教:课题设计方法研究 |
第一节 课题的本质与设计方法研究——作为教学设计的“形式生成” |
一、课题的本质及其设计方法:作为教学设计的“形式生成” |
二、设计通识典型课题分析 |
三、通识设计课题设计方法:差异与应对策略 |
第二节 微观:设计形式生成思维 4 种类型的课题设计研究 |
一、基于“知觉-媒介-抽象”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
二、基于“意义-符号-叙事”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
三、基于“技术-结构-系统”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
四、基于“观念-重构-生成”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 |
第三节 中观:通识设计内容3 层次的课题设计研究 |
一、“设计语言”的课题设计方法研究 |
二、“设计返身”的课题设计研究 |
三、“设计自由”的课题设计——在设计中自由 |
第四节 课题设计方法总结与作为教学设计形式的展望 |
一、微观和中观层面的课题设计方法总结 |
二、宏观、抽象层面的课题设计方法展望 |
结论 “造物亦育人”——面向未来的高校通识设计课程 |
一、异化与回应:设计作为一种通识性人文实践 |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再思考 ——设计学科核心素养与设计思维中的形式思维 |
三、课题设计作为育人体验设计和课程推广关键 |
附录一:本文专业案例分析与通识课题设计目录 |
附录二 西南交通大学通识课《设计美育Ⅰ:从艺术到设计》课程教学(2020-2021 秋季学期)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6)蒙古国汉语辅助课教学模式探索 ——以贺希格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蒙古国汉语教学体系 |
2.1 蒙古国汉语教育背景 |
2.2 蒙古国汉语学校概况 |
2.3 贺希格中学汉语教学体系介绍 |
2.3.1 贺希格中学汉语教学模式的特点 |
2.3.2 贺希格中学常规教学模式 |
2.3.3 贺希格中学辅助教学模式 |
第三章 贺希格中学汉语辅助课教学模式 |
3.1 课程设置情况 |
3.1.1 口语课 |
3.1.2 文化课 |
3.1.3 作文课 |
3.2 课堂教学内容与过程 |
3.2.1 口语课教学内容与过程 |
3.2.2 文化课教学内容与过程 |
3.2.3 作文课教学内容与过程 |
3.3 课堂教学方法与形式 |
3.4 汉语辅助课教学模式效果调查 |
3.5 汉语辅助课教学模式效果评价 |
第四章 贺希格中学中文音乐课教学模式 |
4.1 中文音乐课的辅助理论依据 |
4.1.1 乐教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
4.1.2 音节的音乐性 |
4.1.3 声调的音乐性 |
4.2 课程设置情况 |
4.3 课堂教学内容与过程 |
4.4 课堂教学方法与形式 |
4.5 中文音乐课教学模式效果调查 |
4.6 中文音乐课教学模式效果评价 |
第五章 蒙古国中学汉语辅助课教学模式的发展建议 |
5.1 蒙古国汉语辅助教学体系特点分析 |
5.2 进一步完善蒙古国汉语学校辅助课教学模式的建议 |
5.2.1 发展教学多元化模式 |
5.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5.2.3 常规课教学模式与辅助课教学模式相结合 |
5.2.4 不同辅助课教学模式相结合 |
5.2.5 建立并完善教学评估体系下的汉语教学发展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7)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对幼儿发展的现实意义 |
2.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与幼儿园音乐游戏融合的现状及不足 |
3.基于个人的研究旨趣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研究目的 |
(四)研究综述 |
1.相关概念界定 |
2.相关理论基础 |
3.关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研究综述 |
4.关于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研究综述 |
5.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五)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访谈法 |
4.观察法 |
5.行动研究法 |
6.研究资料的编码 |
(六)研究工具 |
(七)研究思路 |
二、幼儿园音乐游戏实施现状调查 |
(一)幼儿教师对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理解不到位 |
1.幼儿园音乐游戏目标制定偏移 |
2.幼儿园音乐游戏组织形式不均衡 |
(二)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方式单一,缺乏丰富的身体体验 |
(三)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有待普及应用,幼儿教师缺乏相应认知 |
(四)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发较少且形式单一 |
(五)对以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开发幼儿园音乐游戏有现实需求 |
三、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
(一)音乐与游戏的天然联系 |
1.音乐与游戏具有共通性 |
2.音乐与游戏的审美活动对象都是人 |
(二)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相契合 |
(三)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发的现实价值 |
1.与《指南》、《纲要》精神相契合,有助于回应音乐游戏中的异化现象 |
2.与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相适切,有助于丰富音乐游戏的教学形式 |
3.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呼应,有助于实现音乐游戏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 |
四、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发的实践探索 |
(一)实践探索的准备 |
1.实践探索研究对象的选择 |
2.音乐游戏目标的确立 |
3.音乐游戏内容的设置 |
4.音乐游戏实施的模式 |
5.音乐游戏评价的形态 |
(二)实践探索的过程 |
1.第一轮行动——青涩的尝试 |
2.第二轮行动——感知与创造 |
(三)实践探索的结论与反思 |
1.实践探索的结论 |
2.实践探索的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初中音乐创造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延安市新区第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新时代对创新性人才的要求 |
2.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教学的要求 |
3.本人研究兴趣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三)研究目标 |
(四)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五)研究内容 |
(六)研究方法 |
(七)研究创新点 |
一、研究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
(一)创造教学的概念界定 |
1.初中音乐创造教学的内涵 |
2.初中音乐创造教学内容 |
(二)初中音乐创造教学的价值 |
1.实践性价值 |
2.审美性价值 |
二、初中音乐创造教学现状调研 |
(一)调查对象的选择 |
1.学校的选择 |
2.教师的选择 |
3.学生的选择 |
(二)调查问卷及访谈内容编制 |
1.问卷的发放收集情况 |
2.学生调查问卷内容设置 |
3.教师访谈问卷内容设置 |
(三)课堂观察分析 |
1.音乐创造教学常规课 |
2.音乐创造教学优质课 |
3.常规课与优质课对比分析 |
三、初中音乐创造教学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音乐教师创新创造意识淡薄 |
1.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相关内容不熟悉 |
2.教师音乐创造教学缺乏连续性 |
3.教师缺乏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 |
(二)音乐创造教育理念滞后 |
1.学校缺少教师创造教学方面的培训 |
2.音乐创造活动中简易乐器使用率低 |
(三)初中音乐创造教学中学生存在问题 |
1.学生对音乐课重视程度不够 |
2.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 |
3.学生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 |
四、初中音乐创造教学的提升策略 |
(一) 要关注学生创造性过程 |
1.准备阶段 |
2.酝酿阶段 |
3.豁朗阶段 |
4.加工阶段 |
(二)有特色的进行创造教学 |
1.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 |
2.伴随音乐做相关身体律动 |
3.配合相关视频图片引发问题 |
(三)鼓励教师创新创造 |
1.加强教学模式创新 |
2.加强教学曲目创新 |
3.加强教学教具创新 |
(四)初中音乐创造教学成功案例设计 |
1.课例1“丰收锣鼓” |
2.课例2“红河谷”—环球之旅 |
3.课例3“夫妻双双把家还”—梨园风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9)智慧课堂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淮南市S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 音乐课程标准改革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 |
(二) 音乐核心素养的提高亟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 |
(三) 教育信息化技术为智慧教学提供了可能性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音乐智慧课堂教学概述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智慧课堂的基本内涵 |
二、初中音乐课程教学 |
第二节 初中传统音乐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
一、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
二、角色互动有待提高 |
三、教学用具有待完善 |
第三节 初中音乐智慧课堂的优势 |
一、智慧的教学:教学手段的革新 |
二、智慧的学习:教学方法的改进 |
三、智慧的交流:角色互动的提升 |
第二章 淮南市S中学音乐课教学现状及智慧课堂案例应用 |
第一节 S中学音乐课教学现状 |
一、学校音乐教学分析 |
二、教师课堂教学分析 |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
第二节 S中学音乐智慧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
第三节 S中学音乐智慧课堂案例应用 |
一、学前分析及教学内容、目标的设定 |
二、智慧课堂教学案例《彩云追月》具体实施 |
三、音乐智慧课堂的互动教学 |
第三章 淮南市S中学音乐智慧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
第一节 教学案例调查研究设计 |
一、调研对象和方法 |
二、调研问卷过程 |
三、访谈提纲的设计 |
第二节 教学案例调研结果分析 |
一、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
二、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三节 教学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时间规划不合理 |
二、教学设施不完善 |
第四章 基于智慧课堂促进初中音乐教学的策略 |
第一节 优化初中音乐智慧课堂教学方式 |
一、突出优势互补,激发师生音乐活力 |
二、注重教学过程,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
三、丰富互动形式,促进学生能动性培养 |
第二节 增强音乐教师智慧教学的观念 |
一、加强教师信息化素养 |
二、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
三、激发学生音乐创造力 |
第三节 提高初中生智慧学习的体验 |
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
二、充分利用音乐学科价值 |
三、完善音乐智慧课堂教学设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期刊类 |
二、学术论文类 |
三、着作类 |
四、英文文献 |
五、网站类 |
附录一 音乐智慧课堂教学案例设计——以《彩云追月》为例 |
附录二 淮南市S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访谈提纲(教师) |
附录三 淮南市S中学音乐智慧课堂学习需求问卷调查(学生) |
附录四 淮南市S中学音乐学科智慧课堂教学效果问卷调查(学生) |
附录五 淮南市S中学音乐学科智慧课堂教学效果访谈提纲(学生) |
附录六 淮南市S中学音乐学科智慧课堂访谈提纲(教师)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创编活动实践探究 ——以武汉市J初级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现状 |
3 研究意义 |
4 研究思路 |
第一章: “新课标”指导下的音乐创编课程教学 |
1 课程基本理念与音乐创编课程教学 |
1.1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
1.2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
1.3 突出学科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
1.4 重视音乐实践,培养创造能力 |
1.5 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
2 课程基本目标与音乐创编课程教学 |
2.1 情感态度价值观 |
2.1.1 情感 |
2.1.2 态度 |
2.2 过程与方法 |
2.3 知识与技能 |
2.3.1 音乐基础知识 |
2.3.2 音乐基本技能 |
2.3.3 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 |
3 课程基本内容与音乐创编课程教学 |
3.1 感受与欣赏 |
3.2 表现 |
3.3 创造 |
3.4 音乐相关文化 |
第二章: 武汉市J初级中学音乐创编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
1 教师访谈及问题分析 |
1.1 访谈对象及内容设定 |
1.2 访谈结果及问题分析 |
2 学生音乐创编能力调查 |
2.1 调查对象及内容设定 |
2.2 调查结果及问题分析 |
3 课堂观察 |
3.1 歌唱教学内容及实践环节分析 |
3.1.1 歌唱课教学内容:七年级歌唱课《西风的话》 |
3.1.2 实践环节分析 |
3.2 欣赏教学内容及实践环节分析 |
3.2.1 欣赏教学内容: 八年级欣赏课《卡门序曲》《今夜无人入眠》 |
3.2.2 实践环节分析 |
3.3 优秀创编课堂范例 |
4 课程问题分析 |
4.1 教师方面的问题 |
4.2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
4.3 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创编活动实施策略 |
1 初中生音乐学习心理特点及创编能力培养 |
1.1 初中生音乐学习的心理特点 |
1.2 初中生音乐创编能力培养 |
1.2.1 音乐技能的培养 |
1.2.2 音乐创作能力的培养 |
1.2.3 音乐表演能力的培养 |
1.2.4 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
2 教师音乐创编活动教学能力的自我提高与改进 |
2.1 教师教学认知能力的提高与改进 |
2.2 教师专业基本技能的提高与改进 |
3 教师主导下的交往式音乐创编活动 |
3.1 注重音乐创编活动的生成性 |
3.2 突出音乐创编活动的开放性 |
3.3 构建音乐创编活动的交往性 |
3.4 把握音乐创编活动的复杂性 |
3.5 强化音乐创编活动的过程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音乐教学创新的一些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学校定向音乐师范生培养研究[D]. 刘珊.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 [2]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D]. 吴秉旭.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3]自制乐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以成都市华西中学为例[D]. 张丹.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网络联校”提升教学点音乐课质量的策略研究[D]. 邓昕. 西南大学, 2021
- [5]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D]. 曹勇.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6]蒙古国汉语辅助课教学模式探索 ——以贺希格中学为例[D]. 李杨.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2)
- [7]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发研究[D]. 赵亚鑫. 大理大学, 2021(08)
- [8]初中音乐创造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延安市新区第一中学为例[D]. 郭蝈. 延安大学, 2021(11)
- [9]智慧课堂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淮南市S中学为例[D]. 吴玥. 扬州大学, 2021(09)
- [10]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创编活动实践探究 ——以武汉市J初级中学为例[D]. 杨希童. 扬州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