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浓[1]2004年在《隔震桥梁的理论分析与震动台试验研究》文中指出隔震技术在桥梁、建筑上的应用,可以显着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国外减隔震技术在桥梁上的应用已经比较广泛,国内隔震技术在桥梁上应用还不多,有必要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 本文首先对隔震支座力学性质、隔震桥梁基本动力特性等做了简单阐述。然后应用随机振动理论,通过等效线性化的方法,建立了直线和曲线隔震桥梁的非线性随机反应分析模型。并且应用转换随机变量的方法,使计算的过程大大简化。在通过应用该模型编制的计算程序进行了大量的计算的基础上,参考其它文献上的已有结论,给出了适用于简单直线隔震桥梁的隔震支座屈服比与地震峰值加速度的关系曲线;并对曲线桥梁在随机干扰下的响应特点做了规律性的总结。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规则隔震桥梁的振动台试验,通过输入不同频谱特性、不同峰值加速度的地震波,考察隔震桥梁在不同场地情况的反应特点:并通过在墩梁之间安装油阻尼器,考察增大阻尼对梁顶位移、加速度的影响。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2]2014年在《中国桥梁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4》文中研究表明为了促进中国桥梁工程学科的发展,系统梳理了各国桥梁工程领域(包括高性能材料、桥梁作用及分析、桥梁设计理论、钢桥及组合结构桥梁、桥梁防灾减灾、桥梁基础工程、桥梁监测、评估及加固等)的学术研究现状、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首先在总结了中国桥梁工程建设成就的同时对未来桥梁工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然后分别对上述桥梁工程领域各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细化和疏理:高性能材料方面重点分析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和CFRP材料,桥梁作用方面分析了车辆荷载和温度,钢桥及组合结构桥梁方面分析了钢桥抗疲劳设计与维护技术和钢-混凝土组合桥梁,桥梁防灾减灾方面分析了抗震、抗风、抗火、抗爆和船撞及多场、多灾害耦合;最后对无缝桥、桥面铺装、斜拉桥施工过程力学特性及施工控制、计算机技术对桥梁工程的冲击进行了剖析,以期对桥梁工程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张同忠[3]2004年在《粘滞阻尼器和铅阻尼器的理论与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共计十章,分为四个板块的内容,重 点在于系列阻尼器的性能试验研究 , 其目的是为耗能阻尼器的产业化、 工程化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第一章概述了房屋 建筑减震控制特别是消能构件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至第八章对粘滞阻尼器进行了系 列化的研究, 包括粘滞阻尼器的理论、 介质、 结构、 性能试验等内容, 第九章对两 类铅阻尼器进行了性能试验研究, 在第十章中, 进行了安装粘滞阻尼器的隔震桥梁 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 并用上—下部结构橡胶垫减震体系理论对其进行了合 理解释, 最后进行了进一步的仿真分析。 本文试验研究方法包括拟静力试验、 动力 试验和模拟震动台试验叁种。 粘滞阻尼器是一种性能良好、 速度相关型阻尼器; 是依靠粘滞摩擦和孔缩效应 进行耗能; 本文对粘滞阻尼器进行了详细分类研究, 提出了阻尼孔的叁种构造; 并 研制和开发了一系列粘滞阻尼器, 包括单出杆、 双出杆、 孔隙式、 间隙式、 组合式 阻尼器 (缓冲器) 等结构形式, 其中多为足尺粘滞阻尼器; 同时研制了一种具有缓 冲保护装置的粘滞阻尼器。 性能试验表明粘滞阻尼器具有滞回曲线饱满、 附加刚度很小、 阻尼力滞后于位 移近似 90 的相位角、微小位移就耗能等共性;但各类阻尼器因构造和介质不同存 在性能差异, 主要体现在速度非线性系数上; 本文对各类粘滞阻尼器的性能及速度 非线性指数进行了详细地对比研究, 并得出了一些规律性结论。 双出杆粘滞阻尼器 拉压力相同, 容易提供较大阻尼力, 适用结构范围较广; 单出杆粘滞阻尼器具有拉 压力不平衡的缺陷, 但也具有特殊的用途, 本文利用该特点研制了一种自复位的粘 滞阻尼器。 性能良好的粘滞介质是粘滞阻尼器耗能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对液压油、 硅油、高分子材料(硅基胶) 、特殊悬浊液四类介质进行了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 明, 因液压油粘温性、 凝固点较大和特殊悬浊液易沉降等原因, 二者不适合作为粘 滞阻尼器的介质, 甲基硅油、 硅基胶具有压缩性小、 耐侯性好、 耐高温、 不挥发不 燃等特性, 适合作为粘滞阻尼器的介质; 进一步得出了不同的构造形式与不同粘滞 介质的匹配关系。 本文还研制了一种硅基胶和碟型弹簧组合式缓冲器,试验表明其具有体积较 小、 弹力大、 高阻尼等特点, 克服了纯碟型弹簧缓冲器的缺陷, 是一种性能良好的 缓冲器,可作为设备振动控制的装置。 基于上述耗能机制, 推导了孔隙式和间隙式两类阻尼器的恢复力公式, 并根据 试验数据进行了修正, 得出了一套较为实用的阻尼力经验公式; 同时给出了粘滞阻 尼器的性能参数取值与相应的粘滞介质、 构造尺寸的经验关系。 试验和分析对比表 - i -
杨彦飞[4]2007年在《叁维隔震桥梁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桥梁是城市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隔震技术对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国内外对桥梁隔震技术已有不少理论和试验研究,并且在国外的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国内的应用却很少,但目前在多维地震作用及包括竖向在内的多维隔震技术方面的研究并不是很多。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桥梁叁维隔震支座并对其进行相关的理论和试验研究,以及分析其对连续桥梁的水平和竖向隔震效果,研究支座参数、多向地震作用以及桥墩高度等因素对连续桥梁的地震反应及支座隔震效果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了解了隔震体系的基本原理和隔震装置的主要类型及性能,全面了解和掌握桥梁减隔震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熟悉叁维隔震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隔震桥梁的动力响应特性及结构叁维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研究:一方面对隔震桥梁动力响应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另一方面提出了结构叁维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即精确的频域地震反应分析和定性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并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地震动随机模型。(3)根据叁维隔震技术的原理,设计了一个能同时发生水平和竖向变形的厚层橡胶隔震支座,它是本文提出的桥梁叁维隔震支座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探讨了厚层橡胶隔震支座的构造、力学性能特点及参数的计算模型和方法,并对传统的普通橡胶支座和铅芯橡胶支座以及新型的厚层橡胶隔震支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对比分析试验数据可知厚层橡胶隔震支座的水平和竖向力学性能满足桥梁叁维隔震支座的设计要求。(4)根据叁维隔震技术的原理以及铅的物理及力学性能,首先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同时具有水平及竖向耗能能力的异型铅阻尼器,研究和探讨了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力学性能特点及参数的计算模型和方法;然后阐述了试验方法和内容,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归纳和概括了异型铅阻尼器的力学性能特点;最后通过试件的损伤状态分析给出了异型铅阻尼器的改进方案。(5)对应用叁维隔震支座的连续梁桥进行仿真分析,基于刚性地基假定建立一座叁跨连续梁桥叁维有限元模型,首先分析了连续梁桥的动力特性;然后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计算地震作用下桥梁各部位的结构响应,验证了叁维隔震支座的水平和竖向隔震效果,研究了支座参数、多向地震作用及桥墩高度等因素对隔震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桥梁叁维隔震支座具有良好的水平和竖向隔震效果;水平隔震效果随支座屈服前后刚度比的增大而增加;多向地震作用对叁维隔震桥梁地震反应和支座的隔震效果均有所影响;随着桥墩高度的增大,水平隔震效果逐渐增加,但增加趋势逐渐平缓。本文提出的桥梁叁维隔震支座及其设计分析方法,对于我国的竖向及叁维隔震研究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该支座构造简单,受力合理,造价较低,不仅可以用于建筑、桥梁等工程结构的叁维隔震,还可以用于大型机械设备的竖向隔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杨毅[5]2017年在《SMA-FPS复合支座及其在连续梁桥中的隔震研究》文中提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发生的几次强震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了近断层地震巨大的破坏能力。一般来说,传统的隔震装置在远场地震下能发挥良好的隔震性能,而在近断层地震的长周期脉冲运动作用下,隔震装置往往会产生过大的位移,甚至低频共振现象,造成隔震装置或建筑的破坏。摩擦摆支座(FPS)是一种能够自复位的基础隔震装置,具有高承载力、高稳定性和高耐久性等优点;形状记忆合金(SMA)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以其独特的形状记忆效应、超弹性效应和高阻尼特性受到工程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则将FPS和SMA拉索相结合,研发了一种SMA-FPS复合支座;一方面,SMA拉索能增加FPS水平刚度,限制支座过大的位移;另一方面,利用SMA拉索的超弹性效应和高阻尼特性能消耗地震能量,减小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为了研究SMA-FPS复合支座的力学性能和隔震效果,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推导了 FPS的恢复力模型,介绍了几种常用的SMA的本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SMA-FPS复合支座,论述了其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接着,研究了两种不同拉索布置方式的SMA-FPS复合支座,建立了其恢复力公式,并对两种支座进行了方案比选。此外,还介绍SMA-FPS复合支座的设计要点。(2)运用ANSYS软件建立了 FPS和SMA-FPS复合支座的实体模型,然后通过模拟低周反复试验,研究了两种支座的滞回耗能特性和自复位特征,最后研究了竖向压力、位移幅值、摩擦系数、滑动面曲率半径和拉索面积等设计参数对SMA-FPS复合支座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3)运用Midas Civil软件分别建立了采用盆式橡胶支座、FPS和SMA-FPS复合支座的连续梁桥有限元模型;然后,通过模态分析研究了不同支座条件下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接着,选用了典型的3条远场地震波和3条近断层地震波对叁种支座条件下的桥梁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通过对支座位移、主梁加速度和墩底弯矩等结构响应的分析和对比,考察了 SMA-FPS复合支座在连续梁桥中的隔震效果;最后,研究了 SMA-FPS复合支座的设计参数对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SMA-FPS复合支座有着良好的隔震性能,特别是其在近断层地震作用下对支座位移的控制要比FPS好很多。
李程[6]2008年在《大跨度钢桁拱桥地震反应分析及减隔震研究》文中认为桥梁在城市生命线工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桥梁隔震技术为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本文以东平大跨度钢桁拱桥为工程背景,选用铅芯橡胶支座作为隔震装置,并分析其对东平大桥的隔震效果。本文的主要完成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本文在广泛收集了国内外已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减隔震技术的发展和现状,综合分析了铅芯橡胶支座的构造、工作原理、力学特性和参数计算。2、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东平大桥非隔震与隔震空间计算模型,对铅芯橡胶支座的参数进行了优化;讨论了铅芯橡胶支座对东平大桥动力特性的影响;利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两种模型下的结构地震动响应进行了比较,研究了铅芯橡胶支座在钢桁拱桥中的减隔震效果。3、根据Penzien提出的集中质量模型建立了考虑桩-土-桥动力相互作用的隔震和非隔震钢桁拱桥的计算模型,与刚性地基假定模型条件下钢桁拱桥的地震反应进行比较,研究桩-土-桥相互作用对钢桁拱桥地震反应以及隔震效果的影响。
贾俊峰[7]2011年在《桥梁叁维隔震分析与试验研究》文中指出近断层地震动特性及其对工程结构影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在高烈度区域或近断层区域竖向地震动比较显着,竖向地震动及其对工程结构影响逐渐受到学者关注。基于水平隔震的桥梁隔震技术对提高桥梁水平抗震性能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途径,但目前的水平隔震技术并不能有效解决竖向隔震问题,在高烈度区域及近断层区域对竖向地震比较敏感的工程结构实施竖向或叁维隔震技术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外对叁维隔震装置和叁维隔震技术的研究尚无实质性进展。本文针对近断层水平和竖向地震动特征和桥梁叁维地震响应、叁维隔震装置和隔震效果、分析设计方法等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搜集整理了多次地震中包括大量近断层地震动记录的强震记录,提出一种考虑震级和断层距的峰值加速度衰减关系模型,并与其他已有衰减关系模型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断层距、场地条件、震级和断层破裂机制对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比值的影响,最后采用最新公布的汶川地震强震记录对峰值加速度衰减特征和反应谱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地震动空间分布特征对都江堰市建筑震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衰减关系模型能较好地体现地震动衰减特征,断层距、反应谱周期、场地条件和断层机制对竖向与水平加速度反应谱比值有显着影响。2、首先分别对大跨度斜拉桥、刚构-连续梁桥和钢管混凝土拱桥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然后采用几组特性不同的地震动记录进行几种桥型结构的动力反应时程分析,探讨了近断层叁维地震动对几种桥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脉冲型近断层地震动对大跨度柔性桥梁结构具有显着影响。3、创新性地提出一种新型叁维隔震装置——铅芯橡胶-碟簧(碟形弹簧)软钢耗能叁维隔震装置,提出了该装置的构造设计方法和力学参数设计方法;分别对叁维隔震装置各组成部件以及装置整体进行了力学性能试验,最后采用集中质量单墩模型数值模拟分析验证了该叁维隔震装置的水平和竖向隔震效果。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叁维隔震装置构造比较合理,传力路径明确,具有适宜的叁维隔震刚度和阻尼性能,简化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该装置具有良好的水平和竖向隔震效果。4、建立一座足尺叁跨连续梁桥数值模拟有限元模型,根据该桥梁设计了本文提出的叁维隔震装置水平和竖向力学性能参数,对叁维隔震连续梁桥进行动力时程分析验证了叁维隔震支座的水平和竖向隔震效果,并分别讨论了地震动激励特性、桥墩抗侧刚度、铅芯屈服强度、组合碟形弹簧刚度和菱形钢板阻尼器等参数对水平和竖向隔震效果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了该叁维隔震装置具有良好的水平和竖向隔震效果,菱形钢板阻尼器能够显着提高竖向隔震效果。5、根据一座叁跨连续梁桥原型结构按照相似条件设计了一座1/25比例的叁维隔震叁跨连续梁桥和水平隔震单跨简支梁桥缩尺模型结构,设计了振动台试验地震动输入、试验工况和测量仪器布置,对试验用普通迭层橡胶支座和铅芯橡胶支座进行了剪切性能试验,设计了试验用水平隔震装置和叁维隔震装置,最后对桥梁模型结构分别进行了水平向和竖向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叁维隔震装置具有良好的水平和竖向隔震效果,而普通迭层橡胶支座没有竖向隔震效果,甚至会放大桥梁上部结构的竖向地震反应。6、以梁式桥结构为研究对象,总结和探讨了叁维隔震装置和叁维隔震桥梁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并以一座叁跨连续梁桥为对象进行了叁维隔震装置和叁维隔震桥梁的概念设计和多自由度弹性反应谱分析设计。
李冰[8]2015年在《摩擦摆支座的隔震桥梁抗震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摩擦摆支座具有较好的综合隔震性能,目前已在桥梁的维修加固和新建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目前还没有制定出摩擦摆支座的国家标准,且在国内摩擦摆支座多用于建筑结构而较少应用于桥梁结构,对摩擦摆隔震桥梁的理论分析和参数优化设计的研究还很少,且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问题。本文对摩擦摆支座力学模型等效线性化优化分析、隔震桥梁多目标参数优化以及基于能量法的摩擦摆支座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同时通过摩擦摆支座水平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为摩擦摆支座等效线性化力学模型的优化分析提供试验依据。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建立摩擦摆支座隔震梁桥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利用有限元SAP2000软件研究地震激励动力学特性(加速度幅值、频谱特征)、摩擦摆支座滑道半径及摩擦因数对摩擦摆支座滑动位移的影响,通过拟合对摩擦摆支座滑动位移的计算方法进行优化分析,并制定我国不同抗震设防区域摩擦摆支座设计位移值的选取方法。对摩擦摆连续梁桥动力学平衡方程进行理论求解。以高速铁路桥梁为研究对象,分别以El Centro波、Taft波、Northridge波等地震激励作为输入波,采用有限元仿真和理论求解方法对隔震桥梁的地震响应进行分析,研究滑动位移对隔震桥梁主梁加速度幅值、主梁位移幅值及桥墩底部剪力幅值计算精度的影响。(2)建立摩擦摆支座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非线性静力学分析,利用ABAQUS研究混凝土桥墩支承对摩擦摆支座应力及变形分布的影响,分析滑动位移对摩擦摆支座应力幅值及应力分布的影响,并对结构强度安全系数较低的组成构件提出改进方案。利用有限元仿真研究了地震波维数对隔震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不同地震激励和地震波加速度幅值时摩擦摆支座的隔震性能,并以控制主梁位移和加速度幅值、桥墩底部剪力幅值为目标,采用多目标参数优化方法对摩擦摆支座滑道半径及摩擦因数进行优化分析。(3)建立摩擦摆隔震桥梁能量平衡方程,并通过MATLAB编程研究隔震桥梁能量响应时程曲线求解方法,将理论方法与有限元非线性动力学仿真得到的能量响应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理论分析得到的隔震桥梁能量响应曲线的计算精度。建立隔震桥梁和非隔震桥梁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工况时摩擦摆支座的隔震性能,并分析地震动特性及摩擦摆支座主要参数对地震输入能量的影响。以控制隔震桥梁的结构响应能量幅值为目标,同时保持摩擦摆支座具有较高的耗能比,研究不同地震波输入时摩擦摆支座的滑道半径及摩擦因数最优值范围。(4)对摩擦摆支座水平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分析摩擦摆支座的滞回曲线特征以及滑动位移值对摩擦摆支座初始刚度、等效刚度、等效阻尼比及振动周期等力学参数的影响,并将理论方法与试验研究得到的摩擦摆支座力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为理论分析计算结果提供试验依据。
闫晓宇[9]2013年在《多点激励下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桥梁地震响应振动台阵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桥梁是交通生命线系统的重要枢纽工程,其抗震安全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工程界的关注焦点。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空间跨度大的长大桥梁,地震动行波效应和土—结构相互作用(SSI)效应是其地震响应分析中两个关键问题。然而,目前对于多点激励下考虑SSI效应的大跨度桥梁地震响应特性问题,尚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系统的试验研究。本文以大跨度连续刚构桥、连续梁桥、连续刚构—简支梁组合桥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地震振动台阵试验,系统地研究了多点激励下大跨度桥梁的地震响应特征,揭示了行波效应和SSI效应对大跨度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为建立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提供了重要的试验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性成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考虑行波效应和SSI效应的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刚构—连续梁组合桥非线性地震响应数值模拟分析。选取El-Centro地震波、唐山地震北京波,分析了某六跨钢筋混凝土刚构—连续梁组合桥在一致激励和行波激励下的非线性地震响应,研究了行波效应和SSI效应对该刚构—连续梁组合桥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行波效应增大了箱梁的受力,箱梁应力峰值随视波速增大单调递减;行波效应使墩梁固结桥墩的受力和变形呈非单调变化规律,地震响应峰值随视波速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加;SSI效应增大了桥梁结构地震响应,其峰值随剪切波速增大单调递减;同时考虑行波效应和SSI效应,地震响应峰值随视波速变化曲线的拐点位置和切线斜率均发生改变,其地震响应幅值不是两种效应影响下的简单迭加;行波效应和SSI效应对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程度随地震波和墩梁约束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2)考虑行波效应和局部场地效应的大比例连续刚构桥模型振动台阵试验研究。选取El-Centro地震波、唐山地震北京波、汶川地震波,对一1:10比例的叁跨连续刚构桥模型进行了振动台阵试验,系统分析了一致激励、行波效应和局部场地效应对该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行波效应增大了桥梁结构的地震响应,但其峰值随视波速的增加而单调递减;局部场地效应增大了桥墩变形和墩底受力,但降低了墩梁固结节点受力;同时考虑行波效应和局部场地效应时,桥墩的地震响应比一致激励以及单独考虑行波效应和局部场地效应时有所增大;各个桥墩因其约束形式、承担上部结构荷载等因素的差异而对行波效应、局部场地效应的敏感程度不同;刚构桥对地震动频谱特性十分敏感,不同的地震波作用下,地震响应峰值及增幅均有明显差异。(3)考虑行波效应和SSI效应的大比例连续刚构桥模型振动台阵试验研究。拟合叁条人工地震波,对上述叁跨连续刚构桥模型进行了考虑SSI效应的振动台阵试验,系统分析了行波效应和SSI效应对该连续刚构桥模型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地震动频谱特性对考虑SSI效应的桥梁结构地震响应有一定影响,同时考虑SSI效应使桥梁结构墩底的输入地震动峰值和频谱分布发生较大变化;桥墩与上部结构连接形式是影响SSI效应界面力的重要因素,而剪切波速和土层厚度则是影响SSI效应的重要因素;考虑行波效应和SSI效应均增大了桥墩变形、墩底受力和墩梁固结节点受力;同时考虑行波效应和SSI效应,由于输入地震动存在相位差,连续刚构桥的地震响应不是单独考虑行波效应或SSI效应的地震响应的简单迭加,且输入和响应的双重相位差使得同时考虑两种效应的地震响应分析更为复杂;验证了实时耦联动力子结构试验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4)考虑SSI效应的大比例连续梁桥模型振动台阵试验研究。选取El-Centro地震波、集集(CHI-CHI)地震波和人工地震波,对一1:10比例的四跨高架连续梁桥模型进行了考虑SSI效应的振动台阵试验,系统地分析了SSI效应对连续梁桥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SSI效应增大了桥墩变形、墩底受力及墩顶水平加速度,地震响应峰值随剪切波速的减小而单调递增,说明剪切波速是影响SSI效应的重要因素;桥梁结构的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和应变响应对SSI效应的敏感程度有所差异,其中加速度响应对SSI效应最敏感,考虑SSI效应后增幅最大,且SSI效应将引起支座位移的剧烈变化;进一步验证了实时耦联动力子结构试验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5)大跨度钢筋混凝土连续刚构—简支梁组合桥模型振动台阵试验研究。选取El-Centro地震波、唐山地震北京波和汶川地震波,对由前述叁跨连续刚构桥模型与一跨简支梁桥模型组成的连续刚构—简支梁组合桥模型进行了振动台阵试验,系统地分析了桥梁碰撞对该组合桥各部位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并为桥梁碰撞行为和减隔震装置的精细化模拟提供了试验依据。结果表明,行波效应和桥梁结构邻梁刚度、质量差异均为桥梁邻梁碰撞的诱因;考虑行波效应后,铅芯橡胶支座对邻梁碰撞相对位移和碰撞力的控制能力强于板式橡胶支座,但对结构加速度响应的控制不一定优于板式橡胶支座;不同地震波减隔震效果存在差异,说明隔震支座的隔震效果和粘滞阻尼器的控制效果与地震波频率分布密切相关。
巫炜[10]2007年在《摩擦摆隔震结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摩擦摆支座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隔震支座。本文主要研究了摩擦摆支座叁种计算模型,即等效线性化模型、非线性连接元模型以及结构—FPB整体化模型。基于非线性连接元模型,利用SAP2000 Nonlinear程序,结合一个建筑工程和一个桥梁工程实例,分别进行了支座的参数设计及摩擦摆隔震结构在水平双向地震激励下的反应分析。基于结构—FPB整体化模型,推导了反映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的水平和竖向振动耦合的强非线性运动微分方程,编制了非线性动力分析程序。分析了竖向地震激励对摩擦摆隔震结构在远场地震和近断层地震激励下结构和支座地震反应的影响。结合摩擦摆隔震结构的反应谱分析,探讨了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规律,并分析了隔震参数,即滑道半径、滑块与滑道面的摩擦系数和隔震层与上部结构的质量比,对隔震效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隔震桥梁的理论分析与震动台试验研究[D]. 张春浓. 北京工业大学. 2004
[2]. 中国桥梁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4[J].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 中国公路学报. 2014
[3]. 粘滞阻尼器和铅阻尼器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 张同忠. 北京工业大学. 2004
[4]. 叁维隔震桥梁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D]. 杨彦飞. 广州大学. 2007
[5]. SMA-FPS复合支座及其在连续梁桥中的隔震研究[D]. 杨毅. 东南大学. 2017
[6]. 大跨度钢桁拱桥地震反应分析及减隔震研究[D]. 李程. 中南大学. 2008
[7]. 桥梁叁维隔震分析与试验研究[D]. 贾俊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8]. 摩擦摆支座的隔震桥梁抗震性能研究[D]. 李冰. 西南交通大学. 2015
[9]. 多点激励下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桥梁地震响应振动台阵试验研究[D]. 闫晓宇. 天津大学. 2013
[10]. 摩擦摆隔震结构分析[D]. 巫炜. 北京交通大学.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