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胫骨平台骨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胫骨,平台,膝关节,钢板,功能,磁共振,拉伤。
胫骨平台骨折论文文献综述
白志津,田学忠,白彦东,张寅龙[1](2019)在《消肿膏外敷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肿胀程度影响及康复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消肿膏外敷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肿胀程度影响及康复作用。方法:将本院2010年4月—2017年9月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两组,两组均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前采用冰袋持续冷敷48 h;观察组术前采用消肿膏外敷,隔日1次,持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肿胀度评分及胫骨平台内翻角(tibial plateau varus angle,PT)、后倾角(tibial plateau obliquity,PSA)、Lysholm评分,记录术后并发症状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5. 00%低于观察组93. 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负重时间[(5. 19±1. 56)个月、(41. 36±6. 57) d]上高于观察组[(4. 41±1. 23)个月、(36. 85±6. 12)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3 d VAS评分为1. 43±0. 56、1. 04±0. 49,肿胀度评分为1. 41±0. 47、1. 05±0. 42,术后7 d VAS评分为0. 90±0. 43、0. 57±0. 39,肿胀度评分为0. 93±0. 42、0. 59±0. 38,术后7 d Lysholm评分为68. 24±8. 36、74. 24±7. 49,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为79. 21±8. 67、85. 91±9. 31,对照组和观察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未出现固定物松动、脱落、折断等不良事件。结论:消肿膏外敷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疗效确切,可短时间内缓解肿胀、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杨洋,冯青,李冕,冯红卫,刘宣毅[2](2019)在《膝关节韧带损伤与胫骨平台骨折形态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膝关节韧带损伤时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探讨韧带损伤与胫骨平台骨折的关系以及3种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系统(Schatzker、AO和Duparc)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沧州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19例膝关节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膝关节影像学图像,男性10例,女性9例;年龄17~59岁,平均39.4岁。按Schatzker、AO和Duparc系统分型,应用Spearman相关系数评价3个系统间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法评估骨折分型系统与韧带撕裂的关系以及评估韧带撕裂与胫骨平台骨折位置(内侧与外侧)的关系。结果 3种胫骨平台分型系统(Schatzker、AO和Duparc)之间存在着合理的相关性。Schatzker系统下,骨折评分的提高与内侧副韧带(MCL)(P=0.056)和后外侧角(PLC)(P=0.035)的撕裂有显着的相关性。AO系统下骨折的分型与韧带撕裂之间无统计学意义。Duparc系统下,骨折评分的提高与MCL(P=0.032)和PLC(P=0.058)撕裂有显着的相关性。PLC撕裂与胫骨内侧平台骨折具有相关性(P=0.003)。MCL撕裂与胫骨外侧平台骨折具有相关性(P=0.004)。结论随着在Schatzker和Duparc胫骨平台骨折分型中级别的增加,MCL和PLC撕裂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合并韧带损伤的胫骨平台骨折大多单发于胫骨内侧平台或外侧平台。胫骨内侧平台骨折与PLC撕裂有关,胫骨外侧平台骨折与MCL撕裂有关。(本文来源于《创伤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陈丹祎,刘志鑫[3](2019)在《双钢板内固定和Ilizarov外固定治疗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胫骨平台骨折占所有骨折类型的1%,是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和膝部创伤之一~([1])。Schatzker Ⅵ型骨折是高能量骨折,该类骨折的感染、伤口愈合和继发性退行性关节炎等术后并发症较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预后~([2])。目前,双钢板内固定、Ilizarov外固定、髓内钉固定等是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常用手术方法,但治疗方法存在争议~([3])。且缺乏双钢板(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廖煜胜,黄鸣宇,彭伟清[4](2019)在《CT与MRI对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CT与MRI对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行CT及MRI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比较两种方法对不同类型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检出率。结果 MRI诊断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灵敏度及准确度均高于CT (P <0.05);两种方法诊断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骨小梁骨折的检出率高于CT,对骨皮质骨折的检出率低于CT (P <0.05)。结论 CT与MRI均可诊断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但MRI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及准确度,两种检查方法联合使用有利于减少漏诊,可获得更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工程》期刊2019年12期)
黄红根,李瑞海,王丽华[5](2019)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后侧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前侧入路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指标(膝关节活动度、胫骨平台内翻角)、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2.2±0.4)°、胫骨平台内翻角(84.7±1.3)°均大于对照组的(2.0±0.2)°、(83.2±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3.7±2.2)周,短于对照组的(17.9±2.7)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后侧入路手术方案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提高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缩短临床骨折愈合时间,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23期)
张勇,杨晓,王梓旭,张光明[6](2019)在《CT、MRI诊断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的准确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CT、MRI对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TPOF)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65例经X线检查可疑TPOF但无法确诊患者,患者均行CT、MRI检查,以最终诊断结果 TPOF为金标准,评价CT、MRI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不同骨折类型检出率。结果:MRI诊断灵敏度95.12%、准确度95.38%均显着高于CT诊断的70.73%、73.85%(P <0.05);CT骨皮质骨折检出率显着高于MRI(P <0.05),而骨小梁骨折检出率显着低于MRI(P <0.05)。结论:MRI较CT诊断TPOF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及准确度,且对骨小梁骨折优势明显,但CT对累及骨皮质骨折检出率更高。(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3期)
熊明燕[7](2019)在《基于多元化康复模式的护理干预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多元化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6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后康复指导,观察组予以多元化康复护理模式干预,2组均干预3个月,对比2组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恢复优良率、胫骨平台后倾角(PA)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6.26±3.12)分,高于对照组的(87.08±3.54)分(P<0.05)。观察组膝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1.7%(77/84),对照组为71.4%(60/8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后的胫骨平台PA角度均高于护理前(P均<0.05),但观察组护理后PA角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SF-36评分为(83.54±4.84)分,对照组为(65.71±4.02)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开展多元化康复护理模式管理,有助于进一步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胫骨平台后倾角倾斜,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34期)
贺鹏[8](2019)在《膝关节镜用于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效果及预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膝关节镜用于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9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行膝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记录2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和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负重下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镜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具有创伤小、手术效果可靠、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可以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34期)
杨奇霖,王易德,杨稀仁[9](2019)在《改良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改良双侧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隆林各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及百色市人民医院择期接受内固定术治疗的6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改良双侧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单侧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优良率(93.33%)显着高于对照组(70.00%)(P<0.05)。治疗后,治疗组膝关节屈伸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对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改良双侧钢板内固定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同时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实用有效以及易于掌握等优势,值得应用和推广。(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朱浏燕[10](2019)在《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了2018年~2019年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80例,分为两组作为此次观察研究的对象。结果实验组40例患者中膝关节的优良率为38例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30例75.00%,其对比效果显着(x~2=8.392,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在住院的时间、骨折愈合的时间以及完全负重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护理的效果显着,可以较少恢复的时间,提高恢复效果。(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22期)
胫骨平台骨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膝关节韧带损伤时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探讨韧带损伤与胫骨平台骨折的关系以及3种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系统(Schatzker、AO和Duparc)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沧州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19例膝关节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膝关节影像学图像,男性10例,女性9例;年龄17~59岁,平均39.4岁。按Schatzker、AO和Duparc系统分型,应用Spearman相关系数评价3个系统间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法评估骨折分型系统与韧带撕裂的关系以及评估韧带撕裂与胫骨平台骨折位置(内侧与外侧)的关系。结果 3种胫骨平台分型系统(Schatzker、AO和Duparc)之间存在着合理的相关性。Schatzker系统下,骨折评分的提高与内侧副韧带(MCL)(P=0.056)和后外侧角(PLC)(P=0.035)的撕裂有显着的相关性。AO系统下骨折的分型与韧带撕裂之间无统计学意义。Duparc系统下,骨折评分的提高与MCL(P=0.032)和PLC(P=0.058)撕裂有显着的相关性。PLC撕裂与胫骨内侧平台骨折具有相关性(P=0.003)。MCL撕裂与胫骨外侧平台骨折具有相关性(P=0.004)。结论随着在Schatzker和Duparc胫骨平台骨折分型中级别的增加,MCL和PLC撕裂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合并韧带损伤的胫骨平台骨折大多单发于胫骨内侧平台或外侧平台。胫骨内侧平台骨折与PLC撕裂有关,胫骨外侧平台骨折与MCL撕裂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胫骨平台骨折论文参考文献
[1].白志津,田学忠,白彦东,张寅龙.消肿膏外敷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肿胀程度影响及康复作用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9
[2].杨洋,冯青,李冕,冯红卫,刘宣毅.膝关节韧带损伤与胫骨平台骨折形态的关系[J].创伤外科杂志.2019
[3].陈丹祎,刘志鑫.双钢板内固定和Ilizarov外固定治疗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J].山西医药杂志.2019
[4].廖煜胜,黄鸣宇,彭伟清.CT与MRI对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价值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9
[5].黄红根,李瑞海,王丽华.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6].张勇,杨晓,王梓旭,张光明.CT、MRI诊断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的准确性比较[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7].熊明燕.基于多元化康复模式的护理干预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8].贺鹏.膝关节镜用于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效果及预后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
[9].杨奇霖,王易德,杨稀仁.改良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10].朱浏燕.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J].心理月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