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耕地整理潜力分级方法比较经验分析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耕地整理潜力分级方法比较经验分析

讷河市国土资源局黑龙江省讷河市161300

摘要:事实上,耕地整理潜力单因素评价方法侧重于耕地整理数量潜力的评价,对基础资料的要求不多,方法也比较简单,操作性也比较强;耕地整理潜力多因素评价方法侧重于耕地整理数量、质量潜力所构成的综合潜力的评价,评价过程中必须占有大量的基础资料,方法也比较复杂。从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看,土地整理尤其是耕地整理工作在增加耕地面积并提高土地利用率、调整人地关系、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耕地整理潜力;分析

一.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及耕地整理潜力的概念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对特定区域范围内未来较长时期的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等方面所作的统筹安排与综合协调,是通过对区域内土地资源状况与土地利用潜力的分析和评价,确定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目标和任务,划定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重点区域,安排重点工程,提出重点项目,制定补充耕地的区域平衡方案,估算土地开发整理所需投资,评价预期综合效益,并制定实施规划的对策措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保障土地开发整理合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措施,是选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依据。搞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于科学指导土地开发整理活动,合理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保障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的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等土地利用活动的总体部署和统筹安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将统筹安排土地后备资源潜力的开发利用,有效引导区域土地开发整理的规模和结构,保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的全面实现,同时也为建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审查耕地占补平衡方案、确保用途管制全面实现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整理是一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从而对土地利用提出新要求的产物,它是人类利用土地的新方式。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急剧膨胀的背景下,我国土地保障发展的能力遇到了瓶颈城镇建设用地受限,粮食供给萎缩。与此同时,土地的粗放利用和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土地浪费、土地荒漠化和土地污染则进一步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稀缺性。由于我国后备土地资源受数量少、质量差、开垦难度大和生态环境脆弱等诸多因素限制,进一步开发出新的土地数量有限这就需要对原有的土地进行内涵挖潜而土地整理作为有效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土地高效合理利用和提高土地供给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永续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整治、调整改造,以提髙土地利用宰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

耕地整理潜力是指通过开发整理,合理布局田、水、路、林、村,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能力及通过土地平整、农田灌排设施的配套和土壤改良,改善土地利用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产出率的能力。从理论上讲,利用率和产出率都较低的耕地,是最值得整理的对象。经过适宜性评价适合于耕地用途的耕地中的零星未利用地。产出率较低的耕地,表现为耕地单位产量低下。当然,产出率低与多种因素相关,既取决于土地的自然肥力,又决定于土地的经济肥力,即人类社会的长期投入。因此,当前条件下,考虑退耕还林、还湖、封山育林等生态环保要求,产出率较低的耕地应该是耕地整理潜力的主要来源之一。经过适宜性评价适合于耕地用途的零星废弃工矿用地。利用率较低的耕地,表现为地块规模小,布局散乱,地块中分布着较多的其他闲散地。

二.耕地整理潜力方法分析

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是在查清各类待整理耕地资源的类型、数量、结构、质量、分布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据未来土地利用方式,对提升耕地利用的自然适宜性、生态合理性、经济有效性、技术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程度作出评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技术条件不同,土地利用的方式、方向和特点千差万别,耕地整理所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各地区的耕地整理标准也各不相同,耕地整理潜力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在指标的设置上要遵循区域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根据耕地整理潜力的内涵,可以从自然适宜性,该指标反映耕地整理活动的因地制宜性,是耕地整理在特定区域和自然条件下所具有的自然潜力;生态合理性,该指标反映耕地整理活动是否遵循生态学原理,是耕地整理在不破坏当地自然环境和保持区域生态安全前提下所具有的生态潜力;经济有效性,该指标反映耕地整理活动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增加了土地产出,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耕地整理所具有的经济潜力。;技术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个方面设置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数量潜力测算方法耕地整理数量潜力一般采用调查法测算,即通过对研究区内已实施的整理项目或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区域的调查研究来确定研究区耕地整理新增耕地的系数,然后根据新增耕地系数和待整耕地面积计算新增耕地数量潜力。我国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主要就是以新增耕地系数和新增耕地面积或两者结合测算耕地整理潜力的。该方法简单易操作,但用于统计分析的整理项目和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区域的选择是决定结果科学性和准确性的关键,目前尚没有研究涉及如何优化选择的问题。

耕地整理质量潜力测算方法基于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或分等成果的产能潜力测算方法:耕地产能潜力是在一定区域耕地整治后与整治前相比粮食或经济作物的产出增加能力,重点关注规划期内可实现的产能潜力。耕地整理自然潜力和现实潜力最具代表性的测算方法是直接利用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的测算方法。基本思路是:通过建立农用地分等单元标准粮理论单产与自然质量等指数的函数关系、标准粮可实现单产与利用等指数的函数关系分别核算分等单元的理论单产和可实现单产,以此为基础核算区域耕地理论产能和可实现产能;实际产能是核算区域内指定作物产量折算的实际标准粮总产量;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与实际产能之差就是耕地整理的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是通过区域待整理耕地现状产能与理论产能或最高产能之间的差距来测算产能潜力。由于质量越低、条件越差的耕地现状产能越低,必将得出中低山丘陵区的我国的土地整治实践仅有十几年,许多已实施项目存在诸多问题,其等级提升幅度未必能代表耕地整理等级潜力,规划等级确定的科学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前述方法的缺陷,但没有充分考虑分区单元内的整体限制性因素,对限制性因素改造难易程度也考虑不足。

结语:长期以来,我国土地存在大量粗放利用现象,在广大农村地区,土地利用缺乏科学配置,耕地零碎分散,闲散废弃地、报废工矿地得不到及时复垦,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年久失修,这些不仅导致农田抗灾能力下降,且阻碍现代农业措施的运用及土地规模效益的发挥,严重影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形成对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限制,更不利于应对WTO的挑战,不利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尤其是耕地整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傅殿群.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

[2]许晓婷.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4.

[3]刘洋.重庆市三峡库区耕地及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评价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4.

[4]肖凯文.川中丘陵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3.

标签:;  ;  ;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耕地整理潜力分级方法比较经验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