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放式基金对国内的冲击(论文文献综述)
田敏[1](2021)在《我国基金经理人绩效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量迅速扩张,国内证券投资市场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经过40余年的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已成为我国投资者的主要投资工具之一。伴随着金融市场体制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基金管理公司数量迅速増加,基金产品不断丰富,基金规模也在快速扩大。虽然现如今我国基金市场监管体系日趋完善,但仍存在基金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很难从中有效甄别、选取适合自己的基金,因此如何有效评估和判断基金的效率也就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门领域。从投资者角度出发,投资基金某种程度也就意味着选择基金经理人,而基金经理人直接决定基金业绩及投资者收益,是基金公司的核心资源。因此基于基金经理人角度,对其管理的基金业绩进行综合精准的测算,并进一步深入探究,对于投资者、基金公司以及监管部门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学者对于基金评价的研究大多是基于Markowitz提出的均值-方差模型,而基金经理人由于同时管理着多只基金,因此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经理人进行投资时,基金经理人所管理的基金之间的波动性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基于Markowitz提出的均值-方差模型,用收益的均值来衡量收益,用收益的方差来衡量风险,同时由于基金经理人管理多只基金的特点,引入纵向收益率方差和横向收益率方差来衡量其风险,因此本文从投资者视角构建了基金经理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了样本期内156位基金经理人运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第一阶段运用BCC-DEA模型从静态与动态两个维度测度了基金经理人的绩效,第二阶段以通过BCC-DEA测算的基金经理人绩效为被解释变量运用Tobit模型对基金经理人进行静态与动态两方面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以上分析,根据不同基金经理人的绩效及影响因素差异,进一步利用均值-双方差模型对基金经理人进行分散化投资策略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投资建议。本文根据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第一,样本期内大部分被考察基金经理人处于DEA相对无效状态,基金经理人之间及样本期内基金经理人绩效波动水平较大。选择基金经理人进行投资时,一方面要关注基金经理人管理基金的整体收益(收益率),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基金经理人整体的波动性(纵向收益率方差),同时也要关注基金经理人自身管理基金之间的波动性(横向收益率方差);第二,样本期内未处于DEA有效状态的基金经理人可由处于DEA有效状态的基金经理人组合并达到不低于现有的收益与更小的风险水平。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部分基金经理人的组合,相对于购买单个基金经理人所管理的基金而言,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或者更低的风险水平;第三,在选择基金经理人时,样本期内基金经理人的证券从业年限越长,基金经理人的绩效水平越高,因此可以依据基金经理人的证券从业年限来选择基金经理人;第四,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可以将基金经理人视做一类金融产品,对其进行分散化投资,这样从基金经理人角度进行投资,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降低投资风险。
张翔[2](2021)在《托宾税与经济波动 ——基于经济仿真模拟分析》文中指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各国纷纷放松金融管制,金融自由化加剧,金融创新空前活跃,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加快,这一切都直接导致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在深刻总结危机爆发的原因之时,许多经济学家再次提出对国际货币交易征收托宾税,以加强全球的管理协作,共同防范金融风险。2020年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标志着我国放松外汇资本管制进入了一个新的试点过程。然而,资本开放同时伴随着风险。外汇资本项目的完全开放带来的直接后果会是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动以及短期投机行为的增加,一旦成为国际投机者的攻击对象,可能会发生汇率暴跌的结果,进而影响国民经济发展,诱发系统性风险。因此中国对资本项目开放保持着审慎态度,在不危害宏观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前提下,逐步开放相关项目。在我国逐步放宽资本项目行政管制的同时,有必要选择市场手段对资本项目进行监管,避免外汇资本项目过度膨胀,而影响宏观经济平稳发展。托宾税是一个较好的政策选择。本文构建包含托宾税的开放经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仿真模拟分析托宾税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冲击下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其中经济冲击分为两种国外经济冲击、两种国内经济冲击以及两种市场冲击、两种利率冲击。按照外汇交易目的,把外汇交易分为外贸交易、无风险资产交易和风险资产交易三种类型。在开放经济模型中引入金融加速机制,刻画出外国风险资产交易的过程,拓展了汇率对宏观经济系统影响的一个方面。考虑到政策实施性和有效性,根据征税对象的不同,本文分析了四种不同的托宾税政策组合,然后从四种经济冲击视角分析托宾税的政策效果。脉冲响应图结果表明,在应对国外宏观经济冲击,托宾税起到了一个缓冲剂的作用,能够降低国内经济受到国际重大冲击影响而发生经济过热或者快速衰退概率,提高经济的抵抗能力。在应对其他形式经济冲击,托宾税依旧能够控制住风险资产规模,不会削弱经济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征收交易税对交易量变化的影响较大,托宾税不能一视同仁,应该采取分类分级的形式。如果对所有外汇货币交易都征收托宾税,其经济代价过大,也会导致交易者到其他无税国家交易,而征收全球范围的托宾税又不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在征收国家托宾税时,可以进一步细分征收对象和税率。对经济波动影响不大的外贸交易和无风险债券交易选择不征收托宾税,对完全开放的资本项目征收交易税,对风险较大的征收托宾税。
赵斯彤[3](2021)在《中国股票市场的ESG责任投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ESG责任投资已成为全球资产管理行业的前沿课题之一。ESG责任投资是一种考量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因素(ESG指标)并长期产生有竞争力的财务回报和积极社会效应的投资行为。相比较已发展近半个世纪的欧美资本市场ESG责任投资,国内ESG责任投资起步相对较晚。为适应国际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和吸收成熟资本市场ESG责任投资的先进经验,本文系统、全面地研究中国股票市场ESG责任投资。全文的理论意义在于社会责任投资并非仅靠投资者理念倡导和宗教信仰推动,而是从作用机理上证明社会责任投资能够创造价值,存在发展的内生动力;实践意义在于全面深入研究中国股票市场中的ESG责任投资理论和实践,不仅为价值型机构投资者指明建立和发展ESG责任投资的实践路径,还为监管者提供有力的监管依据,从而引导ESG责任投资资金在国内市场占比逐步提高,助力金融投资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共同目标。论文分别对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实践研究三方面进行重点探讨。并围绕如下四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ESG责任投资的理论基础和投资逻辑。第二,建立基于ESG信息条件下的资产价格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模型,拓展并完善资产定价理论模型。第三,ESG责任投资财务绩效实证研究,对国内已开展ESG责任投资的公募基金展开研究,分析基金风险收益的潜在特征和规律;通过构建实证模型,验证加入ESG信息因子后资产定价模型的有效性,这也是论证研究假说的实证核心。并且,通过正向筛选策略建立高分值股票组合的方式,进一步验证实践策略的有效性。第四,分析海外机构投资者的ESG投资实践策略和国际监管比较,构建符合中国机构投资者特征的ESG责任投资体系,以及借鉴国际监管先进经验。关于ESG责任投资的理论基础和投资逻辑。本文以投资主体的微观企业为出发点,深入剖析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社会责任投资理论基础的必要性,并基于工具性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实践与企业绩效目标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阐释了社会责任投资与企业经营绩效相互作用的机理。关于基于ESG信息条件下的资产价格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模型。本文将ESG因素内生地纳入至现代金融理论体系之中,依据资产价格的时间特征,建立基于ESG信息条件下的DDM模型;同时结合资产价格的横截面特征,阐述了ESG-SR有效前沿和ESG-CAPM模型的应用价值。研究发现,两类模型对ESG信息对股票收益率r的影响存在分异。由此,本文提出两条递进待后文检验的研究假说,即ESG信息对投资收益率有显着影响;高分值ESG评级信息与投资收益率显着正相关,且对基金组合产生超额收益率。关于ESG责任投资财务绩效实证研究。第一,本文采取对国内公募ESG责任投资基金展开描述统计,分析证明了研究假说的一般规律,还发现ESG责任投资基金具有低风险波动特征。第二,本文构建了FF5+ESG面板实证模型,选取了基于Bloomberg 2010至2020年的A股上市公司股票ESG评级数据构建全样本股票组合,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股价具有显着的规模效应、账面市值比效应、盈利能力效应、投资风格效应和ESG信息效应。FF5+ESG模型检验的实际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的差异更小,表明市场更趋有效,可作为ESG责任投资最有效的资产定价模型,进一步严谨地验证了研究假说。第三,为了消除ESG责任投资基金产生的多重异质性特征影响,本文通过正向筛选策略建立高分值股票组合方式再次证明了研究假说,并发现了筛选强度与超额收益率呈现正向关系等推论。关于机构投资者的ESG责任投资实践和监管国际比较。本文梳理和借鉴了海外机构投资者应用的ESG整合策略,即将ESG因素和传统财务因素同时嵌入至传统投资研究各个流程环节。特别地,具体到股票分析应用层面,本文从基本面分析策略和量化策略展开分析。由此,明确了ESG责任投资原则和投资框架,为中国机构投资者构建ESG责任投资体系。此外,本文还通过国内外监管比较,归纳总结了国际监管趋势和国内监管特点,指出了监管政策补短板和改进的方向。最后,本文基于以上结论,分别对中国机构投资者和证券市场监管者提出了实践建议和监管建议,具有较高的可参考借鉴的路径指引意义。
孔维轩[4](2021)在《易方达股票型基金市场交易处置效应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市场上的投资主体从个人投资者占主导地位逐渐过渡到机构投资者占主要力量,而且市场上的投资者在进行理财时相较于以前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上来说目前更愿意投资到基金这类较为稳健的理财工具。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机构投资者的市场交易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所以本文从行为金融学中处置效应这一角度来分析机构投资者在进行市场交易时是否会出现处置效应这类不理性的行为。处置效应简单来说就是指投资者在进行市场交易的时候会出现卖盈持亏的现象,就目前相关文献对于国内的机构投资者在进行市场交易时处置效应是否存在受到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得出的结论也不一致。本文在研究处置效应时以易方达股票型基金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时间较早,而且无论从基金规模还是产品种类上来看都是在同行业中居于领先的地位。文章内关于处置效应的实证分析过程中,首先对易方达股票型基金市场交易时是否存在处置效应进行研究,如果存在处置效应进一步分析影响处置效应的各个因素。在实际分析过程当中选择了买卖周期时间法、卖盈卖亏比率法和新兴的生存分析模型对易方达股票型基金3年来的股票账户的市场交易情况进行了分析,从结果上来看,研究对象在进行市场交易时确实存在着处置效应,并且受到不同基金产品自身因素的影响其处置效应的强弱程度也不同。最后,根据实证分析中得出的具体结论,从政府、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目前,国内关于机构投资者处置效应的研究文献较少而且对于处置效应的研究大多以整个证券投资基金不同类型产品作为研究对象,所以对具体的机构投资者在进行市场交易时处置效应的研究不仅能够对其他机构投资者在进行市场交易时提供借鉴意义,而且对于扩展机构投资者处置效应这方面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王雨[5](2020)在《智能投顾服务的资产选择及价格竞争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务院2017年颁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将为金融领域开启新篇章。智能投资顾问服务(以下简称“智能投顾”)作为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前沿应用,为财富管理行业的投资顾问服务带来实质性的转变,并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我国智能投顾服务始于2015年,其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用户需求,使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优化处理,通过模型选择构建基础资产库,以投资组合理论为基础,自动为不同风险偏好的用户量身定制资产配置方案,对市场进行高精度判断以增加用户满意度,从而实现投资顾问服务的智能化转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我们发现当前智能投顾服务领域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业务介绍和监管政策研究。本文尝试拓宽该领域研究视角,遵循“现状-机理-预测”的研究思路,对智能投顾服务资产选择的倾向性及价格竞争机制展开研究。首先对智能投顾的运作机制进行案例研究,初步判断影响智能投顾基础资产库选择的因素。其次,我们运用实证研究,对智能投顾服务运作机制现状下的机理进行探索,揭示智能投顾服务对基础资产的选择倾向性影响因素并对各因素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我们运用理论研究证明及数据仿真的方式,对智能投顾服务的一类影响因素(管理费率)展开深入分析,通过智能投顾服务市场中的价格竞争机制的研究,尝试对市场中的价格竞争机制进行预测性探析。本文期望通过探索,为后续研究起到投砾引珠的作用,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如下:1、拓展问题研究视角,顺应金融科技发展趋势。智能投顾服务在我国尚属新兴业务,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研究,我们发现前人对于智能投顾服务中的资产选择及价格竞争机制鲜有研究。本文尝试拓展智能投顾的研究思路,将智能投顾服务的资产选择及价格竞争机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结合社会关注热点,契合国家政策导向,丰富了相关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运用案例研究方式探索智能投顾运作机制。由于智能投顾业务的新颖性,研究中无法单纯沿用已有模型,本文通过质性研究的方式对智能投顾运作机制问题予以定性分析,对我国不同类型智能投顾的差异性及基础资产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智能投顾服务对基础资产选择的三维度影响因素模型,揭示了影响因素的直接作用以及调节作用路径。3、运用实证分析探析新兴业务的实践做法,为其提供理论支撑。在实践中,智能投顾服务的资产选择会呈现一定的特征,而我们查阅文献,却未发现相关研究。本文从资本市场中获取真实数据,基于我国智能投顾服务的特性,运用实证分析对智能投顾服务资产选择的倾向性进行研究,尝试为实践操作提供数据上的解释,体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价值。4、契合新业务实际运作模式,构建新的模型对智能投顾服务价格竞争机制进行分析。在传统价格竞争研究中,前人考虑将价格作为影响产品需求的唯一因素。我们发现,在智能投顾服务网络中,需求并非仅受到价格影响,本文在服务网络需求模型中应用拥挤效应,构建了考虑拥挤效应的需求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及数学证明,获得智能投顾服务网络中基金管理费价格竞争中有且仅有一个纯策略纳什均衡解的结论,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对基金管理公司和智能投顾公司的定价以及监管部门的未来政策制定提供了实质性的建议和帮助。本文作为一种探索性的研究,尝试将智能投顾服务的研究领域进行拓展,并将理论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对当前资本市场中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基金管理公司、智能投顾公司和监管部门提供了一种启发式的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周婉玲[6](2020)在《货币基金特征对基金业绩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历经十多年的发展,货币基金规模不断增长,在公募基金管理资产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增加了投资者的现金管理工具和固定收益产品种类,满足了低风险爱好者的投资需求,丰富了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同时货币基金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市场产品创新和普惠金融的发展,而基金业绩情况也是投资者普遍被吸引的重点。文章首先对我国的货币基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展开了简单的梳理,探讨了我国货币基金成长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我国基金业、银行业及金融市场造成的影响,分析了货币基金特征对基金业绩的影响机理。其次,通过规模权重方法计算了50只货币基金平均收益率,绘制了货币基金平均收益率趋势图,发现其业绩存在波动性,随后以我国创立的首只货币基金华安现金富利A作为代表,建立ARMA(3,2)-GARCH(1,1)模型、ARMA(3,2)-EGARCH(1,1)模型、ARMA(3,2)-TGARCH(1,1)模型分析了货币基金业绩的波动特征。最后,从货币基金影响因素之一基金特征的视角,选取了货币基金规模、历史业绩、大类资产配置、成立时长和持有人结构五个基金特征,使用Stata软件通过Husman检验,选取固定效应模型作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发现货币基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给基金行业、银行业、金融市场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既有正向冲击也有负向冲击。货币基金上期业绩对当期业绩具有显着正影响,当期业绩高时下期业绩也高的情况出现概率大;货币基金业绩的上期正向扰动比负向扰动大,信息利好对基金业绩波动的扰动要大于利空。货币基金的业绩和规模是倒U曲线相关;货币基金业绩持续性显着,上期业绩与当期业绩正相关;货币基金的大类资产配置中银行存款比例和债券比例分别对业绩产生正向影响;货币基金成立的时长与业绩正向相关;机构投资者的持有比例与基金业绩负相关,各影响因素贡献排名依次为历史业绩、大类资产配置中的债券比例、机构投资者比例、大类资产配置中的银行存款比例、成立时长、基金规模。最后文章对监管部门、投资者、基金公司提供了一些建议,并论述了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对后续的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
周颖[7](2020)在《苏宁云商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运作模式案例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网络零售规模不断扩大,增速跑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9年,全国网络零售达106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5%,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8.0%)高8.5个百分点。实际上,早在2015年全国网络零售额(38085亿元)已经覆盖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加值(29034亿元),这折射出一个重要信号:仅网络零售额就可以满足当年新增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网络零售“增速跑赢”、“增加覆盖”的挤压态势下,传统零售是否还有增量空间?据统计,2019年我国一二三线城市零售物业空置率均突破6%的警戒线,其中三线城市商业空置体量为1089.2万平方米,空置率高达28%。传统零售业通过扩张线下门店抢占市场份额的运营模式被打破,线下流量遭遇线上堵截,加上昂贵的门店租金、人工成本等因素,传统零售陷入营收增长瓶颈和产能过剩的双重困境,形成大量门店资产沉淀,亟待实现“轻资产转型”。2016年,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试点工作被纳入“十三五”规划纲要,REITs首次被视作鼓励房地产企业转型“轻资产运营”模式的重要渠道。2018年4月,证监会、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的通知》(证监发[2018]30号)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发行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我国REITs迎来发展窗口期。截至2019年底,国内REITs产品累计发行68只,发行规模为1402.81亿元。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具有降低投资门槛、盘活企业资产、实现融资出表等优点,随着国内REITs市场初具规模,我国首支以商业物业租金为支持私募基金——“中信华夏苏宁云创资产支持证券”(简称“苏宁云商REITs”)应运而生。首先,本文从国外和国内两方面,对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REITs市场的发展现状、法律法规、税收制度整理归纳,再对国内REITs市场的主要政策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引入苏宁云商REITs案例,在对本案例的基本概况、参与主体、基础资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动因分析、运作模式、风险控制、具体影响四个方面分析。然后,总结苏宁云商REITs运作模式特点:优质标的增强收益稳定性、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增信、“股债结合”合理避税、双SPV规避风险、售后回租获得长期运营权五大结构亮点。最后,基于苏宁云商REITs案例展开思考。指出国内REITs市场存在立法缺失、租金回报率低、税负水平重等问题,提出对REITs设立环节减税、运营环节避免双重征税等具体建议。
胡文月[8](2020)在《股票型基金规模对其业绩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基金业发展至今取得较明显的成绩,其中,规范性强、透明度高的公募基金更是为资本市场增添了浓厚的笔墨,近年来公募基金与日俱增的基金规模就能直观说明其发展成果。公募基金规模除了在总量上扩张之外,单只基金运作规模也在不断增加。从市场上已有数据来看,个别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单只基金产品规模甚至达到千亿元程度,这在基金市场上一度引起广泛关注,同时这也反映出基金管理公司对整体运作规模的执着。那么,是否基金规模越大就越能产生可观收益?一味追求基金规模的扩张对投资者和管理人来说是否有益?在投资时筛选基金是否要把基金规模纳入考察指标?这些问题在现实层面都值得我们去深思,并希望能够从中挖掘到一定的规律。简单来说,基金规模对其业绩可能会产生以下影响。基金规模过小时,基金的运营成本将会上涨,同时能够配置的股票数量有限,风险分摊的效果也较差,遇到大额赎回会对基金流动性造成很大冲击,甚至存在因基金规模达不到要求而面临清盘的可能。基金规模过大时,对于基金经理来说,其操作必然会面临一定难度,因为股票型基金需要分散风险,会把募集到的资金分摊到不同个股当中,所以基金规模越大需要挑选的股票数量就会越多,这种情况下基金经理的择股能力将面临考验。这样来看,基金规模过大过小各有利弊。为了探究基金规模与其业绩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2015年至2019年之间最能代表基金经理主动投资能力、并且能较好反映基金投资有效性的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作为样本,分别选取未经风险调整的季度收益率指标和经过风险调整的超额收益率指标作为基金业绩指标,并加入可能与基金业绩相关的其他控制变量,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最终发现基金业绩与基金规模正相关,所选取的样本基金中存在规模经济。最后文末针对以上研究结果,简要分析了原因并对市场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一点拙见。
姬雷雷[9](2020)在《商品型ETF产品设计 ——基于监控中心中国商品期货指数》文中研究表明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与期货的结合是对投资品种的再丰富,扩充了资产配置工具包,使基金与期货相辅相成,不管是对基金市场的发展还是期货市场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以监控中心中国商品期货指数为标的,考虑了投资者诉求和产品创新等因素,设计商品型ETF产品,旨在提供一条可行的设计思路,探究商品期货ETF产品的内涵,使投资者对这种新型的投资产品有更清晰的认识。产品设计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本文可分为四个主要部分:第一个部分关于商品型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的理论介绍,包括商品指数、交易所交易基金等;第二部分是产品设计的思路准备,分别对产品需求、产品定位及效果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产品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证;第三部分为产品设计方案,首先对标的指数和投资者类型进行了分析,然后对产品参数、运作方式、定价等做出了设定,并进行了产品相关风险识别与应对,最后通过数据回测进行了实证模拟分析;第四部分有关产品营销策略,强调了产品自身质量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几种评价方法,对于产品推广,本文则根据4Cs营销理论给出了推广策略。
刘骏斌[10](2020)在《资产价格与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机制及其监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历经多年高速发展,我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金融市场体量和影响力显着增加,金融经济系统对资产价格波动的敏感性提高。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发生了房地产价格的多轮上涨和“千股跌停”的股灾,资产价格波动加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压力。当前,我国经济面临深化供给侧改革和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成为我国金融改革中的根本性任务。因此,研究资产价格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相互影响机制及其监控问题契合当下金融改革的重点,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当前研究背景和现实需求,本文将系统性金融风险扩展到国家金融安全范畴,并遵循“资产价格内涵→资产价格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相互影响→风险测度→溢出效应→监控机制和政策建议”的逻辑思路展开研究,旨在构建较为系统的宏微观分析框架。本文首先从资产价格的理论基础和“价值-价格”关系入手,阐述了资产价格的形成和波动机理,研究表明:资产价格能够充分反映公开信息,资产价值是决定资产价格的基础,流动性水平是资产价格联动、泡沫化和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复杂的驱动机制和波动效应影响。在分析资产价格的形成与波动的基础上,本文详细阐述了资产价格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相互影响机理。首先,一系列金融危机已经明确了资产价格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相互影响事实,本文进一步从预期、市场和流动性角度分析了资产价格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相互影响途径,涉及预期影响下的资产价格和货币价值偏离、投资决策影响和价格机制、流动性冲击、信贷杠杆和货币循环等具体影响渠道;同时,基于开放式基金的资产配置和企业-银行部门的信贷关系构建理论模型,解析资产价格与系统性金融风险之间存在的跨期、“螺旋式”叠加、时滞、持续和不对称等影响效应特征。在明确资产价格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相互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本文基于资产价格数据信息,分别从宏微观角度测度系统性金融风险。首先,基于网络视角测度的开放式基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结果表明系统性金融风险在基金之间的传染具有方向性和非对称性。其次,针对扩展的宏观系统性金融风险范畴,分别选用综合指数法测度金融系统压力指数和金融主权指数,选用Copula-GARCH(1,1)-Va R模型测度信用货币的币值稳定性,并验证了测度指标的合理性。在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的基础上,本文基于市场因子和面板数据分析的实证方法研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微观机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基于金融网络测度的风险指标对开放式基金的现金流和收益增长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既是风险的冲击、传染和分散,也能够凸显出机构的系统重要性程度。进一步的,运用时变参数随机波动率结构VAR模型(TVP-SV-SVAR)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宏观时变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美元货币政策冲击和跨国资本循环持续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压力,并共同冲击人民币币值稳定和阻碍金融主权实力的提升。最后,本文基于资产价格视角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控机制。通过借鉴能够反映变化方向、大小和延续性的时变方法,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控的现状,提出转变监控的理念思路和原则,构建多维度、多系统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控体系。并进一步从资产价格变化、外生性冲击和风险指数视角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控效果进行了非线性时变检验,明确了相应监控指标及其适应的监控范围。
二、开放式基金对国内的冲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放式基金对国内的冲击(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基金经理人绩效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基金经理人个人特征概述 |
1.2.2 基金经理人能力概述 |
1.2.3 绩效评价方法概述 |
1.2.4 DEA方法在证券投资基金市场中应用概述 |
1.2.5 相关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创新之处 |
第2章 基金经理人与其绩效评价方法概述 |
2.1 基金及基金经理人类型 |
2.2 基金经理人个人特征概述 |
2.3 DEA评价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金经理人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2 研究方法 |
3.2.1 基金经理人绩效静态分析方法 |
3.2.2 全局参比Malmquist指数 |
3.3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特征 |
3.4 基金经理人绩效静态分析 |
3.4.1 负数据处理 |
3.4.2 绩效静态分析实证结果 |
3.5 基金经理人绩效动态分析 |
3.6 标杆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金经理人绩效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4.1 模型介绍 |
4.2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
4.2.1 变量选取 |
4.2.2 模型构建 |
4.3 数据统计特征 |
4.4 实证结果分析 |
4.4.1 多重共线性检验 |
4.4.2 回归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均值-双方差模型的分散化投资策略分析 |
5.1 均值-双方差模型构建 |
5.2 实证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术论文期间发表的成果 |
致谢 |
(2)托宾税与经济波动 ——基于经济仿真模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1.3 主要贡献和不足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托宾税的理论分析文献综述 |
2.2 托宾税的国际实践文献综述 |
2.3 资本管制和金融加速器文献综述 |
第3章 包含托宾税的开放经济DSGE理论模型 |
3.1 家庭消费部门 |
3.2 零售生产部门 |
3.3 金融中介 |
3.4 企业家 |
3.5 外贸交易部门 |
3.6 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和资本管制 |
3.7 外生冲击 |
3.8 均衡 |
3.9 托宾税不同组合设定 |
第4章 参数校准与仿真模拟 |
4.1 参数校准及稳态值计算 |
4.2 对风险资产项目征收托宾税仿真模拟分析 |
4.3 对无风险资产项目征收托宾税仿真模拟分析 |
4.4 对资本项目征收托宾税仿真模拟分析 |
4.5 对所有对外开放项目征收托宾税仿真模拟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政策思考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菲利普斯曲线方程推导过程 |
附录2 对风险资产征收托宾税DSGE模型的Dynare代码 |
附录3 对风险资产征收托宾税DSGE模型的稳态文件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中国股票市场的ESG责任投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论文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述评 |
第一节 社会责任投资与ESG责任投资的涵义 |
一、历史沿革 |
二、概念厘清 |
第二节 国外文献综述 |
一、投资者行为 |
二、社会责任投资的发展演变 |
三、社会责任投资基金的财务绩效 |
第三节 国内文献综述 |
一、ESG责任投资学术研究综述 |
二、ESG责任投资市场研究综述 |
第四节 文献述评 |
第三章 ESG责任投资:全球发展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全球ESG责任投资发展现状分析 |
一、全球ESG责任投资发展概览 |
二、美国股票市场ESGETF发展现状 |
三、欧洲ESG责任投资的现状 |
四、全球ESG责任投资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国内ESG责任投资发展现状分析 |
一、上市公司ESG披露现状 |
二、泛ESG股票指数的发展 |
三、ESG公募基金产品情况 |
四、商业银行ESG理财产品情况 |
五、国内ESG责任投资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ESG责任投资:一般理论分析 |
第一节 ESG责任投资者动机 |
一、道德和宗教动机 |
二、鼓励企业维护利益相关人关系动机 |
三、经济利益动机 |
四、影响企业经营方式动机 |
五、监管动机 |
第二节 社会责任投资的理论基础 |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 |
二、社会责任投资与利益相关者 |
三、传统金融投资与社会责任投资的联系和区别 |
第三节 ESG责任投资的数理模型 |
一、ESG信息条件下的DDM模型推导 |
二、ESG投资资产价格横截面模型 |
第四节 本章节小结 |
第五章 ESG责任投资:指标体系分析 |
第一节 ESG指引学理分析:来自香港联交所的案例 |
第二节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指标的经济学解读 |
一、环境(E)因素指标内容 |
二、社会(S)因素指标内容 |
三、公司治理(G)因素指标内容 |
第三节 MSCI ESG指标体系的经济学分析 |
一、MSCI ESG评级方法论 |
二、关键问题评估 |
三、构筑评级 |
四、ESG评级流程概述 |
第四节 Bloomberg ESG评级体系的经济学分析 |
一、ES Scores产品开发流程 |
二、评分框架和问题优先级 |
三、评分方法 |
第五节 国内外ESG评级体系的综合解析 |
第六章 ESG责任投资:财务绩效实证研究 |
第一节 国内ESG责任投资基金的描述统计 |
第二节 实证模型和研究假设 |
一、实证模型的文献梳理 |
二、实证模型的构建 |
三、本文实证模型的思路 |
第三节 实证数据采集和构造 |
一、投资组合的划分 |
二、因子定义 |
三、样本数据选取与处理 |
第四节 FF5+ESG因子模型实证结果 |
一、各因子收益率的描述性统计 |
二、各因子的市场风格检验1 |
三、各因子的市场风格检验2 |
四、5x5 因变量分组检验结果 |
五、FF5+ESG与其他模型表现的比较 |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
一、各因子的市场风格检验1 |
二、各因子的市场风格检验2 |
三、5x5 因变量分组检验结果 |
四、FF5+ESG与其他模型表现的比较 |
第六节 通过筛选策略建立股票组合的风险收益特征 |
一、Bloomberg EQBT股票回测方法 |
二、10%正向筛选强度构建组合情况 |
三、5%正向筛选强度构建组合情况 |
四、1%正向筛选强度构建组合情况 |
五、正向筛选ESG投资组合的回测结果 |
第七节 本章小节 |
第七章 ESG责任投资:机构投资者的实践和监管国际比较 |
第一节 ESG责任投资的单一实践方式 |
一、筛选(Screening)策略 |
二、股东积极主义(Shareholder Activism)策略 |
三、社区投资(Community Investment)实践方式 |
第二节 海外机构投资者的ESG责任投资管理 |
一、ESG整合策略整体框架 |
二、ESG整合策略的定性和定量方法应用 |
三、股票分析的具体应用 |
第三节 中国机构投资者ESG责任投资体系的建设 |
一、ESG责任投资原则 |
二、ESG责任投资框架 |
三、ESG事件在投资流程中的影响——案例分析 |
第四节 监管政策国际比较 |
一、全球监管整体现状 |
二、ESG责任投资监管政策的学理分析 |
三、国际监管政策前沿动态和趋势 |
四、中国监管政策的进展和不足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一节 本文结论 |
一、利益相关人理论是ESG责任投资的理论基础 |
二、ESG信息对股票收益率的理论影响 |
三、财务绩效实证研究的主要结论 |
四、国内ESG责任投资基金和正向筛选策略的风险收益特征 |
第二节 实践和政策建议 |
一、对中国机构投资者的实践建议 |
二、对中国股票市场监管者的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易方达股票型基金市场交易处置效应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关于机构投资者的处置效应 |
1.2.2 关于处置效应的影响因素 |
1.2.3 关于处置效应的度量方法 |
1.2.4 文献评述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处置效应理论及相关主体 |
2.1 处置效应理论 |
2.1.1 前景理论 |
2.1.2 损失厌恶理论 |
2.1.3 后悔理论 |
2.1.4 均值回归理论 |
2.2 机构投资者 |
2.3 股票型基金 |
第三章 易方达股票型基金发展现况 |
3.1 易方达基金公司概况 |
3.2 主要的股票型基金产品 |
第四章 处置效应检验的方法选择 |
4.1 买卖周期时间法 |
4.1.1 股票账户盈亏的参照 |
4.1.2 买卖周期时间法的理论模型及分析过程 |
4.2 卖盈卖亏比率法 |
4.2.1 卖盈卖亏比率法的理论模型 |
4.2.2 卖盈卖亏比率法的分析过程 |
4.3 生存分析cox模型 |
4.3.1 生存分析模型的适用性 |
4.3.2 生存分析的理论模型 |
4.3.3 生存分析用于处置效应的分析过程 |
4.4 三种研究方法比较 |
第五章 基于不同方法的易方达股票型基金市场交易处置效应的实证检验 |
5.1 基于买卖时间周期法的处置效应实证分析 |
5.1.1 数据来源及处理 |
5.1.2 结果分析 |
5.1.3 不同情况下的结果分析 |
5.2 基于卖盈卖亏比率法的处置效应实证分析 |
5.2.1 数据处理 |
5.2.2 结果分析 |
5.3 基于生存分析模型的处置效应实证分析 |
5.3.1 检验处置效应存在性的数据处理 |
5.3.2 检验处置效应影响因素的数据处理 |
5.3.3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5.3.4 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 |
5.3.5 处置效应存在性及影响因素检验 |
5.4 不同方法实证结论的比较及讨论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6.2.1 机构投资者应当规范自身交易行为 |
6.2.2 政府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引导和扶持 |
6.2.3 个人投资者应当理性选择基金产品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5)智能投顾服务的资产选择及价格竞争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投资顾问的发展 |
1.1.2 智能金融的应用 |
1.1.3 智能投顾的优势 |
1.1.4 智能投顾的发展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背景和相关研究工作 |
2.1 投资组合理论 |
2.2 信号传递理论 |
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4 相关研究工作 |
2.4.1 投资顾问的相关研究工作 |
2.4.2 智能投顾的相关研究工作 |
2.4.3 投资组合的相关研究工作 |
2.4.4 价格竞争的相关研究工作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智能投顾服务运作机制的案例研究 |
3.1 研究背景分析 |
3.1.1 我国智能投顾服务的发展背景分析 |
3.1.2 我国初创型与成熟型智能投顾公司(平台)的差异分析 |
3.1.3 我国智能投顾服务的运作流程分析 |
3.2 研究设计 |
3.2.1 案例选择 |
3.2.2 数据收集 |
3.2.3 分析步骤 |
3.2.4 案例变量编码及模型构建 |
3.3 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分析 |
3.3.1 基础资产所属机构属性作用分析 |
3.3.2 基础资产属性作用分析 |
3.3.3 基础资产运作人属性作用分析 |
3.4 案例研究结果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智能投顾服务对基础资产的选择倾向性研究 |
4.1 智能投顾基础资产库构建模式 |
4.2 研究假设 |
4.2.1 基金特征与智能投顾选择行为 |
4.2.2 基金经理特征与智能投顾选择行为 |
4.2.3 基金经理特征的调节作用 |
4.3 研究设计 |
4.3.1 研究样本选取 |
4.3.2 变量描述 |
4.3.3 数据分析 |
4.3.4 模型的构建 |
4.4 实证结果及分析 |
4.5 实证研究结果讨论 |
4.5.1 对于智能投顾公司的借鉴意义 |
4.5.2 对于基金管理公司的借鉴意义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智能投顾服务市场中的价格竞争机制研究 |
5.1 研究背景 |
5.2 研究挑战 |
5.3 智能投顾产品的价格竞争环境 |
5.4 集中优化方法对个体的非有效性验证 |
5.5 智能投顾服务市场价格竞争模型构建及验证 |
5.5.1 智能投顾服务市场价格竞争模型构建 |
5.5.2 智能投顾服务市场价格竞争问题复杂度研究 |
5.5.3 模型仿真 |
5.5.4 结果分析 |
5.6 智能投顾服务市场的价格竞争研究 |
5.6.1 拥挤效应的应用 |
5.6.2 假设条件 |
5.6.3 考虑拥挤效应的需求模型构建 |
5.6.4 智能投顾服务市场价格竞争均衡研究 |
5.7 仿真分析 |
5.7.1 算例基本假设条件 |
5.7.2 模型构建及求解 |
5.7.3 算例结果分析 |
5.8 定价策略研究结果讨论 |
5.8.1 对于基金管理公司的借鉴作用 |
5.8.2 对于智能投顾公司的借鉴作用 |
5.8.3 对于行业监管的借鉴作用 |
5.9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6)货币基金特征对基金业绩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市场有效理论的发展 |
1.2.2 基金业绩的衡量 |
1.2.3 基金业绩的影响因素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主要内容、研究框架、研究方法 |
1.3.1 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3.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货币基金概述 |
2.1 货币基金定义、特点及分类 |
2.1.1 货币基金定义及特点 |
2.1.2 货币基金分类 |
2.2 货币基金发展历程及现状 |
2.2.1 货币基金发展历程 |
2.2.2 货币基金发展现状 |
2.3 货币基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
2.3.1 货币基金存在的问题 |
2.3.2 货币基金的影响 |
2.4 货币基金特征对基金业绩的影响机理分析 |
第三章 货币基金业绩波动特征分析 |
3.1 货币基金业绩波动特征度量方法 |
3.1.1 ARMA模型 |
3.1.2 GARCH类模型 |
3.2 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 |
3.3 实证分析 |
3.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3.3.2 单位根检验 |
3.3.3 自相关检验 |
3.3.4 建立GARCH类模型的波动特征分析 |
第四章 货币基金特征对基金业绩影响的实证分析 |
4.1 变量设置 |
4.1.1 被解释变量的选择 |
4.1.2 解释变量的选择 |
4.1.3 控制变量的选取 |
4.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4.3 模型设置 |
4.3.1 面板数据模型 |
4.3.2 模型设定 |
4.4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5 实证分析 |
4.5.1 多重共线性检验 |
4.5.2 单位根检验 |
4.5.3 实证结果 |
4.5.4 稳健性分析 |
第五章 促进货币基金良性发展的相关建议 |
5.1 对监管部门的建议 |
5.1.1 警惕货币基金流动性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稳定 |
5.1.2 协调货币基金规模与发展速度,维持平稳发展趋势 |
5.1.3 合理监管货币市场工具创新,促进货币基金丰富投资品种 |
5.2 对投资者的建议 |
5.2.1 关注个人偏好和需求,选择合适基金品类 |
5.2.2 关注基金特征指标,优化基金投资收益 |
5.3 对基金公司的建议 |
5.3.1 打造品牌效应,实现货币基金可持续收益 |
5.3.2 优化货币基金管理规模,提高管理效率 |
5.3.3 严控机构投资者比例,规避集中赎回风险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6.2.1 研究创新点 |
6.2.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7)苏宁云商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运作模式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运作模式的相关研究 |
1.2.2 经营绩效的相关研究 |
1.2.3 风险控制的相关研究 |
1.2.4 国内外研究综述评价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点 |
第2章 REITs的理论基础与发展现状 |
2.1 REITs的概要 |
2.1.1 REITs的起源 |
2.1.2 REITs的分类 |
2.1.3 运作模式分类 |
2.2 REITs的理论基础 |
2.2.1 契约理论 |
2.2.2 优序融资理论 |
2.2.3 资产证券化理论 |
2.3 国外REITs的发展 |
2.3.1 美国REITs市场 |
2.3.2 日本REITs市场 |
2.3.3 新加坡REITs市场 |
2.4 国内REITs的探索 |
2.5 国内外REITs的比较 |
第3章 苏宁云商REITs的案例介绍 |
3.1 相关参与主体情况 |
3.1.1 发起人 |
3.1.2 其他参与主体 |
3.2 基础资产情况 |
3.2.1 优先债收益权 |
3.2.2 私募基金份额 |
3.3 投资运作过程 |
第4章 苏宁云商REITs的案例分析 |
4.1 REITs动因分析 |
4.1.1 传统零售发展遭遇瓶颈 |
4.1.2 苏宁云商经营面临问题 |
4.1.3 苏宁云商物业资产沉淀 |
4.1.4 基于优序融资理论选择 |
4.2 运作模式分析 |
4.2.1 优质标的增强收益稳定性 |
4.2.2 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增信 |
4.2.3 “SPV1+SPV2”设计创新 |
4.2.4 “股债结合”进行合理避税 |
4.2.5 售后回租获得长期运营权 |
4.3 风险控制分析 |
4.3.1 外部风险控制 |
4.3.2 内部风险控制 |
4.4 对财务指标的影响分析 |
4.4.1 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
4.4.2 对偿债能力的影响 |
4.4.3 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
第5章 我国REITs存在问题与相关建议 |
5.1 存在问题 |
5.1.1 配套法律不健全 |
5.1.2 税负水平高压力 |
5.1.3 租金回报率过低 |
5.1.4 监管机制不健全 |
5.2 相关建议 |
5.2.1 建立健全REITs专项立法 |
5.2.2 适当降低REITs税负水平 |
5.2.3 构建监管体制和自律体系 |
5.2.4 推行封闭式契约型产业基金模式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股票型基金规模对其业绩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3 结构安排 |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4.1 国外文献综述 |
1.4.2 国内文献综述 |
1.4.3 文献评述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公募基金发展过程及经济理论简述 |
2.1 公募基金发展过程 |
2.2 相关经济理论简述 |
2.2.1 流动性假说 |
2.2.2 规模经济 |
2.2.3 基金费用 |
2.2.4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2.2.5 提出假设 |
第3章 实证研究设计 |
3.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
3.2 研究方法与模型设计 |
3.2.1 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 |
3.2.2 解释变量的选择 |
第4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
4.1 建立回归方程 |
4.2 回归方法检验 |
4.2.1 单位根检验 |
4.2.2 协整检验 |
4.3 回归结果 |
4.4 解释变量替代检验 |
第5章 结论分析与展望 |
5.1 结论分析 |
5.2 借鉴意义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商品型ETF产品设计 ——基于监控中心中国商品期货指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设计的背景 |
1.2 研究设计的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设计综述 |
1.3.1 商品指数研究 |
1.3.2 ETF的发展研究 |
1.3.3 商品型ETF的资产配置与风险研究 |
1.3.4 商品型ETF的绩效研究 |
1.3.5 ETF套利研究 |
1.3.6 小结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1.5 结构安排 |
第2章 商品指数与ETF概述 |
2.1 商品指数介绍 |
2.1.1 指数概念及分类 |
2.1.2 商品指数的特征及应用 |
2.1.3 国内外商品指数发展现状 |
2.2 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介绍 |
2.2.1 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概念与特点 |
2.2.2 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分类 |
第3章 产品设计的思路准备 |
3.1 产品需求分析 |
3.2 产品设计期望 |
3.2.1 产品定位 |
3.2.2 产品效果 |
3.3 商品期货ETF设计的必要性 |
3.3.1 增加金融市场活力,维护期货市场稳定 |
3.3.2 促进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扩张期货市场规模 |
3.3.3 改善和优化投资组合,降低投资者风险 |
3.4 商品期货ETF设计的可行性 |
3.4.1 我国期货市场发展日趋成熟 |
3.4.2 法律体系、监管环境的完善以及技术支持 |
3.4.3 国内外商品期货指数ETF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
3.5 商品期货ETF设计的补充说明 |
第4章 产品设计方案 |
4.1 标的指数介绍 |
4.1.1 监控中心中国商品期货指数 |
4.1.2 标的指数选取原因 |
4.2 目标投资者类型分析 |
4.3 产品的定义及参数设计 |
4.3.1 产品的定义 |
4.3.2 参数设计 |
4.4 产品运作方式设定 |
4.4.1 基金管理人的角度 |
4.4.2 投资者的角度 |
4.5 产品定价 |
4.5.1 ETF发行价格 |
4.5.2 ETF交易价格 |
4.5.3 其他费用 |
4.6 产品风险识别与应对 |
4.6.1 风险剖析 |
4.6.2 风险应对 |
4.7 实证模拟分析 |
4.7.1 模拟分析目的 |
4.7.2 数据选择与假设 |
4.7.3 净值比较分析 |
4.7.4 相关性与波动率分析 |
4.7.5 模拟分析小结 |
第5章 产品营销策略 |
5.1 保证产品自身质量 |
5.2 产品推广说明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产品设计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10)资产价格与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机制及其监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符号变量的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范围界定 |
1.2.2 研究思路 |
1.2.3 研究内容 |
1.2.4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
1.3.1 研究创新 |
1.3.2 可能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资产价格形成与波动研究综述 |
2.1.1 资产定价理论研究 |
2.1.2 资产价格波动研究 |
2.2 资产价格与系统性金融风险关联研究综述 |
2.2.1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理论属性研究 |
2.2.2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生成机制研究 |
2.2.3 资产价格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 |
2.3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与监控研究综述 |
2.3.1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识别与测度研究 |
2.3.2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与监控研究 |
2.4 文献述评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资产价格的形成及其波动效应研究 |
3.1 资产价格的形成与波动机理分析 |
3.1.1 资产价格的理论基础 |
3.1.2 资产价格形成的市场机理 |
3.1.3 资产价格波动的流动性驱动机制 |
3.2 资产价格统计特征与泡沫分析 |
3.2.1 资产价格的统计特征分析 |
3.2.2 资产价格泡沫分析 |
3.3 资产价格的波动效应分析 |
3.3.1 研究设计 |
3.3.2 变量选取与检验 |
3.3.3 实证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资产价格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机理研究 |
4.1 资产价格与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的典型事实 |
4.1.1 房地产危机 |
4.1.2 股票市场危机 |
4.1.3 银行业危机 |
4.1.4 回顾与分析 |
4.2 资产价格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途径分析 |
4.2.1 预期途径影响分析 |
4.2.2 市场途径影响分析 |
4.2.3 流动性途径影响分析 |
4.3 资产价格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效应分析 |
4.3.1 基于金融机构的影响效应分析 |
4.3.2 基于宏观视角的影响效应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资产价格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研究 |
5.1 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的理论基础 |
5.1.1 微观视角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理论 |
5.1.2 宏观视角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理论 |
5.2 基于网络视角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体系构建 |
5.2.1 基于网络关联的测度分析 |
5.2.2 基于网络视角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体系构建 |
5.3 宏观视角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 |
5.3.1 金融系统压力指数 |
5.3.2 金融实力指数体系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资产价格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
6.1 系统性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 |
6.1.1 微观溢出效应分析 |
6.1.2 宏观溢出效应分析 |
6.2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微观机构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
6.2.1 研究设计 |
6.2.2 变量选取和实证模型 |
6.2.3 实证结果分析 |
6.2.4 微观机构溢出效应小结 |
6.3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宏观时变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
6.3.1 研究设计 |
6.3.2 因果检验与模型估计结果 |
6.3.3 脉冲结果分析 |
6.3.4 宏观时变溢出效应小结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基于资产价格视角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控研究 |
7.1 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控的理论基础 |
7.1.1 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控的理论发展 |
7.1.2 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控方法演化 |
7.2 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控的现状与构建 |
7.2.1 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控的现状分析 |
7.2.2 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控理念与原则 |
7.2.3 多维度风险监控体系的构建 |
7.3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资产价格监控 |
7.3.1 极端条件下信贷杠杆对资产价格波动冲击 |
7.3.2 基于资产价格泡沫的测度监控 |
7.3.3 基于资产组合的尾部风险度量与监控 |
7.4 基于资产价格视角的外生流动性冲击监控 |
7.4.1 外生流动性冲击监控基础 |
7.4.2 研究设计 |
7.4.3 初步检验与模型设定 |
7.4.4 正交脉冲响应分析 |
7.5 基于资产价格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化监控 |
7.5.1 微观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控体系构建 |
7.5.2 微观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时变监控 |
7.5.3 宏观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时变监控效果检验 |
7.6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
致谢 |
四、开放式基金对国内的冲击(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基金经理人绩效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D]. 田敏.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2]托宾税与经济波动 ——基于经济仿真模拟分析[D]. 张翔.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中国股票市场的ESG责任投资研究[D]. 赵斯彤.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1(12)
- [4]易方达股票型基金市场交易处置效应实证研究[D]. 孔维轩. 河北地质大学, 2021(07)
- [5]智能投顾服务的资产选择及价格竞争机制研究[D]. 王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6]货币基金特征对基金业绩的影响研究[D]. 周婉玲.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 [7]苏宁云商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运作模式案例研究[D]. 周颖. 湘潭大学, 2020(02)
- [8]股票型基金规模对其业绩的影响研究[D]. 胡文月. 山东大学, 2020(10)
- [9]商品型ETF产品设计 ——基于监控中心中国商品期货指数[D]. 姬雷雷. 华侨大学, 2020(01)
- [10]资产价格与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机制及其监控研究[D]. 刘骏斌. 东南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