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腐败论文-程方平,储朝晖,赵丽

学术腐败论文-程方平,储朝晖,赵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学术腐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学术腐败,查重,学术造假,学术评价,学风问题,学术批评,学术精神,学术风气,学术研究,应届毕业生

学术腐败论文文献综述

程方平,储朝晖,赵丽[1](2019)在《遏制学术腐败尚需加强基础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审查规则不断细化避免查重变成形式:教育部近日公布2019年预算,拟拨款800万元抽检6000篇博士论文。此消息引发社会热议。有评论称,在诸多应届毕业生“吐槽”的背后,是一届学生大面积翻车,从深层次看,是N届学生被放纵的连锁反应。$(本文来源于《法制日报》期刊2019-06-10)

孙朝阳[2](2018)在《认同视域下学术腐败成因及治理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认同是学术研究主体对自身职业属性、学术道德和学术价值形成的认知状态,学术认同异化和腐败认同是学术腐败产生和蔓延的心理基础。治理学术腐败必须重构行政与学术之间的权力配置,积极探索学术权力的实现模式,防止学术权力异化,强化各级学术管理部门的监管责任,改变学术权力监督和约束机制失能的局面,形成防止学术腐败的管控机制;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增强自律能力,自觉接受他律,净化学术风气,形成防止学术腐败的预防机制;确立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认同理念,建立防止学术腐败的前沿阵地。(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王健[3](2018)在《网络舆情视域下的学术腐败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一词代表着系统的知识与高深的学问,也界定着一个从事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文化群体。然而,愈演愈烈的学术腐败现象不仅破坏了学术生态,而且严重损害了学术研究的声誉。网络舆情又在客观上成为曝光学术腐败的放大器,无法释怀的利益追逐是学术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治理学术腐败,需要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协同联动,通过明确学术腐败行为的治理主体、建立学术腐败监督与信访举报机制、由第叁方学术机构甄别学术腐败行为、在学术领域内以一定方式公布学术腐败处理结果、加强学术评价研究和学术规范教育等途径,有效遏制学术腐败高发态势。(本文来源于《廉政文化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洪汛[4](2018)在《权力二重性视域下学术腐败的生成逻辑与治理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腐败问题已严重危及中国的学术生态环境。学术腐败产生的原因很多,学术权力内驱集中与滥用是重要原因之一。学术腐败的实质是学术权力腐败,源于学术权力内部"公共性"与"代理性"的二重性。以权力二重性作为剖析学术腐败的切入点,能够促使我们正确认识学术腐败的本质,从而改变治理学术腐败的思维方式,将重点放在治理学术权力上,即通过限制学术权力、分割学术权力和建立学术权力监督机制叁个环节,形成合理的学术用权机制,促成学术腐败的有效治理。学术腐败多与政治腐败共生,其背后掺杂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错位,因此,加大对学术腐败的治理,既是净化学术生态的必然要求,也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路径。(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黄小灵[5](2018)在《教育场域“权学交易”学术腐败的成因及其治理——基于知识与权力的互赖及寻租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界当前对学术腐败问题的研究很多,有专门对学术腐败概念进行界定的,有对学术腐败现象进行归类的,有从理论上深入剖析学术腐败现象产生根源的,也有研究预防和打击学术腐败现象对策的。这些研究为披露和杜绝学术腐败现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但关于学术腐败现象的成因却是众说纷纭,影响了人们对学术腐败问题的正确认识和处理。总结和分析我国学术腐败现象的种类及特征,并从知识拥有者与权力拥有者相互之间寻租的视角着手解析学术腐败现象,能够更好地探讨预防和治理"权学交易"学术腐败的有效措施。(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吴广丹,杨晓苏[6](2018)在《浅析高校学术腐败成因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学术腐败"变为社会热词,学术腐败的出现涉及其背后一系列成因。高校学术腐败事件频频发生,致使高校成为重灾区,不仅影响高校学术科研进程、学风建设、师风建设,还对改善社会道德风气起阻碍作用。因此,抵制学术腐败现象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改革与开放》期刊2018年05期)

彭现堂[7](2018)在《学术腐败案件民事诉讼主体资格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学术腐败频发的现象,学者主要从民法、行政法和刑法等实体法的角度,阐述规制学术腐败的法律路径,鲜有从民事诉讼法的角度进行研究。在学术腐败案件中,权利人基于多种因素的考量,大都放弃维权;学术打假人为维护学术共同体的纯洁,揭发他人的侵权行为,却反被侵权人告上法庭。由于任意诉讼担当制度严格的适用条件和学术腐败案件的特殊性,使得学术打假人无法根据任意诉讼担当制度而获得诉讼实施权。团体诉讼因具有公益性、预防性和法定性等制度优势,可以发挥其在学术腐败案件中的功能,摆脱权利人不起诉、学术打假人被诉的尴尬局面。学术腐败案件应引入团体诉讼制度。(本文来源于《中国政法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莫洁[8](2017)在《对学术造假要有反腐败的狠劲》一文中研究指出据报道,近日,陕西省出台《关于深化职称制度的实施意见》,探索建立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档案和失信黑名单制度,对品德有问题的实行“零容忍”,对学术造假实行“一票否决制”,对通过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一律予以撤销。在今年早些时候,河北、宁夏等(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7-12-12)

李晓玲[9](2017)在《如何运用组织文化理论规避高校学术腐败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在分析学术腐败行为带来不良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学校组织文化理论的介绍,在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叁个层面提出如何规避高校学术腐败行为,希望通过组织文化理论对学术腐败行为带来积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时代农机》期刊2017年10期)

李年涛[10](2017)在《预防和治理:高校学术腐败问题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高校学术腐败犹如毒瘤一般,侵蚀着学术研究的"健康肌体"。从北京大学王铭铭教授《想象的异邦》一书被查实抄袭,到上海交通大学的"汉芯事件",再到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刘辉被证实个人履历造假,中国的学术殿堂已被严重污染,圣洁领地遭受无情亵渎。人们将学术腐败与政治腐败并称,因此,预防和治理高校学术腐败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一、高校学术腐败的表现形态、发展趋势(一)学术腐败的狭义与广义狭义的学术腐败主要是指在学术研究、学术评价等活动中,拥有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人滥用公共权力以权谋私(本文来源于《决策探索(下半月)》期刊2017年10期)

学术腐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学术认同是学术研究主体对自身职业属性、学术道德和学术价值形成的认知状态,学术认同异化和腐败认同是学术腐败产生和蔓延的心理基础。治理学术腐败必须重构行政与学术之间的权力配置,积极探索学术权力的实现模式,防止学术权力异化,强化各级学术管理部门的监管责任,改变学术权力监督和约束机制失能的局面,形成防止学术腐败的管控机制;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增强自律能力,自觉接受他律,净化学术风气,形成防止学术腐败的预防机制;确立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认同理念,建立防止学术腐败的前沿阵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学术腐败论文参考文献

[1].程方平,储朝晖,赵丽.遏制学术腐败尚需加强基础建设[N].法制日报.2019

[2].孙朝阳.认同视域下学术腐败成因及治理路径[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3].王健.网络舆情视域下的学术腐败治理[J].廉政文化研究.2018

[4].洪汛.权力二重性视域下学术腐败的生成逻辑与治理路径[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5].黄小灵.教育场域“权学交易”学术腐败的成因及其治理——基于知识与权力的互赖及寻租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2018

[6].吴广丹,杨晓苏.浅析高校学术腐败成因及对策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8

[7].彭现堂.学术腐败案件民事诉讼主体资格探究[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8

[8].莫洁.对学术造假要有反腐败的狠劲[N].光明日报.2017

[9].李晓玲.如何运用组织文化理论规避高校学术腐败行为[J].时代农机.2017

[10].李年涛.预防和治理:高校学术腐败问题探究[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7

标签:;  ;  ;  ;  ;  ;  ;  ;  ;  ;  

学术腐败论文-程方平,储朝晖,赵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