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训诂论文_蔡英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词语训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词语,聊斋志异,方言,孟子,语素,句读,文辞。

词语训诂论文文献综述

蔡英杰[1](2016)在《《孟子》词语训诂札记》一文中研究指出《孟子》中的一些词语,古今训释多有不够明确的地方。本文从语法、修辞等角度提出了新的阐释。(本文来源于《国学学刊》期刊2016年03期)

邱震强[2](2015)在《佛学视角下的《五灯会元》词语训诂举隅》一文中研究指出《五灯会元》中的"知有"有人释为"知晓、知道",我们认为当训释为"知道圆成实性(妙有)";"不惜眉毛"有人释为"不惜花费心思",我们认为当释为"不惜承受恶报";"惜取眉毛"有人释为"省点精神"、"少费点口舌",我们认为当释为"不敢造恶";"眉须堕落"有人释为"思考错误、言行未当",笔者认为当释为"承受恶报";"出队"有人释为"出行列"或"出队列",我们认为当释为"住持有事远出"。(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贾璐[3](2015)在《朱熹在词语训释中所体现出的训诂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区分词义的两种状态词义具有两种状态,即储存状态和使用状态。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具有客观性和概括性,后者则表现出词义的具体性和灵活性。词在储存状态中的意义叫储存义,在使用状态中的意义叫使用义,在普通语言学上又把二者称之为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5年03期)

张亭立,温岩[4](2011)在《从一逗之差看医古文教学中的词语训诂》一文中研究指出句读是古文治学的重要门径,也是阅读中医古籍的必经之路。医学古文作为中医药理论文化的载体,其句读的正确,训诂的准确,不仅需要符合古汉语的自身规则,同时必须兼顾医理,方才言之有据。《扁鹊传》中"饮是以上池之水叁十日"的句读可见两说,俱文从字顺,但要顺合医理,需从文辞、义理、医理叁方面进行考校。(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兰立[5](2011)在《从训诂角度看《楚辞》词语的训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同的《楚辞》注本中,由于训诂的方法、角度不同,往往同一个词语会有不同甚至迥异的注释。本文从中选择了部分注释有分歧的词语加以讨论,运用训诂理论对这些词语进行重新审视,希望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本文来源于《文学界(理论版)》期刊2011年07期)

郭芹纳[6](2010)在《陕西方言词语的训诂与词书的编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陕西方言,分析指出《汉语大词典》等词书仅根据排比归纳法不明方言是其释义失误的主要原因;同时说明,应该重视方言音转,进一步处理好释义工作。(本文来源于《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0-11-01)

张泰,沙爱敏[7](2006)在《从训诂的角度看《聊斋志异》词语的训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同的《聊斋志异》注本中,由于训诂的方法、角度不同,往往同一个词语会有不同甚至迥异的注释。本文从中选择了部分注释有分歧的词语加以讨论,运用训诂理论对这些词语进行重新审视,希望给出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本文来源于《蒲松龄研究》期刊2006年04期)

马启俊[8](2005)在《《庄子·逍遥游》疑难词语训诂六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庄子》疑难词语很多,本文选取《逍遥游》中的六个疑难词语,考释其词义源流、结构演变和词性变化,辨析其 在使用和训释方面存在的失误及其产生的原因,并补正他人训诂之失。(本文来源于《宿州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张瑞芳[9](2004)在《“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在中学文言文词语教学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因声求义”是训诂学中解释词义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主要用来推求语源、解释连绵词和解决文字上的通假问题。将“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运用于中学文言文词语教学中 ,可以明显的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文言文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04年12期)

宋闻兵[10](2003)在《《宋书》评赞类词语的训诂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评赞类词语因为其词义的抽象性,在具体训诂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以《宋书》评赞类词语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结合《汉语大词典》解释该类词语时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可以发现,典型语境和构词语素的把握与运用对评赞类词语的准确释义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3年06期)

词语训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五灯会元》中的"知有"有人释为"知晓、知道",我们认为当训释为"知道圆成实性(妙有)";"不惜眉毛"有人释为"不惜花费心思",我们认为当释为"不惜承受恶报";"惜取眉毛"有人释为"省点精神"、"少费点口舌",我们认为当释为"不敢造恶";"眉须堕落"有人释为"思考错误、言行未当",笔者认为当释为"承受恶报";"出队"有人释为"出行列"或"出队列",我们认为当释为"住持有事远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词语训诂论文参考文献

[1].蔡英杰.《孟子》词语训诂札记[J].国学学刊.2016

[2].邱震强.佛学视角下的《五灯会元》词语训诂举隅[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3].贾璐.朱熹在词语训释中所体现出的训诂思想[J].汉字文化.2015

[4].张亭立,温岩.从一逗之差看医古文教学中的词语训诂[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5].兰立.从训诂角度看《楚辞》词语的训释[J].文学界(理论版).2011

[6].郭芹纳.陕西方言词语的训诂与词书的编纂[C].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0

[7].张泰,沙爱敏.从训诂的角度看《聊斋志异》词语的训释[J].蒲松龄研究.2006

[8].马启俊.《庄子·逍遥游》疑难词语训诂六则[J].宿州学院学报.2005

[9].张瑞芳.“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在中学文言文词语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

[10].宋闻兵.《宋书》评赞类词语的训诂方法[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论文知识图

论文研究思路图像处理(D' )、多媒体(Multimedio )、自动...

标签:;  ;  ;  ;  ;  ;  ;  

词语训诂论文_蔡英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