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正常子宫内膜论文_朱晴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正常子宫内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子宫内膜,白细胞,超声,阴道,蛋白,树突,月经周期。

人正常子宫内膜论文文献综述

朱晴[1](2019)在《DWI、DCE-MRI对正常子宫的研究及在早期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分析不同月经状态下女性正常子宫(内膜、结合带、肌层)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参数值(K~(trans)值、K_(ep)值、V_e值)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其生理机制和临床意义。2、分析正常子宫内膜与早期子宫内膜癌ADC值及DCE-MRI定量参数值的差异及其诊断效能,以期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实验一:收集2017年04月至2018年07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初诊的资料完整的正常子宫患者60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I检查、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DCE-MRI扫描,根据月经状态将受试者分为增殖期(n=20)、分泌期(n=20)和绝经后(n=20)共3组。在ADC伪彩图和定量参数伪彩图中分别测量子宫各结构ADC值、K~(trans)值、K_(ep)值、V_e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结构、不同月经状态的ADC值、DCE-MRI定量参数值的差异,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法;采用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比较不同月经状态下子宫各结构个体间ADC值、DCE-MRI定量参数值的离散度。实验二:收集2017年04月至2018年07月在我院初诊的3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完整资料,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I检查、DWI及DCE-MRI扫描。在ADC伪彩图和定量参数伪彩图中分别测量早期子宫内膜癌ADC值、K~(trans)值、K_(ep)值、V_e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正常子宫内膜组、早期子宫内膜癌组ADC值、K~(trans)值、K_(ep)值、V_e值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ADC值、DCE-MRI定量参数值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实验一:1、在同一月经状态下,子宫内膜、结合带、肌层的ADC值、K~(trans)值、K_(ep)值、V_e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同一月经状态下子宫各层结构ADC值、K~(trans)值、K_(ep、)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绝经后子宫各层结构V_e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增殖期、分泌期子宫肌层V_e值与内膜、结合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月经状态下,子宫内膜、结合带的ADC值、K~(trans)值、K_(ep)值差异及进一步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月经状态下,子宫内膜V_e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绝经后与增殖期、分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月经状态下,子宫肌层的ADC值、K~(trans)值、K_(ep)值、V_e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绝经后与增殖期、分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子宫各结构在不同月经状态下ADC值、K~(trans)值、K_(ep)值、V_e值的变异度均较大。子宫内膜、结合带、肌层ADC值、K~(trans)值的CV值分别在增殖期、绝经后最大;子宫内膜K_(ep)值、V_e值的CV值分别在增殖期、分泌期最大;结合带K_(ep)值、V_e值的CV值均在绝经后最大;肌层K_(ep)值、V_e值的CV值分别在绝经后、分泌期最大。实验二:1、早期子宫内膜癌ADC值低于绝经后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子宫内膜癌K~(trans)、V_e值均高于分泌期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K_(e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绝经后正常子宫内膜与早期子宫内膜癌的ADC值进行ROC曲线分析,ADC对应曲线下面积为0.992,诊断效能较高,当ADC取界值0.92×10~(-3) mm ~2/s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100%、90%;分泌期正常子宫内膜与早期子宫内膜癌的K~(trans)、V_e值进行ROC曲线分析,V_e曲线下面积较大为0.910,诊断效能较高,当V_e取界值0.43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3.3%、100%。结论:1、不同月经状态女性正常子宫各结构ADC值及定量参数值(K~(trans)值、K_(ep)值、V_e值)变化较大,在评判子宫疾病时,应考虑不同月经状态下的基线ADC值及定量参数值的变化。2、ADC值、K~(trans)值、V_e值有助于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且ADC值、V_e值具有很高的诊断效能,因此DWI和DCE-MRI扫描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皖南医学院》期刊2019-05-01)

王静,经莉,陆晓媛[2](2019)在《PAPR-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不同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PAPR-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不同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健康女性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PAPR-1表达差异,并对比PAPR-1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不同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是否转移中的不同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的PAPR-1水平、PAPR-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分期Ⅰ期患者的PAPR-1水平、PAPR-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着低于Ⅱ期、Ⅲ期患者(P<0.05)。组织学分级G1级患者的PAPR-1水平、PAPR-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着低于G2~G3患者(P<0.05)。肌层浸润<1/2肌层浸润的患者PAPR-1水平、PAPR-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着低于≥1/2肌层浸润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PAPR-1水平、PAPR-1蛋白阳性表达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APR-1表达水平会升高,且随着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升高。PAPR-1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患者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检测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赵倩,朱长青,海盼盼,李哲,秦玲[3](2018)在《ING4在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生长抑制因子4(ING4)在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NG4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子宫内膜癌的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标志物。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半定量RT-PCR、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等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细胞及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HHUA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NG4基因的表达,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子宫内膜癌细胞中ING4基因的表达量显着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细胞(P<0.05),且ING4在Ishikawa和HHUA这两种子宫内膜癌细胞系之间的表达量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正常子宫内膜细胞的ING4蛋白表达量显着高于Ishikawa和HHUA这两种细胞系(P<0.05),HHUA细胞系的ING4蛋白表达量显着高于Ishikawa细胞系(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NG4在不同组织内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子宫内膜细胞内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复杂性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内的ING4表达量最低。结论:ING4基因表达的下调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可能有一定关系,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实用妇产科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吴开林,谢青贞[4](2018)在《跨膜蛋白16A在人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表达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跨膜蛋白16A(TMEM16A)在人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的表达变化。方法:收集人正常月经周期增殖期及分泌期的子宫内膜,共4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TMEM16A蛋白的定位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TMEM16A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TMEM16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MEM16A蛋白主要表达于分泌中晚期子宫内膜的腔上皮和腺上皮细胞;与增殖期相比,分泌期子宫内膜中TMEM16A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TMEM16A在人正常月经周期不同时期子宫内膜存在差异性表达,其可能受到卵巢雌孕激素的调节,并参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陆雯,瞿俊杰,万小平[5](2016)在《人正常子宫内膜原代腺上皮细胞的优化分离和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人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分离和原代培养的方法,提供子宫内膜相关疾病研究的体外细胞模型。方法采用酶消化、筛网过滤、离心的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人子宫内膜腺上皮与间质细胞。腺上皮细胞鉴定采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荧光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上皮细胞角蛋白(CK)和间质细胞波形蛋白(Vim)的表达。结果经诊刮获得的18份标本中有17份分离培养成功;细胞形态符合腺上皮细胞特征,CK免疫荧光及免疫化学染色阳性,Vim染色阴性,纯度达90%以上;正常原代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不能传代,培养5~6 d后细胞逐渐衰老。结论改良后的原代培养方法取材简单,克服了污染问题,可获得高纯度及足够数量的人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作为体外实验模型。(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罗金,刘雪丽,王雅琴,杨菁,徐望明[6](2016)在《IL-18及IL-18结合蛋白在人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8及IL18结合蛋白(IL18BP)在人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上的表达。方法取因子宫肌瘤或子宫脱垂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子宫内膜,按月经周期和子宫内膜形态学检查结果分为增生期和分泌期2组,每组10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内膜的IL-18及IL-18BP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连锁反应(qRT-PCR)检测子宫内膜IL-18及IL-18BP mRNA的表达。结果 IL-18、IL-18BP在人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中均有表达,且随着月经周期其表达呈现时空性变化。IL18在增生期表达于腔上皮、腺上皮细胞膜及基质细胞,与增生期相比,分泌期基质细胞IL18的阳性表达显着降低(MOD值0.33±0.07 vs.0.52±0.12,P<0.05),而IL18BP的表达则显着增加(MOD值0.33±0.20 vs.0.10±0.07,P<0.05)。qRT-PCR结果显示,在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标本均有IL18和IL18BP mRNA表达,与增生期相比,分泌期IL18表达显着下降(P<0.05),IL18BP表达显着增强(P<0.05),IL18BP/IL18比值显着增高(P<0.05)。结论 IL18和IL18BP在整个月经周期人子宫内膜上均有表达,且其表达呈现时空性的变化,可能与月经周期过程中子宫内膜的崩解修复有关。(本文来源于《生殖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李莉,楼寒梅,黄丽丽[7](2016)在《树突状细胞在人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及周期性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s)在人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及周期性变化。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测定CD1a、CD83阳性细胞在40例人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增生期20例,植入窗期20例),结合血清雌二醇(E2)、黄体酮(P)水平,分析DCs表达水平与E2、P的相关性。结果增生期子宫内膜CD1a~+DCs阳性率为90%(18/20),植入窗期CD1a~+DCs阳性率为100%(20/20),所有标本均未检测到CD83表达。DCs数量随月经周期变化而变化,植入窗期CD1a~+DCs细胞密度为(18.2±5.76)个/mm~2,显着高于增生期子宫内膜CD1a~+DCs细胞密度(6.5±4.05)个/mm~2(P<0.05)。子宫内膜DCs数量与血清P水平具有相关性(r=0.630,P<0.01)。结论植入窗期子宫内膜CD1a~+DCs数量增加可促进母胎免疫耐受。(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6年02期)

任波[8](2015)在《经阴道叁维超声对绝经后正常子宫内膜及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阴道叁维超声对绝经后正常子宫内膜及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3-12—2014-12期间80例绝经后正常子宫内膜及内膜良恶性病变患者的超声结果,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实验组患者经阴道叁维超声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诊断符合率96.3%,明显高于对照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64,P<0.05)。结论经阴道叁维超声对绝经后正常子宫内膜及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高,为患者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疗养医学》期刊2015年12期)

牛希贤[9](2015)在《ER、PR、p53和HER2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ER、PR、p53和HER2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方法分别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对91例未接受过放、化疗及性激素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标本,3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标本进行染色,观察ER、PR、P53和HER2二者中的表达,并对这两种方法染色阳性表达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中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30例,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0.0%,二者的双阳性率为90.0%,91例子宫内膜癌中,二者的双阳性率为47.2%。同时,ER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100%,E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52.7%,提示与正常组比较,ER在子宫内膜癌组中表达减少,对实验数据进行量化分析表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9,P<0.05,表2);PR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90.0%,P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56.0%,提示与正常组比较,PR在子宫内膜癌组表达减少,对实验数据进行量化分析表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6,P<0.05)。结论 ER、PR在子宫内膜癌组中蛋白表达降低。p53在子宫内膜癌组中的高表达,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24,P<0.05)。HER2在子宫内膜癌组中的高表达,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24,P<0.05)。(本文来源于《医药论坛杂志》期刊2015年10期)

刘玲,张宇骄,汪春燕,詹平,伍宗惠[10](2015)在《人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LRP16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LRP16的表达,探讨其与人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关联及其与E-cadherin的调控关系。方法 RT-PCR法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LRP16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LRP16和E-cadherin表达部位及表达水平,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LRP16mRNA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LRP16核表达程度与病理学分级相关(P<0.05),而LRP16浆表达与病理学分级无相关性(P>0.05);LRP16浆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呈负相关(P<0.05),而LRP16核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无相关性(P>0.05);LRP16和E-cadherin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LRP16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且LRP16蛋白产物核表达水平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LRP16的过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可能存在重要联系;而LRP16蛋白的表达水平与E-cadherin的表达可能无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四川医学》期刊2015年04期)

人正常子宫内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PAPR-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不同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健康女性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PAPR-1表达差异,并对比PAPR-1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不同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是否转移中的不同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的PAPR-1水平、PAPR-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分期Ⅰ期患者的PAPR-1水平、PAPR-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着低于Ⅱ期、Ⅲ期患者(P<0.05)。组织学分级G1级患者的PAPR-1水平、PAPR-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着低于G2~G3患者(P<0.05)。肌层浸润<1/2肌层浸润的患者PAPR-1水平、PAPR-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着低于≥1/2肌层浸润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PAPR-1水平、PAPR-1蛋白阳性表达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APR-1表达水平会升高,且随着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升高。PAPR-1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患者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检测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正常子宫内膜论文参考文献

[1].朱晴.DWI、DCE-MRI对正常子宫的研究及在早期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D].皖南医学院.2019

[2].王静,经莉,陆晓媛.PAPR-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不同表达[J].中外医学研究.2019

[3].赵倩,朱长青,海盼盼,李哲,秦玲.ING4在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8

[4].吴开林,谢青贞.跨膜蛋白16A在人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表达的初步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5].陆雯,瞿俊杰,万小平.人正常子宫内膜原代腺上皮细胞的优化分离和培养[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

[6].罗金,刘雪丽,王雅琴,杨菁,徐望明.IL-18及IL-18结合蛋白在人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的表达[J].生殖医学杂志.2016

[7].李莉,楼寒梅,黄丽丽.树突状细胞在人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及周期性变化研究[J].重庆医学.2016

[8].任波.经阴道叁维超声对绝经后正常子宫内膜及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5

[9].牛希贤.ER、PR、p53和HER2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相关性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5

[10].刘玲,张宇骄,汪春燕,詹平,伍宗惠.人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LRP16表达分析[J].四川医学.2015

论文知识图

增殖期人正常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分泌期人正常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在人正常子宫内膜、CD86在人正常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凋亡的DC(↑)正常月经周期各期子宫内膜埃兹蛋白免疫...

标签:;  ;  ;  ;  ;  ;  ;  

人正常子宫内膜论文_朱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