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台风海面风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台风,海面,地波,多普勒,气压,陆风,地形。
台风海面风场论文文献综述
卢健[1](2019)在《我国将首批捕风小卫星送入太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卢健报道 6月5日,我国在黄海海域利用长征11号固体运载火箭将首批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反射信号技术的捕风一号A/B试验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这支国产小卫星“编队”将实现我国全天候探测海面风场零的突破,为台风海洋监测预报业务提供重要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报》期刊2019-06-10)
黄文锋,孙志文,张延[2](2017)在《基于台风风场经验模型的海面风场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估算经过海面时摩擦力对台风风场造成的影响,引入了适用于从低风速到高风速计算的关于海面10 m高风速U_(10)的海面拖拽系数C_d的表达式,进一步发展了以Vickery台风风场模型为基础的台风风场经验模型。然后,将利用不同Charnock常数μ计算得到海面拖拽系数C_d随U_(10)的变化情况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最后,将台风风场经验模型应用于台风"黑格比"期间经过海面时台风风场的数值模拟。将计算得到的台风1 h平均风速与海面观测塔获取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此海面拖拽系数C_d表达式的台风风场经验模型能对经过海面时的台风风场进行很好的模拟。(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李自立,曹红燕,贾春洋[3](2016)在《北部湾海面基于地波雷达观测“天兔”台风风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天兔"台风对北部湾海洋环境造成的实时影响,在台风经过期间运用岸基高频海态雷达对北部湾海洋进行遥感探测。根据海洋回波多普勒频谱的形成机理,以及回波频谱特性随风信息变化而发生改变的原理,从台风环境下的雷达回波信息中提取风信息参数,并把它应用于"天兔"台风影响下的北部湾海域,进而形成实时的海域风场信息,为研究台风海况下的北部湾海洋环境提供风场信息支持。(本文来源于《热带海洋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王蕊,史顺文,严卫,陆文[4](2014)在《利用全极化微波辐射计资料反演台风境内海面风场》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新兴的被动遥感技术,全极化微波辐射计不仅可以提供海面风速产品,还可以提供海面风向产品.以往利用全极化微波辐射计观测亮温进行海面风场反演仅在晴空条件下进行,本文通过对观测亮温结合台风区域海面风场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验证了全极化微波辐射计具有在台风等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海面风场观测的能力.基于敏感性分析实验,确定使用6.8GHz和10.7GHz等低频通道组合可进行台风区域内海面风场反演.其中,海面风速反演使用基于统计的多元线性回归算法,同时对海面温度、大气水汽含量、云中液态水含量及降水强度等物理量进行反演计算,为海面风向反演做准备.海面风向反演使用物理统计法进行,借鉴散射计风向反演使用的最大似然估计法.通过在全极化辐射传输前向模型中加入降水对大气透过率的影响、设计第叁和第四Stokes通道亮温环境影响修正函数,在实现台风区域内海面风向反演的同时减小了反演误差.通过对"云娜"台风境内海面风场进行数值计算,验证了本文反演算法的可行性,并对反演误差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将2004年各台风过程的海面风场反演结果与散射计风场产品进行对比,海面风速和海面风向反演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64m·s-1和18.02°.(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李伦,吴雄斌,李炎,龙超,刘斌[5](2012)在《“凤凰”台风期间海面风、浪的高频地波雷达OSMAR071遥感》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OSMAR071高频地波雷达系统"凤凰"台风期间海面风、浪遥测结果。文中给出高频地波雷达OS-MAR071风、浪反演算法:利用SBM模型结合多波束采样法反演风向;利用改进的Barrick模型进行有效波高的反演;利用SMB关系式进行风速反演。将雷达定点观测结果与浮标数据进行对比,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其中有效波高相关系数为0.72,均方根误差为0.48m,风向相关系数为0.97,均方根误差为27.7°,风速的相关系数为0.6,均方根误差为3.5m/s。文中还对影响探测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遥感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刘宇迪,赵宝宏,任景鹏[6](2011)在《同化QuikSCAT海面风场和海平面气压场对台风“Wukong”的模拟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估由散射计资料反演的海面风场和海平面气压场对台风模拟的影响,使用中尺度天气研究与预报(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模式和WRF叁维变分同化系统,以2006年强热带风暴"Wukong"为例,把QuikSCAT风场资料代入华盛顿大学行星边界层(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UWPBL)模式反演得到的海平面气压场后,对海平面气压场进行同化研究,并与同化QuikSCAT风场结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同化海平面气压场在改进热带气旋的初始场和路径、强度预报方面,均较同化QuikSCAT海面风场资料效果要好。(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进展》期刊2011年04期)
宋德海,鲍献文,王勇智[7](2009)在《台风海面风场动力诊断模式的建立与模拟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总结和归纳了已有的台风海面风场模式,按照风场模式物理背景的不同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本文选择并建立了一种新的台风海面风场动力诊断模式.首先,利用台风影响范围内某条具有代表性的闭合等压线的拟合方程表示出台风海面气压场,并利用改进的气压场模式和修正的梯度风方程求得台风系统风场,同时还利用宫崎正卫的热带气旋合成风假设建立移行台风风场.然后将两者作权重订正后进行迭加,即得到台风模型风场.该模式考虑了包括台风气压场的非对称性、边界层摩擦效用、气压梯度的切向变化及台风中心移动的影响等多种因素.经过对0519号"龙王"台风的模拟,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台风风场模式可以比较准确的模拟出非圆对称的台风海面气压场和海面风场,较为真实地反映实际台风风场的特征.(本文来源于《台湾海峡》期刊2009年03期)
肖玉凤,段忠东,肖仪清[8](2008)在《基于数值模拟的台风危险性分析综述Ⅱ:台风海面数值风场》一文中研究指出台风海面数值风场是基于数值模拟的台风危险性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现有文献,本文作者对数值风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评述,同时对该研究方向的展望给出了一点建议。(1)给出各个风场不同的出发点,即基于台风梯度平衡方程和台风边界层内的平均运动方程的数值解,后者主要包括Chow模型和Shapiro模型。(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08-11-01)
陈德文,商少平,商少凌,张文舟[9](2007)在《台风期间台湾岛周边海域海面风场特征的卫星遥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99~2005年QuikSCAT卫星遥感资料,对台风期间叁种台风路径下台湾岛周边海域海面风场变化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台风强度被不同程度低估,台风中心附近风向反演受降雨影响明显,但遥感海面风场的大致形态仍较为合理.地形对风场特征的形成有着显着作用,它导致了台湾海峡内大风(>10 m/s)天气提前出现、中央山脉两侧背风槽(或诱生低压)形成、中央山脉两端下风面“角流”形成等现象.海峡内大风天气是否提前出现与台风中心的位置有关.不同台风路径下,“角流”和背风槽的位置和范围不同.(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1期)
陈德文[10](2006)在《台湾岛周边海域台风海面风场及其模型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利用1999~2005年QuikSCAT卫星遥感资料和JTWC整编的2001~2004年西北太平洋台风“最佳尺度”资料,分别对台风期间台湾岛周边海域海面风场演变特征及成因和西北太平洋最大风速半径R max进行了较为细致地研究。基于以上研究,建立了一个较适合于台湾岛周边海域的台风风场模型,并将其运用于风场和风暴潮的数值模拟。其主要结论如下:(1)台风期间台湾海峡内提前出现大风天气,中央山脉两侧形成背风槽(或诱生低压),中央山脉南北两端下风面形成“角流”,为地形对台风风场影响的显着特征。地形的影响与台风中心位置、台风强度和尺度等有较大关系,与台风路径关系不大。此外,大尺度气候背景场,如东北季风,对台风风场结构亦有明显影响。(2)西北太平洋73%的R max位于28~56公里,其出现概率的峰值位于37公里,平均值略大为47公里; R max随最大风速V max增大呈减小趋势且分布范围也趋于集中;排除小概率后的R max与V max拟合效果较好。(3)在模型化方面,考虑到台湾海峡周边海域特殊的地形对台风风场结构的影响,本文还在理想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风向和风速修正模块。风向修正反映了地形“分流影响”、“阻挡影响”对海峡周边海域风向的作用;风速修正体现了“狭管”效应、中央山脉动力阻挡强迫等地形作用导致的风速加强效应。(4)总体上,模拟风场较好地反映出了台湾海峡附近海域地形的影响,其与遥感风场的形态大致相同。福建沿海风暴增水后报模拟效果较好,所有站次平均绝对误差MAE的总平均值为19.1厘米,其中79%的站次的MAE小于等于20厘米区间;68%的站次的最大增水误差MSE位于-20~20厘米区间,从而说明风场模型在风暴潮模型中具有较好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6-11-01)
台风海面风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估算经过海面时摩擦力对台风风场造成的影响,引入了适用于从低风速到高风速计算的关于海面10 m高风速U_(10)的海面拖拽系数C_d的表达式,进一步发展了以Vickery台风风场模型为基础的台风风场经验模型。然后,将利用不同Charnock常数μ计算得到海面拖拽系数C_d随U_(10)的变化情况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最后,将台风风场经验模型应用于台风"黑格比"期间经过海面时台风风场的数值模拟。将计算得到的台风1 h平均风速与海面观测塔获取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此海面拖拽系数C_d表达式的台风风场经验模型能对经过海面时的台风风场进行很好的模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台风海面风场论文参考文献
[1].卢健.我国将首批捕风小卫星送入太空[N].中国气象报.2019
[2].黄文锋,孙志文,张延.基于台风风场经验模型的海面风场数值模拟[J].自然灾害学报.2017
[3].李自立,曹红燕,贾春洋.北部湾海面基于地波雷达观测“天兔”台风风场[J].热带海洋学报.2016
[4].王蕊,史顺文,严卫,陆文.利用全极化微波辐射计资料反演台风境内海面风场[J].地球物理学报.2014
[5].李伦,吴雄斌,李炎,龙超,刘斌.“凤凰”台风期间海面风、浪的高频地波雷达OSMAR071遥感[J].遥感学报.2012
[6].刘宇迪,赵宝宏,任景鹏.同化QuikSCAT海面风场和海平面气压场对台风“Wukong”的模拟影响[J].海洋科学进展.2011
[7].宋德海,鲍献文,王勇智.台风海面风场动力诊断模式的建立与模拟计算[J].台湾海峡.2009
[8].肖玉凤,段忠东,肖仪清.基于数值模拟的台风危险性分析综述Ⅱ:台风海面数值风场[C].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2008
[9].陈德文,商少平,商少凌,张文舟.台风期间台湾岛周边海域海面风场特征的卫星遥感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10].陈德文.台湾岛周边海域台风海面风场及其模型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