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科(宝鸡市陈仓区中医外科皮肤病研究所721300)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5-0397-02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对过敏性紫癜(AP)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对86例AP患者进行临床分组,观察组给予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80.6%(P<0.05)。结论中药治疗AP,短期疗效上优于西医治疗。
【关键词】中医西医过敏性紫癜疗效
过敏性紫癜(AP)属于一种自发性免疫系统疾病,由于该病呈现反复发作,加上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造成本病的治疗效果不佳。我所通过对AP患者进行中医药干预治疗,在本病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86例诊断为AP患者均为我所2010年12月至2012年12间的门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分组原则进行临床分组,其中观察组50例,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17-43岁,平均年龄(27.2±9.4)岁,病程3~60d,平均病程(12.5±9.5)d;对照组36例,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19-42岁,平均年龄(27.0±9.3)岁,病程2~42d,平均病程(10.3±2.5)d。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①给予氯雷他定5mg/qd口服、复方芦丁片2片tid口服.②对于有血象升高或血培养提示有细菌感染患者,可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③对于出现严重消化道病变、关节型以及已出现紫癜性肾炎的患者,可考虑给予强的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④如患者腹痛较甚,可给予山莨菪碱片(654-2)10mg/tid口服。观察组:中医虽无AP的病名,但根据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临床表现,可归为“阴阳毒”、“血证”。根据辩证论治精髓可以将AP分为风热型以及湿毒型两大类。具体用药如下:①风热型:水牛角30g、紫草10g、生地黄15g、黄芩15g、白薇15g、川芎10g、荆芥10g、蝉蜕10g、金银花10g、连翘10g、生甘草6g。②湿毒型:生大黄5g、黄芩10g、元参10g、藿香10g、薏米仁12g、栀子10g、车前子20g。如患者皮肤瘙痒较甚,可在原方基础上加地肤子15g、白鲜皮15g;如患者关节疼痛较甚,可在原方基础上加秦艽10g、独活10g、防己10g。如患者有血尿,可在原方基础上加仙鹤草30g、花蕊石20g。如患者有蛋白尿,可在原方基础上加益母草30g。中药均为水煎剂,每日一剂,早晚分服,每次50~100ml左右。治疗过程中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韭菜、大蒜、葱以及海产品。两组患者治疗上均为1疗程15d。
1.3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皮肤紫癜完全消退,无腹痛及镜下血尿,关节无肿痛。有效:皮肤紫癜较前消退,腹痛、关节肿痛及镜下血尿较前好转。无效:皮肤紫癜未有好转或加重,各临床症状持续存在,或出现肾功能下降等肾损坏。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4.0软件,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u=2.1569,p=0.0311。
3讨论
AP属于一组由血管炎性病变引起的疾病总称,可以累及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甚至是淋巴管。其发病机制目前被认为和感染原或抗原等免疫介导的炎性反应有关。本病以全身弥漫坏死性小血管炎为基本病理特征,伴IgA免疫球蛋白复合物沉积于病变小血管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区及内皮下,以皮肤、关节、胃肠道和肾损害为主的多系统疾病。目前,对于本病的治疗,西医上主要以抗过敏、抗感染、消肿止痛等为主。但临床研究证实,上述相关对照处理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祖国医学认为,外感风热毒邪是本病的主要病因,一旦邪入血分,则会出现肌衄。因此,本病的治疗上主要以凉血解毒为大法。现代药理研究以及证实,中药如生大黄、连翘、金银花等药物有显著的抑制淋巴细胞增殖,抑制T细胞产生IL-2及B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抑制前列腺素产生,有较强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本组研究中,对于属于风热型过敏性紫癜患者,方中荆芥、蝉蜕、金银花、连翘、黄芩疏风清热,水牛角、紫草、生地黄、白薇清热凉血,川芎活血行血,生甘草调和诸药。对于属于湿毒型过敏性紫癜患者,方中生大黄、黄芩、元参、栀子清热凉血,藿香、薏米仁、车前子清热利湿。上述药方配伍使用,在临床上治疗过敏性紫癜患者常有较好疗效。
通过研究结果显示,通过1个疗程的中药治疗,绝大数AP患者均得到了临床症状的明显缓解。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P<0.05)。说明相对于西医的常规疗法,中医药在AP患者短期内的治疗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其作用机制可能和改善患者局部微循环,抗过敏、抗感染以及增强患者免疫力有关,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郑有宁.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J].重庆医学,2012,41(10):1016-1019.
[2]侯林毅,闫慧敏,陈昭定等.青紫止痛汤方治疗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6):870-871.
[3]董焕娥,郄会卿,王淑惠等.中西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白介素6、白介素8的变化[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z2):32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