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湘潭市411100)
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在抢救心力衰竭(CHF)伴快速心房颤动(AF)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68例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共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西地兰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心律转复效果和心功能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转为窦性心律,观察组治疗后4h、12h及24h心室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26%,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及LVD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抢救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给与胺碘酮治疗,疗效较佳且可降低不良反应率的发生。
关键词:胺碘酮;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疗效;安全性
心房颤动(AF)是临床最常见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之一,并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二者常并存,互相影响,使心功能恶化,常常增加病死率。随着循证医学研究的发展,已充分认识到节律控制和心室率控制疗效相当,因此满意控制心室率就成为AF治疗的基本目标。我们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通过单用胺碘酮与西地兰治疗对永久性AF合并CHF患者心室率及心功能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择我院从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共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共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8.54±11.38)岁。原发疾病:心肌梗死10例,高血压病12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风湿性心肌病3例,其他1例。对照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7.64±11.79)岁。原发疾病:心肌梗死13例,高血压病12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风湿性心肌病5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等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根据患者的情况,首先给予基础治疗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杭州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负荷量5mg/公斤体車稀释于5%葡萄糖溶液中,于1小时内静脉点滴,其后以0.5~1mg/min维持静脉点滴,依心室率情况调节胺碘酮剂量。
西地三组:近1周未用地高辛者,以西地兰0.4mg静脉注射,30min无效者追加0.4mg,第二剂量后30min仍无效者再追加0.2mg,总剂量1.0mg。近1周口服地高辛者,开始以西地兰0.2mg静脉注射,30min无效者追加0.2mg,第二剂量后30min仍无效者再追加0.2mg,总剂量0.6mg。上述两种药物均以5%葡萄糖液稀释成20ml,于5分钟匀速静脉注射完毕。有糖尿病者以0.9%生理盐水稀释成
监测方法:用药过程中,持续心电监测和血压监测,观察患者用药前至用药后6小时心律、心室率、心电图Q一T间期及血压、血氧饱和度和不良药物反
疗效评价:将疗效分为:①显效:,房颤转为窦性心律。②有效:虽未转复为窦性心律,但心室率降至100次/min以下或较基础值下降>20%。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中数据采用由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所出现的数据均以“”的形式加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室率对比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在最后转复为窦性心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h、12h和24h心室率进行监测,结果提示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室率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4h、12h及24h心室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察组静脉滴注胺碘酮后出现心动过缓1例,房室传导阻滞1例,血压降低1例,恶心、呕吐1例、干咳1例,不良反应的发病率为16.66%,对照组出现心动过缓4例,房室传导阻滞4例,血压降低7例,恶心、呕吐1例、干咳1例,不良反应的发病率为44.73%。经对症处理后好转,不影响继续治疗。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力衰竭(心衰)和心房颤动(房颤)是心脏病中重要难题之一。两者互为因果,又相互促进[1]。心衰患者中10%~30%可并发房颤后者使心功能进一步恶化,而且心衰程度越重,合并房颤的危险越大[2]。以被证实是房颤发生的一项重要独立预测危险因素[4]。心衰合并房颤对患者的危害极大,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沉重的负担。
近年来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越来越受到重视,是目前美国心脏病协会推荐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首选药物。在国外胺碘酮,泛应用与房颤的转复,其转复有效率55%~92%[1,2。尽管胺碘酮长期应用的毒性和耐受性仍存在疑问,但它是目前最有效的维持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的药物。胺碘酮系苯丙呋喃衍生物,其抗心率失常作用机理主要是为能延长房室节、心房和心室肌纤维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并减慢传导。胺碘酮是多通道阻滞剂,目前已被证明为降低心律失常病死率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特别是对器质性心脏病并发的或难治的心律失常,其特点为致心律失常作用小,对心房和心室都有用,对心功能无负性肌力作用,并具有扩张冠状动脉作用[3,4本研究结果显示表明胺碘酮在治疗心衰合并房颤患者方面优势明显,可显著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
参考文献
[1]刘蕾,张煜,董丽露等.老年心力衰竭合并慢性房颤的药物治疗[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8):2293-2296.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专题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323
[3]中国生物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员会,等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4
[4]林桐梅.胺碘酮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非瓣膜性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作用[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1):40-43.
[5]剡冬冬,马凌,张卫泽,等.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5,25(4):407-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