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民词论文_李康

导读:本文包含了遗民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遗民,南宋,意象,情怀,情感,爱国,意蕴。

遗民词论文文献综述

李康[1](2019)在《遵循与悖离——论南宋遗民词中“渊明情怀”的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渊明情怀"是晋宋以后文人一直书写的重要主题,并且形成了较为固定的书写范式。南宋遗民词人笔下的"渊明情怀"在遵循传统的同时,又在书写方式上有所悖离,呈现出单一性倾向和挽逆性倾向。这种悖离是南宋遗民词人特殊的文化心理造成的,"渊明情怀"的书写也因此增加了带有时代和群体烙印的新质素。(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9年21期)

陆楠楠[2](2018)在《南渡词与遗民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而南渡词与遗民词作为宋词的爆发点与转折点,更是不容忽视。本文选取“残山剩水”这一独特视角,论述在这两段特殊时期词作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而揭示身处动荡时期词人精神世界与内心感受的转变。绪论部分概括介绍宋与宋词的关系。第一章主要论述“残山剩水”概念的由来及南渡词人、遗民词人的界定,认为均由情感因素所决定。第二章主要研究南渡事件在南渡词中的呈现,笔者认为是以“悲”为主基调,根据朝廷政令的变化,而大致分为惶恐、愤慨、萧瑟、颓唐四个阶段特征。第叁章主要研究遗民词,作为南渡词的深化与迁变,在“悲”这一基调上,词人又增添了“雅”这一元素,从而区别于南渡词的激烈直截,呈现出哀婉深挚的特点。同时由于朝代更迭的原因,遗民词人需要在严苛条件下保存儒家的传承。第四章则比较在不同境遇下,南渡词人与遗民词人所展现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结社与唱和是两代词人在面对世间种种时所作出的选择,但南渡词人常在词中抒发怨怒之气,遗民词人则于词内深蕴哀思之感。而“群居不倚,独立不惧”则是词人在立尽斜阳后所共同表露出的境界风流。结语部分简单勾勒此种独立自由的人格精神对后世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余承艳[3](2018)在《南宋遗民词云意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宋遗民词人是历史上一个独特的遗民群体,在宋元交替之际,他们面临着异族残酷的统治,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的生存状态、生命体验诉诸以抒情为第一生命的词。云意象作为古典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浓缩了南宋遗民词人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蕴。本文绪论部分介绍了写作缘起,界定了“南宋遗民”和“云意象”这两个研究对象,概述与南宋遗民词云意象有关的研究现状,阐释了研究目标和意义,并说明了研究思路。本文试图对南宋遗民词云意象进行分析阐述,力求通过云意象探求南宋遗民词人的情感指归和审美追求,展示云意象的独特魅力。第一章对南宋遗民词云意象的历史渊源与基本概况予以阐述,梳理云意象发展的历史脉络。云意象萌芽于先秦,发展于魏晋,成熟于唐宋。从数量和空间的角度,进行了统计,说明了南宋遗民词云意象的分布情况。并从文学传统、遗民词人的生存环境以及云意象的自身特点叁个方面分析了南宋遗民词人选取云意象的原因。第二章主要探讨了南宋遗民词云意象的艺术形态。这章主要从云意象的色、形、境叁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色彩的角度对云意象进行分析;其次,从云的薄厚、动静两方面分析云意象的形态;最后,探讨了由云而烘托的环境。云意象作为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博得南宋遗民词人的青睐,吸引着他们对其进行细致刻绘。第叁章从叁个方面论述了南宋遗民词云意象情感意蕴:首先,咏叹爱情与友情的深情厚谊。云意象不仅表现了两性之间的云雨之欢,而且还表现了亲朋好友之间的深厚的友谊。其次,感叹家国与身世的悲恸凄恻。水逝云飞的消散暗喻南宋王朝的覆灭,触发了南宋遗民词人的家国情怀,孤单的云引发了个人的漂泊羁旅之愁,身处异族他乡的统治下,自由归去的云又触发了遗民归思难收的乡愁,由云及己,生发感物伤己的忧愁。最后,抒发隐逸与自然的闲澹喜爱。云意象有时也表达一种自然之乐。遗民词人归隐山林,关照素雅澹洁的云,生发了隐逸之情,表现了对自然的喜爱。第四章分析了南宋遗民词云意象不同以往的审美意蕴。从云意象着手,探求南宋遗民词人对骚雅、清空和凄冷审美意蕴的追求。结语部分总结了云意象的历史地位,云意象在南宋遗民词人的创作过程中,成为中国文学意象群中的经典之一,反映了南宋遗民词人独特的审美追求。(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04-01)

蔡汝丹[4](2017)在《南宋遗民词的“月”意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月"在诗词创作历来为中国文人擅用。词作之"月"开始多关风月,抒爱恋闲愁;而后,国难严峻,"月"多蕴含忧国之感;时至南宋灭亡,"月"多抒发亡国之悲。受政治、文化因素影响,南宋遗民词中的"月"意象群体意识很强。南宋遗民词人以"月"之恒、残、圆衬托大宋政权之存亡,情感悲恸。南宋遗民词中的"月"蕴含着爱国情怀,有着中华民族"圆""满"的家国情结。(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7年02期)

杨传庆[5](2015)在《清遗民词社——须社》一文中研究指出须社是19世纪20年代末流寓天津的清朝遗民结成的着名词社,由郭则沄主持。须社词侣将须社与宋遗民诗社"汐社"联系,借填词抒发故国之思,其成为民国之"汐社"的直接原因是北洋政府的灭亡。须社在词学旨趣上推尊南宋词,以朱祖谋与郑文焯为导师,其创作典型体现了遗民文人的诉求。(本文来源于《北京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02期)

杨传庆[6](2014)在《清遗民词社——须社》一文中研究指出须社是1920年代末流寓天津的清朝遗民结成的着名词社,由郭则沄主持。须社词侣将须社与宋遗民诗社"汐社"联系,借填词抒发故国之思,其成为民国之"汐社"的直接原因是北洋政府的灭亡。须社在词学旨趣上推尊南宋词,以朱祖谋与郑文焯为导师,其创作典型体现了遗民文人的诉求。(本文来源于《2014中国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4-12-25)

李康[7](2014)在《南宋遗民词热点题材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宋遗民词题材的选用与宋词其他时段的作品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遗民词人们更多地将创作精力集中在季候词、节日词、寿词和咏物词上,形成热点题材。这种题材选择源体现了南宋遗民词人独特的文化心理需求。同时,他们对热点题材不同前人的表现方式,凸显了南宋遗民词人的复杂的遗民情怀。(本文来源于《鸭绿江(下半月版)》期刊2014年10期)

徐玮[8](2013)在《重现被压抑的弱音——读《沧海遗音——民国时期清遗民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民初的词坛活跃非常,但由于资料繁碎复杂,又涉及诸多价值判断的问题,如新与旧、进步与保守、中国与西方等,在过往文学史的书写中往往不受重视。近年来,随着近代文学的研究愈趋炽热,有不少学者注意到词在这段时期与诗、文、小说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路向,对近现代词的创作与批评都有重要的影响;词‘缺席革命'的独特意义亟待发掘。~([一])林立教授的《沧海遗音——民国时期清遗民词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二○一二年)抉幽发微,议论透辟,是最近民国词研究的一部力作。尽管该书包括了林教授以前发表过的若干研究成果(第四、五章部分已以论文形式发表),但全书其(本文来源于《词学》期刊2013年02期)

崔晓玲[9](2013)在《论沈曾植的清遗民词》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遗民是历史上特殊的群体,文章从沈曾植的遗民词着手,分析了遗民的感情和生活状态,从而可以了解清遗民,以及作为清遗民代表的沈曾植遗民词的写作风格。(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11期)

路薇[10](2013)在《多事之秋 多“梦”之人——南宋遗民词中的“梦”意象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梦"意象在南宋遗民词中的出现次数与两宋其他时代相比较为频繁,且表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与情感内涵。饱尝失国之痛的南宋遗民词人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中矛盾、挣扎,在词的创作中不约而同多次选择了"梦"意象作为感慨人生、抒发情感的途径之一,这绝不是偶然的,而是与"梦"意象本身的特点及时代背景、词人命运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遗民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而南渡词与遗民词作为宋词的爆发点与转折点,更是不容忽视。本文选取“残山剩水”这一独特视角,论述在这两段特殊时期词作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而揭示身处动荡时期词人精神世界与内心感受的转变。绪论部分概括介绍宋与宋词的关系。第一章主要论述“残山剩水”概念的由来及南渡词人、遗民词人的界定,认为均由情感因素所决定。第二章主要研究南渡事件在南渡词中的呈现,笔者认为是以“悲”为主基调,根据朝廷政令的变化,而大致分为惶恐、愤慨、萧瑟、颓唐四个阶段特征。第叁章主要研究遗民词,作为南渡词的深化与迁变,在“悲”这一基调上,词人又增添了“雅”这一元素,从而区别于南渡词的激烈直截,呈现出哀婉深挚的特点。同时由于朝代更迭的原因,遗民词人需要在严苛条件下保存儒家的传承。第四章则比较在不同境遇下,南渡词人与遗民词人所展现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结社与唱和是两代词人在面对世间种种时所作出的选择,但南渡词人常在词中抒发怨怒之气,遗民词人则于词内深蕴哀思之感。而“群居不倚,独立不惧”则是词人在立尽斜阳后所共同表露出的境界风流。结语部分简单勾勒此种独立自由的人格精神对后世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遗民词论文参考文献

[1].李康.遵循与悖离——论南宋遗民词中“渊明情怀”的书写[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

[2].陆楠楠.南渡词与遗民词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8

[3].余承艳.南宋遗民词云意象研究[D].扬州大学.2018

[4].蔡汝丹.南宋遗民词的“月”意象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7

[5].杨传庆.清遗民词社——须社[J].北京社会科学.2015

[6].杨传庆.清遗民词社——须社[C].2014中国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

[7].李康.南宋遗民词热点题材初探[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

[8].徐玮.重现被压抑的弱音——读《沧海遗音——民国时期清遗民词研究》[J].词学.2013

[9].崔晓玲.论沈曾植的清遗民词[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

[10].路薇.多事之秋多“梦”之人——南宋遗民词中的“梦”意象探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论文知识图

20:《给斯大林的礼物》中多次出现的火...20:《给斯大林的礼物》中多次出现的火...

标签:;  ;  ;  ;  ;  ;  ;  

遗民词论文_李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