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释膜论文_田睿洁,张文鸽,曲子妹,汤瑶,张环

导读:本文包含了控释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甲硝唑,牙周病,霉素,聚乳酸,聚乙烯醇,抗菌素,包衣。

控释膜论文文献综述

田睿洁,张文鸽,曲子妹,汤瑶,张环[1](2019)在《盐酸曲普利啶双层控释膜剂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盐酸曲普利啶(TH)双层控释膜剂。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TH的体外释放分析方法,以累积释放度为指标,考察成膜材料、增塑剂、释放阻滞剂的影响,确定处方组成。结果 TH在5~260μg/mL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学考察符合要求。最佳处方为PVA17-88 0.6g、PVA05-88 0.2 g、TH 0.02 g、HPMC 0.01 g、EC 0.01 g、纯化水适量,共制10片。所制备膜剂的体外释放符合零级释放模型。结论本课题成功制备TH双层控释膜剂,为此制剂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5期)

柳先超[2](2017)在《聚乳酸(PLA)基缓/控释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面向包膜缓/控释肥料应用领域的包膜材料,得到具有缓/控释效果的有机高分子膜材料,本文以可完全降解的聚乳酸(PLA)为膜基材、动/植物油为添加剂、二氯甲烷为溶剂,配制膜液,通过流涎法制备共混膜。首先,研究了聚乳酸-动/植物油-二氯甲烷共混体系,绘制聚乳酸-动/植物油-二氯甲烷叁元体系相图,分析了共混膜形成“海岛”结构的原因是聚乳酸和动/植物油的溶解度参数相差较大,二者共混难以形成均相体系。聚乳酸属于高分子,能形成单一连续相,动/植物油是小分子,粘度较小,不能形成单一连续相。二氯甲烷挥发后动/植物油嵌套在聚乳酸相中,二者形成“海岛”结构。其次,利用制备出的一系列膜考察了 PLA与动/植物油的质量比对共混膜的表面结构、亲疏水性、抗拉伸强度、持水性和含水性能、渗析系数以及铵根离子的累积渗透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于动物油作为添加剂制备的共混膜,植物油作为添加剂制备的共混膜形成的“海岛”结构的“岛径”尺寸要小、分布更均匀,接触角小、共混膜的抗拉伸强度大、含水率高、渗析系数和铵根离子的累积渗透量大;2.随着动/植物油与PLA质量比值的增大,共混膜的“海岛”结构“岛径”增大,接触角、渗析系数、铵根离子的累积渗透量也随之增大,共混膜的抗拉伸强度和含水率减小。最后,应用超声波的空化效应,超声处理膜液,然后制成膜。考察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对共混膜各项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超声温度对共混膜的影响较小;2.在一定时间内,超声时间越长,共混膜“海岛”结构“岛径”增大,接触角也增大,含水率增大而持水率降低,共混膜的渗析系数和铵根离子的累积渗透量均提高。(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7-03-01)

吕迪,方芳,于在湖,辛策[3](2016)在《局部应用甲硝唑控释膜对牙周病的治疗效果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局部应用甲硝唑控释膜对牙周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1月牙周病患者10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组,口服组患者予以甲硝唑片口服,控释膜组患者局部应用甲硝唑控释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干预后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的差异。结果干预后控释膜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2.00%,跟口服组78.00%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控释膜组患者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明显优于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甲硝唑控释膜对牙周病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牙龈症状,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申瑞芳[4](2015)在《抗粘剂滑石粉对Eudragit®NE 30D功能性控释膜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缓控释制剂能够提高患者依从性和临床治疗效果,其研究和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可通过聚合物包衣制备,但聚合物包衣过程中常出现粘结问题,可加入不溶性微粒作为抗粘剂避免粘结问题。滑石粉是包衣处方中最常用抗粘剂之一,文献报道包衣处方中不溶性微粒可影响包衣制剂的工艺参数、产品外观、膜的机械性、黏性和/或渗透性及药物释放特征。本文全面考察了微丸包衣系统中不溶性微粒滑石粉对功能性控释膜Eudragit®NE 30D膜的影响,以期为包衣系统中抗粘剂的使用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以酒石酸美托洛尔(MT)为模型药物,依据伴有渗透泵作用的膜控扩散原理制备了MT缓释微丸,对其质量进行了较全面考察。一、滑石粉对Eudragit®NE 30D游离膜和包衣膜性质的影响游离膜SEM试验和单微丸溶胀试验结果表明,包衣处方中滑石粉浓度≥50%w/w(按干聚合物计)时,超过Eudragit®NE 30D聚合物CVC值,Eudragit®NE 30D形成不连续的控释膜。测定游离膜水蒸气透过系数和药物表观渗透系数,数据表明随着滑石粉用量增加,膜通透性增加。包衣微丸吸水率和失重率试验及体外释放度试验进一步证明,滑石粉用量增加,膜通透性增加,包衣微丸吸水量增加,药物溶解加快,致使药物释放加快,微丸失重率加快。另外游离膜吸水率和失重率试验表明,滑石粉不影响聚合物本身的溶胀性(即游离膜吸水性)。游离膜机械性试验表明,滑石粉增加膜脆性,特别是溶胀初期膜机械性变化显着。单微丸体外释放度数据表明,滑石粉降低包衣膜厚度均一性。包衣微丸固化试验结果表明,滑石粉对Eudragit®NE 30D膜固化有促稳定作用。二、MT缓释微丸的制备与质量评价首先建立了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UV)和含量与有关物质测定方法(HPLC),就分析方法的科学、准确和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验证。其次,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对上药处方和包衣处方进行了优化,确定的包衣液处方为:滑石粉20%w/v,MT 100%w/v,溶剂为乙醇-水(2:1 v/v);包衣液处方为:滑石粉75%w/w(按干聚合物计),Eudragit®NE30D 15%w/v(按干聚合物计),溶剂为水,包衣增重15%(按干聚合物计)。经优化后MT缓释微丸达到12 h缓释效果,t25%、t50%和t75%分别为0.89、2.68和7.94 h。MT缓释微丸体外释放度数据表明,药物释放行为不受释放介质p H和转速影响。MT缓释微丸与参比制剂缓释片的体外释放数据和Beagle犬体内药物代谢数据表明,两种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和体内药物代谢行为均一致。根据体外释放和Beagle体内药代数据,建立了体内体外相关性(R2=0.98),所建立的药物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能够预测体内释药行为,区分不同处方的MT缓释制剂。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60℃)、高湿条件(RH90%)、强光照射条件(4500Lx)下放置10天,MT缓释微丸质量稳定,外观、含量、有关物质和释放度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加速试验结果表明,在加速试验条件(40℃/RH75%)下放置6个月,MT缓释微丸质量稳定,外观、含量、有关物质和释放度均未发生明显变化。根据游离膜试验结果、包衣微丸释放过程中膜内渗透压变化、释放介质渗透压对体外药物释放度的影响及数据模型拟合结果,所制备的MT缓释微丸释药机制为伴有渗透泵作用的膜控扩散机制,形成一级药物释放特征。(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5-05-01)

陈园园[5](2015)在《聚乙烯基纳米流滴控释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农膜的使用量和覆盖面积均居于世界首位的水平,发展功能性棚膜已列入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纲要,其总趋势是向高性能、多功能化、专业化、系列化、综合技术集成化等方向发展。随着功能性棚膜的不断发展,研发强度更高、透光性更好、寿命与功能同步、流滴持效期更长等的功能性棚膜已成为农业领域研究的热点。功能性棚膜目前最重要的一个功能首推农膜的流滴性,因为农膜流滴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棚作物的品质、产量以及棚内的做业环境等。现阶段我国研制的PE流滴功能膜主要是通过在PE树脂内添加流滴母料的方法来制备流滴膜,所使用的流滴剂基本上是高级多元醇及其酯类、有机胺类表面活性剂以及烷基酚类表面活性剂等有机化合物,其特点是低温流滴性好,但相对分子质量和熔点低,高温加工时流滴剂易挥发和分解。另外,由于流滴剂和PE基体树脂的极性相差较大,极易发生迁移和表面流失,并且发生“喷霜”现象,不但影响农膜透明度,造成薄膜表面发粘和严重粘附灰尘,而且流滴持效期较短。目前国内聚乙烯流滴膜的流滴持效期一般只有2~4个月,而一季温室植物的生长至少需要5~6个月甚至更长。因此,提高我国功能农膜产品的质量,特别是流滴功能的时效性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温室大棚由于流滴功能的减弱和失效会引发以下几种主要危害:①产生大量的雾滴并导致光的折射或反射,影响棚膜的透光性,降低了温室内农作物对太阳光能的利用;②导致棚内的湿度增加,使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率上升;③雾滴的滴落造成植物的叶、茎、芽的枯萎或腐烂,使农作物生长减缓;④影响作业人员的劳动效率。因此,提高农用棚膜的流滴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我国流滴类农膜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本论文首先设计制备了新型的流滴协效改性剂(LD-KS),利用溶液插层法和蒙脱土反应合成纳米流滴控释剂(NANO-LD-KS);再利用熔融插层法通过叁层共挤吹塑生产工艺制备了新型的聚乙烯基纳米流滴控释膜(PE/NANO-LD-KS);最后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 PE/NANO-LD-KS在实地扣棚中的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纳米流滴控释剂的制备。采用溶液插层法,利用流滴协效剂(LD-KS)和蒙脱土(MMT)反应常制备了纳米流滴控释剂(NANO-LD-KS)。对所合成的NANO-LD-KS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表征,并讨论了其插层反应机理。FTIR和XRD结果分析证明流滴协效剂成功插层进入MMT层间,且MMT:LD-KS=100:40为最佳插层反应比;TG结果分析表明,与LD-KS相比,NANO-LD-KS的初始分解温度提高了 47.23 ℃,最大分解温度提高了 270.58 ℃,其热稳定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FA结果分析表明NANO-LD-KS可吸收254 nm的紫外光,发射对作物生长有益的350~450nm的蓝紫光。(2)聚乙烯基纳米流滴控释膜的制备。将纳米流滴控释剂(NANO-LD-KS)与其他加工助剂以及PE基载体通过熔融插层法制备纳米流滴控释母料;再通过叁层共挤吹塑生产工艺制备出纳米流滴控释膜(PE/NANO-LD-KS),并利用XRD、FTIR、TG、SCA、力学性能测试、流滴性能测试对PE/NANO-LD-KS与对照膜(PE/LD)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一系列表征。XRD结果分析表明NANO-LD-KS在PE/NANO-LD-KS中完全剥离,为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的提高奠定了基础;TG结果分析表明,与PE/LD相比,PE/NANO-LD-KS的初始分解温度提高了 9.9 ℃,其耐热性能得到了提升;SCA结果分析表明,PE/NANO-LD-KS的静态水接触角比对照膜PE/LD下降了 15.35°,其润湿性能得到了提升;力学性能测试表明,与PE/LD相比,PE/NANO-LD-KS拉伸强度提升了 7.90%,断裂伸长率提升了 9.51%,撕裂强度提升了 19.2%,其力学性能得到了提高;流滴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E/NANO-LD-KS的初滴时间比PE/LD缩短了 111 s,提升了 46.25%,改善了 PE/LD流滴见效慢的弊端。高温流滴性能测试和低温流滴性能测试均表明,PE/NANO-LD-KS的流滴持久性得到了提升。其中,高温流滴性能测试,PE/NANO-LD-KS的流滴持久期可达到5天;低温流滴性能测试,PE/NANO-LD-KS的流滴持久期可达到6-7天。(3)聚乙烯基纳米流滴控释膜的大田试验。为了进一步验证所制备的聚乙烯基纳米流滴控释膜(PE/NANO-LD-KS)在农业种植中的实际功效及其对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水分、CO2浓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本课题组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动物科学基地进行了农田试验。由光照强度分析可知,PE/NANO-LD-KS棚因具有更好的流滴功效,其透光率高于PE/LD棚;由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分析可知PE/NANO-LD-KS可保持土壤的温度范围在19.5 ℃-21.7 ℃之间,更适合于光杆茼蒿的生长(茼蒿喜凉不耐高温,最佳生长温度在20 ℃左右)。由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分析可知,PE/NANO-LD-KS的空气相对湿度比PE/LD提高4%-20%,PE/NANO-LD-KS棚更有利于喜湿蔬菜的生长;由CO2浓度分析可知,PE/NANO-LD-KS棚内光合作用更明显;由生物学性能分析可知PE/NANO-LD-KS棚可促进作物提前5-7天上市,且产量可提升28.9%。PE/NANO-LD-KS实际扣棚时间已持续18个月(2013年10月-2015年3月),目前仍具有良好的流滴功能。因此,PE/NANO-LD-KS不但具有良好的初滴效果和长效流滴功能,而且能够有效提高茎叶蔬菜光杆茼蒿的产量和品质,适宜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用流滴农膜进行推广。(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5-04-01)

李传俊[6](2013)在《经皮给药系统控释膜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经皮给药,作为新的给药途径,比传统的静脉给药和口服给药具有明显的优势。许多经皮给药系统中,药物的扩散释放是由控释膜控制的,因此,控释膜在经皮给药系统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本文试图研究两种用于经皮给药系统的控释膜。一种是压电性PVDF多孔膜,通过电信号控制药物的释放;另一种是TPU多孔膜,通过机械拉伸控制药物的释放。文献中关于PVDF超滤、微滤膜的报道有很多,关于PVDF膜压电性研究的文献也很多,但将PVDF的压电性和多孔膜结合在一起的文献报道很少。本论文致力于将PVDF的压电性和多孔膜结合在一起,制备压电性PVDF多孔膜。共制备了六组压电性PVDF多孔膜,水通量测试结果显示:在施加正向电信号时,压电性PVDF多孔膜的水通量变大;去除电信号后,膜水通量变小。进而推测压电性PVDF多孔膜具有电致多孔性能,可将压电性PVDF多孔膜用于经皮给药系统的控释膜,通过电信号控制药物分子的释放。利用TPU的高弹性和良好的弹性回复率,采用机械拉伸的方法,控制TPU多孔膜孔径的大小。采用浸没沉淀法制备了五组不同质量分数的TPU多孔膜。随着铸膜液中TPU质量分数的增加,膜孔径和孔隙率变小,但机械强度增加。对TPU多孔膜进行拉伸测试,拉伸致膜原面积的3倍,TPU多孔膜的水通量明显增加;去除外力作用后,TPU多孔膜恢复至拉伸前的状态。因此推测TPU多孔膜具有机械拉伸致多孔的性能,可将TPU多孔膜用于经皮给药系统的控释膜,通过机械拉伸,控制药物分子的释放。最后对PVDF/TPU复合膜进行了探索。探索结果显示,PVDF与TPU的混溶性较差,所制备出的复合膜均匀性较差,存在局部PVDF与TPU分别成膜的现象,导致复合膜性能欠佳。需进一步改善PVDF与TPU的混溶性,以获得性能良好的PVDF/TPU复合膜。图55幅,表8个,参考文献78篇(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3-05-01)

邹小满[7](2013)在《局部应用甲硝唑控释膜对牙周病的治疗效果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局部应用甲硝唑控释药膜治疗牙周病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我科收治牙周病患者100例,其中男53例,女47例,将所举患者随机分面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甲硝唑控释药膜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甲硝唑片治疗。对两组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菌斑指数以及出血指数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各临床指标均处于优势。结论甲硝唑控释药膜在治疗牙周病疗效显着,值得应用和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3年03期)

于洋[8](2011)在《丝裂霉素聚乳酸控释膜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体外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腰椎术后的硬膜纤维化以及神经根粘连,被认为是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ailed backsurgey syndrome,FBSS)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和手术的效果。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膜是能够在脊柱手术后减少硬膜与周围组织粘连的形成。但是,由于聚乳酸膜属于平面结构,不能有效地从叁维角度包裹硬膜及神经根。丝裂霉素C(Mitomycin C)属于化疗药物,其抑制细胞增殖的效果是肯定的,然而,由于它的细胞毒性和使用剂量及途径的限制,给临床应用带来了困难。因此,我们设计将抑制粘连形成效果较好的丝裂霉素与可吸收的膜性材料聚乳酸结合制成缓释控制释放系统,体位测试其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及基质的形成能力,为预防脊柱术后粘连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自制丝裂霉素聚乳酸控释膜,在其上培养并收集SD大鼠成纤维细胞(NIH3T3),MTS法检测MMC对大鼠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结果:随着MMC的浓度增加,细胞生长抑制率逐渐升高,丝裂霉素浓度在0.01%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效果较好(部分抑制);>0.01%浓度时过度抑制。表1-3,图1)。显微镜下观察当丝裂霉素浓度较高时,SD大鼠成纤维细胞NIH13T3数量明显减少,细胞坏死增加,细胞形状发生改变。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发现,丝裂霉素浓度较高时,SD大鼠成纤维细胞NIH3T3凋亡率明显增加。提示丝裂霉素聚乳酸控释膜组通过较低浓度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凋亡,降低SD大鼠成纤维细胞NIH3T3增殖。结论:在本实验应用的丝裂霉素聚乳酸控释膜中丝裂霉索的活性正常,能够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凋亡、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本文来源于《东北叁省第二届国际骨科高峰论坛暨吉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叁届年会吉林省护理学会骨科护理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1-08-26)

高茜,薛伟明,齐智涛,郭平平,张冬生[9](2010)在《美洛昔康—壳聚糖载药控释膜的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治疗中存在的药物作用时间短、全身用药时手术局部药物浓度过低等问题,以非甾体抗炎药美洛昔康为药物模型,以壳聚糖为膜材料,采用流涎蒸发工艺制备预防术后瘢痕粘连的载药控释膜.采用扫描电镜观测药物负载对膜结构的影响,通过测定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表征膜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载药膜释放孔道的形成机理为镶嵌-溶解成孔,双层载药膜与单层载药膜相比,表面孔状结构数量减少.载药量为0.3g/g、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31万制备的双层厚膜力学性能较好,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566 MPa和106.879%,且在pH=7.4的磷酸缓冲溶液中的释放过程中保持了较好的力学稳定性.(本文来源于《膜科学与技术》期刊2010年03期)

刘军[10](2010)在《丝裂霉素聚乳酸控释膜预防脊柱术后粘连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硬膜外瘢痕(Epidural scar, ES)又称硬膜外纤维化(Epidural fibrosis, EF),是指在硬膜外腔的手术涉及的范围内形成的瘢痕或组织纤维化,是机体对创伤的修复反应。腰椎术后的硬膜纤维化以及神经根粘连,被认为是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y syndrome, FBSS)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和手术的效果。对于如何防治腰椎术后粘连的问题,成为当今脊柱外科医生研究的热点。目前主要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提倡微创手术,减少椎管内及周旁组织受刺激、损伤的程度和范围,彻底清除脱落的组织,避免异物遗留,降低椎管内组织炎症反应程度,控制炎症反应过程,这是减少椎管内瘢痕组织增生与粘连形成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措施;其次是应用各种药物和/或各种可吸收或不可吸收生物材料来减少术后粘连的形成。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膜是能够在脊柱手术后减少硬膜与周围组织粘连的形成,随着聚乳酸膜的吸收,在硬膜与周围组织间形成一潜在间隙,能够有效地抑制瘢痕的形成。但是,由于聚乳酸膜属于平面结构,不能有效地从叁维角度包裹硬膜及神经根,减少的只是硬膜后方的粘连,其抗粘连的效果受到限制。丝裂霉素C (Mitomycin C)属于化疗药物,其抑制细胞增殖的效果是肯定的,然而,由于它的细胞毒性和使用剂量及途径的限制,给临床应用带来了困难。因此,我们设计将抑制粘连形成效果较好的丝裂霉素与可吸收的膜性材料聚乳酸结合制成缓释控制释放系统,应用于脊柱术后硬膜与周围组织间,一方面,由于聚乳酸膜的存在,隔绝了硬膜与周围组织及血肿的接触;另一方面,随着聚乳酸膜的降解,低浓度的丝裂霉素释放到手术区域周围,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及基质的形成,从叁维角度预防脊柱术后硬膜及神经根粘连的发生。目的设计一种性质稳定、质量可靠的丝裂霉素聚乳酸(Mitomycin polyethylene glycol, MMC-PEG)控制释放膜系统,通过体外细胞凋亡实验验证其有效的抗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通过体内实验验证该控释系统在SD大鼠椎板切除术后模型中有效预防硬膜与周围组织粘连并无明显毒副作用。方法1、聚乳酸丝裂霉素控释膜的制备及检验:将丝裂霉素、山梨酸、聚乙烯醇-124、甘油、纯化水按比例配置,蒸汽灭菌,平铺制膜后烘干。制备标准曲线,验证生物相容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将精密称量的样品过柱,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丝裂霉素含量。2、体外实验:将SD大鼠的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利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种样品对成纤维细胞凋亡率的作用效果,得出最佳使用浓度。3、建立SD大鼠L1椎板切除动物模型及实验动物分组:SD大鼠以10%水合氯醛(2.5-3.0 mL/Kg)腹腔注射麻醉,俯卧位固定。取鼠脊柱正中切口长约2 cm,显露Ll、2椎板,切除全L1椎板,显露硬脊膜,压迫止血,制备L1椎板切除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Ⅰ组于大鼠硬膜后方以脑棉浸泡丝裂霉素C溶液湿敷5分钟后以生理盐水冲洗叁次;Ⅱ组植入25mg聚乳酸膜将硬膜与竖脊肌隔绝开来;Ⅲ组植入25mg含有丝裂霉素C浓度为0.01%聚乳酸膜片将硬膜与竖脊肌隔绝开来;Ⅳ组以生理盐水冲洗作为空白对照,逐层缝合竖脊肌、腰背筋膜及皮肤。4、体内实验:观察术后大鼠伤口愈合情况及后肢功能评价;术后四周处死动物、解剖手术节段,观察并根据Rydell标准评估硬膜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程度并分级评分;硬膜后方疤痕组织病理切片:采用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及胶原分布情况;在550nm波长下检测并计算疤痕组织中羟脯氨酸浓度、推测胶原含量,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疤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凋亡率。结果我们所制备的丝裂霉素聚乳酸控释膜,经体内及体外实验证明浓度为0.01%MMC-PEG控释膜即可达到较好的细胞抑制功能,样品检测平均含有丝裂霉素0.096%,术后四周,处死并观察行椎板切除术后SD大鼠模型,在应用聚乳酸丝裂霉素控释膜组的动物模型中,硬膜与周围组织中有一明显间隙,硬膜活动度良好,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硬膜周围疤痕组织细腻,增生不明显,硬膜周围疤痕组织中羟脯氨酸浓度明显减少,成纤维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单纯应用丝裂霉素或聚乳酸组也显现了一定的抗粘连作用,但单独使用抗粘连效果不如丝裂霉素聚乳酸组。与上述分组相比,应用生理盐水对照组出现了明显的粘连,硬膜周围疤痕组织显着增生,硬膜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无法活动。体外实验显示丝裂霉素聚乳酸控释膜具有良好的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SD大鼠椎板切除术后模型中,应用0.01%MMC-PEG控释膜,能够有效地减少硬膜与周围瘢痕组织的粘连并无明显毒副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减少了疤痕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和增加了细胞凋亡率来实现的。(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10-05-01)

控释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面向包膜缓/控释肥料应用领域的包膜材料,得到具有缓/控释效果的有机高分子膜材料,本文以可完全降解的聚乳酸(PLA)为膜基材、动/植物油为添加剂、二氯甲烷为溶剂,配制膜液,通过流涎法制备共混膜。首先,研究了聚乳酸-动/植物油-二氯甲烷共混体系,绘制聚乳酸-动/植物油-二氯甲烷叁元体系相图,分析了共混膜形成“海岛”结构的原因是聚乳酸和动/植物油的溶解度参数相差较大,二者共混难以形成均相体系。聚乳酸属于高分子,能形成单一连续相,动/植物油是小分子,粘度较小,不能形成单一连续相。二氯甲烷挥发后动/植物油嵌套在聚乳酸相中,二者形成“海岛”结构。其次,利用制备出的一系列膜考察了 PLA与动/植物油的质量比对共混膜的表面结构、亲疏水性、抗拉伸强度、持水性和含水性能、渗析系数以及铵根离子的累积渗透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于动物油作为添加剂制备的共混膜,植物油作为添加剂制备的共混膜形成的“海岛”结构的“岛径”尺寸要小、分布更均匀,接触角小、共混膜的抗拉伸强度大、含水率高、渗析系数和铵根离子的累积渗透量大;2.随着动/植物油与PLA质量比值的增大,共混膜的“海岛”结构“岛径”增大,接触角、渗析系数、铵根离子的累积渗透量也随之增大,共混膜的抗拉伸强度和含水率减小。最后,应用超声波的空化效应,超声处理膜液,然后制成膜。考察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对共混膜各项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超声温度对共混膜的影响较小;2.在一定时间内,超声时间越长,共混膜“海岛”结构“岛径”增大,接触角也增大,含水率增大而持水率降低,共混膜的渗析系数和铵根离子的累积渗透量均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控释膜论文参考文献

[1].田睿洁,张文鸽,曲子妹,汤瑶,张环.盐酸曲普利啶双层控释膜剂的研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2].柳先超.聚乳酸(PLA)基缓/控释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D].合肥工业大学.2017

[3].吕迪,方芳,于在湖,辛策.局部应用甲硝唑控释膜对牙周病的治疗效果探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

[4].申瑞芳.抗粘剂滑石粉对Eudragit®NE30D功能性控释膜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15

[5].陈园园.聚乙烯基纳米流滴控释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6].李传俊.经皮给药系统控释膜的制备与表征[D].中南大学.2013

[7].邹小满.局部应用甲硝唑控释膜对牙周病的治疗效果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3

[8].于洋.丝裂霉素聚乳酸控释膜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体外的实验研究[C].东北叁省第二届国际骨科高峰论坛暨吉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叁届年会吉林省护理学会骨科护理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2011

[9].高茜,薛伟明,齐智涛,郭平平,张冬生.美洛昔康—壳聚糖载药控释膜的力学性能[J].膜科学与技术.2010

[10].刘军.丝裂霉素聚乳酸控释膜预防脊柱术后粘连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

论文知识图

格列吡嗪-CA控释给药系统的溶出曲线图喷雾法制备控释膜示意图丝裂霉素聚乳酸控释膜组细胞生...四组样品作用于SD大鼠成纤维细胞NIH3T3...不同制备条件下聚乙烯控释膜表...树脂膜控释尿素对小白菜根系活力的影...

标签:;  ;  ;  ;  ;  ;  ;  

控释膜论文_田睿洁,张文鸽,曲子妹,汤瑶,张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