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功能恢复论文_杨修玲,闫凡香

导读:本文包含了运动功能恢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功能,脑卒中,脊髓,肢体,损伤,神经,下肢。

运动功能恢复论文文献综述

杨修玲,闫凡香[1](2019)在《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对膝半月板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对膝半月板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56例膝半月板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及延迟康复组,各28例。早期康复组于术后立即开始行康复护理,延迟康复组于术后3个月后开始行康复护理。比较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早期康复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91.5±5.24)分,高于延迟康复组的(83.0±3.8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康复组优良率85.7%,高于延迟康复组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半月板损伤后早期系统的运动康复护理可最大限度地防止肌肉萎缩,有利于半月板的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34期)

余敏,姜嘟嘟,王丽晶,詹青[2](2019)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早期功能训练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血清肌肉生成抑制素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早期功能训练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血清肌肉生成抑制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6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干预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早期功能训练,干预时间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血清肌肉生成抑制素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以及血肿吸收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40.41±13.22)分、(24.81±8.19)分,明显大于对照组的(32.72±10.09)分、(21.26±6.9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清肌肉生成抑制素水平分别为(7.55±1.25)μg/L、(9.02±1.46)μg/L,较干预前的(11.33±2.63)μg/L、(11.29±2.58)μg/L明显下降,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肌肉生成抑制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3.84±1.13)分、(8.76±1.55)分,较干预前的(20.42±3.22)分、(20.33±3.16)分明显减小,ADL评分分别为(68.13±17.68)分、(53.45±14.26)分,较干预前的(30.22±9.97)分、(30.28±10.02)分明显增大,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肿吸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早期功能训练可促进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减轻神经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能促进血肿吸收。(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9年23期)

徐敏[3](2019)在《早期康复运动疗法对急性期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运动疗法对急性期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7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期脑梗死偏瘫患者80例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运动疗法,对比分析2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及Fugl-Meyer平衡量表(FM-B)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康复运动疗法可改善急性期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平衡能力。(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34期)

安力彬,刘长红,赵博伦,周晓华,李文涛[4](2019)在《不同强度减重步行训练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脊髓组织中TrkB和BDNF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对运动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BWSTT)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组织中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水平和运动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I组、BWSTT-A组(低强度训练)、BWSTT-B组(中强度训练)和BWSTT-C组(高强度训练),每组10只。应用自制的打击器制备SCI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行椎板切除术暴露硬脊膜,不予打击,直接缝合,术后不给予任何治疗;SCI组大鼠造模后不给予任何治疗;BWSTT组大鼠在SCI后给予康复锻炼,3组大鼠步行速度分别为7、15和21cm·s-1。在造模后35d采用Basso、Beattie和Bresnahan (BBB)评分评定SCI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免疫蛋白印记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TrkB和BDNF蛋白表达水平,尼氏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尼氏小体的形态和数量。结果:与SCI组比较,BWSTT-B组和BWSTT-C组大鼠BBB评分升高(P<0.01);与BWSTT-A组比较,BWSTT-B组和BWSTT-C组大鼠BBB评分升高(P<0.01)。免疫蛋白印记法检测,与假手术组比较,SCI组大鼠脊髓组织中TrkB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SCI组比较,BWSTT-B组和BWSTT-C组大鼠脊髓组织中Trk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SCI组大鼠脊髓组织中BDN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SCI组比较,BWSTT-B组和BWSTT-C组大鼠脊髓组织中BDNF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尼氏染色法检测,与SCI组比较,BWSTT组细胞尼氏小体数量较多,细胞形态较好。结论:中和高强度的BWSTT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SCI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脊髓组织中TrkB和BDNF蛋白的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苏善英,卢坚芳,梁权,陈婵,宋仕芬[5](2019)在《运动想象训练法对脑卒中病人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运动想象训练法在脑卒中病人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致尿潴留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运动想象训练法,分别在治疗后2周、4周观察病人能否成功拔除尿管自行排尿及发生尿路感染例数。[结果]4周后,观察组成功拔除尿管自行排尿例数(23例)多于对照组(15例),发生尿路感染例数(10例)少于对照组(17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想象训练法能促进脑卒中所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恢复,降低因长期留置尿管而引起的尿路感染。(本文来源于《循证护理》期刊2019年11期)

方岚岚[6](2019)在《踝关节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细致分析踝关节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抽选来自2017年3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的患者(50例),按照抽签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使用踝关节护理,探索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对于患者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均大大提升,两组差距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大大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差距明显;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前,SAS以及SDS评分无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实施治疗后,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SAS以及SDS评分明显较优,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踝关节护理,能够提升生活质量以及下肢运动功能,可有效避免不良情况的出现。(本文来源于《双足与保健》期刊2019年22期)

刘建华,董继革,黄宝靓[7](2019)在《心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和北京博爱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肺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价运动功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焦虑和抑郁情绪,并比较肺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升高(t> 2.459, P <0.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2.678, P=0.005);两组SAS和SDS评分均降低(t> 2.009, P <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 3.261, P <0.01);两组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肺活量(FEV1)和FEV1/FVC大多数升高(t> 2.249, P <0.05),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t>2.147, P <0.05)。结论心肺康复能够进一步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改善心理状态,增加肺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11期)

李野[8](2019)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治疗后,其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取86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为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成两个小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治疗的则为观察组,对比并评价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MA(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差异不大(P> 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通过在早期对其展开康复治疗,可加快其运动功能的恢复,值得重视。(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32期)

李平,沈宇,沈思雯,冯荃[9](2019)在《肺康复路径对肺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呼吸功能恢复及运动耐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肺康复路径对肺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呼吸功能恢复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科室2017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肺癌根治术病人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呼吸功能指导,选取科室2018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肺癌根治术病人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肺康复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病人呼吸功能恢复情况、运动耐力及肺部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前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第1秒呼出气量容积(FEV_1)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6 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肺不张、肺部感染、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康复路径能改善肺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呼吸功能,减少肺部并发症,提高运动耐力。(本文来源于《全科护理》期刊2019年31期)

唐忠群[10](2019)在《良肢位正确摆放对中风后肢体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良肢位的正确摆放对中风后肢体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中风后肢体偏瘫患者100例根据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注重良肢位的正确摆放。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总的康复训练时间;护理前后患者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的康复训练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后观察组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良肢位的正确摆放对中风后肢体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大,可显着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独立能力,缩短训练时间,提升满意度,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31期)

运动功能恢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早期功能训练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血清肌肉生成抑制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6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干预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早期功能训练,干预时间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血清肌肉生成抑制素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以及血肿吸收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40.41±13.22)分、(24.81±8.19)分,明显大于对照组的(32.72±10.09)分、(21.26±6.9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清肌肉生成抑制素水平分别为(7.55±1.25)μg/L、(9.02±1.46)μg/L,较干预前的(11.33±2.63)μg/L、(11.29±2.58)μg/L明显下降,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肌肉生成抑制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3.84±1.13)分、(8.76±1.55)分,较干预前的(20.42±3.22)分、(20.33±3.16)分明显减小,ADL评分分别为(68.13±17.68)分、(53.45±14.26)分,较干预前的(30.22±9.97)分、(30.28±10.02)分明显增大,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肿吸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早期功能训练可促进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减轻神经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能促进血肿吸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运动功能恢复论文参考文献

[1].杨修玲,闫凡香.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对膝半月板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9

[2].余敏,姜嘟嘟,王丽晶,詹青.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早期功能训练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血清肌肉生成抑制素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9

[3].徐敏.早期康复运动疗法对急性期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9

[4].安力彬,刘长红,赵博伦,周晓华,李文涛.不同强度减重步行训练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脊髓组织中TrkB和BDNF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对运动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5].苏善英,卢坚芳,梁权,陈婵,宋仕芬.运动想象训练法对脑卒中病人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循证护理.2019

[6].方岚岚.踝关节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双足与保健.2019

[7].刘建华,董继革,黄宝靓.心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

[8].李野.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

[9].李平,沈宇,沈思雯,冯荃.肺康复路径对肺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呼吸功能恢复及运动耐力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9

[10].唐忠群.良肢位正确摆放对中风后肢体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

论文知识图

丙戊酸促进了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的...使用猴子皮层神经元信号控制功能电刺...皮层神经元信号控制假肢中的Hanim标准人体模型构架图术后4w再生神经干中相关分子表达情况神经支架吸水膨胀率检测数据以xxS...

标签:;  ;  ;  ;  ;  ;  ;  

运动功能恢复论文_杨修玲,闫凡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