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值动态矩阵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矩阵,动态,通量,核反应堆,神经网络,中子,热力。
双值动态矩阵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慈宇红,孙新蕊[1](2007)在《基于BP网络的叁值动态矩阵控制算法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具体分析动态预测控制算法在工业应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种叁值动态矩阵控制算法,该算法主要在优化性能指标函数式中真正地建立了"头、中、尾"3点约束.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系统跟踪精度高、鲁棒性好等优点.同时,针对慢时变、大时延和不确定性系统的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P网络的叁值动态矩阵控制算法.该算法在叁值动态矩阵控制算法的基础上,利用一个3层BP神经网络对被控对象进行辨识.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高师理科学刊》期刊2007年04期)
李迎春,申东日,陈义俊,徐笑梅[2](2002)在《单值动态矩阵控制的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矩阵控制在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动态矩阵控制算法的实时性和简化其算法 ,在双值动态矩阵控制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新型的动态矩阵控制 ,即单值动态矩阵控制 ,该算法只选取一个预测输出值 ,由二次性能指标计算控制量 ,通过反馈校正输出误差 ,并分析单值动态矩阵控制算法各参数对系统动、静态性能的影响 ,给出了参数的选择规则。仿真试验表明 ,它较传统的动态矩阵控制算法计算速度快 ,实时性强 ;且控制算法和参数的选取规则较双值动态矩阵控制算法简单 ,通过对参数简单合理的选择 ,就可得到好的控制效果 ,同时具有较强的抑制干扰能力(本文来源于《抚顺石油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1期)
李迎春,申东日,陈义俊[3](2002)在《单值动态矩阵控制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简单地分析单值动态矩阵控制算法各参数的选择规则 ,并应用于纸浆洗涤的控制中 ,仿真实验表明 ,它较传统的动态矩阵控制算法计算速度快 ,实时性强 ;通过对参数简单合理的选择 ,就可得到较好的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化工自动化及仪表》期刊2002年01期)
史小平,伞冶[4](2001)在《核反应堆中子通量密度的双值动态矩阵控制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核反应堆中子动力学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数据 ,获得了该系统的非参数模型 ,且提出了一种中子通量密度恒值问题的双值动态矩阵控制新方法。与基于精确模型的控制方法相比 ,此方法不必苛求模型的具体形式 ,且实时控制的计算量小、跟踪调节性能好、鲁棒性强、能消除不可测干扰。仿真结果验证了这种控制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期刊2001年01期)
双值动态矩阵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动态矩阵控制在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动态矩阵控制算法的实时性和简化其算法 ,在双值动态矩阵控制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新型的动态矩阵控制 ,即单值动态矩阵控制 ,该算法只选取一个预测输出值 ,由二次性能指标计算控制量 ,通过反馈校正输出误差 ,并分析单值动态矩阵控制算法各参数对系统动、静态性能的影响 ,给出了参数的选择规则。仿真试验表明 ,它较传统的动态矩阵控制算法计算速度快 ,实时性强 ;且控制算法和参数的选取规则较双值动态矩阵控制算法简单 ,通过对参数简单合理的选择 ,就可得到好的控制效果 ,同时具有较强的抑制干扰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值动态矩阵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慈宇红,孙新蕊.基于BP网络的叁值动态矩阵控制算法的实现[J].高师理科学刊.2007
[2].李迎春,申东日,陈义俊,徐笑梅.单值动态矩阵控制的仿真研究[J].抚顺石油学院学报.2002
[3].李迎春,申东日,陈义俊.单值动态矩阵控制的应用研究[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2
[4].史小平,伞冶.核反应堆中子通量密度的双值动态矩阵控制仿真研究[J].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