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粘膜渗透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粘膜,渗透性,血管,口腔,卤化物,内毒素,氟化物。
粘膜渗透性论文文献综述
陈泽庆,吕秋兰,孟冬梅,王鹏君,徐大星[1](2018)在《高尿酸通过引起炎症反应损伤肠粘膜导致肠渗透性增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高尿酸引起肠上皮细胞的变化,探索高尿酸对肠上皮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明确高尿酸的肠道作用机制,为疾病的肠道调理、防治奠定基础。方法不同浓度可溶性尿酸(SUA)处理肠粘膜上皮细胞24h,通过定量PCR、蛋白印记方法分析线粒体膜转位蛋白(TSPO)、ATP结合膜转运蛋白(ABCG2)、紧密连接蛋白、炎症因子等表达变化;采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活性氧(ROS)的变化,采用FITC-dextran荧光标记物(FD4)检测高尿酸血症小鼠肠渗透性变化。结果 SUA诱导IL-1β释放,上调TSPO表达,增加ROS产生,并伴随ABCG2表达升高,同时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Occludin表达降低,NF-kB信号通路激活。高尿酸血症小鼠肠渗透性显着高于正常小鼠。结论 SUA引起了肠上皮细胞炎症反应,诱导IL-1β释放,通过上调TSPO表达增加ROS产生,激活NF-kB信号通路,进一步扩大炎症反应,造成了肠上皮黏膜损伤,增加了肠渗透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叁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叁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兽医病理学家第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07-27)
刘旭,林江,孟培松,齐峰,毕良佳[2](2014)在《光敏剂甲苯胺蓝在口腔颊粘膜渗透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时间,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 O,TBO)在大鼠炎症性口腔颊粘膜渗透的浓度变化,及甲苯胺蓝与炎症细胞分布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选取wistar大鼠32只,炎症组大鼠20只,建立以金葡菌为优势菌的感染炎症创口模型。将浓度为1mg/mL甲苯胺蓝溶液置于大鼠感染炎症创口组织上5、10分钟后处死,正常粘膜组大鼠8只,于甲苯胺蓝在正常颊粘膜渗透5、10、20、40分钟后处死,避光条件下取组织块进行冰冻切片,即刻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分布;冰冻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炎症细胞分布。采用Image Pro-plus 6.0软件检测荧光分布的光密度、分布面积以及炎症分布面积。结果:1创口周围正常粘膜及正常完整粘膜组的甲苯胺蓝均停留在角化层,未穿透上皮层,和时间无相关关系;2炎症5分钟组平均荧光分布可达到炎症细胞分布面积的89%,炎症10分钟组可达108%;炎症组在创口表面及深部,荧光光密度均无显着差异。结论:1甲苯胺蓝可有效分布于感染的炎症组织,但不能穿透正常组织,完整上皮可保护正常组织免受光动力的杀伤。2浓度为1 mg/mL的甲苯胺蓝溶液渗透时间为10分钟时,创口中甲苯胺蓝的分布与炎症细胞的分布基本一致,甲苯胺蓝浓度梯度无显着变化。提示甲苯胺蓝作为光敏剂在针对口腔创口感染的抗菌光动力疗法中可有效、安全的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4年27期)
杜青,平其能,刘国杰[3](2001)在《盐酸丁螺环酮对动物口腔粘膜的渗透性及其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盐酸丁螺环酮对动物口腔粘膜的渗透性及渗透机理。方法 采用离体动物口腔粘膜的体外渗透试验方法 ,比较盐酸丁螺环酮对家兔、豚鼠、猪、羊和牛的口腔粘膜渗透性 ,考察药物浓度及溶液pH值的影响。结果 盐酸丁螺环酮对家兔口腔粘膜的渗透性最大 ,渗透速率随溶液pH值升高而增大 ,与药物浓度成正比。结论盐酸丁螺环酮通过口腔粘膜转运的方式为被动扩散 ,转运途径为穿过细胞途径(本文来源于《药学学报》期刊2001年08期)
[4](2000)在《血管紧张素抑制剂DuP753可减轻烧伤和内毒素性肠缺血、类脂过氧化作用、粘膜渗透性和细菌移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面积烧伤后 ,可见人体内血清内毒素值增高 ,在伤后 2 4小时内开始 ,至 3~ 4天后达峰值。烧伤后可伴发肠粘膜屏障功能不全、肠渗透性增高 ,由此引起肠内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进入血循环。届时可见血管紧张素 值升高 ,它可能是肠系膜血管收缩而引起肠缺血(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期刊2000年05期)
王学侠[5](1999)在《右旋糖酐对阴道和颊粘膜的渗透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离体实验研究证实:人类阴道粘膜渗透水和17b-雌二醇的能力与颊粘膜相当,但这两种物质的分子量均较小,分别为18D和272D。为进一步证实二者渗透能力的相似性,作者进行了有关研究。 离体实验研究所用材料为,取自12例阴道—子宫切除术后的新鲜健康阴道粘膜,12例各种口腔手术后的新鲜健康颊粘膜。在流量通过扩散细胞系统中测定每个样本的7个活检组织材料(暴露区域为0.039cm~2),采取持续流量通过灌注系统测定两种粘膜对4.4(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期刊1999年06期)
汤庆奋,王学侠[6](1999)在《17β-雌二醇对人类阴道和口腔颊粘膜的渗透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阴道粘膜与口腔粘膜具有相似的组织学特征,对水的屏障作用也基本相似。但他们渗透药物的能力是否相同,以及阴道粘膜能否作为合适的药物渗透性研究的实验模型仍未清除。为此,作者研究了这两种组织对17β-雌二醇的渗透能力。 作者选择6个健康的阴道粘膜标本和6个口腔颊粘膜标本,应用流量通过扩散系统研究17β-雌二醇透过这两种组织的能力。 结果发现:17β-雌二醇透过人类颊粘膜的流量略高于透过子宫颈粘膜的流量(约15%),但差异不显着。渗透试验完成后,其上皮变薄,细胞有一定程度的变平。 作者认为:17β-雌二醇透过人类子宫颈粘膜与人(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期刊1999年06期)
韩天权[7](1992)在《内毒素诱导的细菌易位和肠粘膜渗透性——黄嘌呤氧化酶、补体激活和巨噬细胞产物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细胞素和补体激活在内毒素诱导的粘膜损伤和细菌易位发生机理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并定量研究了内毒素诱导的肠粘膜渗透性变化的大小。采用内毒素低反应的C_3 H/HeJ小鼠和补体缺陷的(C_3和C_5)DBA/2小鼠,测定其内毒素诱导细菌易位的能力。非近交的ICR小鼠作为对照。采用非近交小鼠,在内毒素接种前6小时经腹腔给多克隆抗TNF抗体,检验该抗体阻止内毒素诱导的细菌易位的能力。抗体的用量足以防止内毒素诱导的小鼠死亡。内毒素(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期刊1992年01期)
王国钦[8](1988)在《氟化物对大鼠原位肠粘膜渗透性和刷状缘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认为,氟化物主要作用于牙齿和骨骼,实际上,氟几乎影响到每一器官(Waldbolt 氏,1976)。肠上皮在对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上具有重要作用,故本实验是研究相对急性和低浓度氟化物对大鼠原位肠上皮功能的影响。实验选用体重为200~500g 的雄性大鼠。动物彻夜禁食,任意饮水。每组5只大鼠。乙醚麻醉,沿腹中线切开腹部,通过小肠两切口(一切口在十二指肠—空肠交界点的稍远处;另一切口在回肠末端),用37℃盐水洗涤后,结扎远端开口,通过近端开口,用(本文来源于《地方病译丛》期刊1988年02期)
王芃芃[9](1980)在《大鼠感染巴西日本圆线虫后肠粘膜渗透性的增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于观察大鼠感染巴西日本圆线虫后,肠粘膜渗透性与虫体负荷、肠肥大细胞及虫体排出等的关系。实验大鼠分4株:异系交配 Wistar 株、近亲交配 DA 和 PvG/c 株以及后2株杂交的 F_1株,均为雌性,鼠龄11~13周左右。实验当天每鼠皮下接种巴西日本圆线虫第3期幼虫3,000条。虫体培养和计数按 Nawa 等(1978) 所述方法进行。驱虫用噻苯咪唑200毫克/公斤灌胃。(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期刊1980年05期)
粘膜渗透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 O,TBO)在大鼠炎症性口腔颊粘膜渗透的浓度变化,及甲苯胺蓝与炎症细胞分布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选取wistar大鼠32只,炎症组大鼠20只,建立以金葡菌为优势菌的感染炎症创口模型。将浓度为1mg/mL甲苯胺蓝溶液置于大鼠感染炎症创口组织上5、10分钟后处死,正常粘膜组大鼠8只,于甲苯胺蓝在正常颊粘膜渗透5、10、20、40分钟后处死,避光条件下取组织块进行冰冻切片,即刻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分布;冰冻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炎症细胞分布。采用Image Pro-plus 6.0软件检测荧光分布的光密度、分布面积以及炎症分布面积。结果:1创口周围正常粘膜及正常完整粘膜组的甲苯胺蓝均停留在角化层,未穿透上皮层,和时间无相关关系;2炎症5分钟组平均荧光分布可达到炎症细胞分布面积的89%,炎症10分钟组可达108%;炎症组在创口表面及深部,荧光光密度均无显着差异。结论:1甲苯胺蓝可有效分布于感染的炎症组织,但不能穿透正常组织,完整上皮可保护正常组织免受光动力的杀伤。2浓度为1 mg/mL的甲苯胺蓝溶液渗透时间为10分钟时,创口中甲苯胺蓝的分布与炎症细胞的分布基本一致,甲苯胺蓝浓度梯度无显着变化。提示甲苯胺蓝作为光敏剂在针对口腔创口感染的抗菌光动力疗法中可有效、安全的发挥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粘膜渗透性论文参考文献
[1].陈泽庆,吕秋兰,孟冬梅,王鹏君,徐大星.高尿酸通过引起炎症反应损伤肠粘膜导致肠渗透性增加[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叁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叁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兽医病理学家第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2].刘旭,林江,孟培松,齐峰,毕良佳.光敏剂甲苯胺蓝在口腔颊粘膜渗透性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
[3].杜青,平其能,刘国杰.盐酸丁螺环酮对动物口腔粘膜的渗透性及其机理[J].药学学报.2001
[4]..血管紧张素抑制剂DuP753可减轻烧伤和内毒素性肠缺血、类脂过氧化作用、粘膜渗透性和细菌移位[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0
[5].王学侠.右旋糖酐对阴道和颊粘膜的渗透性[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9
[6].汤庆奋,王学侠.17β-雌二醇对人类阴道和口腔颊粘膜的渗透性[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9
[7].韩天权.内毒素诱导的细菌易位和肠粘膜渗透性——黄嘌呤氧化酶、补体激活和巨噬细胞产物的作用[J].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1992
[8].王国钦.氟化物对大鼠原位肠粘膜渗透性和刷状缘酶的影响[J].地方病译丛.1988
[9].王芃芃.大鼠感染巴西日本圆线虫后肠粘膜渗透性的增强[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