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生态环境论文_薛艳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先秦生态环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先秦,生态环境,石鼓,时期,阿房宫,流域,水井。

先秦生态环境论文文献综述

薛艳萍[1](2014)在《先秦时期节俭思想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发生了严重的失衡,并且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成了我们的任务之重,而传统的节俭思想中蕴含丰富的资源和宝藏,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本文来源于《世纪桥》期刊2014年10期)

徐辉[2](2014)在《从《诗经》看先秦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一文中研究指出《诗经》产生在与现存迥然不同的地理生态环境之中,这种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先民的生活方式与性格、心理、情感。先秦诸子正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背景,被人与自然相依共生、和谐融洽的亲密关系和美好情景所打动,启迪了创作的灵感和智慧,提出了"天人合一"这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光辉思想。这种生态文明思想经过世代传承和发展,延续至今,并将为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4年23期)

王其亨,袁守愚[3](2013)在《华夏园林渊薮:基于湿地生态环境的先秦苑囿》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秦园林是以湿地生态环境为基础的物质生产基地,是中国园林的雏形。它兼有水土保持、防灾及备战等功能,是先秦城邑的有机组成。苑囿与湿地环境的结合,深深烙印在传统文化中,对中国园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苑囿的利用与管理方式,反映了古人重视生态环境及资源永续利用的传统,体现了成熟的生态智慧。这对于今天利用、保护和管理环境及资源具有积极意义。在西方强势文明大量输入的今天,古人的这一大智慧不应被忽视。(本文来源于《中国园林》期刊2013年04期)

李金玉[4](2013)在《先秦古简与生态环境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量已经出土的先秦竹简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关于生态环境方面的记载,这些内容对于我们研究先秦时期的生态环境及其保护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们不仅使我们的研究领域得到拓宽,也开阔了我们的研究视野。这些竹简所保留的大量关于古代生态环境及其保护的记载,既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规律探索所达到的高度,还体现了古人对人类与自然关系认知的水平。如果能对古代竹简所蕴含的这些内容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定能推进与完善生态环境史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原文物》期刊2013年01期)

陈荣清[5](2011)在《论先秦石鼓诗歌与保护汧渭流域生态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秦十首石鼓诗歌,与《诗经》同时代,是歌颂秦公辉煌业绩的史诗。诗歌四言一句,歌咏汧开渭流域的自然风物和生态环境,既有山水国画的素描之笔,又有淡泊雅致的传神之意;既有令人陶醉的田园风光,又有其乐无穷的渔猎情趣;艺术、形象、真实地再现了汧开渭流域当年的生态美、环境美、生活美。沧海桑田,二十一世纪之初的汧渭流域的生态环境,因受各种影响的原因而不断恶化,"四少一多"(水少、鱼少、树少、动物少、干旱多)成为制约该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应从先秦十首石鼓诗歌中受到启示,以汧渭流域生态环境变化为个案研究,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搞竭泽而渔;欲取之必先予之:搞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互动;建立和完善保护生态环境的资金保障机制等方面,对保护与治理中国西部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问题作一些理性的思考和探索。(本文来源于《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期刊2011-07-16)

陈荣清[6](2011)在《论先秦石鼓诗歌与汧渭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秦十首石鼓诗歌,与《诗经》同时代,真实地再现了汧渭流域的自然风物和生态环境。21世纪之初的汧渭流域的生态环境,因各种原因不断恶化,"四少一多"(水少、鱼少、树少、动物少、干旱多)成为制约该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先秦十首石鼓诗歌中受到的启示是: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搞竭泽而渔;搞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促进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的良性互动发展;建立和完善保护生态环境的资金保障机制。(本文来源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3期)

张根正,安正文[7](2011)在《读先秦时期保护生态环境的古籍文献(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先秦时期的文献中,还有关于必须制定政策法规,采取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的记载。例如《礼记·月令》篇记载“立春……乃修祭典,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毋牝,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毋麛,毋卵,毋聚大众,毋置城郭……是月份也不可以称兵,称兵必天殃。”(本文来源于《农民日报》期刊2011-05-19)

张根正,安正文[8](2011)在《读先秦时期 保护生态环境的古籍文献(上)》一文中研究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是我国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生产铸铁冶炼技术的发明和批量生产铁制工具工艺水平的提高,使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当时的天下共主周天子已经不能控制天下大势,地方上各诸侯国各自为政,为了争霸天下,出(本文来源于《农民日报》期刊2011-05-12)

王星光,贾兵强[9](2010)在《略论生态环境对先秦水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井的产生,是原始先民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逐渐产生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当时诸如生存压力、环境变化、生产工具进步等因素合力作用的成果。生态环境状况是水井在新石器时代出现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生态环境的作用,促使我国南方早期水井以木结构为主,而北方多为土井;南方水井较浅,北方水井较深。在一定程度上,生态环境导致了水井在不同地区发挥的作用呈现区域性和差异性,先秦时期北方黄河流域水井主要是解决生活用水,而南方水井除饮用外,已经开始用于农业灌溉。与此同时,先民们在利用水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朴素的生态保护意识。(本文来源于《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樊宝敏[10](2007)在《先秦时期的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我国古代的森林生态状况,不仅是林史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且对于我国现代林业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依据历史文献和已取得的考古成果,系统分析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结果表明,先秦时期森林资源分布广泛,在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东部,以及黄土高原地区都有相当多的森林分布。森林动物种类多,种群数量大,中原和北方地区有不少喜热动物和今天的许多珍稀甚至灭绝的动物,竹类、梅树在黄河流域广泛分布。湿地和水资源丰富,草原广阔,沙漠化土地面积较小,生态环境在整体上良好而优美,人与自然的关系相对融洽,由此在客观上奠定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学术研究》期刊2007年12期)

先秦生态环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诗经》产生在与现存迥然不同的地理生态环境之中,这种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先民的生活方式与性格、心理、情感。先秦诸子正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背景,被人与自然相依共生、和谐融洽的亲密关系和美好情景所打动,启迪了创作的灵感和智慧,提出了"天人合一"这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光辉思想。这种生态文明思想经过世代传承和发展,延续至今,并将为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先秦生态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1].薛艳萍.先秦时期节俭思想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J].世纪桥.2014

[2].徐辉.从《诗经》看先秦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J].文教资料.2014

[3].王其亨,袁守愚.华夏园林渊薮:基于湿地生态环境的先秦苑囿[J].中国园林.2013

[4].李金玉.先秦古简与生态环境史研究[J].中原文物.2013

[5].陈荣清.论先秦石鼓诗歌与保护汧渭流域生态环境[C].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2011

[6].陈荣清.论先秦石鼓诗歌与汧渭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7].张根正,安正文.读先秦时期保护生态环境的古籍文献(下)[N].农民日报.2011

[8].张根正,安正文.读先秦时期保护生态环境的古籍文献(上)[N].农民日报.2011

[9].王星光,贾兵强.略论生态环境对先秦水井的影响[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10].樊宝敏.先秦时期的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J].学术研究.2007

论文知识图

研究生教育2006年哲学学科毕业博士研究生情...2-5和2-6仅供参考,寸以更直观的看...

标签:;  ;  ;  ;  ;  ;  ;  

先秦生态环境论文_薛艳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