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参数提取论文-赵艺

电磁参数提取论文-赵艺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磁参数提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SQUID-TEM,磁性源,粒子群算法,地形校正

电磁参数提取论文文献综述

赵艺[1](2019)在《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超导瞬变电磁极化效应多参数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超导瞬变电磁法的测量中,实测数据中常会出现极化效应,无法利用电磁-极化数据直接计算视电阻率值,这会使电阻率反演结果无法准确分辨矿体位置。因此,为反演结果更加准确,得到更丰富的地下异常体信息,极化效应必须被重视,极化效应的特征主要与零频电阻率、充电率、时间常数和频率相关系数等四个极化参数有关,所以极化参数的提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吉林省科技支撑计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基于SQUID的磁极化-感应双场联合探测关键技术研究的资助下,提出利用粒子群算法进行极化参数提取,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超导瞬变电磁的原理,推导均匀半空间中,阶跃波下的中心磁场频率域表达式,并采用余弦变换滤波算法和卷积算法推导均匀半空间中,任意发射波形下的瞬变电磁响应表达式;然后将上述表达式中的实电阻率利用Cole-Cole模型中的复电阻率代替,得到均匀极化半空间中的电磁-极化响应表达式;最后,分析零频电阻率、充电率、时间常数和频率相关系数对极化响应的影响规律,零频电阻率越大,时间常数越小,极化效应越强。2)基于均匀极化半空间中的电磁-极化响应表达式,将极化参数提取问题转化为最小值优化问题,构建适应度函数;然后选取一组极化参数计算均匀半空间中,梯形波下的电磁-极化响应,并采用基本粒子群算法分别进行单参数提取和多参数提取。结果表明,极化参数的理论值与最优参数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均小于5%,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应的适应度曲线也接近于零。最后将加入高斯白噪声的理论数据作为实测数据,分别采用优化粒子群和基本粒子群算法进行参数提取,结果表明,虽然两种算法都可以实现参数提取,但是优化粒子群算法的计算速度和收敛速度更快。3)基于异常环的等效电路模型,推导圆形的异常环中的感应电流在发射线圈中心处产生的磁场响应表达式;提出一种适用于SQUID的地形校正方法,利用实测磁场、真实磁场以及地形倾角之间的关系,直接对磁场进行校正,消除地形影响,并分别从理论模型和野外实验两个方面验证地形校正方法的有效性,为超导瞬变电磁实测数据反演准确解释奠定基础。4)总结超导瞬变电磁数据的处理流程,并分别采用基本粒子群算法和优化粒子群算法对内蒙古野外实测数据进行极化参数提取。结果表明,优化粒子群算法的提取结果更加准确,验证粒子群算法对参数提取问题的有效性和应用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张量,刘洋,王飞,王天庭,吴先良[2](2019)在《基于电磁散射特征参数提取与数据分布分析的非线性目标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线性目标的探测与识别在国防、反恐、安保、救援、交通安全等领域均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上述场景下对非线性目标的探测识别能力,文中以典型的非线性器件——肖特基二极管为例,构建了非线性目标的谐波散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不同类型非线性目标散射的各次谐波强度与变化趋势不同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利用数理方法提取分析目标散射特征参数进而实现对非线性目标探测识别的方法.实验结果显示,本次提出的方法在小样本下对未知非线性目标的识别率在81%左右,证明了该方法对非线性器件有较好的探测与识别能力.(本文来源于《电波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虞军军[3](2018)在《毫米波目标物体成像研究及电磁参数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国内的安检现状和毫米波成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毫米波成像技术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毫米波成像的算法进行了详细的理论推导,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金属目标和非金属目标的毫米波成像以及实现了非金属介质物体的电磁参数的精确估算。同时搭建和对多种物体进行毫米波成像实验,并初步设计毫米波测试系统样机。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基本的毫米波成像理论以及目标检测算法的研究研究了SAR成像基础理论和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场景,并分析了SAR成像的距离向和方位向的分辨率,以及单频点和宽带毫米波的图像重建。介绍了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以及目标检测SSD算法的实现过程。(2)MIMO阵列毫米波成像算法的实现与仿真介绍了MIMO阵列毫米波成像的理论基础,给出了详细的推导过程,并与圆柱扫描方式做出了对比。通过对不同频带宽度、不同角度参数以及不同成像系统参数的仿真实验,分析了相邻天线的最小间距以及最小角度夹角对成像效果的影响,也得出了MIMO成像系统中各方向分辨率与成像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基于成像算法,实现了对金属和非金属目标物体的成像,并且对手枪、匕首进行目标识别检测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目标检测算法应用于毫米波成像系统的可行性。(3)提出了基于毫米波成像的电磁参数提取方法推导了基于毫米波成像的目标物体电磁参数估算的方法原理,结合了无耗介质物体和有耗介质物体进行了仿真实验,通过实测现实生活常见的木块,估算其介电常数,验证了基于毫米波的电磁参数估算法的可行性以及正确性。(4)近场毫米波成像系统的搭建与实测介绍了毫米波成像系统的搭建方法,给出了在搭建以及实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测试问题与要点,同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目标物体的实测情况,说明了成像系统搭建的可行性。设计了适用于MIMO成像系统的初步实测平台,给出了设计图与设计说明,并提供了推荐样件参数。(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12-01)

裴杰[4](2018)在《分层非均匀介质电磁参数提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特性是材料的重要物理性质,材料的电磁特性由其电磁参数来表示,对电磁特性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随着各种复合材料在不同领域的日益发展和应用,分层材料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多,以及多种新材料的不断涌现,比如双各向异性介质(bianisotropic media),这些都对材料的电磁参数的提取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分层介质以及双各向异性介质电磁参数提取方法的研究是十分急切且必要的。首先,本文基于传输反射法将单层介质的电磁参数提取扩展到了双层介质,推导出了一种提取双层介质其中一层介质的电磁参数的方法,该方法是在矩形波导中填充双层均匀介质,通过对波导的散射参数进行提取,然后反演得到未知层介质的介电系数和磁导系数表达式,并且考虑在此情况下的厚度谐振,多值问题以及其它可能遇到的问题。原有的NRW T/R法仅限于固体介质的电磁参数提取,本文改进后的方法也适用于提取液体及粉末状固体。其次,本文提出了利用遗传算法同时提取双层介质的介电系数以及厚度的方法,并与传输线法进行了比较。传输线法的优势在于无需迭代优化,能快速提取出待测材料的电磁参数,遗传算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同时提取多个未知参量,即可同时提取双层材料的电磁参数以及厚度。最后,本文提出了一种提取双各向异性介质张量电磁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利用转移矩阵求解自由空间中的单轴双各向异性介质板的散射场方程,并与遗传算法结合可以对双各向异性介质板的张量电磁参数进行反演。螺旋状的非磁性金属线圈已经被证明具有双各向异性,一组由该线圈组成的阵列被用来模拟单轴双各向异性介质板,利用HFSS对其进行建模、仿真,得到散射参数代入遗传算法中进行反演,获得了等效双各向异性介质的张量电磁参数,其结果与文献结果相吻合,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1)

郑肖肖[5](2018)在《电磁超材料介质有效参数的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通信系统集成化水平不断地提高,超材料由于有很多自然界物质所不存在的特性而备受关注。超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这就唤起了更多科研学者对超材料的研究。超材料是人工合成的一种结构,被应用在具有革命性特征的新型发明设备上,例如:具有完美成像和超分辨率的平板镜头,转换光学器件,隐身衣等等。在本文中,研究了电磁波在超材料中的传播特性,并给出了一种反向计算超材料有效参数的理论公式。研究了源自平面SRR的双各向异性超材料的设计和均匀化,可满足光子拓扑绝缘体和其他类型的具有非平凡状态的超音速光子材料的要求。我们表明,磁电张量中的非对角线元素可以通过组合具有不同取向的平面SRR来实现,由于这种组合结构非常复杂,而且不适用于任何频段中的构造,比如光学频段。为了实现普遍性,简化制造过程,我们提出了双向各向异性超材料的逐层设计方法,并且通过有效的参数反演方法和基于计算机的仿真验证了这种超材料的设计和均质化过程。利用所提出的结构,复合磁电耦合通过平面技术在分层结构中实现,这可能在太赫兹和光学范围内都是很有用的。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着重分析了电磁波在双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并且给出了反射系数R和透射系数T的准确表达式。(2).给出了一种利用平面SRR结构互相组合构成的复杂的双各向异性超材料结构。由于此方法的局限性,即在光学频段不易设计,所以提出了双各向异性超材料的逐层设计方法,通过标准平面光刻技术实现了一种具有强双各向异性的叁维复杂超材料结构。(3).根据电磁波传播的理论公式,对基于平面SRR的双各向异性超材料的电磁参数的反演,给出了一种准确的反演算法并且做出了验证。同时通过我们所提出的反演算法以及基于计算机的仿真验证了这种根据层迭结构设计理念构造的具有双各向异性的超材料结构的设计和均质化过程。(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3-01)

潘柳燕[6](2017)在《近场毫米波成像和散射体电磁参数提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日益迫切的安防需要,新型成像系统大多采用了毫米波成像技术。本文从成像算法的理论基础入手,采用近场毫米波SAR成像的技术,系统地推导其成像算法公式、对毫米波成像算法进行系列仿真验证、并对散射物体的电磁参数的获取和成像系统平台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了基本的毫米波成像理论研究了SAR成像技术的原理、工作模式及其分辨率。研究了毫米波成像的理论基础,分别推导了单频点和宽带成像两种情形下的毫米波全息成像算法,并分析了采样间隔及分辨率等图像重建参数。(2)柱面毫米波SAR成像及其仿真验证针对近场条件,系统地推导了柱面毫米波SAR成像算法的公式,研究了不同分辨率情况下的系统带宽、最大频率间隔以及最大角度间隔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金属平板的仿真成像,分析了接收天线阵元角度间隔和系统带宽对成像分辨率的影响。仿真实现了多种形状、金属及非金属材质的电磁逆散射成像,算法能较好的对其实现图像重建。仿真实现了人体携带隐匿物品的成像,利用成像算法可明显区分人体及有耗介质。(3)提出了基于毫米波SAR成像的电磁参数提取方法基于毫米波SAR成像方法,利用介质体的相对介电常数与自由空间不同和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体内的传播速度的变化,提出了基于毫米波SAR成像的电磁参数提取方法,并进行了仿真验证。对不同的无耗介质及有耗介质,所提取的相对介电常数偏差在15%左右。(4)近场毫米波SAR成像系统构建设计并构建了近场毫米波SAR成像平台的系统,分别在2GHz~18GHz,17GHz~26.5GHz不同的频段下,对金属板、铝罐(含液体)、金属与木块混合体进行了实际测试和图像重建,最终的成像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与预期效果相近。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以及算法的可行性,也验证了成像系统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7-03-01)

李天辉[7](2017)在《动力锂电池寄生参数提取及其电磁干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力锂电池是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型动力汽车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目前针对电动汽车电磁干扰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但还未对锂电池电流瞬变引起的电磁干扰进行研究。这些电磁干扰会影响车载敏感电子器件的正常运行,造成人员损伤及财产损失。对动力锂电池寄生参数、车载电子元器件的干扰机理以及抑制措施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运行可靠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进行以下研究:(1)本文首先在分析动力电池物理结构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精密阻抗分析仪的锂电池寄生参数提取实验平台,提取了无源器件以及锂电池的寄生参数;(2)搭建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电磁干扰实验平台,测试并分析了动力电池组在电流瞬变情况下自身产生的电磁干扰以及对其他回路的影响;(3)提出了基于电池组回路中敏感零部件的抗扰度实验方法,并通过实验和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方法也适用于电池组回路中其他敏感零部件的抗扰度分析,同时表明电磁骚扰达到一定限值会使电池组回路中敏感零部件的输出波形出现波动,需要采取一定的优化措施;(4)基于(2)所测电流瞬变引起的电磁干扰以及电容、电感等元件的阻抗频谱特性,确定滤波器结构和元器件选型,并构造了锂电池组传导电磁干扰滤波电路。结果表明,传导电磁干扰平均衰减量在25dB-35dB之间,滤波效果明显,说明由X电容、Y电容、共模电感和差模电感组成的滤波电路可以有效地抑制电池组回路系统中的传导电磁干扰,提高电池组回路中敏感零部件安全性与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7-02-01)

李芷懿[8](2015)在《非对称人工结构的等效电磁参数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人工电磁材料是近年来电磁学、材料学等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其体现出的众多超常电磁特性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学者的兴趣,并且在通信、航空航天、电磁兼容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作为新型人工电磁材料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基于等效媒质理论的新型人工电磁材料等效电磁参数提取算法为描述人工材料电磁的特性提供了一个简单、便捷的途径。本论文旨在研究精确高效的新型人工电磁材料等效电磁参数提取算法,特别是针对非对称人工电磁结构的等效电磁参数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文内容一共分为如下几个部分:首先,简要描述了新型人工电磁材料的概况,分别对其超常的电磁特性做出了介绍,这些电磁特性主要包括:负折射特性,负群速效应,逆多普勒效应,逆切伦科夫效应,逆古斯-汉森位移,隐身大衣等。其次,详细介绍了具有负介电常数,具有负磁导率以及同时具有负介电常数和负磁导率的人工材料。其中采用细金属线阵列构造具有负介电常数的人工材料,采用圆筒型开口金属环结构阵列构造具有负磁导率的人工材料,并且推导了其电磁参数的等效过程。然后,介绍了采用散射S参数提取具有对称结构的人工电磁媒质的等效电磁参数的方法。先采用基于传输矩阵的Smith方法提取了SRR-Wire结构的等效电磁参数,后来采用基于Kramers-Kronig关系的改进方法处理分支问题,最后提出一种基于解卷绕技术的参数提取方法高效率地提取了多层SRR-Wire结构的等效电磁参数。接着,针对由两层元胞结构组成的非对称模型,本文利用分层思想对其等效电磁参数进行了提取,给出了叁种模型(媒质-媒质模型、媒质-结构模型、结构-结构模型)进行验证。并对采用迭代方式的提取方法做了误差分析,在结束部分采用了MATLAB中自带函数fsolve对等效电磁参数进行求解,并通过参数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最后针对由多层元胞结构组成的非对称模型,分别采用散射参数递推的方法和场递推的方法对其可能的等效电磁参数进行了提取,并采用MATLAB中自带函数fsolve对可能的等效电磁参数进行了求解,最后采用参数仿真通过对比散射参数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11-01)

曾为伟[9](2013)在《基于电磁层析成像技术的目标物特征参数的识别与提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先进电子电磁传感技术,通过特定频率下电导率和磁导率信息,研究物质结构组分及特性等与电导率和磁导率分布的关系,实现对目标物特征参数(例如形状、内部结构及成分等)的识别与提取。研究出提取和融合目标物的特征参数的有效方法,此技术对应用于工业检测、探伤中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采用理论分析,计算机仿真研究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探索电磁现象在电磁层析成像(EMT)技术中的表现,开发的EMT系统,根据试验和仿真中的数据,开发和研究出有效的提取和融合方法,能够同时重现目标物的多种特征。本文主要的工作如下:(1)查阅关于电磁传感技术的文献资料,研究了EMT系统的基本理论基础,包括电磁学基础和数学基础,并充分利用最新数字及集成电路技术,开发设计了8线圈结构的EMT系统。(2)针对EMT系统的特性,利用数据采集原理,基于LabVIEW软件开发完成了EMT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软件。软件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LabVIEW平台的图形化编程的优势,进行模块化编程。(3)在基于数据采集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数据融合技术对特征参数进行融合,取得了相应的成果。(4)EMT系统进行实验分析。对传感器阵列的空间分辨力做了实验检测,并对叁种常见的图像重建算法进行了对比。(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3-04-01)

丁敏,薛晖,吴博,孙兵兵,刘政[10](2013)在《基于电磁超材料的两种等效参数提取算法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传统反演算法和Kramers-Kronig关系改进算法,分别提取弱耦合和强耦合超材料渔网结构模型的等效参数,并对两种算法的有效性及普适性进行了探讨.理论分析及计算结果表明,传统的反演算法可以准确地反演弱、强耦合情形下电磁超材料结构的等效参数,但计算复杂度较高;而基于Kramers-Kronig关系的改进算法巧妙地降低了计算的复杂度,能简单准确地提取弱耦合情形下电磁超材料结构的等效参数,但对于强耦合情形则不适用,原因在于强耦合情形破坏了Kramers-Kronig关系的解析且连续性要求.研究结果拓展了等效媒质理论并可为新的电磁超材料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电磁参数提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非线性目标的探测与识别在国防、反恐、安保、救援、交通安全等领域均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上述场景下对非线性目标的探测识别能力,文中以典型的非线性器件——肖特基二极管为例,构建了非线性目标的谐波散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不同类型非线性目标散射的各次谐波强度与变化趋势不同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利用数理方法提取分析目标散射特征参数进而实现对非线性目标探测识别的方法.实验结果显示,本次提出的方法在小样本下对未知非线性目标的识别率在81%左右,证明了该方法对非线性器件有较好的探测与识别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磁参数提取论文参考文献

[1].赵艺.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超导瞬变电磁极化效应多参数提取[D].吉林大学.2019

[2].张量,刘洋,王飞,王天庭,吴先良.基于电磁散射特征参数提取与数据分布分析的非线性目标识别[J].电波科学学报.2019

[3].虞军军.毫米波目标物体成像研究及电磁参数提取[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4].裴杰.分层非均匀介质电磁参数提取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5].郑肖肖.电磁超材料介质有效参数的提取[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

[6].潘柳燕.近场毫米波成像和散射体电磁参数提取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

[7].李天辉.动力锂电池寄生参数提取及其电磁干扰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7

[8].李芷懿.非对称人工结构的等效电磁参数提取[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

[9].曾为伟.基于电磁层析成像技术的目标物特征参数的识别与提取技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3

[10].丁敏,薛晖,吴博,孙兵兵,刘政.基于电磁超材料的两种等效参数提取算法的比较分析[J].物理学报.2013

标签:;  ;  ;  ;  

电磁参数提取论文-赵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