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音节副词论文-王思逸

双音节副词论文-王思逸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音节副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跨层结构,双音节副词,共时表达,历时演化

双音节副词论文文献综述

王思逸[1](2019)在《从跨层结构到双音节副词的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董秀芳(2002)的出版,跨层结构词汇化的研究引起了语言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不管是在跨层结构词汇化的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单独的个案研究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发展。副词是汉语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副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跨层结构发展而来的。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要针对从跨层结构到双音节副词这一部分,对其进行更为详细的分析、描写、解释,试图在典型个案的基础之上,较为全面地考察从跨层结构词汇化为副词的形成与演化,以及促使词汇化的动因与机制,总结其特点,并在历时的基础之上,描写其共时层面的表达功用与功能特征,指出其目前发展演化趋势。本文将从共时和历时两个不同角度出发,包括句法、语义、语用叁个共时层面以及历时层面演化的过程与途径,综合运用认知语法、功能语法、词汇化、主观化等相关语言学理论,采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形式和意义相结合、共时和历时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分四章对跨层结构词汇化为双音节副词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探讨。文章开头是本文绪论部分,主要描写了本文研究对象与范围,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前人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与语料来源等。第一章到第四章是本文主体内容,最后是小结。文章主体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章到第叁章是个案分析部分,第四章是总结特点、动因与机制部分。第一章以副词“反而”为典型个案,主要对跨层结构副词“反而”的词汇化、副词化及关联化进行分析,解释其动因与机制。第二章以副词“更其”为个案,对“更其”共时层面进行描写,分析了“更其”的词汇化历程以及促使其成词的演化动因和生成机制。第叁章个案有两个,“过于”和“难于”,现代汉语中“过于”已经是个发展成熟的量级程度副词,“难于”与“过于”相比发展较为缓慢,二者的演化路径也有所不同,因此本文选取两个个案,探讨分析“X于”词汇化过程中的特点。第四章主要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从跨层结构词汇化为双音节副词的特点、动因与机制,并对它们各自特点进行了总结。从句法环境、双音化韵律、词义虚化、高频共现等方面分析了从跨层结构词汇化为双音节副词的影响动因。从心理组块与认知机制、分界转移与重新分析、语境吸收与隐含类推等方面分析了从跨层结构词汇化为双音节副词的诱发机制。最后是本文的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概括。(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孟锐[2](2018)在《可重迭副词的单双音节形式用法偏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中许多单音节副词有同义的AA式重迭形式,例如“常”和“常常”、“白”和“白白”等。可重迭副词的单双音节形式有“量”的意义上的变化,我们将其视为同义副词。这些单双音节副词在语境中有的能互换,有的不能。能互换的单双音节形式表达上会有细微差别,有的携带上了某些附加色彩意义及主观性意义等;不能互换的同义单双音节副词可能受句法、语义、语用乃至韵律因素等方面的制约因素限制。二语学习者使用过程中在可重迭副词的单双音节形式的同义选择上普遍存在着误用、漏用、多余等有规律性的偏误。因此,从同义辨析角度入手考察两种同义形式的异同,寻找句法语义语用异同,同义选择及同类语言现象的语言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可重迭副词的单双音节形式在句法、语义、语用上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着的语言事实。同义选择是说话人编码环节首先会遇到的语言运用问题,是使用者恰当表达交际信息的前提。单双音节形式互换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不能互换的制约因素又有哪些,我们需要从学习者习得过程中的典型偏误现象入手,找出偏误类型,分析偏误形成的原因,结合两种形式同现的句法语义语用条件进行规则描述与可行性解释,为同类语言现象的二语习得教学提供原则及发生的原因和制约因素,择定特定的研究范围,针对偏误类型给出相应的规则限制条件,也为可重迭副词的单双音节形式的习得提供方法论依据。我们从《现代汉语副词分类实用语典》、《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使用频率高的一些可重迭副词,以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偏误语料为问题分类范围进行定量统计分析,以期找出偏误的成因并给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给出一个可行的定性假设来。可重迭副词与原形的单音副词的意义和用法差别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并存的两种形式意义上有差别,用法上有交叉,各自出现的句法语义语用因素是什么,互换的前提条件、不能互换的限制因素又是什么,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学习者出现的偏误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继而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等,便成为了我们研究的出发点与着力解决的目标。(本文来源于《安阳师范学院》期刊2018-05-20)

金艳丽,周阿根[3](2018)在《《广异记》双音节时间副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汉语词汇史的发展来看,汉语呈现出由单音节词向多音节词发展的趋势。副词作为虚词的重要一类,从中古时期便呈现出复音化加快的趋势。本文选取中古汉语向近代汉语过渡时期的唐五代传奇小说《广异记》为研究语料,用静态描写和动态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其双音节时间副词进行系统研究,并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其构词方式:同义复合、附加构词、重新分析。通过整理和分析,总结出《广异记》中双音节时间副词的特点与成因,以期有助于汉语史的研究。(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邢素素[4](2018)在《从并列短语到双音节副词的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并列式是汉语复合词中比较重要的一种组合方式,由并列式短语演变而来的双音节副词在整个副词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对其系统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主要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对从并列短语演变而来的双音节副词的形成和演变进行较为系统的描写,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并列式双音节副词的形成特点、演变规律和机制。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文章的绪论部分。概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意义,对相关的研究现象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总结,并指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章考察了从副词性并列短语演变而来的双音节副词。这类副词数量较多,是由两个语素先演变为单音节副词,然后并列连用凝固为一个副词的。本章选取前人尚未研究的“委实”和“务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展演变历程进行了详细的考察。第叁章是从形容词性并列短语而来的双音节副词。这类副词数量比较多,是由并列短语凝固,先演变为双音节词再语法化为一个副词。本章对“大小”和“真正”两个词从并列短语词汇化为双音节副词的过程及其发展进行详细的分析,简单探讨“大小”和“小大”的同素逆序词的竞争,并揭示“真正”副词化的机制。第四章是从动词性并列短语而来的双音节副词。这类副词是先由动词性并列短语凝固为双音节词再演变为副词的。本章选取前人尚未研究的“分别”和“来回”作研究对象,详细考察了它们的发展演变历程。第五章主要研究从名词性并列短语到双音节副词的发展演变。这类副词数量相对较少,主要选取了“原本”和“朝夕”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它们历时演变的过程,并简单分析了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原因。第六章主要从理论角度对并列而来的双音节副词形成的特点进行总结,从句法位置、语义、韵律、使用频率和语用等几个方面分析并列式双音节副词形成和演变的动因,从重新分析、概念整合和类推、组块心理、隐喻和转喻等角度对其形成的机制进行剖析和阐释。第七章是文章的结论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概括。(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8-03-01)

张晶[5](2018)在《“双音节评注性副词+是”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受到双音节韵律的制约,现代汉语中叁音节词数量很少,特征明显,一些语法现象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的关注。“双音节评注性副词+是”目前学者鲜有研究。研究大多数都停留在双音节评注性副词和“是”的单独研究上。因此本文围绕“双音节评注性副词+是”,从共时层面和历时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描写、总结与探究。以其对其有全面的把握与认识。本文我们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本章根据所挑选出来的评注性副词,根据其传信范畴的分类,其内部各个评注性副词与“是”共现频率不同,我们进行了纵向分析。并且认定我们认为现代汉语中有四个“双音节评注性副词+是”,分别是副词+系动词的“双音节评注性副词+是_1”,副词+副词的“双音节评注性副词+是_2”,副词+附缀的“双音节评注性副词+是_3”以及词根+词缀的“双音节评注性副词+是_4”。本章还详细的描写了“双音节评注性副词+是_3”与“双音节评注性副词+是_4”的共同点与差别。第二章,本章详细描写了已经词汇化完成的“简直是”,对其结构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根据其语义背景来分析其语义特征,得出了“简直是”出现在不同语言环境中语义特征以及表达功能的不同。第叁章,我们还在本章中详细的描写了不同结构的“毕竟是”的搭配与分布、表达功用来揭示不同结构的“F_双+是”的搭配与分布。不同的“F_双”与“是”共现时表达功能也各有侧重。第四章,本章从历时演化的角度,分析了“毕竟是”“简直是”“尤其是”“特别是”“是”的演化路径和词汇化、附缀化、语法化的历程及其不同阶段的动因和机制。通过四个章节的讨论,本文期待分析其同形异构及其差别与共同点,并分析出不同结构相应的表达功用。对“双音节评注性副词+是”进行进一步分析。(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8-03-01)

陈露露,王用源[6](2017)在《现代汉语介宾式双音节副词的来源及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介宾式双音节副词多由介宾短语或动宾短语词汇化或语法化而来,它的形成与其所处的语法位置、使用频率、语义变化、句法功能、韵律驱动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从历时角度梳理部分介宾式双音节副词的来源,考察其演变规律,同时分析了介宾式双音节副词中介词性语素功能的演变以及宾语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杜悦[7](2017)在《现代汉语同义单双音节副词的语频和共现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类研究是语言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现代汉语的词类探究,可以让国内外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汉语在句法和形态上的特点。副词是词类中比较复杂的一类,学者们对副词的认识也存在很多分歧,研究的角度也不够全面。本文在前任对现代汉语同义单音节副词和双音节副词的研究基础上,参考理论文献,从语频和共现两方面对其进行探究。(本文来源于《边疆经济与文化》期刊2017年03期)

魏兆惠[8](2014)在《汉语双音节副词后“地”的零形式化趋势及原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中双音节副词后的"地"历来是羡余的。从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地"出现频率在逐渐降低,零形式化的趋势也愈来愈明显。其原因是在双音节化作用之下,"地"经历了"词汇形式>副词>词缀/形尾>零形式"的语法化过程。(本文来源于《语言研究》期刊2014年02期)

林芳[9](2013)在《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京华烟云》高频双音节语气副词的汉英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气副词作为表达语气和个人主观态度的一类词,是现代汉语中不可或缺的词类。由于语气副词语义虚化,功能丰富、使用灵活,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课题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出发,对《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中收录且在《京华烟云》汉英双语平行语料中高频出现的8个双音节语气副词进行了汉英对比研究和对英汉语教学的解释和说明策略研究研究对象的确定是以《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和初、中等和高级《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大纲》中收录的32个语气副词为线索,对《京华烟云》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进行全文检索,并逐句逐词确立对应关系。在确立对应关系时,排除零对应者,保留有对应者。为了对比分析的客观有效,本课题选择了频率在10次以上,且“对应英文”出现频率亦在10次以上的双音节语气副词为研究对象,有效检索结果为:简直、其实、恐怕、尽量、难道、分明、究竟和毕竟。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引言。介绍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对与论文写作有关的概念术语进行了界定说明。第二章《京华烟云》高频双音节汉语语气副词与其“对应英文”的对比分析。分别对《京华烟云》汉英双语平行语料中简直、其实、恐怕、尽量、难道、分明、究竟和毕竟这8个双音节汉语语气副词及其“对应英文”从语义、语法和语用二个平面分别进行了汉英对比分析和穷尽性的定量定性分析。第叁章上述8个高频双音节语气副词的英语解释和说明策略研究。在汉英对比基础上,从对英汉语教学出发,试着提出了上述8个双音汉语语气副词的英文解释和说明策略。同时对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目前使用的《新实用汉语课本》、《当代中文课本》、《博雅汉语》和《长城汉语生存交际课本》四套汉语教材中的这8个语气副词的英文释义情况,以及《新英汉汉英词典》、《现代汉英词典》和《汉字英释大词典》中这8个语气副词的英文释义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我们认为本课题所提出的英文解释和说明策略对其有一定的补充修正作用。第四章本文所提出的英文解释和说明策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践和效果分析。为了验证本课题所提出的英文解释和说明策略的可行性,我们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教学实践研究。对实验前与实验后的学生习得这8个语气副词的情况分别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应用本课题所提出的英文解释和说明策略,学生使用这些语气副词的偏误率明显下降,说明其对对英汉语教学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我们所提出的英文解释和说明能为对英汉语教材和汉英双语词典的编纂提供些须参考。第五章余论。说明本课题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指出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地方。(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3-05-23)

贺书伟[10](2013)在《双音节副词“偶尔”的语法化历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时间副词"偶尔"是由单音节副词"偶"和词尾"尔"构成的附加式双音节副词。副词"偶尔"始萌芽于魏晋六朝时期,在魏晋时期就有了固化成词的用例,在唐宋时期,诗词中偶有出现,但"偶尔"最终大量应用还是在明清时期。汉语词双音节化是副词"偶尔"的词汇化的基本动因,"偶尔"形成早、成熟晚是与副词"偶"、"偶然"之间竞争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新余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双音节副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汉语中许多单音节副词有同义的AA式重迭形式,例如“常”和“常常”、“白”和“白白”等。可重迭副词的单双音节形式有“量”的意义上的变化,我们将其视为同义副词。这些单双音节副词在语境中有的能互换,有的不能。能互换的单双音节形式表达上会有细微差别,有的携带上了某些附加色彩意义及主观性意义等;不能互换的同义单双音节副词可能受句法、语义、语用乃至韵律因素等方面的制约因素限制。二语学习者使用过程中在可重迭副词的单双音节形式的同义选择上普遍存在着误用、漏用、多余等有规律性的偏误。因此,从同义辨析角度入手考察两种同义形式的异同,寻找句法语义语用异同,同义选择及同类语言现象的语言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可重迭副词的单双音节形式在句法、语义、语用上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着的语言事实。同义选择是说话人编码环节首先会遇到的语言运用问题,是使用者恰当表达交际信息的前提。单双音节形式互换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不能互换的制约因素又有哪些,我们需要从学习者习得过程中的典型偏误现象入手,找出偏误类型,分析偏误形成的原因,结合两种形式同现的句法语义语用条件进行规则描述与可行性解释,为同类语言现象的二语习得教学提供原则及发生的原因和制约因素,择定特定的研究范围,针对偏误类型给出相应的规则限制条件,也为可重迭副词的单双音节形式的习得提供方法论依据。我们从《现代汉语副词分类实用语典》、《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使用频率高的一些可重迭副词,以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偏误语料为问题分类范围进行定量统计分析,以期找出偏误的成因并给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给出一个可行的定性假设来。可重迭副词与原形的单音副词的意义和用法差别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并存的两种形式意义上有差别,用法上有交叉,各自出现的句法语义语用因素是什么,互换的前提条件、不能互换的限制因素又是什么,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学习者出现的偏误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继而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等,便成为了我们研究的出发点与着力解决的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音节副词论文参考文献

[1].王思逸.从跨层结构到双音节副词的演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2].孟锐.可重迭副词的单双音节形式用法偏误研究[D].安阳师范学院.2018

[3].金艳丽,周阿根.《广异记》双音节时间副词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

[4].邢素素.从并列短语到双音节副词的演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5].张晶.“双音节评注性副词+是”的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8

[6].陈露露,王用源.现代汉语介宾式双音节副词的来源及特征[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

[7].杜悦.现代汉语同义单双音节副词的语频和共现探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

[8].魏兆惠.汉语双音节副词后“地”的零形式化趋势及原因探析[J].语言研究.2014

[9].林芳.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京华烟云》高频双音节语气副词的汉英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3

[10].贺书伟.双音节副词“偶尔”的语法化历程[J].新余学院学报.2013

标签:;  ;  ;  ;  

双音节副词论文-王思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