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给侧改革谈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问题与政策分析

基于供给侧改革谈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问题与政策分析

张曦文

(河北大学,河北保定071002)

摘要:巨大的老年服务压力要求政府和社会不断扩大养老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需求侧的问题呈现出刚性且日益严重的特点,而我国养老服务业供给侧又存在诸多问题。如果处理得当,就会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反之,就会给党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如何完善养老服务建设成为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问题;政策分析

1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供给侧改革是当下的重要任务。第二产业产能过剩,占有较高比重的生产资料和人员要素,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面临着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的艰巨任务。与此同时,我国第三产业占比不高,而养老服务业仅占第三产业的1%。通过发展养老服务业,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将第二产业的过剩产能化解,通过人员培训,把失业下岗的人员转移到养老服务业和第三产业中去,拉动就业、增加GDP、补上民生服务领域的短板,惠及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该书通过案例的方式呈现了我国通过发展养老服务业,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鲜活实践。

2基于供给侧改革谈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问题

2.1供给主体结构单一,主体协作困难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家庭已经不再是养老的唯一主体,但是目前城市养老仍是以家庭作为主要养老主体,社区、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仍没有参与进来,或参与不足,同时又各自分隔,缺乏协同合作。社区作为离老年人最近的基层组织,在服务能力上明显存在不足,同时国家在为社区培养养老专业人员、养老设施建设等方面也仍处于初始阶段。家庭、社区、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在老年人养老资源供给上,针对现有的资源,没有形成合力,在为老年人服务上,政府没有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应该指导市场合理开发面向城市的养老保险,引领城市社区养老设施建设及助老志愿组织的成立,这些都为中小城市老年人获得养老资源设置了障碍。

2.2市场化程度不高,要素资源亟待整合

面对巨量的养老服务需求,我国的养老服务资源总体上极度缺乏并且分布过于分散,导致要素资源配置的扭曲:一方面,养老服务业内部的各个细分行业之间发展程度差异较大,服务资源利用率不高,有些细分行业甚至存在严重浪费;另一方面,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异异常明显,经济发达地区养老服务业发展较快,落后地区发展相对缓慢,尤其是农村养老资源非常薄弱。在资源结构性失衡的现实状况下,供给结构不能满足需求结构变化带来的种种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对养老服务资源的供给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力量,整合资源,确保养老服务要素资源供给与需求达到动态匹配,助推养老服务业的有序健康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保障老年人人权。

2.3养老专业化服务的供给能力不足

一是我国总体养老资源不足,特别是优质养老资源常呈现出一床难求的局面。据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各类老年福利机构共收纳全能老人190.8万人,半失能老人35.0万人,完全失能老人16.8万人,全国机构收养的老人是298万,不足老年人口的1.6%,优质的养老机构总体数量不多,床位供不应求。二是养老服务单一未能满足住养老人的多元需求。大多数的社会养老机服务供给单向、低端,床位仅能为活力住养老人提供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专业化的服务供给存在较大的缺口。

3基于供给侧改革下中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政策

3.1多元主体协同发展格局

养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基于福利多元主义的观点,养老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互动和协作,多元主体协同发展才能超越碎片化、条块分割,形成“万众一心”的发展合力,实现协同效应最大化。养老要在传统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引入国家、市场、社区以及志愿组织共同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只有坚持以国家为主导,市场、家庭社区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相互协作、良性互动、协同监督才能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

3.2供给侧发力,合理引导要素流动

我国目前养老服务机构普遍存在着“一床难求”和“空床闲置”的资源配置极不平衡状态,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养老院往往呈现排队入住的情况,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老龄化程度最为严重的高收入城市核心地区的养老机构。究其原因,除了日益严重的老龄化水平之外,则是在于我国私营养老服务机构在供给侧呈现“哑铃形”的结构矛盾:以1%高收入人群为目标客户群体的高端私营养老院可以满足养老服务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逐利行为,因此在一线城市大量出现;而民政政策补贴中保基本、兜底线为原则的政策定位的敬老所、托老所、老年公寓这些非公立养老机构,以提供日常照料服务为主营项目,大部分机构空床率高,依靠政府补贴保证其基本运营的维持。这种养老服务机构的结构配比不能满最广大的中端老年客户消费群体,造成了有效供给无法形成的局面。加之普通民众对于中低端民营养老机构的服务标准水平乏信心,反映在老年群体的消费心态上。如果以2017年为基期的话,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是1957年以前出生的人群,他们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自然灾害、20世纪60年代的“上山下乡”、20世纪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20世纪80年代的“计划生育”、20世纪90年代的“光荣下岗”,所以在感情上还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大包大揽的职能体系有或多或少的怀念,并不能完全地在思想方面全面地扭转过来,然而他们的需求绝不能被忽视,解决方案就要在供给侧寻找。

3.3加快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养老服务是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如何利用科技创新成果平衡有限养老资源与巨量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当下一项重大课题。养老服务中的科技含量及服务水平,取决于人才的质量。而养老涉及众多专业领域,是一个综合性、交叉性、跨学科行业。针对广大老年人养老服务消费需求结构性升级与专业从业人员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这一问题,有必要通过政府支持、社会办学等多种途径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培养一批专门从事养老服务的心理咨询专业医师、康复护理师等专业从业者,为老年人群体提供物质、精神等多方面的专业化咨询与服务。在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加快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在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的同时,也为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养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实体经济支撑。

4结束语

经济新常态下,养老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需调整结构,又需模式创新,如果没有结构调整,也没有创新,就难以实现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具有改变世界的巨大力量,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养老服务行业应紧跟时代潮流的变化,不断突破、创新,并融合前沿思维,相信在政府大力支持的有利条件下,必将能更好地应对老龄化加剧和劳动力锐减的双重压力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参考文献

[1]张孟强.供给侧改革发力:社区居家养老如何增加有效供给提高发展质量[J].中国社会工作,2017,No.32032:26-27.

[2]韩蕴琪.“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广西大学,2017.

[3]梁赉.供给侧改革视角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与课程设计[J].普洱学院学报,2017,v.33;No.12605:128-129.

作者简介:张曦文(1996.10.)经济学专业本科生

标签:;  ;  ;  

基于供给侧改革谈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问题与政策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