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膜系论文-庞凯

金属膜系论文-庞凯

导读:本文包含了金属膜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多通道SPR传感器,微井结构金膜,金银复合膜

金属膜系论文文献综述

庞凯[1](2016)在《SPR传感的金属膜系优化设计及重金属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传感技术具有无标记、灵敏度高和易实现小型、便携而能进行实时实地测量等优势,在生命科学、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SPR传感技术及仪器的研究已经趋于平缓,传统的角度调制型SPR传感器的检测精度已逐渐达不到分析检测的需求,在检测低浓度样品或小分子物质时存在的检出限和灵敏度问题成为其应用的瓶颈。本论文以提高SPR传感器性能为目标,基于已构建的多通道SPR实验仪,研究新颖的金属膜系来提高SPR传感器的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1.研究了利用微井结构金膜提高多通道SPR传感器性能。首先利用FDTD Solutions软件对微井结构金膜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然后制备微井结构金膜芯片并通过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的折射率样品对其性能参数进行实验测试,分析实验结果得到其折射率分辨率4.7×10-7 RIU,相比于平板金膜的分辨率(1.3×10-6RIU),约提高了两倍。2. 研究了金银复合膜提高多通道SPR传感器性能。首先利用MathCAD、 LabVIEW和FDTD Solutions软件对金银复合膜结构进行仿真并得到相关的最优参数;然后制备金银复合膜并通过不同浓度氯化钠的折射率样品,对其进行性能测试实验,得到其折射率分辨率为5.3×10-7 RIU,相比于平板金膜的分辨率(1.3×10-6 RIU),约提高了两倍。3. 利用多通道SPR实验仪和金银复合膜,开展了重金属镉离子浓度的检测实验与研究。基于牛血清蛋白(BSA)与镉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简单无需再生的实验过程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得到的检出限为0.01μM。(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1-01)

沈小虎[2](2013)在《铁氧体耐高温磁控溅射金属化膜系及产业化关键问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子元器件呈现微型化、环保绿色的发展趋势。铁氧体片式电感作为难以集成化的电子元件,其表面金属化工艺过去一直采用着手工涂刷—高温烧结银浆—电镀的落后工艺,不仅效率低下,生产成本高,生产过程存在严重污染,而且其金属化电极层也难以经受无铅焊料的高温熔蚀。本文从理论到生产实践,系统地研究了铁氧体陶瓷表面金属化技术,并进行了产业化的研究,成功实现了铁氧体磁芯磁控溅射金属化的产业化生产。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磁控溅射沉积方法实验制备了大量铁氧体金属化的样品,优化了溅射参数,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表征;深入研究了420℃高温下,无铅焊料与金属化薄膜之间的反应与熔蚀过程,系统研究了生成金属间化合物的形貌特性、不同材料对耐焊性的影响等,并根据此研究结果选择了Ni-7%wt.V作为阻挡层材料。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Journal of Electronic Materials等期刊上,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与实际应用价值,为本课题后续产业化的成功提供了理论基础。2.从表面物理学、金相学和薄膜生长理论出发,深入研究了电极层与铁氧体之界面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选用Cr、Ni等活性金属作为过渡层电极,能在铁氧体界面生成了电极材料的氧化物,该层金属氧化物能大幅提高电极与铁氧体的结合力。3.铁氧体磁芯越来越微型化,难以采用掩模技术来制造微型片式电感,针对这一必然发展趋势,采用并实现了全覆盖镀膜后采用激光光刻技术来制造微型片式电感的工艺方法,提高了金属化的效率和质量。4.最终研究出适合铁氧体片式电感高温焊接工艺(420℃10秒)要求、能够进行产业化作业的多层复合膜系,作为项目组主要研究人员,参与设计并研制出了超大吞吐量的片式电感磁控溅射金属化的自动化生产专用设备,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实施结果表明:产品质量高,比印刷银浆-烧结-电镀的传统工艺降低生产成本60%,节电40%以上,生产过程无污染,实现了绿色制造,为企业创造了重大社会经济效益。相关的研究成果已获得了两项发明专利。(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3-04-01)

李向阳[3](2012)在《金属/介质膜系光电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薄膜是光学薄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材料科学、真空技术与薄膜产业的发展,金属薄膜已广泛应用于光电薄膜器件中。但是由于超薄金属薄膜与连续金属薄膜的光学常数相差很大,而金属薄膜的光学常数不易得到,在膜系设计中只能以块状金属的光学常数来代替,使得金属/介质膜系理论设计与制造特性很难保持一致,本文以解决金属/介质膜系理论设计与制造特性一致性为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本课题主要从Maxwell方程出发,分析了影响超薄金属薄膜光学常数n、k的各种因素,得到了膜层厚度影响金属薄膜光学常数的理论依据,分析了金属薄膜电导率σ的尺寸效应,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采用电阻热蒸发和电子束加热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厚度的金属Ag、Cr、Cu薄膜,由椭圆偏振法检测,Drude模型拟合得到了不同厚度Cu膜、Cr膜、Ag膜光学常数n、k随波长λ的变化规律,得到了超薄金属薄膜与块状金属的光学常数相差较大,随着薄膜厚度的增加,n、k值趋近于块状金属结论;分析得到了膜层厚度对金属薄膜透射光谱的影响规律;通过膜层厚度对金属薄膜吸收、色散等光学特性的影响分析,发现连续金属薄膜在可见光波段对长波的吸收较大,而且相比于介质薄膜平均色散率高10/nm~102/nm量级;在已得到的金属薄膜光学常数n、k基础上,采用金属/介质膜系的设计理论设计了满足指标的金属/介质减反射膜系与金属/介质透明导电膜系G/0.5ZrO2/0.5ZnS/0.003Ag/0.5ZnS/0.7SiO2/Air,通过实验制备和样品检测可知,波长在450nm~700nm范围内,金属/介质减反射膜系与金属/介质透明导电膜系的制备特性相对于理论设计平均反射率相差1%,平均透过率相差2%,所以设计得到的金属/介质膜系光电理论特性与制造特性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期刊2012-05-01)

邓传鲁,顾铮■,张江涛[4](2009)在《金属镀层两层膜系长周期光纤光栅谐振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严格的耦合模理论,建立了镀金属膜和敏感膜的两层膜系长周期光纤光栅复特征方程,用微扰法对复数超越特征方程进行求解,结果和文献[5]给出的数据相符。理论模拟数据表明,金属的消光系数对功率密度和透射谱影响很大,低阶偶次模式在纤芯内的功率密度所占比重远大于奇次模式,其衰减峰幅度也比奇次模高,因此,金属镀层长周期光纤光栅实际应用时,需要选择偶次模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理论分析了金属和敏感膜层参数对长周期光纤光栅谐振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金属膜厚、敏感膜厚和折射率对谐振波长有较大的影响,谐振波长随金属膜厚、敏感膜厚和折射率的增大向短波方向漂移。在某些区域谐振波长存在跳变现象,长周期光纤光栅实际应用时应避开此区域。(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09年10期)

吴永刚,焦宏飞,曹鸿,张莉,付联效[5](2007)在《多层介质/金属紫外滤光膜系的辐照损伤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电子束蒸发方法制备用于BaF2晶体慢成分滤光的多层介质/金属紫外滤光膜系。在γ射线、中子和激光辐照环境中研究薄膜的损伤特性。结果表明:薄膜对γ射线和中子具有优良的耐辐照特性;在激光辐照环境中,薄膜的激光损伤阈值受多层薄膜中金属层的影响,激光入射时,最先辐照到的金属层的厚度决定了多层薄膜的耐激光辐照损伤特性。(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07年06期)

吴永刚,焦宏飞,曹鸿,付联效,张莉[6](2006)在《多层介质/金属膜系的辐照损伤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电子束蒸发方法制备了多层介质/金属滤光膜系,在γ射线、中子射线和激光辐照环境中研究了薄膜的损伤特性。结果表明薄膜对γ射线和中子射线具有很好的耐辐照特性,在激光辐照环境中,薄膜的激光损伤阈值受多层薄膜中金属层的影响,激光入射时最先辐照到的金属层的厚度决定了多层薄膜的耐激光辐照损伤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09-01)

戴国钧[7](2004)在《锂铁氧体表面沉积Cu-Ti复合金属波导膜系的工艺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磁控溅射镀膜方法,在锂铁氧体材料表面,制备了Cu-Ti复合金属波导膜系。本文简单介绍了设备的改造特点,对整个工艺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制备的Cu-Ti复合金属波导膜系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用该工艺所制备的波导膜系性能指标达到微波器件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2004年04期)

魏军明,吴永刚,顾牡,顾春时,马晓辉[8](2004)在《多层金属/介质膜系中Al层的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维金属/介质多层膜系,膜系由几个周期的高折射率(Al2O3)/低折射率(MgF2)材料所组成。在低折射率材料中插入金属层(Al),对膜系进行了优化,利用电子束蒸发方法制备了该膜系。实验表明,不仅Al层的总厚度直接影响透射谱的形状,在同样Al层总厚度情况下,Al层厚度分布对膜系也有影响。寻找到了最佳Al层分布结果,并通过了实验验证,制备出了能很好抑止BaF2晶体发射光谱的长波成分的膜系。(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04年01期)

庄可,肖珂,王国杰,江雷[9](2004)在《热诱导金属/聚合物膜系图案化控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We described the appearance of complex, patterned structures induced by the buckling of metal thin films owing to thermal contraction on a polymer substrate. Polystyrene(PS) films with thickness of 100 μm were casted onto a glass substrate, and the Pt thin films with thickness of 30 nm were deposited onto the polymer surface. The sample films were heated above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of PS. After cooling to ambient temperature, the disordered wrinkles generated over the whole surface. When we ablated the top metal thin film by laser before heating the polymer, the disordered bucking wrinkles would transfer into ordered ridges pattern. This patterning process is arresting and potentially useful to fabricate optical devices such as diffraction gratings and optical sensors.(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陈荣发,戴国钧,赵毅红,刘炳坤[10](2002)在《锂铁氧体表面沉积Cu-Ti复合金属波导膜系的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磁控溅射镀膜方法 ,在锂铁氧体材料表面 ,制备了 Cu- Ti复合金属波导膜系。本文简单介绍了设备的改造特点 ,对整个工艺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 ,对制备的 Cu- Ti复合金属波导膜系进行了性能测试 ,结果表明 ,用该工艺所制备的波导膜系性能指标达到微波器件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真空》期刊2002年01期)

金属膜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信息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子元器件呈现微型化、环保绿色的发展趋势。铁氧体片式电感作为难以集成化的电子元件,其表面金属化工艺过去一直采用着手工涂刷—高温烧结银浆—电镀的落后工艺,不仅效率低下,生产成本高,生产过程存在严重污染,而且其金属化电极层也难以经受无铅焊料的高温熔蚀。本文从理论到生产实践,系统地研究了铁氧体陶瓷表面金属化技术,并进行了产业化的研究,成功实现了铁氧体磁芯磁控溅射金属化的产业化生产。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磁控溅射沉积方法实验制备了大量铁氧体金属化的样品,优化了溅射参数,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表征;深入研究了420℃高温下,无铅焊料与金属化薄膜之间的反应与熔蚀过程,系统研究了生成金属间化合物的形貌特性、不同材料对耐焊性的影响等,并根据此研究结果选择了Ni-7%wt.V作为阻挡层材料。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Journal of Electronic Materials等期刊上,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与实际应用价值,为本课题后续产业化的成功提供了理论基础。2.从表面物理学、金相学和薄膜生长理论出发,深入研究了电极层与铁氧体之界面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选用Cr、Ni等活性金属作为过渡层电极,能在铁氧体界面生成了电极材料的氧化物,该层金属氧化物能大幅提高电极与铁氧体的结合力。3.铁氧体磁芯越来越微型化,难以采用掩模技术来制造微型片式电感,针对这一必然发展趋势,采用并实现了全覆盖镀膜后采用激光光刻技术来制造微型片式电感的工艺方法,提高了金属化的效率和质量。4.最终研究出适合铁氧体片式电感高温焊接工艺(420℃10秒)要求、能够进行产业化作业的多层复合膜系,作为项目组主要研究人员,参与设计并研制出了超大吞吐量的片式电感磁控溅射金属化的自动化生产专用设备,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实施结果表明:产品质量高,比印刷银浆-烧结-电镀的传统工艺降低生产成本60%,节电40%以上,生产过程无污染,实现了绿色制造,为企业创造了重大社会经济效益。相关的研究成果已获得了两项发明专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属膜系论文参考文献

[1].庞凯.SPR传感的金属膜系优化设计及重金属检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6

[2].沈小虎.铁氧体耐高温磁控溅射金属化膜系及产业化关键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

[3].李向阳.金属/介质膜系光电特性的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2

[4].邓传鲁,顾铮■,张江涛.金属镀层两层膜系长周期光纤光栅谐振特性研究[J].光学学报.2009

[5].吴永刚,焦宏飞,曹鸿,张莉,付联效.多层介质/金属紫外滤光膜系的辐照损伤特性[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7

[6].吴永刚,焦宏飞,曹鸿,付联效,张莉.多层介质/金属膜系的辐照损伤特性研究[C].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6

[7].戴国钧.锂铁氧体表面沉积Cu-Ti复合金属波导膜系的工艺分析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

[8].魏军明,吴永刚,顾牡,顾春时,马晓辉.多层金属/介质膜系中Al层的作用分析[J].光学精密工程.2004

[9].庄可,肖珂,王国杰,江雷.热诱导金属/聚合物膜系图案化控制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

[10].陈荣发,戴国钧,赵毅红,刘炳坤.锂铁氧体表面沉积Cu-Ti复合金属波导膜系的工艺[J].真空.2002

标签:;  ;  ;  ;  

金属膜系论文-庞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