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饱和磁感应强度论文-张科林,吴开明,向前,黄梦琪,TSEPELEV,V,S

高饱和磁感应强度论文-张科林,吴开明,向前,黄梦琪,TSEPELEV,V,S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饱和磁感应强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纳米晶,软磁性能,饱和磁感应强度,铁基合金

高饱和磁感应强度论文文献综述

张科林,吴开明,向前,黄梦琪,TSEPELEV,V,S[1](2018)在《高饱和磁感应强度Finemet型合金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Finemet型合金由于其高磁导率、低损耗及较小的磁致伸缩系数等优秀的软磁性能,吸引国内外大量学者们对其进行研究。介绍了Finemet型合金的组织结构、磁性能并且与其他典型软磁材料进行对比。综述了目前国内外为了改进Finemet型合金软磁高饱和磁感应强度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并且提出了对今后研究方向的建议。(本文来源于《钢铁研究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苗宝雯,罗强,沈军,徐辉,李忠[2](2018)在《纵向磁场热处理对高饱和磁感应强度Fe基非晶-纳米晶软磁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单辊快淬法和非晶晶化法制备的(Fe_(66)Co_(20)B_(14))_(100-x)Cu_x(x=0.7,1)系列非晶/纳米晶合金带材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法表征母相合金的晶体结构。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标定其热力学性能以及晶化过程。采用纵向磁场热处理的工艺方法制备纳米晶材料。研究在外加磁场强度恒定的条件下,退火温度对样品软磁性能的影响。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阻抗分析仪、交直流B-H仪等测定了该合金的软磁性能。结果表明,该合金在淬态条件下具有强的玻璃形成能力、高的热稳定性以及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纵向磁场热处理在提高该合金饱和磁感应强度、降低矫顽力方面卓有成效,并且在高频条件下可使该合金的损耗值维持在较低的范围。(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8年08期)

王新敏,王安定[3](2017)在《高饱和磁感应强度非晶和纳米晶软磁合金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软磁性能优异,损耗低,非晶合金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然而,由于非晶形成能力的要求,通常需要添加较高比例的非磁性非晶形成元素,导致合金的饱和磁感应强度降低。其次,非晶合金还具有磁致伸缩系数大,噪音高,热处理后脆性大等问题,这都不利于非晶软磁合金的更广泛推广应用。因此,开发高饱和磁感应强度的非晶合金,解决脆性和噪音问题,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迫切需要开发适合现有带材生产设备和工艺的兼具高饱和磁感应强度、优异软磁性能和大非晶形成能力的新型铁基非晶和纳米晶软磁合金,并进行配套工艺研究。最近,本团队围绕这些重大问题,开展了高饱和磁感应强度和良好软磁性能的合金成分和热处理工艺开发、性能调控工艺及机理研究,性能与微观结构关联机制分析等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本报告中,将系统介绍FeSiBPC(Cu)系高Bs非晶合金的设计方法、获得兼具最佳软磁性能和韧性的热处理技术,以及工业原料制备、熔体净化工艺等成果,并基于工艺性对未来的合金成分设计展开分析。本工作将为未来高性能非晶和纳米晶软磁合金的开发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S12.非晶合金》期刊2017-11-21)

王振民[4](2017)在《高饱和磁感应强度的无磷铁基软磁非晶合金的制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铁基软磁非晶合金具有矫顽力(Hc)低、铁损低、工艺流程短等特点而备受关注,并在节能变压器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代电子电力设备朝着节能化,小型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然而现有的铁基软磁非晶合金的饱和磁感应强度(Bs)仍需进一步提升;同时部分合金成分中包含易挥发且易与熔炼坩埚反应的P元素,不利于工业化生产。开发出一种具有高Bs、无P的铁基软磁非晶合金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本文以铁含量高达86 at%的Fe-B-Si-C系合金为基础,采用微合金化和相似元素添加的方法,通过添加Cu、Co等合金元素,成功研制出具有较大非晶形成能力,优良磁性能以及良好韧性的高饱和磁感应强度铁基软磁非晶合金,并调查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其磁性能的影响。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添加0.25-1 at.%的Cu元素能够有效地改善Fe_(86)B_(11)Si_1C_2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其临厚度由13μm可提高到35μm;Cu元素的添加会稍许降低合金的Bs,而对Hc的影响不大。其中,Fe_(85.5)B_(11)Si_1C_2Cu_(0.5)合金的临界厚度达到35μm,Bs与Hc分别为1.62 T和12.3 A/m;2.2.5-7.5 at.%的Co替代Fe元素对Fe_(86)B_(11)Si_1C_2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不大,其临界厚度均为13μm;Co元素的添能够使合金的Bs由基础合金的1.63 T上升到1.80 T,Hc也出现了上升。其中,Fe_(81)Co_5B_(11)Si_1C_2合金的Bs与Hc分别为1.80 T和21.3 A/m;3.共同添加Cu和Co在改善Fe_(86)B_(11)Si_1C_2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合金的Bs。其中,Fe)(80.5)Co_5B_(11)Si_1C_2Cu_(0.5)具有最优的综合性能,临界厚度达到35μm,Bs与Hc分别为1.78 T和21.1 A/m;4.随热处理温度升高,含Co非晶合金的Bs逐渐上升,其结构仍保持为非晶态结构,并具有良好的韧性。(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窦庆亚[5](2016)在《高饱和磁感应强度FePB系纳米晶软磁材料的制备和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子元器件向高频化,大电流的方向发展,对传统材料软磁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铁基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同时兼具高饱和磁感应强度和低损耗等优良特性,在当今电力及电子工业用软磁材料中应用越来越广泛。Fe77P7B13Nb2Cr1系合金由于软磁性能优良,常被用作制备功率电感,扼流圈等器件,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和价值。但是与传统纳米晶软磁材料相比,该合金非晶相居里温度Tc较低,而且两次晶化峰温度区间△Tx较窄,经过退火后的晶粒尺寸比较粗大,恶化软磁性能,极大限制了材料的高温应用,且目前对该材料制备工艺研究不多。为此,本论文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研究了不同轮速(10、20、30、40m/s)条件下制备得到的Fe77P7B13Nb2Cr1淬态合金磁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原因;在轮速为30 m/s情况下,分别在不同温度下(400℃,450℃,500℃,550℃,600℃)热处理非晶合金薄带10min,并研究了冷却速度对快淬Fe77P7B13Nb2Cr1合金结构和性能以及随后退火晶化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30m/s,500℃-10min。(2)研究了Si元素取代对Fe77(P7-xSix)B13Nb2Cr1合金体系的影响规律,Si元素掺杂不仅可以提高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还可以提高非晶体系的热稳定性,适当的改变硅磷比例可以增大初生相α-Fe和富硼相的温度间隔,抑制α-Fe的异常长大,利于制备高性能的纳米晶软磁材料。Cu元素的掺杂为α-Fe的析出提供形核质点,改善晶相分布状态。结合DSC测试结果,通过Kissinger方程计算晶化激活能,发现硅铜复合添加,既能有效降低该合金体系一次晶化激活能,又能抑制二次晶化,复合添加效果显着。(3)本课题探究了Co元素掺杂对(Fe77-xCox)P7B13Nb2Cr1合金的影响规律,Co元素的添加改变了合金体系的晶化过程,增大初生相和次生相的温度间隔,提高了合金的高温稳定性,适量的Co添加(x=25)可以提高合金的饱和磁感应强度(Bs为1.5-1.6T),过量Co元素的添加并不利于合金软磁性能的提高。Co元素添加,使合金在常温下的矫顽力增大,软磁性能降低。(本文来源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期刊2016-04-28)

本刊讯[6](2015)在《高饱和磁感应强度纳米晶合金研究取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发兼具高饱和磁感应强度(Bs)、高磁导率、低损耗、低矫顽力(Hc),低磁致伸缩系数(λs)的软磁材料始终是材料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对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向节能、高效和小型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含有大原子半径元素,且高Fe含量的FeSiB(P,C)Cu系合金是目前性能最好的纳米晶软磁合金体系。该系列合(本文来源于《金属功能材料》期刊2015年04期)

孙皓,王安定,常春涛,门贺,王新敏[7](2015)在《Fe-Si-B-P-Mo系高饱和磁感应强度非晶软磁合金》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Fe-Si-B-P合金体系中微合金化添加Mo元素,并提高铁含量,成功制备了具有较强非晶形成能力和优异软磁性能的非晶软磁合金。研究发现,Mo元素微合金化能有效提高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1%的Mo可以将该非晶合金体系的Fe含量极限提高到84%以上,从而得到了饱和磁感应强度(Bs)高达1.63 T的非晶合金。其中Fe80Si4.75B9.5P4.75Mo1非晶合金可以铸造形成非晶块体样品,临界直径达到1mm,饱和磁感应强度达到1.54 T,矫顽力为1.9 A/m。在整个成分范围内,该合金体系都具有1.9~5.1 A/m的低矫顽力和高于传统Fe-Si-B合金的饱和磁感应强度(Bs),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5年04期)

田世龙,马毅龙,孙建春,李春红[8](2012)在《高温退火对高饱和磁感应强度Fe-Co合金磁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具有高饱和磁感应强度的1J22型Fe-Co软磁合金进行高温退火实验,并研究了其质量、磁性能随退火温度及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合金在500℃以下退火时,质量无明显增加且磁体磁性能并无降低;而当合金在500℃以上退火后,合金增重速率增加,且磁性能明显下降。当合金在600℃退火后,合金饱和磁感应强度Bs降至2178mT,矫顽力Hc增至76.1A/m。微观结构研究表明,高温退火后合金晶粒尺寸及形貌无明显变化,而合金表面完全生成Fe3O4。合金磁性能的降低是由氧化物的增多及杂质的引入造成的。(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2年S1期)

张淑兰,王建,陈非非,王立军[9](2010)在《高饱和磁感应强度铁基非晶、纳米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高饱和磁感应强度铁基非晶、纳米晶带材研究进程,总结了高饱和磁感应强度铁基非晶、纳米晶带材设计原理以及目前的合金体系,高饱和磁感应强度的获得主要与Fe的含量以及内部特殊结构有关;最后简要讨论了研究成果应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金属功能材料》期刊2010年06期)

李宇明[10](2010)在《高饱和磁感应强度Fe基纳米晶软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Fe_(82.65)Cu_(1.35)Si_2B_(14)纳米晶软磁合金是当今饱和磁感应强度Bs最高的材料之一,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和价值。但是与传统纳米晶软磁材料相比,该合金两次晶化温度区间?Tx较窄,经过退火后的晶粒尺寸比较粗大,非晶相居里温度Tc较低,材料的高温应用受到了限制,且目前对该材料制备工艺研究不多。为此,本论文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在冷却辊转速保持50m/s的情况下,研究了熔体温度(1200、1300、1400℃)对Fe_(82.65)Cu_(1.35)Si_2B_(14)淬态合金磁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原因;在熔体温度保持1200℃不变的情况下,分别以四种不同的轮辊转速(50、40、30、25 m/s)制备非晶合金薄带,并研究了冷却速度对快淬Fe_(82.65)Cu_(1.35)Si_2B_(14)合金结构和性能以及随后退火晶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淬态结构对退火后纳米晶合金的磁性能影响较小。(2)通过比较Fe_(82.65)Cu_(1.35)Si_2B_(14)与Fe_(84)Si_2B_(14)合金的晶化行为发现,前者的两次晶化温度(T_(x1)、Tx2)均比后者低。使用Kissinger方法计算了两合金的激活能,前者的两次晶化激活能均小于后者,这说明Cu元素的存在促进了晶化的进行,而且有利于软磁性能的提高。在Fe_(82.65)Cu_(1.35)Si_2B_(14)合金基础上,使用1at%的Nb、Zr和Ta元素替代合金中的Fe元素,扩大了两次晶化温度的温度区间?Tx。其中,Zr元素的作用最明显,?Tx从原来的91℃增加到155.2℃。在晶化过程中,Nb、Zr和Ta元素的加入均可有效地抑制晶粒的长大,但淬态和退火态的饱和磁化强度Ms均降低。Ta元素抑制晶粒长大的效果最明显,在450℃以下退火,晶粒尺寸始终控制在30nm以下。掺杂Zr元素的合金热稳定性最好,在500℃退火后仍然保持较好的软磁性能。(3)研究了Co含量对(Fe_(1-x)Co_x)_(82.65)Cu_(1.35)Si_2B_(14)(x=0、0.3、0.5、0.7)纳米晶合金结构和磁性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Fe_(82.65)Cu_(1.35)Si_2B_(14)非晶合金加入Co元素后,一次晶化温度T_(x1)降低,饱和磁化强度Ms下降,矫顽力Hc略有上升,但非晶相居里温度Tc明显提高。x=0.5的合金具有最佳的高温稳定性,在550℃退火后仍然保持较好的软磁性能。(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0-06-18)

高饱和磁感应强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单辊快淬法和非晶晶化法制备的(Fe_(66)Co_(20)B_(14))_(100-x)Cu_x(x=0.7,1)系列非晶/纳米晶合金带材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法表征母相合金的晶体结构。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标定其热力学性能以及晶化过程。采用纵向磁场热处理的工艺方法制备纳米晶材料。研究在外加磁场强度恒定的条件下,退火温度对样品软磁性能的影响。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阻抗分析仪、交直流B-H仪等测定了该合金的软磁性能。结果表明,该合金在淬态条件下具有强的玻璃形成能力、高的热稳定性以及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纵向磁场热处理在提高该合金饱和磁感应强度、降低矫顽力方面卓有成效,并且在高频条件下可使该合金的损耗值维持在较低的范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饱和磁感应强度论文参考文献

[1].张科林,吴开明,向前,黄梦琪,TSEPELEV,V,S.高饱和磁感应强度Finemet型合金研究进展[J].钢铁研究学报.2018

[2].苗宝雯,罗强,沈军,徐辉,李忠.纵向磁场热处理对高饱和磁感应强度Fe基非晶-纳米晶软磁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8

[3].王新敏,王安定.高饱和磁感应强度非晶和纳米晶软磁合金开发[C].第十一届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S12.非晶合金.2017

[4].王振民.高饱和磁感应强度的无磷铁基软磁非晶合金的制备与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17

[5].窦庆亚.高饱和磁感应强度FePB系纳米晶软磁材料的制备和表征[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6

[6].本刊讯.高饱和磁感应强度纳米晶合金研究取得进展[J].金属功能材料.2015

[7].孙皓,王安定,常春涛,门贺,王新敏.Fe-Si-B-P-Mo系高饱和磁感应强度非晶软磁合金[J].功能材料.2015

[8].田世龙,马毅龙,孙建春,李春红.高温退火对高饱和磁感应强度Fe-Co合金磁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2

[9].张淑兰,王建,陈非非,王立军.高饱和磁感应强度铁基非晶、纳米晶研究进展[J].金属功能材料.2010

[10].李宇明.高饱和磁感应强度Fe基纳米晶软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标签:;  ;  ;  ;  

高饱和磁感应强度论文-张科林,吴开明,向前,黄梦琪,TSEPELEV,V,S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