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村人际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村地区,小学阶段,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养成
农村人际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瞿玉芳[1](2019)在《如何有效引导农村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促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而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们的人生都是至关重要的一项技能。而这项与人交往的能力,体现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细节决定成败,如果教师不注重对学生细节之处的教育和培养,学生们很容易迷失自我。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才能促进他们最终取得成功。(本文来源于《科学咨询(科技·管理)》期刊2019年08期)
张云武[2](2019)在《当代农村人际关系变迁的实证研究——以结婚礼账的宾客记录为依据》一文中研究指出迄今,国内学者主要研究了城市的人际关系,而对农村的人际关系却研究得不够充分。以河北省海兴县高湾镇为例,运用访谈调查法,根据结婚礼账上的宾客记录,明确了当前农村人际关系的现状。分析发现,城市化快速发展导致农村的人际关系产生了如下变化:第一,因缘结构依照血缘关系、姻缘关系、趣缘关系、学缘关系、地缘关系、其他关系顺序依次减少;第二,关系总量及不同因缘关系的数量因家庭而呈现显着差异,表现出严重的分化状态;第叁,人际关系以个人间关系为主,而家庭间关系较少,并且人际关系呈现显着的同质性;第四,在因缘范围方面,血缘关系基本维持在四等亲以内,而姻缘关系基本维持在叁等亲以内;第五,人际关系的感情性较弱,而功利性较强,这种倾向甚至体现在近亲属之间;第六,人际关系的功利性指向已经成为目前农村人际交往的规则。最后,文章就研究发现的产生机制、普适性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斌[3](2019)在《农村公共空间与人际关系变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面临着村庄的拆迁和搬迁。在此过程中,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共空间重组是主要方面。公共空间重组不仅仅关乎地理层面变化,同时在社会空间中也影响着村民日常人际交往。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文以全村拆迁为主要背景,以空间重组作为切入点,选择山西省B村为研究案例,村民的人际关系为研究对象。在公共空间方面,本文选取了生产空间、文化空间和居住空间叁个维度,探析公共空间改变人际关系的机制。在此基础上,笔者以人们交流圈、交流空间、交往动机作为人际关系变化的维度,重点关注村民、邻居和亲属之间的人际关系,综合分析了公共空间变迁背景下农村人际关系的变迁特征和成因。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以及观察法收集资料,主要采用定性分析研究方式对公共空间与人际关系变迁进行描述分析。一方面笔者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B村改造前以及改造后的公共空间的变化,分别从生产空间,文化空间,居住空间叁个维度进行前后比较;另一方面经过半结构式访谈法获取大量一手资料,通过历史纵向的比较结合B村公共空间的变化,探讨B村人际关系的变化。最后通过B村公共空间变化从交往动机、交往时间、交往空间角度分析其与人际交往二者的相关机制。可以发现,伴随着生产空间扩大化,文化空间萎缩化,居住空间区隔化,人际交往呈现理性化、淡漠化、低频化的特点。为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本文虽提出了一些措施,但还需进一步深化研究,期待提出更好建议。(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邓丹[4](2019)在《新媒体环境下农村人际关系建构研究——以闽西温厝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Web2.0的快速发展,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崛起,人际传播生态也在此过程中发生变化,使人际传播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本文以闽西温厝村为研究样本,综合运用实地调查、问卷、访谈和社会观察法等研究方法,研究该村村民在微信的运用过程中人际关系的变化。调查发现,相较传统的人际交往方式,新媒体的使用使农村人际关系在多个方面出现了转型;主要表现在方式、手段、功能、特点等方面。同时,新媒体及其传播技术已经深刻地作用农村的人际传播过程,影响人的思维方式、情感状态和价值取向。(本文来源于《东南传播》期刊2019年04期)
蒋文恬[5](2019)在《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村人际关系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农业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学术界一直非常重视农村人际关系方面的研究,很多学者都认为这是应对我国诸多农村社会现象的关键所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快速兴起,在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农村的人际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本文中,笔者将从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村人际关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与正面影响两方面进行阐述,总结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村人际关系影响的特点,并提出改善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村人际关系影响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堃,李艳军,陈通[6](2019)在《农村零售环境下人际关系影响店铺光顾意愿的双路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农村社区零售环境,以信任和上行社会比较为中介机制,构建村民与零售商人际关系影响店铺光顾意愿的双路径模型,并运用河南、山东两省农村社区328份调查问卷资料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村民与零售商的人际关系在促进村民产生信任继而正向影响其店铺光顾意愿的同时,也会使村民产生上行社会比较继而减弱其店铺光顾意愿。这种人际关系对店铺光顾意愿的双路径作用受到产品类型的调节:相较于搜寻品,当村民购买经验品时,信任在人际关系作用于光顾意愿的过程中起较强的中介作用;相较于经验品,当村民购买搜寻品时,上行社会比较在人际关系作用于光顾意愿的过程中起较强的中介作用。此外,村民的互惠信念能缓解由人际关系所产生的上行社会比较对零售店光顾意愿的抑制作用。相对于互惠信念水平低的村民而言,在互惠信念水平高的村民中,上行社会比较对其零售店光顾意愿的抑制作用得到有效缓解。(本文来源于《管理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梦婷,范为桥,陈欣银[7](2018)在《同伴侵害与人际关系取向人格特质的交叉滞后分析:城市原住儿童与农村随迁儿童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采用间隔两年的追踪设计,分析了477名农村随迁儿童(男生57. 10%; 2014年时平均年龄为11. 54±0. 64岁)与245名城市原住儿童(男生50. 60%; 2014年时平均年龄为11. 36±0. 51岁)的同伴侵害与和谐性、人际触觉两个人际关系取向人格维度的相互影响。这些儿童分别来自上海市采取融合教育的四所公立初中。他们首次参加本研究时为初中预备年级。交叉滞后分析表明,(1)在原住儿童组,时间1的同伴侵害可以负向预测时间2的和谐性与人际触觉;(2)在随迁儿童组,和谐性与同伴侵害有负向循环作用关系,且时间1的同伴侵害可以负向预测时间2的人际触觉。研究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际人格发展与所处环境(特别是同伴侵害的不利环境)的动态相互作用模式。文章最后讨论了原住儿童与随迁儿童混合编班的融合教育模式对所有城市儿童适应社会转型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心理发展与教育》期刊2018年06期)
郭倩宇,王秦俊[8](2018)在《农民人际关系现状和构建和谐农村的建议——基于山西省11个县区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是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分析农民人际关系现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和谐农村的建议,以期促进相关工作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山西农经》期刊2018年17期)
石艳秋[9](2018)在《农村高中生人际关系困扰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生摆脱了初中生的幼稚,逐渐走向成熟。他们的人际观念和人际关系也由天真单纯到成熟复杂。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如果他能有意识地掌握、探索和研究高中生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将来的社会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来源于《高考》期刊2018年21期)
牛立霞[10](2018)在《转型期西北农村的人际关系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传统的农村社会,由于受安土重迁习性以及乡土伦理思想影响,村民之间的相互交往更多体现着血缘与地缘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受经济体制转轨与现代化浪潮冲击,利益意识在农村社会不断凸显,一些带有功利性的因素渗入到农村的日常交往中,致使农村人际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在对西北农村地区人际关系变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形成这种变迁状况的原因与逻辑,以便为人们正确认识转型期西北农村的人际结构提供理论与事实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4期)
农村人际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迄今,国内学者主要研究了城市的人际关系,而对农村的人际关系却研究得不够充分。以河北省海兴县高湾镇为例,运用访谈调查法,根据结婚礼账上的宾客记录,明确了当前农村人际关系的现状。分析发现,城市化快速发展导致农村的人际关系产生了如下变化:第一,因缘结构依照血缘关系、姻缘关系、趣缘关系、学缘关系、地缘关系、其他关系顺序依次减少;第二,关系总量及不同因缘关系的数量因家庭而呈现显着差异,表现出严重的分化状态;第叁,人际关系以个人间关系为主,而家庭间关系较少,并且人际关系呈现显着的同质性;第四,在因缘范围方面,血缘关系基本维持在四等亲以内,而姻缘关系基本维持在叁等亲以内;第五,人际关系的感情性较弱,而功利性较强,这种倾向甚至体现在近亲属之间;第六,人际关系的功利性指向已经成为目前农村人际交往的规则。最后,文章就研究发现的产生机制、普适性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村人际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瞿玉芳.如何有效引导农村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
[2].张云武.当代农村人际关系变迁的实证研究——以结婚礼账的宾客记录为依据[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9
[3].李斌.农村公共空间与人际关系变迁研究[D].山西大学.2019
[4].邓丹.新媒体环境下农村人际关系建构研究——以闽西温厝村为例[J].东南传播.2019
[5].蒋文恬.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村人际关系影响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
[6].李堃,李艳军,陈通.农村零售环境下人际关系影响店铺光顾意愿的双路径分析[J].管理学报.2019
[7].李梦婷,范为桥,陈欣银.同伴侵害与人际关系取向人格特质的交叉滞后分析:城市原住儿童与农村随迁儿童的比较[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8
[8].郭倩宇,王秦俊.农民人际关系现状和构建和谐农村的建议——基于山西省11个县区的调查[J].山西农经.2018
[9].石艳秋.农村高中生人际关系困扰探微[J].高考.2018
[10].牛立霞.转型期西北农村的人际关系变迁[J].湖北农业科学.2018
标签:农村地区; 小学阶段; 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