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浆膜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浆膜,直肠癌,肿瘤,胆囊,胃癌,多层,螺旋。
浆膜面论文文献综述
田伟伟,郭福倩,李彩英[1](2018)在《结肠浆膜面滑膜肉瘤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28岁。因间断右下腹痛1年,发现右下腹肿物半年,肿物增大2天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痛,无腹泻、腹胀,无疼痛向腰、背部放射,无呕血、黑便,无排便节律及形状改变。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壁静(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邓国军,黄金高,王志芳,彭长院,孙文燕[2](2018)在《CT显像在评价直肠癌浆膜面浸润的价值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T显像在评价直肠癌浆膜面浸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直肠癌手术患者82例,术前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观察肿块大小、形态、淋巴结肿大情况。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T显像对直肠癌浆膜面浸润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根据CT检查结果,评价各因素与患者浆膜面浸润情况的关系。结果:经多因素Lgoistic回归分析,CT显像中肿瘤大小、肿瘤侵犯周径、肿瘤分型以及浆膜面与直肠癌系膜浸润情况呈显着相关性(P<0.05)。结论:CT显像对直肠癌浆膜面浸润检出的准确性、敏感性较高,可作为评估病情、治疗及预后的重要标志。(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实践》期刊2018年08期)
贾晶,吕茜婷,高知玲,陈勇[3](2018)在《双源CT双能量成像胃癌浆膜面受侵程度判断与病理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测量胃癌周围脂肪碘含量判断浆膜面受侵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胃癌患者术前双源CT双能量扫描图像,分别测量动脉期、静脉期浆膜受侵与未受侵胃周脂肪碘含量的差别,分析胃癌胃周脂肪碘含量与病理T分期的相关性,以ROC曲线法评价其判断胃壁浆膜面受侵的能力。结果动脉期、静脉期胃壁浆膜面受侵与未受侵者之间脂肪组织碘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78,P=0.002;Z=-2.823,P=0.005)。胃壁浆膜面受侵者动脉期、静脉期癌灶周围脂肪碘含量与正常胃壁浆膜面周围脂肪碘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71,P=0.000;Z=-4.173,P=0.000)。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测量胃癌胃周脂肪碘含量在术前有利于判断浆膜面受侵状况。(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43期)
周地福,翟伟科,孙颖,韩帅,黄陆茂[4](2018)在《结直肠恶性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癌旁1、3cm以及正常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的介电特性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结直肠的恶性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癌旁1、3 cm以及正常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之间的介电特性(相对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差异。方法采用开端同轴探头法在50 MHz~3 GHz频段上对3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新鲜离体标本的恶性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癌旁1、3 cm以及正常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的介电特性分别进行测量,然后分别分析其对应的介电特性,并对其中6个特定频率点的介电特性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结果显示恶性组织黏膜面介电特性高于癌旁1、3 cm及正常组织黏膜面的介电特性,并且在六个特定频率点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癌旁1、3 cm及正常组织黏膜面介电特性依次减小;此外恶性组织黏膜面与黏膜面介电特性在64、128、298、433、915 Mhz存在差异(P<0.01),而在2450 MHz无差异(P>0.01);正常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介电特性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恶性组织,癌旁1、3 cm及正常组织的黏膜面介电特性依次减小。另外,恶性组织黏膜面介电特性高于浆膜面,而正常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的介电特性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石林波[5](2016)在《胃癌浆膜面不同CT表现类型对判断浆膜有无侵犯的价值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探讨胃癌浆膜面不同CT表现类型以及据此判断浆膜有无侵犯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7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采用螺旋CT扫描,并与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胃癌浆膜面侵犯与病理结果差异。结果全部患者均通过病理学检测证实47例浆膜遭受侵犯,28例浆膜未受侵犯;其中包括18例临近组织结构受到侵润。CT检测胃癌浆膜侵犯敏感度89.36%(42/47),特异性67.86%(19/28),准确率80.14%(61/75)。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浆膜遭受侵犯之后,其CT主要表现为浆膜面粗糙、癌肿邻近脂肪间隙模糊、癌肿结节状外突。CT检测对浆膜表面粗糙的敏感度较高,不过特异性相对较低,在临床诊断中尽量结合各种CT征象进行综合观察诊断。(本文来源于《中国处方药》期刊2016年09期)
杨丽,时高峰,吴润泽,李杨,蔡晓嘉[6](2014)在《第二代双源CT虚拟平扫对胃癌浆膜面脂肪显示能力的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第二代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虚拟平扫(virtualnonContrast,VNC)对胃癌浆膜面脂肪的显示能力。方法分析经手术证实的48例胃癌患者的VNC图像,测量并比较胃周脂肪组织在常规平扫及动、静脉期VNC图像中的CT值,即真实平扫(true non-contrast,TNC)值及VNC值。比较浆膜受侵组与未受侵组间胃癌浆膜面脂肪组织VNC值的差异。结果胃周脂肪组织的VNC值与TNC值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绝对差异值在13Hu之内。胃癌浆膜受侵组与未受侵组间浆膜面脂肪组织的VN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代DSCT虚拟平扫能清晰显示胃癌浆膜面脂肪组织,对判断浆膜有无受侵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具有取代常规平扫的可能。(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叁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4-09-11)
张世昌[7](2012)在《多层螺旋CT诊断直肠癌浆膜面受浸润的临床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1],目前直肠癌为我国人群常见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所有结直肠癌的60%,因而近年来引起临床学者的高度关注。由于癌细胞如穿透浆膜层,其周围组织、血管及淋巴受侵袭的机率会显着增加,治疗后复发率也会随之上升,因而治疗前明确浆膜面受侵润的情况对治疗方式的选择有着重要指导意义[2]。(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2年12期)
千海军,徐海洲[8](2011)在《胆囊浆膜面异位肝组织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胆囊异位组织很少见,肝组织异位尤为少见。我们在处理一例因急性胸腹部外伤需腹部探查时,偶然发现了该患者患有胆囊浆膜面异位肝组织。1病例摘要患者,男,32岁,因"车祸致全身多处外伤5小时"于2010年07月16日22时31分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胸骨压痛(+),左侧(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上旬刊)》期刊2011年03期)
王丽娟[9](2010)在《胆囊体浆膜面异位肝伴海绵状血管瘤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42岁。主因"间断性右上腹痛不适3年,急发5d"入院;曾多次被诊断为"胆囊结石、胆囊炎",未经治疗均能自行缓解。查体:血压105/75mmHg(14/10kPa),脉搏80次/min,体温36.8℃,心、肺(-),巩膜及皮肤无黄染;右上(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杂志》期刊2010年06期)
韩帅,李彩英,张国建,德杰,柳青[10](2009)在《MSCT评价直肠癌浆膜面浸润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直肠癌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探讨影响直肠癌浆膜面浸润的相关因素方法:64例直肠癌手术患者,男性36例,女性28例,年龄33岁~81岁,平均56.6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16层螺旋CT平扫,观察肿块大小、形态、淋巴结肿大情况;54例行叁期动态强化扫描:按照强化程度分型,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各因素与直肠癌浆膜面浸润的相关性。结果:全组病例浆膜面浸润率为70%;单因素分析显示,直肠癌癌肿浆膜面的浸润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强化差值、侵犯肠管周径、肿瘤大小、肿瘤大体类型均无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CT分型、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癌肿CT、分型、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的分化程度等均可影响肿瘤浆膜面浸润,其中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肿瘤浆膜面浸润的最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临床》期刊2009年16期)
浆膜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CT显像在评价直肠癌浆膜面浸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直肠癌手术患者82例,术前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观察肿块大小、形态、淋巴结肿大情况。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T显像对直肠癌浆膜面浸润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根据CT检查结果,评价各因素与患者浆膜面浸润情况的关系。结果:经多因素Lgoistic回归分析,CT显像中肿瘤大小、肿瘤侵犯周径、肿瘤分型以及浆膜面与直肠癌系膜浸润情况呈显着相关性(P<0.05)。结论:CT显像对直肠癌浆膜面浸润检出的准确性、敏感性较高,可作为评估病情、治疗及预后的重要标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浆膜面论文参考文献
[1].田伟伟,郭福倩,李彩英.结肠浆膜面滑膜肉瘤一例[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8
[2].邓国军,黄金高,王志芳,彭长院,孙文燕.CT显像在评价直肠癌浆膜面浸润的价值探讨[J].临床医药实践.2018
[3].贾晶,吕茜婷,高知玲,陈勇.双源CT双能量成像胃癌浆膜面受侵程度判断与病理对照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4].周地福,翟伟科,孙颖,韩帅,黄陆茂.结直肠恶性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癌旁1、3cm以及正常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的介电特性差异[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8
[5].石林波.胃癌浆膜面不同CT表现类型对判断浆膜有无侵犯的价值探讨[J].中国处方药.2016
[6].杨丽,时高峰,吴润泽,李杨,蔡晓嘉.第二代双源CT虚拟平扫对胃癌浆膜面脂肪显示能力的评估[C].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叁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4
[7].张世昌.多层螺旋CT诊断直肠癌浆膜面受浸润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
[8].千海军,徐海洲.胆囊浆膜面异位肝组织1例[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
[9].王丽娟.胆囊体浆膜面异位肝伴海绵状血管瘤一例[J].实用医技杂志.2010
[10].韩帅,李彩英,张国建,德杰,柳青.MSCT评价直肠癌浆膜面浸润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