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覆岩离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裂隙,地表,关键,注浆,跨距,采空区,顶板。
覆岩离层论文文献综述
王琼杰[1](2019)在《塌陷区治理的一场革命性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覆岩离层注浆技术很有意义,干好了对采煤塌陷区治理技术、煤矿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将是一场革命性、颠覆性创新,也为煤矿绿色开采、保护生态及地勘队伍产业结构调整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8月31日,在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采空塌陷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汇报会上,原国土资源部(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报》期刊2019-09-04)
刘腾[2](2019)在《榆树坡煤矿1201工作面覆岩离层水体治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榆树坡煤矿1201工作面为该矿的首采工作面,工作面回采初期顶板发生数次周期性透水事故,严重影响工作面的生产安全。为解决顶板水害的威胁,通过数值模拟及理论计算,对工作面上覆岩层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离层空间发育的位置、充水水源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判别致灾离层,结果表明:1201工作面顶板倾向导水裂隙带高度为52 m,周期性突水水源为直罗组底部粗粒砂岩含水层(第四层),致灾离层为第叁与第四岩层之间的积水离层,据此设计采用离层充水水源疏放及致灾离层充水探放技术防治顶板水害,应用后回采期间工作面涌水量稳定在110~140 m~3/h,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开采。(本文来源于《煤》期刊2019年06期)
张鑫全[3](2019)在《采动覆岩离层水突水灾害演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层水突水问题是顶板突水的一种特殊的情况,与常见顶板突水的区别主要是其水源赋存于覆岩中的离层空间。本文针对红柳煤矿1121首采工作面的突水情况进行分析,以实际工作面上方覆岩结构和水文结构为原型,开展对离层水突水灾害演化规律的研究。近些年国内离层水突水事件在多地发生,不同的地质背景下均可能发生离层水突水。离层水突水具有征兆不明显,瞬时突水量大的特征,加之其成因复杂多样难以把握,所以可研究的科学内容既丰富又有其现实意义。文章选取了鸳鸯湖矿区红柳煤矿作为离层水突水的案例背景,其地质特征可归纳为砂岩-泥岩组成的近水平沉积地层,煤层较厚,无火成岩,无复杂构造,水文地质结构由多个含水层与隔水层相间组成。本文所研究的离层水突水规律以此地质特征为背景。为探究离层水突水的孕灾规律,建立了基于地质原型的二维物理模型和数值模型。选取水源、通道、采动作为离层水突水的致灾因素(危险源),探究煤层开采引起的致灾因素随采长和开采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导水裂隙带、离层和离层水是研究的主要对象,其时空演化规律与突水事件关系紧密。文章中应用理论方法确定了工作面顶板特殊的覆岩结构形成离层的必然性,基于弹性岩梁法计算了理论离层量、离层空间、影响面积的动态发育规律。物理模型讨论了不同配方的相似材料模拟软硬岩层相间的可行性,观察实验结果总结了导水裂隙带和离层裂隙的动态发育规律。数值模型讨论了位移场、应力场、孔压场、渗流场的随开采的动态变化,在FLAC3D中可以用应变增量和饱和度反映离层与离层水情况。将理论及模拟分析的孕灾规律进行动态评价,建立了离层水突水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与实际突水情况相结合,讨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可行性。文章的主要结论为:红柳煤矿离层水突水水源为下直罗组上分层粗砂岩含水层,离层形成于其与下伏泥岩层之间,开采至180m时导水裂隙沟通至离层后发生离层突水;覆岩应力场、位移场、流场均会因煤层开采变化,突水灾害的演化可由场的变化规律反映;综合考虑水源、通道、采动因素所建立的离层水突水的模糊数学模型具有动态评价功能。本文的研究结论与已有研究成果相一致,与实际采煤工作面情况相符合。在此基础上丰富了对离层水突水动态演化规律的探究,关注了更多的细节问题,以期为离层水突水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刘松涛[4](2018)在《通过岩芯分析工作面覆岩离层层位和离层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定离层注浆技术中离层层位和离层量,分析覆岩中离层发育的机理,应用梁式力学模型构建了覆岩离层量的计算公式,分析得出某矿3309工作面覆岩离层带为四层,离层量从下至上依次为2.75 m、2.49 m、2.01 m和2.57 m。设计注浆钻孔,并采用岩芯取样、钻孔摄影和物探叁种方法对覆岩注浆后充填粉煤灰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综合叁种观测方法可以看出覆岩离层层位和离层量与理论计算结果高度吻合。说明该方法判断覆岩离层层位和离层量正确可行。(本文来源于《煤》期刊2018年08期)
曹海东[5](2018)在《煤层开采覆岩离层水体致灾机理与防控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层水害作为一种新的顶板水害类型,多年来给许多煤矿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由于离层水害突发性、复杂性、随机性的特点,在预防和治理上仍然存在很大困难。因此,研究离层水害的致灾机理并建立科学的防控技术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论文通过理论分析、案例解剖、数值模拟、相似模拟及现场验证等手段,对煤层开采覆岩离层水体的致灾机理和防控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1)在分析离层透水案例的基础上,划分了离层水害类型。按照煤层开采方式和致灾离层水体与导水裂缝带的相对位置关系将离层水害划分为二类二型。分析了各种离层水害的典型特征,并建立了叁种透水模式;(2)将煤层开采覆岩离层分为一般离层、充水离层和致灾离层。研究了离层空间的发育规律、充水特征及其致灾机理,并提出了致灾离层的叁级判别方法;(3)分析了一类二型、二类二型离层空间的储水机制。发育在导水裂缝带内的泥岩隔水关键层及其厚度是两类离层空间储水的主控因素,提出了基于泥岩隔水关键层垂向渗流速度分布的临界厚度分析方法;(4)确定了以红柳煤矿1121工作面离层水害为典型代表的一类二型和以老虎台煤矿73003工作面离层水害为典型代表的二类二型离层透水机理,并对井田范围内离层透水危险性进行了分区,通过现场工程验证了分区结果的有效性;(5)提出了离层充水含水层预疏放和强径流带截流、离层水体地面钻孔预捅放和井下钻孔超前探放、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精准探放及优化开采工艺、开采序次、工作面布置、工作面推进速度等6种技术措施,建立了离层水害防控技术体系,并通过现场工程检验了该体系的合理性;(6)系统分析了红柳矿39个离层探放水钻孔的涌水规律,建立了致灾离层空间中心位置的经验公式,为井下精准探放离层水提供了靶区。同时,提出了致灾离层水体最佳探放时机,即根据周期来压步距,在离层水体形成后和泥岩隔水层破断前,精准布设井下束状钻孔群,疏放离层水体。该项技术在红柳矿推广应用后,使连续发生四次离层透水事故(最大透水量3000m~3/h)1121工作面后续实现了安全回采,目前,已安全回采了11个工作面。(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期刊2018-06-15)
徐晓鼎,周跃进,庞顺,李晓彤[6](2018)在《浅埋煤层覆岩离层开裂极限跨距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浅埋煤层"叁下"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问题,从"离层-注浆-减沉"角度出发,以分析离层发展机理为先要,基于岩梁理论和最大线应变理论来研究浅埋深覆岩离层发展破坏规律,得出离层岩梁开裂的极限跨距理论公式;运用该开裂理论分析了浅埋深大采高某矿井离层岩梁开裂跨距。(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贺江辉[7](2018)在《煤层开采过程中覆岩离层动态演化研究及离层水害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南北两端两个煤矿为研究对象,紧紧围绕白垩系离层水害问题系统研究了白垩系巨厚砂岩离层水害特征、离层动态演化分析计算模型的创建及应用、白垩系离层水突水危险性评价、白垩系离层水害模式分类及防治方法总结,形成了一套白垩系离层水害问题系统理论,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关于白垩系离层水害特征:研究区白垩系沉积以洛河组为主,沉积厚度350m左右,白垩系砂岩底部的离层具备良好的充水条件。研究发现预计的导水裂缝带内部存在突水通道闭合带,突水通道闭合带位于冒落带顶部第一个泥岩段至洛河组底部第一个泥岩段之间的区域。基于侏罗系覆岩内存在突水通道闭合带的事实,对可积水离层重新进行了定义,提出了10种可积水离层类型。白垩系离层水害模式的沉积特征自上而下可被概括为:“积水离层带+突水通道闭合带+突水通道未闭合带”,突水通道闭合带的隔水性是上覆离层存在积水的主要原因,突水通道闭合带的周期性短暂打开是白垩系离层水涌入工作面的直接原因。(2)关于离层动态演化分析:根据煤层开采过程中覆岩内存在压力平衡拱的事实及一些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叁角形离层域的概念,并给出了叁角形离层域的范围。分析了传统离层位置判别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岩层接触状态判别方法——逐级对比合并法。通过逐级对比合并,可以将岩层实际呈现的组合状态展示出来,对离层发育位置的判别更加符合实际。将叁角离层域与逐级对比合并法结合起来建立了一个可用于离层动态演化分析的计算模型——阶梯状组合梁计算模型。应用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够用于进行离层动态演化分析,能够较准确地对工作面异常出水对应的进尺进行预计。(3)关于离层水害评价:分析认为煤层开采厚度、洛河组岩层均厚、洛河组内中-粗砂岩占比、突水通道闭合带内裂隙整体闭合潜力是洛河组离层水突水危险性的四个主要相关因素。运用熵权法计算出了这四个因素的权重。权重计算结果显示煤层开采厚度对离层水突水形式起决定作用。通过分析已有突水案例之间的差异,提出了渗漏型、涌突型两种离层水害模式。且离层水突水危险性指数小于0.5的离层水害模式为渗漏型,离层水突水危险性指数大于或等于0.5的离层水害模式为涌突型。通过本次研究,加深了对白垩系离层水害问题的认识,创建了一种离层动态演化分析计算模型,提供了离层水害评价及分类的指标。这些研究成果对丰富离层水害相关理论有重大理论意义,对有离层隐患的工作面进行离层水害防治有重大工程实际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骆祥均[8](2018)在《基于采动覆岩离层注浆技术的采煤塌陷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地表沉陷控制理论及覆岩离层注浆充填原理,对覆岩离层注浆技术在实践应用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即准确判断关键层所处层位和与煤层之间的上覆关系,选择合适的注浆时机和注浆层位,布设科学合理的注浆孔,保证充足的注浆充填材料和注浆充填压力。(本文来源于《矿山测量》期刊2018年02期)
黎灵,舒宗运,冯宇锋[9](2018)在《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离层水突水机理分析及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离层水防治技术难题,以郭家河煤矿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多次发生离层突水事故为例,采用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观测、覆岩破坏导水裂隙带高度观测、水质化验分析、工作面地质条件分析、覆岩力学模型分析、数值模拟分析等多种手段对离层水突水影响因素及突水机理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离层水防治技术有效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离层突水为周期来压、向斜构造等多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并提出覆岩破坏"两带"高度观测、顶板富水性探测、富水区及离层水疏放3大离层水防治步骤,对褶曲等构造带预先疏放褶曲构造带富水、破坏离层空间密闭性、疏放离层空间积水的等防治措施,形成离层水探测、防治一体化技术体系。(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于广明,满孝林,胡晓阳,米文瑞,郁炳尧[10](2017)在《扰动覆岩离层异速发展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沉积地层中,岩层表现出层状且具有明显的层面,地下开挖后,覆岩中常常产生沿着层面的离层.但是,由于各层岩性的差异、地下工程开挖工序的变化、岩层层面高度的不同等因素,导致离层规律极其复杂.研究了扰动覆岩离层异速发展问题,首先通过建立岩层地基梁-岩梁组合力学模型,分析和认识了离层异速发展的力学根源;然后,借助相似材料模型试验手段,验证扰动覆岩离层异速发展现象,并系统研究和分析了扰动覆岩离层发展规律,研究揭示了地表沉降与覆岩离层异速增长的关系,这对认识地表沉降基本规律和实施沉降损害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覆岩离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榆树坡煤矿1201工作面为该矿的首采工作面,工作面回采初期顶板发生数次周期性透水事故,严重影响工作面的生产安全。为解决顶板水害的威胁,通过数值模拟及理论计算,对工作面上覆岩层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离层空间发育的位置、充水水源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判别致灾离层,结果表明:1201工作面顶板倾向导水裂隙带高度为52 m,周期性突水水源为直罗组底部粗粒砂岩含水层(第四层),致灾离层为第叁与第四岩层之间的积水离层,据此设计采用离层充水水源疏放及致灾离层充水探放技术防治顶板水害,应用后回采期间工作面涌水量稳定在110~140 m~3/h,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开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覆岩离层论文参考文献
[1].王琼杰.塌陷区治理的一场革命性创新[N].中国矿业报.2019
[2].刘腾.榆树坡煤矿1201工作面覆岩离层水体治理技术研究[J].煤.2019
[3].张鑫全.采动覆岩离层水突水灾害演化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4].刘松涛.通过岩芯分析工作面覆岩离层层位和离层量[J].煤.2018
[5].曹海东.煤层开采覆岩离层水体致灾机理与防控技术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8
[6].徐晓鼎,周跃进,庞顺,李晓彤.浅埋煤层覆岩离层开裂极限跨距研究[J].煤炭技术.2018
[7].贺江辉.煤层开采过程中覆岩离层动态演化研究及离层水害评价[D].中国矿业大学.2018
[8].骆祥均.基于采动覆岩离层注浆技术的采煤塌陷控制方法[J].矿山测量.2018
[9].黎灵,舒宗运,冯宇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离层水突水机理分析及防治[J].煤炭科学技术.2018
[10].于广明,满孝林,胡晓阳,米文瑞,郁炳尧.扰动覆岩离层异速发展问题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