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浓度猝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浓度,几率,氧化钇,成法,温度,荧光粉,溶胶。
浓度猝灭论文文献综述
赵旺,平兆艳,郑庆华,周薇薇[1](2018)在《白光发光二极管用SrGdLiTeO_6:Eu~(3+)红色荧光粉的浓度猝灭和温度猝灭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合成出双钙钛矿结构SrGd_(1-x)LiTeO_6:xEu~(3+)(x=0.1-1.0)红色荧光粉,并采用X-射线衍射、漫反射光谱、光致发光光谱、电致发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对粉体的结构、光致发光特性以及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光色电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荧光衰减曲线测试结果表明Eu~(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x=0.6,更大的掺杂量会引起浓度猝灭.基于van Uitert浓度猝灭公式,提出一种更准确的表达形式用于拟合、分析能量传递类型,揭示出电偶极-电偶极作用导致浓度猝灭.Judd-Ofelt理论计算得出较高的跃迁强度参数和量子效率,说明高度畸变的非心C_1晶体场促使高效的超灵敏跃迁红光发射.在423 K时积分发光强度达到室温时的85.2%,热激活能经计算为0.2941 eV.基于此样品的发光二极管能够发出明亮的红光.综上所述,该类荧光粉表现出良好的发光效率、色纯度以及发光热稳定性,是一种潜在的近紫外激发白光发光二极管用红色荧光粉.(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24期)
朱宪忠,储成林[2](2015)在《Tb~(3+)在Lu_3Ga_5O_(12)中的光致发光性质及浓度猝灭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在还原气氛中制备了(Lu1–xTbx)3Ga5O12荧光粉,研究了其晶体结构、光致发光性能以及Tb3+掺杂浓度对荧光粉性能的影响规律与机制。研究表明:荧光粉具有石榴石型晶体结构,当x增加时,晶格膨胀。荧光粉的激发光谱由归属于Tb3+的4f 8→4f 7 5d1跃迁的A、B两个宽激发带以及归属于4f 8→4f 8跃迁的一些窄谱峰构成;随x的增加,A、B带发生红移,带间距缩小。在紫外光激发下,荧光粉发射绿光;发射光谱对应于Tb3+的5D4→7FJ和5D3→7FJ跃迁,其中5D4→7F5跃迁发射最强。5D4→7FJ各跃迁发射的浓度猝灭以交互作用为主,猝灭浓度xm=0.08。与5D4→7FJ跃迁相比,5D3→7FJ猝灭浓度低,猝灭机制以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下交叉弛豫为主。(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王迪,孟祥雨,赵嘉伟,王迎彬,张月冬[3](2015)在《Ca_9Al(PO_4)_7:Eu~(2+)的发光、浓度猝灭及温度稳定性(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Ca9Al(PO4)7:Eu2+蓝色荧光粉,研究了Ca9Al(PO4)7:Eu2+的发光、浓度猝灭及温度稳定性.Ca9Al(PO4)7:Eu2+的激发光谱覆盖200~350nm紫外区;发射光谱为一主峰位于445nm的宽谱,对应Eu2+的4f65d1→4f7特征跃迁.研究发现,随Eu2+掺杂量的增大,Ca9Al(PO4)7:Eu2+的发射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最大发射强度对应的Eu2+掺杂量为0.01,即存在浓度猝灭效应,对应的机理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依据晶格常数,得出临界距离为2.297nm.在25~300℃范围内改变光谱测量温度,发现温度升高到150℃时,Ca9Al(PO4)7:Eu2+的发射强度变为25℃时的81.0%,对应的激活能为0.268eV,说明材料具有较好的温度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王志军,刘冲,杨志平,李盼来,郭庆林[4](2012)在《Eu~(2+)在Ba_2Ca(BO_3)_2中的发光特性及浓度猝灭(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温固相法,以CaCO3(A.R)、BaCO3(A.R)、H3BO3(A.R)和Eu2O3(99.99%)为原料制备了Ba2Ca(BO3)2∶Eu2+绿色发光材料,测量了材料的晶体结构、发光特性及色坐标等。Ba2Ca(BO3)2∶Eu2+材料的激发光谱覆盖200~500 nm的紫外-可见光区。在400 nm近紫外光激发下,材料的发射光谱为一主峰位于537 nm的非对称宽谱,对应于Eu2+的4f65d1→4f7特征跃迁。研究发现,随Eu2+掺杂浓度的增大,Ba2Ca-(BO3)2∶Eu2+材料的发射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最大发射强度对应的Eu2+掺杂摩尔分数为2%。造成发射强度下降的原因为浓度猝灭,其机理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依据晶格常数及实验光谱数据,得出临界距离Rc分别为2.64 nm和2.11 nm。随Eu2+掺杂浓度的增大,Ba2Ca(BO3)2∶Eu2+材料的色坐标变化微小。计算得到Ba2Ca(BO3)2∶2%Eu2+的转换效率约为72%。(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12年07期)
杨浩,张乐,韩朋德,张其土[5](2012)在《Y_3Al_5O_(12)基质中Dy~(3+)的浓度猝灭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胶-凝胶/燃烧合成法制备不同掺杂浓度的Dy:Y3Al5O12(YAG)发光粉体。分析基质晶体结构、Dy3+掺量对Dy3+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并探讨Dy3+在Y3Al5O12基质中的自身浓度猝灭机制。根据激发光谱,Dy:YAG的主激发峰位置在353 nm,对应Dy3+的6H15/2→6P7/2跃迁。在Dy:YAG晶体结构中,Dy3+取代Y3+的位置具有D2对称性,故Dy:YAG的蓝光发射强度要高于黄光发射强度,且Dy3+最佳摩尔分数为0.02;Dy3+的4F9/2→6H15/2、6H13/2跃迁发射的浓度猝灭机制均为相邻中心的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引起的交叉弛豫(4F9/2+6H15/2→6H9/2+6F3/2)所造成的。(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田少华[6](2011)在《Eu~(2+)在氯硼酸钙中的发光及浓度猝灭》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种近紫外和蓝光激发型Ca2BO3Cl:Eu2+黄色发光材料。以460nm蓝色光为激发源,测得Ca2BO3Cl:Eu2+材料的发射光谱为一单峰宽谱,主峰位于573 nm;监测573 nm发射峰,所得激发光谱覆盖300-500 nm,主峰位于413nm和475nm。在0.5%-4%改变Eu2+的掺杂量,研究了材料的晶体结构及发射强度等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Eu2+的掺杂并未影响材料的晶体结构;但发射强度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Eu2+浓度为2%时,强度最大;利用Dexter理论对Eu2+发射的浓度猝灭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出其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期刊2011-09-05)
刘桂霞,白海英,董相廷,王进贤[7](2011)在《Y_2O_3:Eu~(3+)@Gd_2O_3核壳结构发光材料的制备与浓度猝灭》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均匀球形的Y2O3:Eu3+@Gd2O3核壳结构纳米发光材料,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荧光光谱等表征样品的形貌、结构及发光性能。结果表明:Y2O3:Eu3+表面成功包覆了Gd2O3,包覆后仍为均匀的球形,包覆层厚度约为5 nm;包覆前后样品的猝灭浓度均为7%(摩尔分数),包覆后核壳结构的发光强度比未包覆的增强,随着Eu3+浓度提高,发光强度明显增强。(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1年09期)
刘永皓,佟欣[8](2011)在《基于能量传递的Er~(3+)浓度猝灭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Er3+离子4I13/2能级的荧光衰减几率,建立了Er3+基于OH-基团作为猝灭中心的浓度猝灭模型。根据Auzel的理论模型分析了浓度猝灭机制,拟合结果表明体系中的浓度猝灭过程先后经历了受限扩散弛豫和快速扩散弛豫两种猝灭过程。(本文来源于《大庆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杨志平,王凤和,李盼来,刘玉峰[9](2010)在《Eu~(3+)在LiSrPO_4中的发光及浓度猝灭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白光发光二极管用LiSrPO4∶Eu3+红色荧光粉。测量了LiSrPO4∶Eu3+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结果显示材料的发射光谱为一系列尖峰,主峰位于616nm,具有很强的红光发射;激发光谱中O2-→Eu3+的电荷迁移态CTS(220~310nm)非常低,Eu3+的f→f(310~500nm)跃迁吸收很强,主峰位于393nm,与InGaN(350~410nm)管芯匹配。比较了LiSrPO4∶Eu3+与LiCaPO4∶Eu3+、LiBaPO4∶Eu3+发射光谱的差异,这叁种晶体中Eu3+占据的格位对称性按Ca、Sr、Ba顺序逐渐增加。根据Dexter理论判定Eu3+在LiSrPO4中的浓度猝灭机理为电四极-电四极(q-q)相互作用。加入电荷补偿剂Li+、Na+和Cl-均提高了LiSrPO4∶Eu3+材料的发射强度。LiSrPO4∶Eu3+是一种适合白光发光二极管激发的红色荧光粉。(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0年02期)
刘永皓,徐权[10](2010)在《不同Er~(3+)离子掺杂浓度下硼铋酸盐玻璃荧光浓度猝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系列不同Er3+离子掺杂浓度的硼铋酸盐玻璃样品,在常温条件下测量了样品的吸收光谱和荧光衰减曲线。通过分析Er3+离子4I13/2能级的荧光衰减几率,建立了Er3+基于OH-基团作为猝灭中心的浓度猝灭模型。通过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机理计算了Er3+离子在硼铋酸盐玻璃中发生荧光浓度猝灭的相互作用微参量,并与其它玻璃基质进行了比较。(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2期)
浓度猝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在还原气氛中制备了(Lu1–xTbx)3Ga5O12荧光粉,研究了其晶体结构、光致发光性能以及Tb3+掺杂浓度对荧光粉性能的影响规律与机制。研究表明:荧光粉具有石榴石型晶体结构,当x增加时,晶格膨胀。荧光粉的激发光谱由归属于Tb3+的4f 8→4f 7 5d1跃迁的A、B两个宽激发带以及归属于4f 8→4f 8跃迁的一些窄谱峰构成;随x的增加,A、B带发生红移,带间距缩小。在紫外光激发下,荧光粉发射绿光;发射光谱对应于Tb3+的5D4→7FJ和5D3→7FJ跃迁,其中5D4→7F5跃迁发射最强。5D4→7FJ各跃迁发射的浓度猝灭以交互作用为主,猝灭浓度xm=0.08。与5D4→7FJ跃迁相比,5D3→7FJ猝灭浓度低,猝灭机制以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下交叉弛豫为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浓度猝灭论文参考文献
[1].赵旺,平兆艳,郑庆华,周薇薇.白光发光二极管用SrGdLiTeO_6:Eu~(3+)红色荧光粉的浓度猝灭和温度猝灭行为[J].物理学报.2018
[2].朱宪忠,储成林.Tb~(3+)在Lu_3Ga_5O_(12)中的光致发光性质及浓度猝灭机制[J].硅酸盐学报.2015
[3].王迪,孟祥雨,赵嘉伟,王迎彬,张月冬.Ca_9Al(PO_4)_7:Eu~(2+)的发光、浓度猝灭及温度稳定性(英文)[J].光子学报.2015
[4].王志军,刘冲,杨志平,李盼来,郭庆林.Eu~(2+)在Ba_2Ca(BO_3)_2中的发光特性及浓度猝灭(英文)[J].发光学报.2012
[5].杨浩,张乐,韩朋德,张其土.Y_3Al_5O_(12)基质中Dy~(3+)的浓度猝灭机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6].田少华.Eu~(2+)在氯硼酸钙中的发光及浓度猝灭[C].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2011
[7].刘桂霞,白海英,董相廷,王进贤.Y_2O_3:Eu~(3+)@Gd_2O_3核壳结构发光材料的制备与浓度猝灭[J].硅酸盐学报.2011
[8].刘永皓,佟欣.基于能量传递的Er~(3+)浓度猝灭效应分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
[9].杨志平,王凤和,李盼来,刘玉峰.Eu~(3+)在LiSrPO_4中的发光及浓度猝灭机理[J].硅酸盐通报.2010
[10].刘永皓,徐权.不同Er~(3+)离子掺杂浓度下硼铋酸盐玻璃荧光浓度猝灭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