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论文-茹艳

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论文-茹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乐,文艺,政治

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茹艳[1](2019)在《从《乐记》看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礼记·乐记》中的礼乐辅政、礼主乐辅的思想传递着中国古人用"乐"来辅助治理国家的智慧,而古今关于"乐"(今之文艺)之功能的认识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根据今天的社会现实同时吸收借鉴先人的智慧,我们应该认识到文艺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21期)

陈晨[2](2017)在《华岗论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岗对艺术与政治的关系研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对于文学艺术到底是从自身审美规律出发,还是从既定的公式出发,是应该服从政治需要还是服从审美诉求,都给予了明确的回答。华岗重视文艺的审美特性和美学规律,在文艺批评的定位、目的和任务上都有独特的见解,对当时的"美学大讨论"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7年20期)

王卉[3](2017)在《“双百”方针基本经验及其发展——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遏制教条主义、思想僵化和文化专制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在探索建设道路上摸索前行,逐渐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历史和实践证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正确处理政治与学术、政治与文化艺术之间的关系的重要保证。在毛泽东时期"双百"方针基本经验和发展下关于文化与政治的关系问题的理论和实践得以继承和发展。(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7年11期)

都广燕[4](2017)在《延安鲁艺教育研究(1938-1942)》一文中研究指出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以下简称“鲁艺”)教育既是中国抗战史的重要篇章,也是中国文艺教育史的重要阶段,开创了中国现代革命文艺教育的先河。鲁艺创建初期,抗日救亡的使命削弱了延安文人对文艺“经院式”的探讨,40年代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日常”特征,延安文人开始思考文艺的审美特性,以鲁艺为代表的延安文艺机构走上了片面追求艺术提高的道路。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对文艺与政治关系进行权威解读,一方面强调文艺为政治服务,另一方面强调工农兵群体在文艺中的地位。鲁艺迅速结束“关门提高”,将政治因素与文艺教育相结合。这里的“政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于是延安鲁艺文艺教学与创作都走上了革命化、大众化方向。鲁艺将文艺教育与政治因素有机融合,实现文艺教育的繁荣。政治因素对鲁艺的影响体现在创立过程、办学方针、人才培养、教育学制与内容安排以及文艺作品等诸多方面。集中表现为鲁艺探索出的“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教育新路径:坚持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坚持文艺教育大众化方向。在政治因素的影响下,鲁艺教育顺应中国抗战的实际,顺应工农群众对文艺的渴求,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得到大幅度提升,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贡献。政治与文艺虽同属于意识形态,但两者有着各自不同的特性与规律,混淆二者的界限不仅对政治产生消极影响,也不利于文艺的健康发展。我国文艺界“去政治化”现象凸显,部分学者片面强调文艺的独立性,刻意回避政治的介入。如何正确处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成为当前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通过对鲁艺教育中政治因素的研究,总结处理文艺与政治关系的经验与启示:明确“政治”内涵及外延;增强文艺工作者的“政治自觉”意识;加强政治对文艺的指导与管理。有助于我们在推进文艺教育事业进程中把握当前与长远、普及与提高、个性与共性这几对矛盾关系,从而正确处理文艺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慎选文艺教育发展路径,谋划文艺教育人才培养战略,实现我国文艺与教育事业的新繁荣。(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7-05-01)

马钊[5](2016)在《政治、宣传与文艺:冷战时期中朝同盟关系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抗美援朝战争在新中国的革命历史书写和大众记忆中占有重要地位,战争中确立的中朝同盟不仅是抗美援朝运动的政治基础,还是冷战时期中国国际战略的重要基石。作家积极参与到抗美援朝运动之中,成为宣传国际主义政治理念的重要力量。以巴金、老舍、杨朔、路翎为代表,作家们在抗美援朝运动期间,以及漫长的战后岁月,创作了大量朝鲜题材文学作品,描写了母亲失去儿子、妇女经受家庭破碎、儿童失去父亲的场景。通过虚构的人物形象,文学作品成功地将中国革命语境中经典的军民鱼水情的叙事模式延伸到了异国他乡,用大众所熟悉的家庭话语诠释了国际主义政治理念,用传统的伦理道德的合理性诠释了共产主义世界革命的意识形态的合法性。中国志愿军战士以兄长、儿子、父亲的身份融入异国战地生活,完成革命话语下中国对同盟国的扶危济困与政治启蒙的光荣责任。抗美援朝文学作品中的朝鲜叙事影响深远,不仅强化了中朝两国友谊与军事同盟的战争宣传主题,还建构了冷战时期社会主义中国的世界想象(特别是"第叁世界"),奠定了新中国积极投身国际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大众文化基础。(本文来源于《文化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宋建林[6](2015)在《新时期文艺与政治关系研究的偏误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文艺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既不是"从属"和"服务"的主仆关系,也不是"淡化"和"脱离"的疏离关系,而应当成为相互影响、互渗互动的良性关系。正确处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既要反对文艺服务于政治的唯政治化倾向,也要反对文艺脱离政治的"去政治化"倾向。审美主义理论对文艺与政治关系的错误阐释,造成了新时期文艺研究和创作实践中出现一种淡化、消解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忽视甚至拒斥文艺的社会历史因素和人文精神的倾向,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要走出文艺研究中文艺与政治关系的理论误区,必须摆脱以二元对立逻辑来推演文艺与政治关系的研究范式,突破唯政治化和"去政治化"等狭隘文艺观念的束缚,重新审视文艺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旬)》期刊2015年10期)

罗嗣亮[7](2015)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文艺与政治关系思想对现代文艺转型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延安时期,毛泽东提出"文艺服从于政治"的命题,与当时亟需借文艺进行革命动员、毛泽东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独特理解、时人对"文化"一词的理解和使用以及对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篇名的误译有关。尽管这一命题为文艺与政治规定了一种为现实所需要的"不平等"关系,但毛泽东始终反对政治对文艺的过度挤压,主张二者应是一种张力关系,即文艺不应脱离政治,但又须在关注和表现政治的同时保持自身的艺术独特性。这一关系远非"文艺服从于政治"所能概括。毛泽东对文艺与政治张力关系的建构,对于中国文艺走出狭小的个人生活、发掘和表现底层群众的社会生活与诉求,以及辩证处理政治性与艺术性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今天亦具有启迪意义。(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15年04期)

厉磊[8](2014)在《正确处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重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研究指出毛泽东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入论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虽然时过境迁,但对我国当前的文化工作仍有重要启示,包括坚持正确的方向,坚守严格的底线以及追求文艺与政治的统一。(本文来源于《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王卉[9](2014)在《由《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观当代文艺与政治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到在1979年第4期《上海文学》发表的《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再到1990年5月28至30日召开了"世纪之交:中国文艺理论研讨会"直到现在,文艺界一直关注着"文艺与政治关系"的问题。当代文艺大众化、视觉化和消费化的趋势和现状更使得我们不得不再重提这样的问题,如何使人民群众获得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4年20期)

刘雪晴[10](2013)在《瞿秋白论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文艺大众化是瞿秋白文学批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政治家,瞿秋白的观点中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和"工具论"色彩,他反映了当时革命文艺队伍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态度,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观点对当时中国社会和文坛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3年08期)

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华岗对艺术与政治的关系研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对于文学艺术到底是从自身审美规律出发,还是从既定的公式出发,是应该服从政治需要还是服从审美诉求,都给予了明确的回答。华岗重视文艺的审美特性和美学规律,在文艺批评的定位、目的和任务上都有独特的见解,对当时的"美学大讨论"有着积极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茹艳.从《乐记》看文艺与政治的关系[J].艺术评鉴.2019

[2].陈晨.华岗论文艺与政治的关系[J].芒种.2017

[3].王卉.“双百”方针基本经验及其发展——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思考[J].山西青年.2017

[4].都广燕.延安鲁艺教育研究(1938-1942)[D].清华大学.2017

[5].马钊.政治、宣传与文艺:冷战时期中朝同盟关系的建构[J].文化研究.2016

[6].宋建林.新时期文艺与政治关系研究的偏误与反思[J].美与时代(下旬).2015

[7].罗嗣亮.延安时期毛泽东文艺与政治关系思想对现代文艺转型的意义[J].学术交流.2015

[8].厉磊.正确处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重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4

[9].王卉.由《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观当代文艺与政治关系[J].科技视界.2014

[10].刘雪晴.瞿秋白论文艺与政治的关系[J].文学教育(上).2013

标签:;  ;  ;  

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论文-茹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