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皮肤血流灌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心肌,电针,皮肤,损伤,脏腑,微循环,针灸。
皮肤血流灌注论文文献综述
董徽徽,高炳宏,朱欢[1](2019)在《下肢间歇负压疗法对优秀赛艇运动员股四头肌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急性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下肢间歇负压疗法对优秀赛艇运动员股四头肌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急性效应,以期为运动员提供一种改善下肢微循环血流状态的方法。方法:以参加2017年全运会的16名上海队优秀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比赛前一周的周日运动员休息时,采用德国生产的VACUSPORT间歇负压体能恢复舱依次对实验组队员进行治疗,利用PeriFlux System 5000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依次采集两组队员干预前后运动员股四头肌皮肤微循环血细胞运动速度(AVBC)、血细胞浓度(CMBC)及血流灌注量(MBP)等数据。另在治疗干预前和第2天清晨采取16名队员的指尖血,测试肌酸激酶(CK)和血尿素(BU)的含量。结果:干预前两组各指标均没有统计学差别,干预后微循环指标变化如下:实验组其AVBC基础值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而差值的增加具有非常显着性变化(P<0.01);其CMBC基础值的增加非常显着(P<0.01);MBP基础值和差值较治疗前显着增加(P<0.05),而加热后值的增加非常显着(P<0.01)。而对照组这叁项指标组内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下肢间歇负压疗法对运动员股四头肌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急性效应作用明显,可能对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消除和身体机能的恢复有着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王丹,嵇波,赵国桢,严明娜,白红新[2](2019)在《电针内关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包经穴皮肤温度、血流灌注量及NE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内关、天泉穴区皮肤温度、血流量及去甲肾上腺素(NE)的影响。方法:6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日组和3日组,2组再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电针组(2Hz,1m A)和高频电针组(100Hz,1m A),大鼠模型制备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电针左侧内关穴每次20min,每日1次,分别治疗1次和治疗3次。在第1次和第3次电针治疗结束后,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和红外热像仪检测各组大鼠内关、天泉穴区皮肤血流量和温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内关、天泉穴区皮肤组织中NE含量;采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浓度评价心肌状态。结果:内关穴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日组和3日组的模型组皮肤温度、血流量显着下降(P<0.05),NE含量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1日组和3日组的低频和高频电针组皮肤温度、血流量显着升高(P<0.05),NE含量显着下降(P<0.05)。天泉穴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日组和3日组的模型组皮肤温度、血流量显着下降(P<0.05),NE含量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1日组的低频和高频电针组皮肤温度、血流量、NE含量无显着变化(P>0.05),3日组的低频电针组皮肤温度和血流量显着升高(P<0.05),NE含量显着下降(P<0.05),高频电针组无显着变化(P>0.05)。结论:低频电针和高频电针提高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大鼠内关、天泉穴区皮肤温度和血流量可能与电针参与下调穴区皮肤组织NE含量有关。(本文来源于《江苏中医药》期刊2019年04期)
董徽徽,高炳宏,朱欢,杨圣韬[3](2019)在《下肢间歇负压疗法对男子赛艇运动员股四头肌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下肢间歇负压疗法对男子赛艇运动员股四头肌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影响,为该方法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国家赛艇集训队的14名男子运动员,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队员每日的训练计划相同,采用德国生产的VACUSPORT间歇负压体能恢复舱对试验组队员实行恢复干预,每次干预20min,每周干预5次,共持续4周。在4周干预前后利用PeriFlux System 5000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采集两组运动员股四头肌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血细胞运动速度(AVBC)及血细胞浓度(CMBC)等数据,测试值包括基础值与加热后值(44℃),并以加热前后的差值作为该指标的储备能力。结果:干预前两组的微循环相关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4周干预后的测试结果如下(1)MBP:试验组MBP的加热后值和前后差值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AVBC:试验组AVBC的加热后值和前后差值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发现,干预后试验组AVBC的加热后值相比干预前显着降低(P<0.01),其加热前后差值相比干预前显着降低(P<0.05)。(3)CMBC:试验组CMBC的加热后值和前后差值均非常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下肢间歇负压疗法可改善男子赛艇运动员股四头肌皮肤微循环血流状态,对促进体能的快速恢复有着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于杨,赵云来,宋国华,秦树存[4](2018)在《氢氧混合气对健康人皮肤血流灌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试健康人吸入高浓度氢氧混合气对皮肤循环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应用Moor FLPI-2激光散斑血流实时成像系统,检测12名健康成人志愿者吸入高浓度氢氧混合气(66.7%氢+33.3%氧)前后面部和手部皮肤循环血流量。结果吸入氢氧混合气半小时后,面部皮肤血流量较吸气前增加9.7%(P<0.05),手背部皮肤血流量较吸气前增加27.1%(P<0.01),对指尖等部位血流量增加作用尤其明显。结论短时吸入氢氧混合气能显着增加健康人面部和手部皮肤血流灌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动脉硬化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严明娜,嵇波,王丹,赵国桢,白红新[5](2018)在《高频电针刺激“内关”穴和非穴后对心肌缺血大鼠“内关”“天泉”穴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高频电针刺激"内关"穴和非穴后对大鼠"内关""天泉"穴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高频电针"内关"组、高频电针非穴组5组。高频电针"内关"组采取每日电针大鼠左侧"内关"穴,高频电针非穴组采取每日电针非穴。于治疗结束30 min后,应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双侧"内关""天泉"穴区域的皮肤血流灌注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穴位血流灌注量均降低(P<0.05),且双侧"内关"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显着升高(P<0.05)。结论:高频电针"内关"穴组心肌缺血情况有所改善,且心肌处于不同状态时,"内关"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变化显着。(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期刊2018年04期)
游敏,程凯,嵇波,吴娇娟,王丹[6](2018)在《大鼠不同心肌状态时相关经穴与非穴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测大鼠心肌不同状态下,体表相关经穴和非经非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变化,探寻机体的机能状态与相关经穴的特异反映规律。方法:将10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成1日组、3日组,再各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电针经穴组和低频电针非穴组,每小组各10只。行干预后,即刻以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分别观测各组各检测区域皮肤血流灌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大鼠心肌缺血时,模型组"内关穴"区血流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经穴组"内关穴"区血流量明显升高(P<0.01),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大鼠心肌不同状态时,相关经穴区皮肤血流随之变化,具有一定的特征,相对非穴能较为特异地反映大鼠的心肌情况。(本文来源于《针灸临床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傅萍,阮灵秀,张学君[7](2017)在《不同刮法对健康人心包经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刮痧疗法是利用特制的牛角刮痧板,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循行经络或病变特点,涂抹刮痧油等介质在体表进行刮拭[1],从而起到治疗作用。目前多项研究证明,传统刮痧的作用机制与改善微循环密切相关[2-4]。经络刮疗法则是用牛角板在经络穴位上顺经进行无痛无痕的快速刮疗,无出痧,无外用佐剂,利用皮部与经络的关系,遵循"经络以通为用"的原则,自李定忠教授的"经络皮(本文来源于《福建中医药》期刊2017年05期)
嵇波,刘亚利,赵国桢,张平,王丹[8](2016)在《基于不同心肌状态下相关经穴皮肤血流灌注量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借助心肌缺血损伤模型,探讨心肌正常态、缺血损伤病理态、低频电针和高频电针干预状态下相关经穴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变化的规律。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经穴低频电针治疗组、经穴高频电针治疗组,每组10只。于第叁天治疗结束后,采用肛染色观测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应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观测心肌缺血损伤大鼠相关经穴"内关"、"郄门"、"天泉"经穴区域和非经非穴对照点的皮肤血流灌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组"内关"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内关"穴区皮肤血流量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经穴低频电针组和经穴高频电针组"内关"穴区皮肤血流量均显着升高(P<0.01)。各组"郄门"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郄门"穴区皮肤血流量均无显着性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经穴低频电针组左侧和经穴高频电针组"郄门"穴区皮肤血流量显着升高(P<0.01,P<0.05)。各组"天泉"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假手术组右侧"天泉"穴区皮肤血流量显着降低(P<0.05),模型组"天泉"穴区皮肤血流量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经穴低频电针组经穴高频电针组"天泉"穴区皮肤血流量均显着升高(P<0.01)。心包经上"内关"、"郄门"和"天泉"横向比较,发现心肌处于缺血状态时,"天泉"和"内关"穴区血流灌注量减少最明显,"郄门"穴区血流有降低趋势,但无显着变化;经穴低频电针治疗后,"内关"、左侧"郄门"和"天泉"穴区血流灌注量均升高,以"内关"穴区血流灌注量恢复最接近正常;经穴高频电针治疗后,"内关"、"郄门"和"天泉"穴区血流灌注量均升高,以"天泉"和右侧"内关"穴区血流灌注量恢复最接近正常。结论:大鼠心肌处于不同状态时,相关经脉不同经穴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存在一定的变化特征,以"内关"穴和"天泉"穴尤为明显。(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国际针灸推拿技法演示暨2016年腧穴耳穴应用与针灸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09-10)
路雅雯,嵇波,戴健,赵国桢,王丹[9](2016)在《大鼠心肌处于不同状态时“内关”与非经非穴皮肤血流灌注量的比较及治疗次数对其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借助心肌缺血损伤模型,探讨心肌正常态、缺血损伤病理态、低频或高频电针干预后相关经穴及非经非穴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变化规律及治疗次数对其影响。方法:将10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1日治疗组和3日治疗组,每大组再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电针"内关"穴组(经穴低频组)、高频电针"内关"穴组(经穴高频组),每组10只。于第一天和叁天治疗结束后,采用HE染色观测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应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观测心肌缺血损伤大鼠相关经穴"内关"和非经非穴区域的皮肤血流灌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1日或3日模型组"内关"穴区皮肤血流量显着降低(P<0.05,P<0.01),且模型3日组较模型1日组"内关"和非经非穴皮肤血流量皆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1日或3日经穴低频电针组和经穴高频电针组"内关"穴区皮肤血流量均显着升高(P<0.05,P<0.01)。结论:"内关"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较非经非穴能相对特异地反映大鼠心肌处于不同状态的变化,尤其是低频或高频治疗后随次数增加能阻抑由于心肌缺血损伤以后诱发的相关经穴皮肤血流灌注量下降的情况,且3次治疗后以高频电针治疗更为明显,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国际针灸推拿技法演示暨2016年腧穴耳穴应用与针灸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09-10)
刘亚利,赵国桢,张平,嵇波,戴健[10](2016)在《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大鼠相关经穴皮肤血流灌注量影响的后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处于正常生理态、心肌缺血损伤病理态、低频或高频电针干预态时相关经穴皮肤血流灌注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探寻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心肌缺血损伤后其相关经穴反映的后效应。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经穴低频电针治疗组(经穴A组)、经穴高频电针治疗组(经穴B组)5组,每组10只。于第3次治疗结束后即刻、30 min、60 min应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观测各组大鼠双侧内关、郄门、天泉穴区和非经非穴对照点的皮肤血流灌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内关、郄门、天泉双侧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均显着降低(P<0.01,P<0.05);低频或高频电针治疗后,各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不同程度升高,其中经穴A组内关、郄门、天泉双侧穴区均以治疗后即刻血流灌注量更接近空白对照组;经穴B组左侧3个穴位均以治疗后30 min更接近空白对照组,而右侧3个穴位均以治疗后60 min更接近空白对照组。结论低频电针在干预心肌缺血损伤时对穴区血流灌注量变化影响的即时效应优于高频电针;高频电针在干预心肌缺血损伤时对穴区血流灌注量变化影响的后效应优于低频电针。(本文来源于《上海针灸杂志》期刊2016年06期)
皮肤血流灌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内关、天泉穴区皮肤温度、血流量及去甲肾上腺素(NE)的影响。方法:6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日组和3日组,2组再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电针组(2Hz,1m A)和高频电针组(100Hz,1m A),大鼠模型制备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电针左侧内关穴每次20min,每日1次,分别治疗1次和治疗3次。在第1次和第3次电针治疗结束后,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和红外热像仪检测各组大鼠内关、天泉穴区皮肤血流量和温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内关、天泉穴区皮肤组织中NE含量;采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浓度评价心肌状态。结果:内关穴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日组和3日组的模型组皮肤温度、血流量显着下降(P<0.05),NE含量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1日组和3日组的低频和高频电针组皮肤温度、血流量显着升高(P<0.05),NE含量显着下降(P<0.05)。天泉穴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日组和3日组的模型组皮肤温度、血流量显着下降(P<0.05),NE含量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1日组的低频和高频电针组皮肤温度、血流量、NE含量无显着变化(P>0.05),3日组的低频电针组皮肤温度和血流量显着升高(P<0.05),NE含量显着下降(P<0.05),高频电针组无显着变化(P>0.05)。结论:低频电针和高频电针提高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大鼠内关、天泉穴区皮肤温度和血流量可能与电针参与下调穴区皮肤组织NE含量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皮肤血流灌注论文参考文献
[1].董徽徽,高炳宏,朱欢.下肢间歇负压疗法对优秀赛艇运动员股四头肌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急性效应[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
[2].王丹,嵇波,赵国桢,严明娜,白红新.电针内关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包经穴皮肤温度、血流灌注量及NE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19
[3].董徽徽,高炳宏,朱欢,杨圣韬.下肢间歇负压疗法对男子赛艇运动员股四头肌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9
[4].于杨,赵云来,宋国华,秦树存.氢氧混合气对健康人皮肤血流灌注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8
[5].严明娜,嵇波,王丹,赵国桢,白红新.高频电针刺激“内关”穴和非穴后对心肌缺血大鼠“内关”“天泉”穴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8
[6].游敏,程凯,嵇波,吴娇娟,王丹.大鼠不同心肌状态时相关经穴与非穴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变化特征[J].针灸临床杂志.2018
[7].傅萍,阮灵秀,张学君.不同刮法对健康人心包经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影响[J].福建中医药.2017
[8].嵇波,刘亚利,赵国桢,张平,王丹.基于不同心肌状态下相关经穴皮肤血流灌注量变化的研究[C].第四届国际针灸推拿技法演示暨2016年腧穴耳穴应用与针灸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9].路雅雯,嵇波,戴健,赵国桢,王丹.大鼠心肌处于不同状态时“内关”与非经非穴皮肤血流灌注量的比较及治疗次数对其影响[C].第四届国际针灸推拿技法演示暨2016年腧穴耳穴应用与针灸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10].刘亚利,赵国桢,张平,嵇波,戴健.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大鼠相关经穴皮肤血流灌注量影响的后效应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