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质体,紫外线,芽孢,菌株,苎麻,蛋白酶,枯草。
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论文文献综述
刘海英,张运峰,范永山,李科南,刘先拉[1](2011)在《紫外线对杏鲍菇原生质体的诱变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菌株PL7的原生质体进行了紫外线诱变的研究。结果发现,用20W紫外灯(245nm),在垂直距灯管30cm处照射90s,PL7菌株的原生质体致死率达74%。获得再生菌株234株,其中20株与亲本菌株PL7有明显的拮抗反应,6个菌株菌落生长速度提高11.0%~17.8%,液体培养生物量提高19.3%~32.4%,Rep-PCR分析表现为新的基因型。通过出菇试验,6个菌株较PL7菌株长满培养料天数缩短3~6d,出现原基的时间提前5~8d,第一茬平均产量提高12.5%~40.6%,总生物学效率提高11.1%~32.4%。结果表明原生质体诱变是快速选育食用菌高产新菌株和改善品种性状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王军,黄秀琴,黄小云,孙冬梅,王洁[2](2011)在《苎麻脱胶菌株的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育种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苎麻的生物脱胶,本研究对苎麻脱胶菌株HY11原生质体进行紫外诱变筛选,以诱变菌株的果胶酶活性为筛选指标,筛选出脱胶菌株HY11-73,并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及脱胶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Y11-73果胶酶产量高于出发菌HY11 123.3%,生长速度提高了42.86%;诱变菌HY11-73对苎麻具有较好的脱胶效果,3 d可以完成脱胶,苎麻的失重率为34.04%;脱胶后纤维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诱变菌HY11-73除水溶物含量外其余指标均优于出发菌HY11。(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03期)
祝子坪,马海乐[3](2007)在《桑黄菌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及高产菌株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紫外线诱变桑黄菌原生质体,经过初筛、复筛,得到10株变异株。选生长速度最快的5株进行瓶发酵,发酵产量均有所提高,产量最高的菌株比出发菌株提高20.78%。经平板传代,5代以后,变异株的生长速度仍较稳定,无明显回复突变。结果表明,桑黄菌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是桑黄菌菌株选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食用菌》期刊2007年05期)
祝子坪,马海乐,曲文娟[4](2007)在《He-Ne激光与紫外线复合诱变桑黄菌原生质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桑黄菌原生质体进行He-Ne激光与紫外复合诱变处理,经过3代筛选,筛选出了5株变异株S1~S5。5株变异株菌丝发酵产量比出发菌株均有所提高,S1比出发菌株增产64.06%;其中3株变异株多糖含量增加,多糖含量最高的菌株S4比出发菌株提高13.84%。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变异株酯酶酶谱发生了变化,传代培养表明变异株具有较稳定的遗传性,正变异率估算表明He-Ne激光与紫外线复合诱变桑黄菌原生质体优于紫外线诱变。(本文来源于《应用激光》期刊2007年03期)
朱林东,金志华[5](2006)在《紫外线诱变原生质体选育普那霉素高产菌株》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考察了制备普那霉素产生菌始旋链霉菌(Streptomyces pristinaespiralis 11-2)原生质体时甘氨酸浓度、酶解时间及酶解温度对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以望获得最佳的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并对S.pristinaespiralis 11-2原生质体进行紫外线诱变和普那霉素抗性筛选以望获得普那霉素高产菌株。试验结果表明普那霉素产生菌始旋链霉菌(S.pristinaespiralis 11-2)在含 0.5%甘氨酸的种子培养基中培养48h后收集菌丝体,经2 mg/ml溶菌酶在30℃下作用90min可(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期刊2006-11-01)
肖怀秋,兰立新,李玉珍[6](2006)在《亚硝酸与紫外线复合诱变原生质体选育产酶菌株》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出一株稳定、高产的产中性蛋白酶菌株。方法:以突变株UV_(11)(原生质体紫外诱变得到)为出发菌株,在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最佳条件下制备原生质体并进行亚硝酸与紫外线复合诱变。结果:得到突变株Bacillus subtilis UN_(19),产酶活力从最初的378.97U/ml提高到3965.84U/ml。结论:亚硝酸与紫外线复合诱变原生质体是一种很好的诱变方式。(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06年05期)
刘敏[7](2005)在《产漆酶杏鲍菇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育种及其发酵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杏鲍菇(Pleurotus erygii)又名刺芹侧耳,隶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 mycotina ), 层菌纲( Hymenomycetes ) , 无隔担子菌亚纲(Homobasidiomycetidae),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杏鲍菇菌肉肥厚,营养丰富,有降血压和降血脂的作用。(陈士瑜,陈海英,2000)。杏鲍菇有多种胞外酶,漆酶(Laccasse)、过氧化物酶、芳基乙醇氧化酶(Aryl-alcohol oxidase,AAO)等,其中漆酶引起人们的大量关注。漆酶是一种含有4 个铜离子(Ⅱ)的胞外多酚氧化酶,属于铜蓝蛋白家族,普遍存在于白腐菌中。杏鲍菇降解木质素能力强,与所含漆酶活性高密切相关。C Mu?oz 等(C Mu?oz, F Guillén, A T Martínez,1997)纯化了两种杏鲍菇漆酶同工酶:漆酶I和漆酶Ⅱ。两者都是单体糖蛋白,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为7%和1%,分子量(SDS-PAGE)分别为65kDa 和61kDa,pI 分别为4.1和4.2。Guillen F 等(Guillen F, Martinez AT, Martinez MJ,1992)也发现杏鲍菇培养物中有漆酶活性。从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美味侧耳(Pleurotus sapidus)、茶薪菇(Agrocy becylindracea)、肺形侧耳(Pleutotus pulmonarius)和香菇(Lentinula edodes)子实体中提取漆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酶活并同杏鲍菇漆酶相比,发现杏鲍菇漆酶活性最高。杏鲍菇发酵液中与木质素降解相关的氧化酶也是漆酶活性高峰出现最早。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中具有重要意义。1972 年荷兰De Vessels首次用裂解酶分离了裂褶菌原生质体,随后又分离了双孢蘑菇和草菇的原生质体。1980 年以后,有关食用菌原生质体分离的报道大量增加(刘祖同,1999)。本文采用紫外线诱变原生质体技术,选育杏鲍菇高产漆酶菌株,并研究了所选育的变异株深层发酵培养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及其所产漆酶的部分生物学性质,为杏鲍菇生产漆酶的应用提供了参考。实验结果表明,杏鲍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最佳条件为:在30℃、pH5.5、1.5%溶壁酶条件下,以0.6mol/L 甘露醇作为稳渗剂,酶解2.5h,原生质体产量达到2.90×107个/mL。将所得原生质体过滤、纯化、稀释后涂布再生培养基,再生率为0.18%。紫外灯照射杏鲍菇原生质体不同时间,经过粗筛和精筛后,从中选出(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5-06-01)
唐丽华[8](2004)在《紫外线诱变产黄青霉菌原生质体选育高产菌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菌种诱变筛选过程中,往往由于细胞壁的存在而影响其对外界理化因子的敏感性,因而我们采用细胞脱壁后再进行紫外线诱变处理的方法,选育青霉素高产优质菌株。分离纯化得到276~#菌株,摇瓶考查青霉素效价和总产量分别提高了8.2%和6.4%,对氧的需求也有所降低,达到了预期效果。(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药》期刊2004年02期)
卫军,陈春涛,王岁楼,彭新榜,王军[9](2003)在《法夫酵母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育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法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对其原生质体进行诱变育种,筛选出一株最适生长温度比诱变前提高10℃的突变菌株,该菌株β-胡萝卜素产量比突变前提高了121%。经多次传代生产性能稳定。(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03年05期)
陈志高,沈建新,胡叶碧[10](2001)在《紫外线和氯化锂对核糖苷链霉菌原生质体诱变作用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糖霉素产生菌核糖苷链霉菌 (Streptomyces ribosidificus)原生质体经紫外线和氯化锂复合处理得到 2株新的菌株 RF2 - 2 5和 RF3- 173,产生抗生素核糖霉素的能力分别比出发株 RF- 5提高了 17%和 15 .3% ,且已供工业化正常生产。该方法简单易行 ,效果很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01年04期)
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实现苎麻的生物脱胶,本研究对苎麻脱胶菌株HY11原生质体进行紫外诱变筛选,以诱变菌株的果胶酶活性为筛选指标,筛选出脱胶菌株HY11-73,并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及脱胶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Y11-73果胶酶产量高于出发菌HY11 123.3%,生长速度提高了42.86%;诱变菌HY11-73对苎麻具有较好的脱胶效果,3 d可以完成脱胶,苎麻的失重率为34.04%;脱胶后纤维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诱变菌HY11-73除水溶物含量外其余指标均优于出发菌HY1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论文参考文献
[1].刘海英,张运峰,范永山,李科南,刘先拉.紫外线对杏鲍菇原生质体的诱变作用[J].核农学报.2011
[2].王军,黄秀琴,黄小云,孙冬梅,王洁.苎麻脱胶菌株的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育种及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1
[3].祝子坪,马海乐.桑黄菌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及高产菌株选育[J].食用菌.2007
[4].祝子坪,马海乐,曲文娟.He-Ne激光与紫外线复合诱变桑黄菌原生质体的研究[J].应用激光.2007
[5].朱林东,金志华.紫外线诱变原生质体选育普那霉素高产菌株[C].第叁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2006
[6].肖怀秋,兰立新,李玉珍.亚硝酸与紫外线复合诱变原生质体选育产酶菌株[J].生物技术.2006
[7].刘敏.产漆酶杏鲍菇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育种及其发酵条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
[8].唐丽华.紫外线诱变产黄青霉菌原生质体选育高产菌种[J].黑龙江医药.2004
[9].卫军,陈春涛,王岁楼,彭新榜,王军.法夫酵母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育种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3
[10].陈志高,沈建新,胡叶碧.紫外线和氯化锂对核糖苷链霉菌原生质体诱变作用的探讨[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