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优化土地利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算法,目标,粒子,绩效,古浪县。
优化土地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戴智勇,杨朝现,信桂新,魏耀华,熊想想[1](2019)在《丘陵山区土地利用冲突评价及调控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丘陵山区土地利用冲突评价可为土地利用调控优化与空间管控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撑.以重庆市江津区2009年和2016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风险评价方法测算土地利用冲突综合指数,对冲突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土地利用调控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冲突等级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稳定可控、一般冲突、中度冲突、重度冲突,冲突等级空间格局呈现"一江一河叁区"集中连片的分布规律. 2)江津区不同海拔下的土地利用冲突呈现出规律变化特征,海拔越高,冲突程度越小,冲突地类随冲突程度发生相应变化. 3)江津区土地利用冲突指数全局的正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 2016年热点区与冷点区较2009年都有所增加,集聚态势随着时间推移进一步加强. 4)基于江津区不同海拔下的土地利用冲突等级,提出3种土地调控优化策略,引导土地利用空间协调发展,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孟梅,崔雪莹,王志强[2](2019)在《低碳视角下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疆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域,基于碳减排目标建立多目标规划模型,以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土地利用碳排放和土地利用生态效益为目标函数,得到2020年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并将优化方案与规划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优化后的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有所增加,建设用地面积有所减少;与规划方案相比,优化方案中碳排放量减少184.57万t,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增加6.93亿元,虽然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较规划方案减少了,但符合当前中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以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最大化、碳排放最小化和生态效益最大化作为目标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能在保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有效地实现碳减排,并且有助于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的提高,对今后乌鲁木齐市的土地利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9期)
黄迎春[3](2019)在《基于世界城市建设目标的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市提出建设"世界城市"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3年10月6日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明确指出要将北京市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城市,后续又逐渐细化世界城市的建设内容。近年来国内有关世界城市的研究内容广泛,涉及指标体系、金融、保险、交通、文化、旅游、城市空间、土地等方面,其中经济和指标体系方面的研究相对成熟,在土地利用方面的研究尤显不足。土地作为承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载体,土地利用方式直接影响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如果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失衡或布局不合理,势必造成城市中各种机能失调,增加城市运行成本,阻碍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本文基于世界城市建设目标,探索北京市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力求为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提供用地参考。首先应用文献分析法对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城市的人口、产业、土地利用的关系进行梳理,然后应用土地利用流量方法对北京市土地利用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并探索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以及土地利用等方面将北京市与世界城市进行全方位的对比分析,找出北京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选择性借鉴世界城市的经验,对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在土地利用结构发展方向上进行定位,并设定了2020年、203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发展目标,应用多目标优化模型、CA-Markov模型对北京市2020、203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和空间布局模拟。得出如下结论:(1)世界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前期变化剧烈,后期逐渐趋向稳定。纽约市在1988至2000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较大,而从2000年到2014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逐渐趋向稳定。伦敦市土地利用结构自1971年到2005年,建筑用地增长了9%,绿地减少了9%,其他土地类型变化不大。东京从1982年到2002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较大,而在2002年至2011年期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较小。(2)北京市区用地结构不尽合理,居住、生态用地比例过低,工业用地过高。与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城市类似发展阶段相比,北京市区居住用地至少低了5个百分点、生态用地低了15个百分点、工业用地高了12个百分点。(3)北京市用地过度扩张,人均建设用地过高,土地资源利用粗放,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北京市的人均建设用地过高,用地产出效益较低。人均建设用地是纽约2014年的3倍,东京2011年的1.8倍;建设用地地均产值是纽约2014年的1/20,是东京2011年的1/13。与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城市类似发展阶段相比,北京市人均建设用地是伦敦1971年的1.1倍,东京1982年的2倍;建设用地地均产值是伦敦1971年的1/3,是东京1982年的1/5。(4)对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后,优化后的符合基于世界城市建设目标在土地利用结构上设定的定量目标,并且优化后的结构从以往的剧烈变化逐步趋向稳定,符合世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演变规律。同时,优化后的结构比预测结构趋向稳定和可持续,土地利用布局更为集约发展并兼顾生态保护功能。通过土地利用强度指标的计算,发现优化后的土地利用结构有利于减缓土地利用强度的快速增长,减少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从空间布局来看,按现有情况进行预测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依然存在建设用地扩张而生态用地大量减少的局面,而优化后的土地利用结构在空间布局上更多地是在城乡结合部将原本转向为建设用地的土地转变为生态用地,相应地,农用地较预测情况减少,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生态涵养发展区中的农用地部分转化为生态用地。整体上优化后的数量结构的空间布局降低了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转换的频繁性,并使以往土地利用剧烈转换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优化后的结果在空间布局上逐渐趋向集约发展,并更加注重保护生态功能。(本文来源于《北京测绘》期刊2019年10期)
杨瀚驰[4](2019)在《乡村旅游发展对推动农村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优化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开展了乡村旅游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经济水平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土地利用两者间有着紧密的关联,两者之间共同发展、共同促进,通过科学利用农村土地、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小康社会的构建。(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9期)
贾玉杰,杜震洪,张丰,刘仁义[5](2019)在《基于属性权重优化算法的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及差异分解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土地利用绩效现状,探究区域间绩效的差异特征,以31个省域2011—2015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结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可持续性3个角度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用综合主客观赋权的属性权重优化算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改进的TOPSIS模型测度绩效值,并用泰尔指数组间分解法定量分析区域内和区域间差异对总绩效差异的贡献度。结果表明:按叁大地带分组时,东部差异对总体差异贡献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按六大常规分类分组时,华北、华东地区对总体差异贡献较大,东北、西北地区贡献较小;按九大土地利用分类分组时,京津冀鲁区、苏浙沪区对总体差异贡献较大,青藏区、东北区、晋豫区、湘鄂皖赣区贡献较小。总体上,绩效越高的省域对差异贡献越大,绩效越低的省域对差异贡献越小,且各区域间的差异格局长期存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王帝文,李飞雪,陈东[6](2019)在《基于Pareto最优和多目标粒子群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利用优化配置主要是研究土地资源在数量结构、空间布局及综合效益的优化,过程中需考虑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政策影响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很难得到最优方案,给土地利用配置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该文以常州市武进区为研究区,采用基于Pareto最优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构建了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模型,分析了优化后的土地利用配置方案在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上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该模型能够利用粒子群在空间中的分布模拟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并能在多目标控制和条件约束下进行全局优化处理,模型得到的一组符合Pareto最优的土地利用配置方案,能够提高土地的集聚度、适宜度以及区域整体的生态服务价值,从而为土地规划提供了具有不同数量和空间布局特征的方案支持。(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9期)
彭云飞[7](2019)在《基于FLUS模型的大都市区土地利用优化模拟——以深圳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深圳市2010年、2015年和2016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运用FLUS模型对自然发展情景、生态安全情景和生态优化情景3种情景下2030年深圳市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的变化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以2010年为基期模拟2015年土地利用布局的kappa指数为0.862,模拟结果较为理想。3种情景下深圳市2030年土地利用布局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生态优化情景在禁止建设区把部分生产性用地转变为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林地,在限制建设区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在集中连片的控制区内限制生产活动,比自然发展情景和生态安全情景更能达到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本文来源于《山东国土资源》期刊2019年08期)
宋戈,王越,刘馨蕊[8](2019)在《松嫩高平原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模式建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构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模式是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松嫩高平原典型区域巴彦县为研究区,采用GIS和RS技术,利用MATLAB编程,改进多智能体粒子群(MA-PSO)优化模型,建构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模式。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的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优化效果显着,优化模式能够实现研究区粮食生产、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研究区生态安全目标的实现。②在研究区政府Agent、职能部门Agent和公众Agent共同作用下,建构研究区O-I-A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模式,包括政府Agent主导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职能部门Agent主导的生态安全模式和公众Agent主导的粮食生产模式。③经过验证,应用该模式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与研究区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和实际相符,充分说明该研究方法与思路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经济地理》期刊2019年09期)
袁舒琪,李由[9](2019)在《我市有了用地分类“双语词典”》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市有了用地分类“双语词典”!近日,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起草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城乡规划用地分类对应表》(后简称《对应表》)正式出台。《对应表》将原规划、国土部门使用的地类标准进行对应转换,不仅有利于机构改革后规划国土部门职能整合得以进一步加强(本文来源于《厦门日报》期刊2019-08-02)
白文静,刘淑英,王平,祁玉源[10](2019)在《基于灰色多目标线性规划的武威市古浪县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选择具有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特征的武威市古浪县作为实例,运用灰色线性多目标规划法,按照当地经济指标、生态指标、社会指标确定出变量,并且建立出基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叁种目标函数,运用Matlab软件进行计算,通过计算得出基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土地利用优化结构方案在维持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相应的兼顾了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且与约束条件相适应,为古浪县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最优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集体经济》期刊2019年21期)
优化土地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新疆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域,基于碳减排目标建立多目标规划模型,以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土地利用碳排放和土地利用生态效益为目标函数,得到2020年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并将优化方案与规划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优化后的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有所增加,建设用地面积有所减少;与规划方案相比,优化方案中碳排放量减少184.57万t,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增加6.93亿元,虽然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较规划方案减少了,但符合当前中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以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最大化、碳排放最小化和生态效益最大化作为目标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能在保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有效地实现碳减排,并且有助于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的提高,对今后乌鲁木齐市的土地利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优化土地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1].戴智勇,杨朝现,信桂新,魏耀华,熊想想.丘陵山区土地利用冲突评价及调控优化[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孟梅,崔雪莹,王志强.低碳视角下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9
[3].黄迎春.基于世界城市建设目标的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J].北京测绘.2019
[4].杨瀚驰.乡村旅游发展对推动农村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优化的实证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
[5].贾玉杰,杜震洪,张丰,刘仁义.基于属性权重优化算法的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及差异分解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9
[6].王帝文,李飞雪,陈东.基于Pareto最优和多目标粒子群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
[7].彭云飞.基于FLUS模型的大都市区土地利用优化模拟——以深圳市为例[J].山东国土资源.2019
[8].宋戈,王越,刘馨蕊.松嫩高平原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模式建构研究[J].经济地理.2019
[9].袁舒琪,李由.我市有了用地分类“双语词典”[N].厦门日报.2019
[10].白文静,刘淑英,王平,祁玉源.基于灰色多目标线性规划的武威市古浪县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