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召英[1]2003年在《建构主义理论下的生物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教学模式入手来进行教学研究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产生都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实践需求、理论依据和客观物质条件。笔者构建的生物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本研究在深刻理解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建构主义理论对生物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指导意义。由此,构建了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核心依据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该模式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的。其总的教育目标是:使学生在建构对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意义学习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主动建构的态度和能力,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和谐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基本程序为: 教师活动:创设情境—点拨指导—合作互动—迁移训练—反馈调节 学生活动:积极投入—自主探索—意义建构—知识创新—自我监控 认知过程:认知准备—形成认知—深化认知—发展认知—完善认知 学生发展:自我激励—自主建构—协作意识—自我提高—自我评价 这一基本过程,既包括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又包括学生的认知过程,还包括学生的发展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学与认知的统一,是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发展个性的统一。为了验证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教学质量问卷调查及相关实验和教学成绩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及实验中表现出的问题,进行了六方面的讨论:第一,实施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影响。第二,实施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对学生生物学学习兴趣方面的影响。第叁,实施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第四,实施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第五,实施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第六,实施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要求。
浦彤[2]2015年在《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学概念建构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于2012年1月由教育部颁布实施,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最大特点就是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因此,如何帮助初中生建立、理解和应用生物学重要概念是当前概念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学生借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搭建的各种支架的支持与帮助进行独立探索,最终独立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研究后发现,支架式教学确实能有效的帮助初中学生建构生物学概念,尤其对在新情景下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效果显着。在本文中,笔者通过五个章节对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学概念建构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第一章为绪论,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及现状,以及笔者将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原因。第二章为理论研究,主要对支架式教学和生物学概念建构进行了相关概念的界定,并陈述了主要的理论依据。第叁章着重分析了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第四章是本文的研究重点,笔者通过教学实践研究,证实了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学概念建构中的有效性,并且通过叁个具体案例详细介绍和分析了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流程及细节。第五章是结论与反思部分,主要总结了支架式教学模式对初中生物学概念建构的积极作用及应用策略要点。同时反思了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明确了方向。
万晓军[3]2006年在《基于“题组—概念图”的生物学复习模式的研究》文中提出为了适应“3+X”高考背景下学生的生物学科能力培养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研究生物复习模式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教学模式是理论化的教学方法系统,它既是理论系统的具体化,又是教学方法的系统概括。复习模式是复习过程的教学模式,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以“内化学习”为主要特征,构建知识体系,解决再发现的“新”问题,使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反馈系统得到合理组合。 本课题采用文献调查法、访谈和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等教育研究方法,遵循以下思路:提出问题→文献、问卷和访谈调查及分析总结→理论探讨→复习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复习模式的实验研究→结论与思考,构建了基于“题组一概念图”的生物学复习模式,并运用于生物复习教学实践中。 本课题研究分六部分:第一部分导论,说明了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及论文的结构框架;第二部分现状调查,先进行了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研究的文献调查,并确定有代表性的25所学校共415人次为对象,进行生物复习教学现状的问卷和访谈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传统复习模式下的讲授为主、缺乏情境导学、题海战术、不重视学生认知结构的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等弊端及对策;第叁部分理论探讨,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生物新课程理念、现代教学模式等方面,分析探讨了生物复习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模式建构,论述了生物复习建模的必要性及建模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方法,提出了基于“题组一概念图”的生物学复习模式的操作程序、教学策略;第五部分实验研究,根据教育测量学等原理,选择本人所任教的江西省安义中学2006届高叁12、14、16、17班同学作被试,每班50人、共200人,采用轮组对照实验法,实验组采用基于“题组—概念图”的生物复习模式组织教与学、控制组采用传统复习教学模式组织复习教与学,利用SPSS12.0统计处理本模式实验前后的实验班和控制班3次后测的数据分析,及关于兴趣、效率、认知水平、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业成绩等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了高中生物复习教学运用本模式的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第六部分结语,总结了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即通过建构和实施本模式,可促进学生生物学科知识结构的形成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及高考应试能力的提高,对综合素质培养和高考应试复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并进一步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孟智芳[4]2006年在《网络环境对上海中学生物学教学模式影响及其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对网络环境对上海中学生物学教学模式的影响和对策进行了研究,在大量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了解了目前网络环境对中学课程教学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中学教学对其响应的基本情况,分别针对影响课程教学的主要因素——学生、教师和家长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对其结果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综合分析了网络环境对目前上海中学生物学课程教学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学课程教学对其响应的情况。最后,在文献综述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一种网络环境影响下的中学生物学教学模式,并对继续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的主要结论: 1.网络技术发展迅猛对国内外的学校教学影响深远,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网络软硬件建设并努力推进其在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我国在网络建设方面起步较晚,但落后程度并不大,而且发展速度快、差距正在缩小。 2.近年来,国内关于网络和中学学科教育的研究和相关报道呈急剧增多的趋势,该领域已成为中学教学科研的重要热点,目前的研究主要涉及:网络和学科教学模式、网络信息在具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网络技术对教师和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和影响、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网络在学校教育中的消极影响及应对策略等方面,几乎涉及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层面和学科。但这些研究广度较大但深入不够,感性较多但理性缺少,定性分析较多但定量研究较少。 3.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了解了网络环境对目前上海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影响情况以及后者对前者的响应。主要结果有: (1) 连接网络的计算机在上海的中学以及学生家庭中的普及水平已经很高,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已经受到网络的深刻影响,且其影响还在不断加大。教师、学生和家长对网络对教学的影响普遍认同,对其优势普遍持肯定态度。目前上海的中学网络环境的软件和硬件建设,以及教师和学生的认识明显存在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的不平衡现象。 (2) 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对网络环境和网络信息普遍持乐观态度,但对目前网络信息的消极影响普遍认同,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怀疑度尤以家长和教师为高。 (3) 教师和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在增加,使用网络为教学服务正在成为中学学科教育的发展趋势。但目前的使用多处于静态水平,利用网络的动态功能进行师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教学刚刚开始,应用还很少。
庞敬文[5]2016年在《个人学习空间构建的模型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知识经济与创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学习环境伴随着学与教活动的发生而出现,构建学习环境是实现学与教方式变革的基础。数字化学习环境是信息技术发展并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产物。“叁通两平台”是我国“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建设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其中,“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定位于个性化学习服务层,是“叁通工程”建设的目标终点,是教育信息化深入应用的未来发展方向。作为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新型学习形态,个人学习空间是对信息化时代数字化学习新诉求的回应,特别是针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的个人学习空间,促进了学与教方式的变革。本文对个人学习空间构建的模型与应用展开研究。论文采用“研究基础—构建模型—功能设计—基于学科构建—应用与分析的研究思路,首先对个人学习空间相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对相关的理论进行了分析,探析了个人学习空间的价值取向与价值定位,并对个人学习空间的需求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叁个视角:教育的视角、学习的视角、技术的视角提出了个人学习空间构建的模型,依据模型构建了个人学习空间的功能模块,并对功能模块进行了具体的设计,然后提出了初中数学学科个人学习空间的构建过程,设计了初中数学学科个人学习空间。最后分析了个人学习空间应用效果。本文的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内容:1.对本文的研究背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对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出了研究现状与主要问题、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研究假设与研究思路,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依据。2.对本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与辨析,对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分析了理论的研究要点以及对本研究的指导意义,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3.探析了个人学习空间的价值取向与价值定位,对价值与价值取向理论进行了解析,从叁个视角出发:教育视角、学习视角、技术视角的价值取向来对个人学习空间的价值进行了探析,在教育视角中关注了人才的培养、分析了适合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在学习视角中,个人学习空间的设计要能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的任务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在技术的视角中,关注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有一个智能交互的学习环境,支持有效的知识管理,助力基于课程的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促动多样化评价方式的运用。为后续个人学习空间构建模型提供了设计依据和设计目标。4.对个人学习空间需求进行调查分析,设计了调查方案,编制了调查问卷,并进行了信效度的分析,对调查数据从六个角度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包含:基本信息概述、基本信息素养、个性化学习(教学)现状、课堂中运用学习空间现状、课后运用学习空间现状以及个人学习空间需求现状,得出了学习空间应用现状分析与个人学习空间功能需求分析。为后续个人学习空间构建模型提供了现实依据。5.依据理论基础、价值取向分析与价值定位以及需求调查分析,从教育的视角、学习的视角和技术的视角提出了个人学习空间构建的STLT模型,并依据模型设计了个人学习空间功能模块,包含了目标层、功能层、干预层、服务层,并对个人学习空间功能进行了设计,对个人学习门户、学习管理、学习评价叁大功能模块展开了具体的设计,对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持给予了具体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学科的个人学习空间构建过程。为后续构建基于初中数学个人学习空间提供了设计依据。6.研究初中数学学科个人学习空间的构建过程,分析了数学学科的本体知识类型,对初中数学学科在个人学习空间的应用需求分析,设计了基于数学学科的个人学习空间,对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根据不同的知识点进行了具体的设计。为后续个人学习空间的应用分析提供依据。7.初中数学学科的个人学习空间进行应用研究,设计案例并应用分析,收集数据进行效果分析。研究表明,个人学习空间支持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发展,应用实践表明个人学习空间具有较高的可用性,能有效的在初中数学学科运用,从而促进学与教方式的变革。
赵芝芝[6]2012年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建设》文中提出本文以新课改为大背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不仅要注意课程的基础性、选择性,还需要课程与科技、生活联系紧密,需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采用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生物学实验课是生物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经实践检验的地方,既是过程又是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长期单一的教学方法与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是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主要弊病。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对目前国内外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改革研究进行了收集、整理、汇总;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来自上海、山西、山东的300名学生与120名教师就高中生物实验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目前高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情况并不乐观、地域差异明显。针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整理,揭示改革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与模式可以有效解决所述问题。鉴于实验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改革需要自上而下实验教学体系的变革与教学观念的转变,本文对高中生物实验体系进行了建设:主要对实验分类、实验基本步骤、实验教学手段、实验教学方法与模式(适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附以教学案例)、实验教学评价分别进行改革研究。最终,把上述改革思路应用于实践,探索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演示文稿的脚本制作与教学设计的编制。总之,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描述性研究法、系统科学方法等,对当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研究,针对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建设进行了系统的初步探索,得到以下结论:倡导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改革已经是大趋势;把建构主义与多媒体设备相结合是与时俱进的举动: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平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建构主义与多媒体设备相结合应用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是比较新颖的主题:a.为学生创建真实情境,使实验与生活相联系,b.实验教学呈现方式融声、图、文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立体的、多彩的认知环境,c.为教师引导教学提供方便,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选用更加灵活,d.缩短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效率和质量,e.对教师提高要求,督促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f.学生获得了更多的主动权,课堂气氛更加融洽。
王月[7]2016年在《“导学自主”在高中生物新授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时代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一系列新的教育教学模式随之产生。"导学自主"作为一种基于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很有帮助。在对"导学自主"的研究中,研究者大都是从教育教学理论的角度进行探讨,结合高中生物学科特点,从学科教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很少,因此,本研究中,笔者尝试结合高中生物学科特点和新授课教学的侧重点,探讨"导学自主"下,高中生物新授课的实施策略有哪些。本研究采用的方法有:文献研究法、教育观察法和教育调查法。笔者利用这些方法,较为系统全面的开展研究,致力于将"导学自主"的优势和高中生物的特点、新授课的侧重点有机结合起来。在引言部分,笔者从如下方面对已有的研究基础进行了介绍:研究的问题、概念界定、"导学自主"相关的研究成果、本研究的目的、方法和价值。正文部分,笔者重点从如下叁个方面进行了阐释: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 "导学自主"的内涵和特点,从学习现状的改善、高中生物的特点、新授课的特点叁个方面,论证了 "导学自主"应用于高中生物新授课中的价值;第二部分,针对导学案这一"导学自主"中的重要学习工具,从构成要素、高中生物不同新授课亚型导学案设计的侧重点、导学案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叁个方面,探讨了"导学自主"下高中生物新授课导学案的设计。第叁部分,考虑到课堂是"导学自主"全面推进的主阵地,笔者从高中生物新授课的操作步骤、不同新授课亚型课堂组织的策略要点、课堂活动组织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叁个方面,探讨了"导学自主"下高中生物新授课课堂活动的组织。通过上述内容,对"导学自主"在高中生物新授课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杜洋洋[8]2015年在《支架式教学在高一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文中认为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属于建构主义叁大教学理论中的一种,是基于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通过搭建类似于建筑的“支架”,在高水平的人(如教师)的引导、支持下,逐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教学方法,在促进学生学习方面有着非常好的应用价值。为达到高中生物新课改提出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的要求,进一步变学生被动为主动,提高高一生物课堂的学习效率,本课题通过对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探索该教学模式在具体年级具体课堂实施的可行性,以期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为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课题主要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实践研究法、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开展研究。在掌握相关理论的前提下,先期调查当前高一生物课堂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学习态度,然后探讨支架式教学在高一生物课上的具体实施环节,并在一线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教学实践,最后对实验期间对照班级和实验班级的期中、期末成绩进行数据分析,结合具体课堂教学的效果反馈得出研究结论。本课题对支架式教学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和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论证支架式教学的优势和在高一生物课堂实施的可行性,为顺利开展课题作准备。接着,深入学习和研究支架式教学的基本内涵及相关理论基础,对“支架”和“支架式教学”进行了概念界定,并详细讲述了“最近发展区”、和建构主义理论等密切相关的理论基础,进一步对该课题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实践研究主要分为前期调查和教学实践两个环节,前期调查通过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成绩等了解实验班级的基本情况,然后通过叁个月的课堂教学,说明教学实践的过程,同时分别针对新授课和复习课展开支架式教学的适用性探讨。在实践环节结束后,本课题进行了反思和总结。主要是对整个课题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出现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和总结,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不足进行反思,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将近叁个月的生物支架式教学实践研究表明:支架式教学能够显着提高高一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对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等方面有着显着的提高作用;对于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一生物的课堂教学中确实存在一定的优势。
韩静静[9]2013年在《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学复习课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是一种通过教师的引导、支持,逐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作为促进学生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的教学模式之一,支架式教学具有应用价值。为了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变学生的机械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生物学复习课教学效率,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和实验法,调查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学复习课中的应用现状,探讨支架式教学对学生建立生物学知识体系的影响及初中生物学复习课上应用支架式教学的程序,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其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验证,发现问题并继续研究。这对丰富初中生物课堂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编制“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学复习课中应用现状的调查问卷”,对烟台11所中学初二、初叁共1000名学生及烟台部分县市区的60名初中生物学教师就支架式教学在复习课上的使用情况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愿意接受支架式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体系;部分初中生物学教师对于支架式教学的使用还存在以下不足:(1)教学模式使用频率低;(2)将支架与概念图相混淆;(3)对支架式教学的实施环节不了解;(4)评价反馈不及时。此外,学生不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个体间存在显着差异、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缺乏改变目前课堂授课模式的意识等也是目前初中生物学复习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影响支架式教学的因素,结合初中生物学复习课教学的实际情况,初步提出的解决方法有:(1)加强初中生物学教师的专业培训;(2)促进初中生物学教师的专业发展;(3)重视与其它教学模式相结合;(4)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等。结合初中生物学复习课的实际情况,编制了2个适合初中生物学复习课应用的支架式教学设计案例,在初中生物学复习课中实施编制的支架式教学设计案例,根据学生课堂反应及教师课后评价完善教学设计。通过应用发现:所使用的支架式教学模式显着地改善了初中生物学复习课的教学效果;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建立知识体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张诗雅[10]2015年在《课堂有效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聚焦于课堂有效教学问题领域的有效学习指导策略,从单向度的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研究转向对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全方位研究,并注重对教与学的实践逻辑路向和过程展开研究。课堂有效学习指导策略研究的前提假设是: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生长点、原动力和目标诉求是有效学习,有效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能学、会学和乐学的基础之上,而能学、会学和乐学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实现。因此,以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学生的课堂有效学习为根本宗旨,并为教师的课堂有效指导提供策略成为本研究的逻辑追求。本研究的展开基于两条线索:一条为明线,即教师的课堂有效学习指导;一条为暗线,即学生的课堂有效学习。有效学习的研究方法、路径、过程和结果直接影响和牵制有效学习指导的研究方法、路径、过程和结果;有效学习指导策略的提出直接服务于教师课堂指导实践,进而作用于课堂学习并促成学习的有效和高效。因此,论文的研究逻辑和框架包括绪论、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有效学习与学习指导的关系、有效学习与学习指导分析框架的建构、有效学习与学习指导现状的调查及存在问题的归因、学习指导的针对性策略设计与建构以及结束语,共八个部分。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包括:1.论文以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体教学理论和自我理论为基础,并借鉴国内外有效教学及有效学习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阐释和界定了“有效学习”、“学习指导策略”两个核心概念的内涵;厘清了课堂有效学习与学习指导之间的影响关系。2.通过对有效学习影响因素模型、有效学习整合设计模型、学习评价系统的体系结构、学生“主动”学习模型的系统分析、对相关理论及实证研究的合理整合,提出了课堂有效学习分析框架和有效学习指导分析框架,构建了课堂有效学习结构参照系,该参照系包括: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资源、掌握学习方式、管理学习过程和自我评价学习五个维度。上述五个维度分别由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任务、分解学习任务、设计学习方案、获取学习资源、整合学习资源、评估学习资源、选择学习资源、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协作角色、服务角色、II领导角色、协调角色、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管理总时间、分配时间、调整进度、目标导向、资源驱动、方式维持、成果反思、评估学习资源利用率、评估学习方式可行度、评估学习进展度和评估学习目标达成度等30个度量标尺构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课堂有效学习指导项目参照系,该参照系的指导项目以有效学习结构为依据,主要包括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选择学习资源、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指导学生管理学习过程和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学习五个维度和相应的30个度量标尺构成。4.为了验证本研究提出的课堂有效学习分析框架和有效学习指导分析框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了验证本研究设计的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笔者于2014年9月对问卷进行了小样本的预测。用SPSS18.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项目分析、因子分析和结构信度分析,最终验证了本研究提出的分析框架,调查数据也较好地拟合了本研究构建的课堂有效学习结构参照系和学习指导项目参照系。5.通过前测,发现量表设计存在的问题,对相关指标和问卷进行重新修订后,分别在上海、广州、郑州选定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的18所学校进行了第二次调查。用SPSS18.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变量的差异比较分析。具体得出的研究结论如下:(1)学生的课堂有效学习结构由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资源、掌握学习方式、管理学习过程和自我评价学习五个因子构成;(2)学生的课堂学习现状存在普遍的低效隐患,学生的有效学习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才能实现;(3)教师的课堂有效学习指导项目由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选择学习资源、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指导学生管理学习过程、和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学习五个因子构成。(4)教师的课堂指导现状存在严重的低效和无效问题,教师的有效指导需要教育教学研究者为其提供有效的指导策略才能实现。6.在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和处理的基础上,本研究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低效和教师的课堂学习指导低效进行了五个方面的归因分析,并根据归因的结果提出了依据有效学习指导项目参照系的学习指导策略。
参考文献:
[1].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生物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D]. 郑召英. 山东师范大学. 2003
[2].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学概念建构中的应用研究[D]. 浦彤. 苏州大学. 2015
[3]. 基于“题组—概念图”的生物学复习模式的研究[D]. 万晓军. 华东师范大学. 2006
[4]. 网络环境对上海中学生物学教学模式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 孟智芳. 上海师范大学. 2006
[5]. 个人学习空间构建的模型及应用研究[D]. 庞敬文. 东北师范大学. 2016
[6].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建设[D]. 赵芝芝.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7]. “导学自主”在高中生物新授课中的应用研究[D]. 王月. 东北师范大学. 2016
[8]. 支架式教学在高一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D]. 杜洋洋. 扬州大学. 2015
[9].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学复习课中的应用[D]. 韩静静. 鲁东大学. 2013
[10]. 课堂有效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D]. 张诗雅. 上海师范大学.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