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礼生[1]2008年在《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实证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从资产重组绩效的理论、实证和政策建议分析叁个层面,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现状、影响因素及政策建议进行了探讨。在理论部分,从资产重组的概念、类型、意义及动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重点说明了公司重组绩效的影响因素,从重组方式、关联交易、行业相关性、重组规模等方面说明分析。在实证部分,用市场研究法和财务分析法对公司重组绩效进行分析。在市场研究法部分,用超额收益率法分析了在2004年发生重组的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以重组公告日为中间点,比较分析了其前后一个月的股价变化,由此得到重组活动对公司股东价值的影响。在财务分析法部分,从中国证券报上市公司重组数据库筛选出了54家样本公司,对这些样本公司在2004年前后4年的财务数据用因子分析法和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得到用于绩效评价的综合得分。先对总体样本的绩效进行分析,后又按照重组类型和是否关联交易分别考察了影响重组绩效的因素并进行比较。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得到以下结论:市场研究法分析,公司重组公告日前超额收益率就开始提高,公告日左右达到最高,随后又下降,在考察起的两个月前后,超额收益率曲线呈抛物线走势,说明重组对公司股东价值只有短期变化,长期内变化不明显。财务分析法分析,公司重组前后几年绩效综合得分变化不明显,没有通过显着性检验,重组对公司业绩评价在开始有小幅提高,随后又出现下降,业绩的变化没有显着性。在几种重组类型的比较中,收购兼并类型样本的绩效评价得分在重组前后发生了下降,其余叁种类型均有所提升。在是否关联交易比较中,非关联交易比关联交易对公司重组绩效的提高要大。最后是本文对资产重组活动的政策建议部分,从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减少政府的干涉,使企业真正取得资产重组的主体地位等方面提出了共同的对策,并对各具体重组类型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陈能[2]2017年在《叁七互娱股份有限公司资产重组案例分析》文中提出汽车产业一直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产业规模扩大,实力増强。但最近几年,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景气度下降、自主品牌汽车生存及发展面临国外品牌的挤压许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纷纷出现下滑,产业内的企业亟需进行市场调整、客户优化和业务转型。资产重组能避免进入新行业的壁垒,是汽车产业的企业进行转型的有力方式。本文主要以叁七互娱股份有限公司资产重组为例,对汽车企业资产重组进行研究。第一章是绪论部分,该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对叁七互娱有限公司资产重组的概况做介绍,简述参与资产重组公司的基本情况、资产重组的动因,以及资产重组实施的过程。第叁章主要论述叁七互娱股份有限公司资产重组后的现状,分析叁七互娱股份有限公司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叁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涉嫌违规问题、标的资产带来的风险问题以及在财务绩效方面的问题。第四章根据前叁章分析发现的问题,给予叁七互娱股份有限公司资产重组后的对策及建议。最后,对前文进行总结,得出结论。根据分析发现的问题,对叁七互娱股份有限公司给予了如下对策建议:(1)对于重组中存在的涉嫌违规问题,从企业自身内部出发,叁七互娱应提升重组信息公开的透明度;从市场环境外部出发,证监会应完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监管的制度规范。(2)对于标的资产带来的整合风险,应从团队管理、公司治理和业务发展等方面进行整合;对于标的资产带来的政策风险,应关注政策动向和审势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对于标的资产带来的技术风险,应加强技术创新并且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留住高技术人才。(3)对于重组后的财务问题,应建立健全期间费用管理制度;及时盘活资产,提高资产收益。
谷青山[3]2009年在《公司资产重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给许多公司的经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同时也给一些公司带来了发展的良机。2008年末以来,在我国政策鼓励和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等多方面因素推动下,以产业整合为主导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活动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上演,成为“严冬”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可以预见,在经过资本市场多年洗礼后,在相关政策支持下,2009年我国企业的资产重组将从以往政府主导型为主迈向市场主导型为主,中国资本市场将由此进入资产重组新时代。本文在阐述资产重组概念、发展过程、动因、模式、交易方式的过程中,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着重讨论了近年我国资产重组的实战案例,进而从理论上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金融危机下公司资产重组的思想,从而给公司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正文分为以下章节:第1章介绍资产重组的概念。介绍了我国和西方对资产重组的定义。第2章简述西方国家并购的五次浪潮及其特征。第3章分析资产重组的动因。介绍资产重组普遍存在的动因和我国资产重组的动因。第4章是资产重组的类型的介绍。第5章简述我国资产重组的发展过程及阶段特点。第6章是结合案例详细论述了我国的模式。第7章是结合案例详细讨论了资产重组的交易方式。第8章简要介绍了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有关法律法规。第9章是极端的资产重组——侦务重组和破产清算。介绍了新破产法的有关资产重组的新规定并对案例进行详细分析。第10章是问题综述。简要介绍国内外经济形势,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资产重组的新思路。第11章是反思。反思了交叉持股对笔者所在公司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提出利用资产重组的解决途径。
董殿荣[4]2017年在《HHJC重大资产重组案例研究》文中指出企业做强做大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资产重组,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飞速发展,资产重组项目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上市公司通过资产重组这一重要手段,使公司的产业结构得到了积极的调整,极大地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然而,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内部存在缺陷和不足,致使上市公司在资产重组时出现很多问题,亟需解决。HHJT作为HHJC的实际控制人,为了确保公司的持续经营和发展,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的道路,陆续向关联方收购商场、酒店等资产,但上市公司整体经营情况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善。因此2015年HHJC进行了一次规模高达300亿元的重大资产重组,其目的在于完成上市公司的业务转型,将更有竞争力的优势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完成借壳上市。本文通过对HHJC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在对公司的基本情况及历史沿革情况进行详细介绍的基础上,对HHJC公司资产重组的过程进行详细剖析,在发现本次重组的亮点同时也发现很多有关资产重组的共性问题,如企业在资产重组时能够选择合理的重组方式以最低的成本完成资产重组,如何规避资产重组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以及关联交易带来的不利影响,如何应对资产重组后企业的资产整合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上市公司在选择重组模式的时候能够参考HHJC公司多元化的重组模式,在面对重组过程中的财务问题时应该妥善选择评估方法、降低标的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发挥中介机构的监督优势。在应对资产重组过程中产生的关联交易定价难题时应参考国家标准、市场标准或成本加费用的标准来综合确定关联交易价格,力求做到关联交易价格的统一核算。资产重组后,企业应该注重内部资源的协调整合,加强管理,确保经营与管理的协调。
姜媛媛[5]2007年在《新准则实施对ST公司资产重组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2007年1月1日起,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我国全面实行。将新准则与2001年的旧准则相比,新准则在公允价值、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减值、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换和企业合并及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等诸多方面都有变化,这些变化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尤其是其中受到证监会特别处理的ST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或契机,使得他们退市、继续ST、还是“摘星”、“摘帽”将成为业界广泛关注的论题之一,具有可研究性。本文主要是针对ST公司资产重组,就是在这个研究背景下,对于ST公司面临新准则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所做的比较分析。众所周知,我国上市公司的业绩并不容乐观,其中一定数量的企业是挣扎在退市的边缘,另外的一些需要筹集资金进行发展的企业却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够得到上市资格。这样,在上市与退市之间就出现了资产重组这一现象的发生,当然,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尚需调整的过渡时期,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已经上市的公司不想退市,而其中业绩不理想的公司恰恰就要面临这个严峻的考验。因此,改善业绩最快速、效果最明显的方式就是资产重组,通过资产重组,将内部劣质资产与外部优质资产交换,或者减少债务数额,或者合并其他公司等各种方式来实现财务转亏和业绩的提升,进而达到“摘星”、“摘帽”的目的。新准则的实施,使得ST公司在资产重组的时候选择了何种对自身有利的方式进行重组成为本文要分析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对于新准则实施前和实施后重组方式选择中的偏好比较上,本文选取了2006年和2007年上半年的沪深两市A股ST公司资产重组方式的选择比较数据来分析说明新准则在资产重组方式选择偏好这一点的引导和趋向。新准则的变化以及资产重组方式改变的这种趋势产生的一些问题将会对我国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起到很大作用。那么,本文就新准则在资产重组有关方面的不足提出一些个人的意见建议,从而对新准则和ST公司资产重组的规范化做到一定的改善。
姜可月[6]2016年在《*~ST凤凰重组保壳案例研究》文中指出"炒重组概念"、"炒壳资源"是我国资本市场上的特有现象,也是我国无法治愈的资本市场顽疾。这样的现象导致我国资本市场资金配置不合理和无效性,也是资本市场"重投机、轻投资"的集中体现。伴随着国企改革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改革的逐步推进,国企改革悄然提速。而重组是解决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盘活国企资产的重要途径。论文以~*ST凤凰为分析对象研究其重组保壳过程,希望论文研究得出可供各方启示之处。论文采用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理论部分首先介绍了壳资源的相关概念以及上市公司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并在阐述了债务重组和资产重组的涵义、方式以及财务影响的基础上,介绍我国上市公司重组保壳手段。在案例分析部分,全面梳理了~*ST凤凰"带帽—保壳—借壳"的全过程。在"带帽"过程中,由于疯狂举债下的盲目扩张,导致企业巨亏;在"保壳"过程中,盈余管理、转移债务和债务重组等多种手段多管齐下;在"借壳"过程中,以资产置换为形式的"壳资源"交易腾笼换鸟。~*ST凤凰这一系列操作在我国资本市场都极具典型性,是资本市场上重组保壳的经典案例。通过对~*ST凤凰典型案例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ST凤凰因为盲目扩张,债台高筑,行业下滑导致2011-2013年连续巨额亏损、资不抵债,从一家优质的上市公司沦为一家"壳公司"。在通过盈余管理、裁员减薪、变卖资产等途径保壳无效的情况下,通过债转股的债务重组方式成功保壳,并通过资产置换,使民营企业顺航海运顺利实现借壳上市。重组是~*ST凤凰成功保壳的主要且核心的手段。2)从~*ST凤凰重组保壳过程中利益相关方的行为及财务后果分析得出:无论是债权人、原控股股东,还是接盘的新实际控制人和炒壳的中小投资者,都现实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现行的制度下,国有上市公司的预算软约束,控股股东频频干预保壳,重组频出。折射出的却是我国资本市场制度上的不合理,上市退市制度的深层次矛盾。结合论文分析结论,提出应尽快推出注册制等建议,把选择股票的权利和新股定价权利交给市场,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的作用,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平衡供求关系。
滕琳琳[7]2003年在《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的财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五大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定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强调指出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民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遵循这样一个改革思路,作为国有经济走出困境的关键步骤,大规模的国有资产重组开始逐步展开。在这样的宏观形势下,从1997年以来在我国股市上也开始掀起了大规模资产重组的浪潮,到2003年,资产重组的实施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了,那么最初实行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在重组后的绩效如何呢? 基于此,本文首先按不同重组方式划分,以97年至99年间进行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其次以这一期间进行多次重组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精选财务指标对这些上市公司重组前后的绩效变化进行追踪。通过综合比较发现,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并没有从实质上提高公司业绩,增强公司盈利能力。接下来,本文从财务角度通过剖析目前上市公司重组的现实动因、我国资本市场和投资银行状况、重组后公司的财务整合状况等方面问题对第一部分的实证研究结论加以解答。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思考和建议。 总的来看,资产重组应该服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需要,成为产业整和的载体,仅仅凭借虚假的账面利润不可能使公司得到持续发展。从财务角度分析,要使资产重组真正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还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企业自身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以及中介机构的密切配合。
严洪[8]2011年在《上市公司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财务战略研究》文中认为公司财务战略,是公司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的全局性、长期性、整体性指导思想和原则,是公司财务管理的纲领。在资本市场条件下,上市公司进行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抉择,是关系着公司发展、结构调整与公司重组的重要财务战略。200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提出鼓励国有上市公司整体上市的政策以来,上市公司整体上市成为我国境内资本市场的一个热点现象;2009年10月之后,随着创业板的成功开板和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逐步建立,上市公司分拆上市又迅速成为了另外一个市场热点,并形成一种发展方向和趋势。作为我国境内资本市场的两种新兴现象,上市公司整体上市和分拆上市从逻辑上看似两个相悖的路径,那么为什么会同时存在两个看似相悖的现实路径?上市公司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分别具有哪些类型、模式和特点,可以通过什么样的实施选择来促进企业财务战略目标实现?上市公司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两种战略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哪些,应该如何根据这些变量进行相机抉择?从国家财务的视角,国有上市公司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需要如何发挥国家财务机制与调控作用,从而促进国有经济发展和战略性结构调整以及传导和支撑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当前资本市场的现实问题,但理论界和实务界并没有对这两种看似相悖但又相关的现象进行足够的、系统性的结合研究。在一个动态的、充满风险与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时间、空间和行为变化将导致风险与收益的动态波动运行,从宏观经济面、中观产业面到微观企业面,都客观地存在着周期性和波动性,而资本市场作为整个经济体系的金融环境也具有着相同特征。由此,上市公司财务战略并不是一个孤立和封闭的系统,要有效实现企业财务战略目标,就必须针对内外部环境和变量的周期性与波动性,权变和相机地采用适应性甚至是逆向性的动态财务战略。市场中的企业都是一个多产品甚至多产业的投资组合,周期性和波动性的经济金融环境下不同产业投资组合决定了不同的风险收益预期,而这种周期与波动的存在本身也为无风险套利提供了可能。上市公司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实际上就是一种动态调整上市公司产业组合边界的财务战略,从而实现整体或者局部的扩张型财务战略、稳健型财务战略和收缩型财务战略目标。根据上述思路和需要回答的问题,本文试图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财务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上市公司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两种财务战略,以及这两种财务战略相机抉择机制和组合模型进行研究,并进而从国家财务视角,对通过国有上市公司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财务战略安排,以促进国家宏观调控和国有资本发展与结构调整问题进行应用研究。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该部分从研究上市公司整体上市和分拆上市财务战略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出发,对整体上市、分拆上市、财务战略的概念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评价和界定,旨在提出本文研究对象——整体上市、分拆上市、财务战略。财务战略是公司战略中涉及财务资源配置协调方面的战略,不同经济环境下需要采取不同的公司战略,不同的公司战略具有不同特点和要求,需要不同的财务战略配合,从而形成一个“相机环境—公司战略—财务战略”的适应性动态有机体系。上市公司整体上市涉及对未上市资产的投资和证券化,并产生了相应筹资问题,进而又带来了公司经营扩张、资产定价与交易、资本结构调整、公司治理结构变化等一系列相关财务变化;上市公司分拆上市涉及到已上市资产的再次新股首次公开发行(IPO),以公开发售分拆资产的部分股权为代价在资本市场上募集权益资本,产生了募集资金投资问题,进而又带来了相应的IPO定价、股权关系调整甚至控制权转移、公司产业投资组合变化等财务变化。无论上市公司整体上市还是分拆上市财务战略,都涵盖了上市公司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各个方面,其战略实施不仅是相机环境下的扩张、稳健与收缩宏观战略抉择,也是公司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各个方面战略的具体策略问题。第二部分“上市公司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研究的理论基础”。该部分是本文的理论平台,主要运用相关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以及财务学理论对上市公司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相机抉择的理论支撑和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目的是为两种财务战略相机抉择机制的设计和运用打下理论基础。对上市公司整体上市和分拆上市财务战略研究有影响的经济学理论主要包括:经济周期理论、产业经济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交易费用理论、规模效益理论等几个方面;涉及到的相关管理学理论主要包括:效率理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管理层激励理论等几个方面;而相关财务理论则主要包括:国家财务理论、资本市场理论和财务战略理论等几个方面。第叁部分“上市公司整体上市财务战略”。该部分首先阐述了整体上市财务战略的类型和模式,并对其财务战略抉择的动因和限制条件进行了分析,并进而就上市公司整体上市对自身以及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最后通过上市公司整体上市公告日前后超常累积收益(CAR)以及东方电气整体上市案例研究对其财务效应进行了验证。广义上的整体上市可分为整体改制后首次整体上市、母子公司合并后重新整体上市和借助其控股上市公司实现整体上市叁种,由于前两种类型都属于未上市公司选择某种资产(整体还是部分)进行IPO的问题(第二种类型仅是增加了之前的对上市子公司要约收购和注销环节),与一般的IPO并无差异,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借助其控股上市公司实现整体上市的狭义整体上市,也即上市公司的整体上市。上市公司整体上市财务战略抉择有其内生的动因,并受到监管政策和导向的约束。而上市公司整体上市财务战略的实施,又必然会给企业自身和资本市场带来相应的经济效应及影响,这一点在本文事件研究和案例研究中也得到了体现。第四部分“上市公司分拆上市财务战略”。本部分首先在阐述上市公司分拆上市财务战略类型和模式基础上,对分拆上市财务战略抉择动因和限制条件进行了分析,最后就上市公司分拆上市对母子公司的影响以及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分拆上市有广义与狭义的两个界定:广义的分拆上市是指,母公司将部分业务或某个子公司从母公司中独立出来单独进行IPO,而不论母公司是否为上市公司;狭义的分拆上市则仅指其中已上市母公司将其部分业务或子公司独立出来单独进行IPO。非上市公司的分拆IPO与非上市公司的整体IPO相对应,其核心是选择部分资产还是整体资产上市的问题,与一般的IPO并无差异,因此,本文研究的分拆上市也是狭义上的分拆上市,即上市公司的分拆上市。在此基础上,依据分拆前后母子公司在产业链上的关系,还可进一步划分为横向分拆、纵向分拆和混合分拆叁种类型,而这叁种不同类型也具有不同特点和效应。上市公司分拆上市财务战略抉择,同样有其内生动因并受到监管政策和导向约束。上市公司分拆上市财务战略的实施,也同样会给企业自身和资本市场带来相应的经济效应及影响,这一点在本文的案例研究中也得到了一定体现。第五部分“上市公司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财务战略相机抉择”。该部分首先通过公司财务战略的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论述了上市公司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的相机抉择原理,进而从经济周期、产业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和资本市场波动等宏观、中观和微观经济运行层面,分析了相应周期性与波动性下不同阶段的经济运行特征,并在动态投资组合和周期性套利框架上,建立了相应的上市公司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财务战略组合模型。上市公司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是一个宏观、中观和微观经济环境变量下的财务战略相机抉择行为。宏观经济周期、产业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和资本市场构成了两种财务战略抉择的宏观、中观、微观经济环境,各个经济层面的周期性和波动性特征,为上市公司进行动态的产业投资组合调整提供了套利空间和相机抉择可能。在内外部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复杂财务环境下,需要财务主体采用适应性、协调性甚至逆向性的财务战略制度安排,调控企业财务行为和方向。企业首先需要识别内外部财务环境因素,对各种财务依存状态进行客观判别,进而选择与之相应的财务战略来确保企业财务目标实现。上市公司整体上市和分拆上市本身既是一种财务战略,又是财务战略的实施过程,在战略层面需要根据特定的周期性和波动性趋势进行相机抉择和相机组合,在具体战略实施过程中,对相应筹资、投资、股利分配等微观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策略,也需要采用相机决策①来支持财务战略目标实现。第六部分“国有上市公司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财务战略相机抉择”。该部分从国家财务和发展财务的宏观视角,分析了国有上市公司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对发展国有经济和调整国有经济结构、对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以及对传导和支撑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等方面的财务机制与调控原理,并就国有上市公司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财务战略相机抉择进行了探讨。国有上市公司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财务战略抉择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具有其战略目标的差异性和自身特征。在宏观经挤发展和结构调整——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主体发展与结构调整——国家财务机制与调控逻辑下,国有上市公司不仅具有一般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战略目标,即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目标,还担负了发展国有经济和调整国有经济结构、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宏观职能,而且也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导向最重要的微观传导和执行载体。因此,国有上市公司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财务战略相机抉择,是一种多重和多层次目标权衡下的相对均衡结果,这也正是第六部分与第五部分研究重点的差异所在。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一是系统性地对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进行了结合研究。本文同时研究了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两种资本市场中看似反向的行为现象,对两种行为各自的类型、模式和路径进行了全面的归纳和分析,并对其各自可能的财务后果及相应财务战略组合进行了研究。二是揭示了上市公司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财务战略相机抉择原理。分析了上市公司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并行的悖论逻辑关系,提出了两种反向路径是在复杂财务环境下,财务主体根据内生因素和外生变量变化,采用适应性、协调性甚至逆向性的相机财务战略安排,从而调控企业财务行为和方向,进行公司价值管理的动态过程。叁是构建了上市公司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财务战略相机组合模型。分别从宏观经济周期、产业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和资本市场波动,研究了上市公司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的动态组合机制。试图揭示企业如何根据对各种财务依存状态进行的判别,运用投资组合原理和套利机制等,对两种宏观财务战略抉择及相应产生的微观财务策略决策进行相机安排,从而实现企业财务战略目标。四是拓展了国家财务理论和国家财务机制与调控理论的研究领域。本文从国家财务的视角,对国有上市公司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财务战略下的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财务机制与调控原理、与资本市场发展逻辑关系等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国有上市公司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在微观层面促进国有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在宏观层面支持、强化和传导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在中观层面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叁个方面的作用与机理。五是提出了国有上市公司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财务战略实施的微观安排。借助上市公司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财务战略抉择相机组合的通用原理和模型,结合国有上市公司在经济微观面、宏观面和中观面的作用与机理,研究了国有上市公司应该如何组合性和动态性地运用两种财务战略,以及在两种财务战略实施过程中相应的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应该如何安排。
张杨梅[9]2014年在《ST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过去几十年里,基于资产重组既是企业资本经营的核心内容,又是各国证券市场理论研究的热点对象,各国学者对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我国建立证券市场的历史并不长,但是自从90年代末第一次重组浪潮以来,无论是从重组次数,还是从交易金额上看,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都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重组的手段层出不穷,重组的模式也不断的丰富。但资产重组事件能否改善ST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能否给ST上市公司股东带来超额收益,本文正是基于探究这些问题而展开理论与实证研究,以达到客观公正地评价资产重组绩效的目的,并根据实证研究分析结果提出优化策略。本文对资产重组绩效的研究将从理论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进行展开。文章第一部分首先阐明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然后从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两个方面综述国外以及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并根据现有研究成果明确本文的研究方案,同时提出本文存在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第叁和第四章节综合为第二部分,首先介绍了资产重组及其绩效的理论;然后总体设计了重组绩效的实证研究,包括研究方法、分析过程、计算步骤,以及数据来源和样本选取;文章的最后按一定标准筛选出样本公司,分别采用事件分析法和财务分析法,从总样本和分类样本两个方面对重组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第叁部分即第五章,根据上文的研究结果分析存在影响ST公司重组绩效效果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并就此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刘江镇[10]2012年在《金融危机下ST类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关于上市公司状况异常期间的股票特别处理方式的通知》和《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的颁布及实施,使得ST类上市公司成为了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一类特殊群体,面临着退市的压力。而资产重组作为企业资本运营的核心内容,能迅速改善公司资产质量,提升企业运行效率、竞争力,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因而成为众多ST类上市公司“摘帽保牌”的重要手段。然而,资产重组对ST类上市公司而言,是否真能提高企业质量、改善经营状况、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还是只作为“摘帽保牌”的手段?对投资者而言,ST类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是否真的能给股东带来超额收益?重组前后财务绩效有着怎样的演变轨迹?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不同重组方式的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是否有差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及呈现怎样的变化?要回答这么多的现实问题,需要对ST类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论文针对ST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的理论和实证问题展开研究,探索资产重组动机和目的,从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两个层面客观、公正地评价ST公司资产重组的绩效。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从监管角度、ST公司角度和投资者角度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全文由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实证分析和结论与建议叁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明了研究背景、意义、方法和思路,综述了国内外公司重组绩效的研究文献,界定了资产重组的概念与内涵,分析解剖了公司重组的类型与动机,叙述了与资产重组绩效相关的主流理论。第二部分是论文主体部分。根据《上市公司重组事项总览》的分类标准,把重组模式划分为股权转让、收购兼并、资产置换和资产剥离四类子样本,分别采用事件分析法和财务分析法对其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及检验。研究发现:总样本和股权转让、收购兼并、资产置换叁类子样本的资产重组能为股东带来超额收益,资产剥离类重组模式不存在显着的超额收益。但存在内幕信息泄露的情况,重组信息公开后介入的投资者并不能获得投资收益,丰厚的投资回报率被内幕信息交易者所攫取;对于财务绩效,不同重组模式下的财务绩效显现不同的特征。股权转让和资产置换模式重组后财务绩效改善明显且具有持续性,收购兼并模式财务绩效改善不明显且不具有持续性,资产剥离模式往往是一种改善财务绩效的过渡手段。第叁部分针对实证分析的结论,从证券监管角度,为监管部门制订涉及ST类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政策提供对策建议;从投资者角度,为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观察ST类公司资产重组蕴含的价值增长点和寻找重组绩效能明显且可持续的公司指明路径;从ST公司角度,为拟进行资产重组的ST类上市公司或其他的财务危机公司在重组模式的选择上及重组后如何真正提高ST类上市公司重组绩效,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公司的整体价值和增加社会整体财富提供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实证研究[D]. 徐礼生. 天津大学. 2008
[2]. 叁七互娱股份有限公司资产重组案例分析[D]. 陈能. 深圳大学. 2017
[3]. 公司资产重组问题研究[D]. 谷青山.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9
[4]. HHJC重大资产重组案例研究[D]. 董殿荣.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7
[5]. 新准则实施对ST公司资产重组的影响分析[D]. 姜媛媛. 江苏大学. 2007
[6]. *~ST凤凰重组保壳案例研究[D]. 姜可月. 沈阳工业大学. 2016
[7].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的财务问题研究[D]. 滕琳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3
[8]. 上市公司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财务战略研究[D]. 严洪. 西南财经大学. 2011
[9]. ST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D]. 张杨梅. 安徽财经大学. 2014
[10]. 金融危机下ST类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D]. 刘江镇. 浙江财经学院. 2012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分拆上市论文; 相机抉择论文; 战略实施论文; 战略分析论文; 财务绩效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财务战略论文; 市场类型论文; 企业资产论文; 整体上市论文; 资本市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