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后汉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后汉书,用字,公孙,集解,成因,文化活动,吕布。
后汉书论文文献综述
沈楚[1](2019)在《管窥《后汉书》与《叁国志》中《吕布传》异同》一文中研究指出《后汉书·吕布传》与《叁国志·吕布传》的记载各异,综合考察东汉末期的社会环境及传主的人物性格,可以看出《后汉书》与《叁国志》的记载各有可取之处。在史实方面,《后汉书》所记载的袁术接纳吕布一事正确,《叁国志》记载的陈宫、高顺被斩首一事正确;在叙事风格方面,《叁国志》呈简明风貌,而《后汉书》史料详实,略为繁缛。(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32期)
钟书林[2](2019)在《多棱镜里的人性书写:《后汉书》之《董卓传》《公孙瓒传》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范晔《后汉书》善于传写人物,尤其是从发展、变化的眼光来传写人物,因而他笔下的传记人物血肉饱满,充满着人性的矛盾与复杂,立体性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如果说,光武帝刘秀身上体现的仅是"人"个体地位的变迁,展现的只是平凡人的成功,那么"人性"迁移流动、性格裂变的迥然发展变化,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董卓、公孙瓒这两位汉末枭雄的人物书写上。(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28期)
崔琦[3](2019)在《近十年《后汉书》文学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以《后汉书》为研究对象,从文学角度入手,对《后汉书》文学研究成果从文学文本、思想、人物形象、艺术手法四个方面进行了整理,由此对《后汉书》文学研究概况进行初步感知,并借此明确《后汉书》文学研究待被发觉的研究空间。(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7期)
力之[4](2019)在《班固“北地人”辩证——以《文选》李善注所引范晔《后汉书》为核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范晔《后汉书·班固传》无"北地人也"一语,李善引所以有,乃其潜意识作怪所致之失,而非别有所本。姚鼐、梁章巨、李详、高步瀛、许巽行诸家关于这一问题之说,或未达一间,或似是而非。后世之说班固"北地人也"者,均直接或间接本之李善此注而实为"以讹传讹"。既然此前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结论皆经不起常识之检验,今又别无新"材料",则欲有所突破,就得回归原点再出发,而须在研究方法上着力。类此问题,是否会出在"潜意识"上,这当引起研究者们足够之重视。(本文来源于《铜仁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谢强[5](2019)在《李贤注《后汉书》的学术与政治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李贤《后汉书》注是我国着名史注作品,具有重要学术文化价值。李贤注《后汉书》并非纯粹学术性活动,除了学术因素外,还有政治因素。武则天权势扩张,对太子地位形成威胁,是李贤注《后汉书》的政治背景。为应对武后的揽权威胁,李贤通过注《后汉书》,把文化活动作为政治投资,服务于政治斗争,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上旬刊)》期刊2019年07期)
王松茹[6](2019)在《《后汉书》一用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后汉书》作为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内容丰富广泛,语料充足,真实地反映出汉魏六朝时期的语言面貌,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语言文字使用情况提供了重要依据。我们以《后汉书》中的一用字作为研究对象,《后汉书》一用字是指在《后汉书》中只出现一次的字。我们对《后汉书》中的一用字作出穷尽式考察,共统计出一用字1016个,约占《后汉书》单字总数的六分之一。我们选择一用字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是因为学界以高频字为研究对象和研究重点,缺少对罕用字的专门研究,因此我们希望此项研究能够引起学界对一用字研究的重视,并且对字频研究有所帮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深对《后汉书》内容的理解。我们采用比较分析法对《后汉书》中的全部一用字进行定性分析,明确其用法,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总体性地分类描述,将其分为本用的一用字、借用的一用字和特殊用法的一用字这叁类。在做出总体性分类描述后,分别从用字角度和词汇角度两方面对一用字一用成因进行分析,具体阐释其使用情况。一用字的使用涉及到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同义词等复杂的语言文字现象,一用字与某些字具有通用关系和同义聚合关系。我们考察每个一用字的具体使用环境,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后汉书》一用字成因以及《后汉书》的用字情况。(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成厚[7](2019)在《王叔边本《后汉书》与《后汉书集解》校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范晔《后汉书》创作于南朝刘宋元嘉年间,详细记载了东汉一朝的历史。其记录详略得宜,辞章华丽优美,体例革故鼎新,南朝梁刘昭搜集诸本、校对异同,注补范晔《后汉书》,取西晋司马彪《续汉书》中八志详解注释,填补范晔《后汉书》之缺,后经唐章怀太子李贤召集学者注解,成为记录和研究东汉历史的重要典籍,学界将范晔《后汉书》与《史记》、《汉书》、《叁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在存世的学术专着中,当属王先谦的《后汉书集解》注释最为详备,可谓是研究《后汉书》的集大成者。《后汉书集解》搜罗广泛,旁征博引,博采众长,精校精勘,补充史料,考证史实,备受学人推崇,进一步推动了《后汉书》整理和研究工作,成为学人治东汉史的必备学术专着。然就目前的学术成果而言,学人对范晔《后汉书》以及王先谦《后汉书集解》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加大研究力度,进一步挖掘其学术价值。本文以《后汉书集解》文本与钱塘王叔边本(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通校,以北宋递修甲本(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残本,以下简称甲本),北宋递修乙本(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残本,以下简称乙本),宋绍兴江南东路转运司刻宋元递修本(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以下简称绍兴本),宋白鹭洲书院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缺纪一,以下简称书院本),南宋建安黄善夫本(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以下简称黄善夫本),台湾仁寿本(台湾图书馆馆藏,南宋重刊本)相校,并以中华书局校点本(以下简称校点本)参校。行文将校勘记分为五类:《后汉书集解》优于王叔边本者、王叔边本优于《后汉书集解》者、《后汉书集解》与王叔边本皆误者、《后汉书集解》与王叔边本两通者、存疑有待商榷部分。前两类分为讹文之误、脱文之误、衍文之误、倒文之误四小类。通过将《后汉书集解》与王叔边本进行文本校对,对刻本的讹误进行考订,也是对《后汉书集解》文本的有益补充。限于功力,仅考证帝后《纪》和列传部分。(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1)
任小叶[8](2019)在《北宋刻递修乙本《后汉书》与《后汉书集解》校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范晔《后汉书》所载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献帝让位曹氏家族,详记东汉一朝一百九十五年历史。体大思深,简不失丽,并汇集重要的上书、奏议、辞赋以及律历、天文、礼仪、郡国、舆服等方面史料,有重要研究价值,备受学界推崇,与《史记》、《汉书》并称“前叁史”。历代对《后汉书》的研究中,清人王先谦的《后汉书集解》(以下简称《集解》)广罗前人,晚出倍精,成为研究《后汉书》不可忽视的学术寳库。然而,目前对于《后汉书》的研究与其“前叁史”地位极不吻合,《集解》的研究成果更是屈指可数。因此,有必要在现代研究成果及新发现资料的基础上,对《后汉书》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获得新的进展。《集解》的校勘研究便是对其进行文献研究的重要研究之一。本文以集解本与北宋刻递修乙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以下简称乙本,缺纪2-5)进行通校,同时参校宋绍兴江南东路转运司刻宋元递修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以下简称绍兴本)、北宋刻递修甲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以下简称甲本,残本)、宋白鹭洲书院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以下简称书院本,缺纪一上)、南宋建安黄善夫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以下简称黄善夫本),并参考中华书局校点本(以下简称校点本)校勘成果。行文将校勘记分为四类:集解本优于乙本者、乙本优于集解本者、两本皆误者、义可两通者。前叁类分正讹文之例、正脱文之例、正衍文之例、正倒文之例四小类,义两通者分古字相通、意义无差两小类。通过对集解本进行较为充分的校勘和比较研究,参考前人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或对集解本进行讹误考订,或对集解本进行补充整理,或对前人考异进行商榷书证,或为文献整理寻求依据,以期为《集解》及《后汉书》研究做一些基础性工作。限于时间与功力,本文仅考证帝后《纪》部分。(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0)
石祥[9](2019)在《鲁迅辑校《谢承后汉书》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谢承后汉书》是叁国吴人谢承撰写的纪传体史书,原书一百叁十卷,《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有着录,在宋代及以后的目录中则未着录,推测在宋代已经亡佚。在记述东汉历史的史书中,此书成书最早,篇幅亦大,具有重要地位,且在各种文献中保留下来的佚文较多,因此较早进人清代辑佚学者的视野,有多家辑本。其中以清初姚之驷辑本(四卷)最早,收入姚氏《后汉书补逸》,有清康熙五十叁年露涤斋刻本。(本文来源于《鲁迅研究月刊》期刊2019年04期)
熊锐[10](2019)在《刘咸炘对《后汉书》的解读——以《〈后汉书〉知意·序论》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刘咸炘乃近代四川史学大家,近年来日渐受到重视。其新着《〈后汉书〉知意》乃研究范晔《后汉书》的重要成果,《〈后汉书〉知意》则对涉及《后汉书》及范晔之多个问题有所阐述。刘氏认为,《后汉书》续、论、赞的史论形式不仅不繁琐,而且还用处颇大;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一文有着丰富的史学意涵;《后汉书》对忠孝节义多有强调,对当时及后世社会风气的纠偏有所助益。刘咸炘对《后汉书》的论述有利于进一步探究刘咸炘的史学思想,亦可丰富对《后汉书》及范晔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史志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后汉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范晔《后汉书》善于传写人物,尤其是从发展、变化的眼光来传写人物,因而他笔下的传记人物血肉饱满,充满着人性的矛盾与复杂,立体性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如果说,光武帝刘秀身上体现的仅是"人"个体地位的变迁,展现的只是平凡人的成功,那么"人性"迁移流动、性格裂变的迥然发展变化,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董卓、公孙瓒这两位汉末枭雄的人物书写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汉书论文参考文献
[1].沈楚.管窥《后汉书》与《叁国志》中《吕布传》异同[J].长江丛刊.2019
[2].钟书林.多棱镜里的人性书写:《后汉书》之《董卓传》《公孙瓒传》解读[J].名作欣赏.2019
[3].崔琦.近十年《后汉书》文学研究综述[J].北方文学.2019
[4].力之.班固“北地人”辩证——以《文选》李善注所引范晔《后汉书》为核心[J].铜仁学院学报.2019
[5].谢强.李贤注《后汉书》的学术与政治因素[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
[6].王松茹.《后汉书》一用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7].王成厚.王叔边本《后汉书》与《后汉书集解》校勘研究[D].山东大学.2019
[8].任小叶.北宋刻递修乙本《后汉书》与《后汉书集解》校勘研究[D].山东大学.2019
[9].石祥.鲁迅辑校《谢承后汉书》考[J].鲁迅研究月刊.2019
[10].熊锐.刘咸炘对《后汉书》的解读——以《〈后汉书〉知意·序论》为中心[J].史志学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