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洁王英肖信(通讯作者)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视光科广西视光中心广西南宁530021)
【中图分类号】R7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4-0177-01
【关键词】高度近视视知觉学习弱视屈光度
高度近视又称恶性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是指屈光度高于-6.00D的屈光不正,伴有眼轴的延长和眼基质的改变,视力呈进行性下降,可伴有弱视、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等多种并发症[1]。高度近视性弱视儿童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病例,由于身体发育的影响,这类患者在治疗中既有视力的提升又伴有近视屈光度的继续增长。为了阐明这类特殊弱视儿童治疗中视力变化及近视屈光度变化规律,本研究对行视知觉治疗的30例(47眼)高度近视性弱视儿童进行前瞻性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0例儿童为2006年6月-2009年7月我院视光中心接诊的病例,男17例,女13例;双眼17例,单眼13例,共47眼。年龄最大14岁,最小4岁,平均7岁。
1.2检查方法对8岁以下(包含8岁)用1%阿托品滴眼液散瞳,每日3次,连续3天,第4天进行屈光检查,3周后复诊,根据检查结果配镜;8岁以上用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散瞳,10min滴1次,共3次,待瞳孔散大睫状肌充分麻痹后予以屈光检查,次日复查,根据检查结果配镜。所有高度近视性弱视儿童均进行眼底检查,注视性质,眼位检查。每3-6个月散瞳验光1次并及时调整镜片度数。
1.3治疗方法采用视知觉感知学习系统(由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中心开发)结合遮盖对弱视儿童进行治疗,若双眼视力相差两行以上则遮盖优势眼。每天训练2次,每次2个训练内容,每个训练内容10min,40min/d,两个训练内容之间休息10min,两次训练之间至少间隔半小时以上。每月定期复查后继续原程序训练或调整训练程序[2]。
2结果
2.1视力变化及疗效30例(47眼)高度近视型弱视儿童经过1-2年的治疗,大部分视力较治疗前都有明显的好转,30例(47眼)基本治愈17眼,有效25眼,无效5眼。见表1。
2.2不同初始视力弱视眼的屈光度年均增长如表2所示,不同初始视力的弱视眼屈光度变化不一致,其中,随着初始视力的提高,年均球镜变化和等效球镜变化幅度增大,柱镜也表现出同样的规律。
3讨论
视知觉感知学习系统是利用大脑神经的可塑性,通过特定的视觉刺激和视觉学习激活视觉信号通路,改善大脑神经系统的信号加工处理能力,它是治疗弱视新方法,具有治疗周期短、疗效快、在提高视力的同时也提高视功能等优点[2],是目前治疗弱视的较好方法之一。
高度近视性弱视儿童不同于其他远视性弱视,它会随着身体的发育以及在治疗过程中,近视度数每年都会加深,而度数越高,眼底病理变化就会越明显,这些变化都会影响视力的提高,增加治疗难度。从本文观察结果来看,视知觉感知学习治疗高度近视具有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为89.4%,治愈率为36.2%,此结果优于陈金桃等[3]报道传统治疗的疗效。由此可见,视知觉治疗高度近视性弱视优于传统治疗法,而在治疗过程中4-8岁为主占83.0%,总有效率为87.2%,治愈率为28.2%,这说明年龄越小,弱视程度越轻,治疗效果就越好,这与国内很多报道相一致。此外,本研究纳入的少量大龄儿童(占17.0%),其治疗效果也较好,总有效率为75%,治愈率为25%。由此可见,高度近视性弱视的大龄儿童,运用视知觉治疗也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此结果与贾会云等报道的大龄儿童弱视治疗疗效观察结果相一致,笔者认为可能与大龄儿童理解力较好,治疗欲望强,依从性较好,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有关。因而,做好大龄儿童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采取积极态度,是提高视知觉学习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治疗过程中,弱视儿童的球镜和柱镜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初始视力的提高,年均球镜变化和等效球镜变化幅度增大,柱镜也表现出同样的规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这一点提示我们在临床上,不仅在关注高度近视性弱视儿童视力提升,而且也应密切关注其屈光度变化,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在光线过强或过弱的环境下看书写字,一次持续看书或写画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培养良好的正确看书写字姿势,看电视不宜超过半小时;(2)经常注意验光,密切关注屈光状态的改变,及时更换合适的眼镜;(3)定期复查眼底,如有变化,可以得到及时治疗,在做视知觉治疗的同时要注意坚持每天戴镜,坚持每天按质按量完成训练内容,在治愈后也要定时来复查视力和视功能情况。
通过本研究,我们认为在取得家长的充分信任,持续坚持训练的基础上,应用视知觉感知学习治疗高度近视性弱视儿童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和较合理的屈光度发展,因此,视知觉感知学习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高度近视性弱视儿童的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温扬敏.高度近视的一家系谱的遗传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9:38-38.
[2]刘伟民,黄建忠,沈降,等.工程化视知觉感知学习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的效果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44):8826-8827.
[3]陈金桃.高度近视儿童弱视25例临床观察[J].中华现代耳鼻喉科杂志,2006,2(10):927-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