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论文_蔡栋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草地,生态系统,青藏高原,物种,甘南,土壤,特征。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蔡栋[1](2019)在《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极端气候的影响,高寒草地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生态风险评价可以对人类活动和极端气候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状况进行潜在风险度量,分析、评价造成主要风险的风险源,探索、预测生态风险的形成机制以及减缓风险源所带来的损失,帮助管理者针对生态风险带来的危害,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保障生态安全。因此,有效的度量高寒草地生态风险水平,对青藏高原生态安全防护具有重要的科学参考意义。本研究采用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技术与统计分析方法,以青藏高原东部的甘南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影像数据、野外实测数据、年鉴数据、土壤调查数据以及其它相关数据,选取干旱、鼠害、土壤侵蚀作为自然风险源,非放牧人类活动、放牧承载力作为人类影响风险源,采用概率损失度模型评价单项风险源对高寒草地的生态风险,最后采用熵值法与GIS空间分析方法对甘南州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风险进行时空动态评价。单项生态系统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干旱生态系统风险评价中,甘南州高寒草地干旱风险在2000-2015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并且甘南州北部和东部干旱风险逐渐降低,而南部和西部有升高的趋势,但是仅在甘南州东南部的迭部和舟曲、卓尼北部和玛曲南部的局部地区表现出显着的变化。2)鼠害生态系统风险评价中,甘南州高寒草地鼠害风险在2000-2015年呈现出减弱的趋势;并且甘南州北部地区鼠害风险呈现减小的趋势,南部地区呈现升高的趋势,北部地区鼠害风险减小显着,而南部地区除了玛曲局部地区显着外,大多数地区鼠害风险增强不显着。3)土壤侵蚀风险评价中,甘南州高寒草地土壤侵蚀风险在2000-2015年呈现出减弱的趋势,在甘南州北部地区土壤侵蚀风险减小比较显着,而在甘南州西部地区的局部区域土壤侵蚀风险有显着增加的趋势。4)非放牧人类活动风险评价中,甘南州高寒草地非放牧人类活动风险在2000-2015年呈现降低的趋势;并且非放牧人类活动风险自西北向东南、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均呈现增强的趋势。5)放牧承载力风险评价中,甘南州高寒草地放牧承载力风险在2000-2015年呈现增加的趋势;并且夏河高寒草地放牧承载力风险减小不显着;碌曲、玛曲、迭部的放牧承载力风险增加显着;卓尼、临潭的放牧承载力风险增加不显着;舟曲地区的放牧承载力风险增加的区域变化显着,减小的区域变化不显着。综合生态系统风险研究结果表明:高寒草地综合生态系统风险结果表明,甘南州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风险在2000-2015年呈现降低的趋势,在未来15年间,高寒草地次低生态系统风险和中等生态系统风险可能呈增加的趋势,低风险、次高风险和高风险呈现减小的趋势;同时,夏河、玛曲西部地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风险显着减小,碌曲、迭部、舟曲局部地区生态系统风险显着增加。整体而言,甘南州西部较东部地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风险变化显着;自然风险源是引起高寒草地综合生态系统风险变化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孙建,张振超,董世魁[2](2019)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约有1/3的草地经历着不同程度退化,严重危害区域生产、生活和生态安全。草地退化是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和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植被群落结构失调、功能减弱、土壤理化性质恶化。目前,草地恢复的主要措施有围栏封育、人工建植、鼠虫害及毒杂草防除等,需根据不同草地退化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理方案。对退化草地进行恢复治理,协调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的关系,实现高寒草地的可持续利用,关系到生态安全、区域稳定和经济发展,主要应从宏观功能区划,畜牧业科学发展、政策法规和教育落实3个方面进行。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应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作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的前期探索和阶段性总结,本专辑收录了关于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和恢复关键生态过程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杨宇若[3](2018)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草地放牧生态系统建设及其可持续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青藏高原受到其地理位置的气候影响导致其高寒地区的草地放牧生态系统成为最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气候变暖变干等问题严重加剧了草畜矛盾,虫害鼠害等各种自然灾害加上人为因素的损害更加快了草地退化的速度。为了恢复退化草地,提出了围栏封育、增加施肥量、建设人工半人工草地、减少人为损害、合理放牧等举措,高效的畜牧业生产模式和建立健全高寒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管理体制更能有效地促进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8年24期)

刘学敏,罗久富,邓东周,陈德朝,王丽娜[4](2018)在《氮添加对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促进退化草地生态系统快速恢复,本研究以若尔盖高原未退化、轻度、中度、重度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0(N0)、50(N1)、100(N2)、200(N3)kg·hm-24种不同浓度的氮素添加试验,探讨不同退化草地土壤碳氮含量、植被群落结构及功能对氮添加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1)氮添加对土壤碳、可利用氮的影响与退化程度有关;N2水平主要促进了未退化、轻度退化草地的碳和可利用氮含量的累积,N1水平主要促进了中度、重度退化草地土壤碳和可利用氮含量的累积,继续施氮则降低。2)氮添加增加了不同退化程度草地莎草科、禾本科植物的功能群重要值,降低了杂类草重要值,显着影响了中度、重度退化草地的功能群重要值(P<0.05),N3水平下莎草科、禾本科植物功能群重要值最大,杂类草功能群重要值最小;氮添加除显着降低了重度退化草地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P<0.05)外对其他样地均无显着影响(P>0.05)。3)氮添加均增加了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的地上总生物量、莎草科与禾本科植物功能群的生物量,N2水平显着增加了未退化、轻度退化草地的莎草科、禾本科功能群的生物量(P<0.05),继续施氮则降低;N3水平显着增加了中度、重度退化草地的地上总生物量以及莎草科、禾本科功能群生物量(P<0.05),不同退化程度草地在氮添加后杂类草生物量均显着降低(P<0.05)。综上可知,N2水平的氮处理有利于防止未退化、轻度退化草地的进一步退化,为确保草地可持续发展并防止土壤养分的过分流失,应对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先进行低水平(N1)的氮添加处理。(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吴蓉蓉,史惠兰,王维,李江鹏,姚卫康[5](2018)在《青海河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青海省河南县高寒草地为研究区域,从"植被状况-土壤状况-干扰状况-生态系统价值"4个方面的17个指标构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目标层A、准则层B、因子层C).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体系中各指标权重,最后利用综合指数法进行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表明:准则层中植被和土壤状况所占权重较大,分别为0.453 4和0.298 4,在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中占有主要地位,其中,因子层土壤有机质、地上生物量和植被盖度权重较大,分别为0.168 2,0.164 9,0.164 9,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健康影响显着,虫口密度、土壤碳储能力和牧草生产对草地生态系统健康影响较小,其权重分别为0.007 5,0.010 5,0.010 5.青海河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较好,除样地7外皆属于健康之列.但样地3和样地5评分较低,偏向恶化.应在草地处于初级退化阶段时,积极采取保护措施.(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张中华,周华坤,赵新全,姚步青,马真[6](2018)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BEF)之间的关系是目前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对于生态系统的高效利用与管理意义重大,而且对于退化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高寒草地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主体,近年来,在气候变化与人为干扰等因素的驱动下,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严重衰退。为此,本文在综述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首先从地下生态学过程研究、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等方面解析了目前关于草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继而,从不同草地类型、草地退化程度、放牧、模拟气候变化、刈割、施肥、封育和补播等干扰利用方式对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评述。并指出了高寒草地BEF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今后应基于物种功能多样性开展高寒草地BEF研究,全面且综合地考虑非生物因子(养分资源、外界干扰、环境波动等)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关系的影响,关注尺度效应和要素耦合在全球气候变化对高寒草地BEF研究中的作用。最后,以高寒草地BEF研究进展和结论为支撑依据,综合提出了高寒草地资源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与建议:加强放牧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治理退化草地,维持生物多样性功能;加强创新保护理念,增强生态系统功能。(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18年02期)

熊定鹏,赵广帅,武建双,石培礼,张宪洲[7](2016)在《羌塘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关系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研究大多侧重于单一生态系统功能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忽略了生态系统的重要价值在于其能够同时提供多种功能或服务,即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基于藏北羌塘高寒草地样带调查数据,选取植被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土壤全氮、硝态氮及铵态氮含量、土壤全磷含量、土壤有机碳储量等7个与植物生长、养分循环、土壤有机碳蓄积相关的参数来表征生态系统多功能性。采用上述参数转换为Z分数后的平均值计算多功能性指数(M)。分析了不同生物多样性指数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指数的关系以及年降水量和年均温度对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指数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之间呈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Shannon-wiener和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也与多功能性指数间呈显着的正相关,但多功能性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物种丰富度与表征植物生长、养分循环以及土壤有机碳蓄积的生态系统功能指数间也均呈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降水格局显着影响羌塘高原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多功能指数,二者均随年降雨量的增加而显着增加,但物种多样性指数并未与年降水量呈现显着相关关系。研究强调了群落物种丰富度即群落物种数量对维持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重要意义,这意味着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物种丧失可能会给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多功能和生态服务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就退化草地恢复或草地可持续管理而言,在藏北羌塘地区,本地植物种的物种丰富度恢复和维持应作为重要目标之一。(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王雪璐[8](2016)在《青藏高原叁江源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土壤侵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我国特有的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在水源涵养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地位,是我国水资源供给的核心发源地,具有以草地生境为主的丰富的动植物多样性。由于长期发生在这一地区的土壤侵蚀现象的不断演变恶化,导致牧草质量下降、草地退化,以及土地荒漠化和“黑土滩”化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对该地区土壤侵蚀监测与评估方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GIS为技术平台,RUSEL模型为参考,结合多种机器学习方法。依据137Cs侵蚀模数测算法建立自定义土壤侵蚀模型,并根据其精度进行比对分析,在研究区取得相对精确的侵蚀估算量的同时,评价分析了相应的参数筛选、建模方法和RUSLE模型结果,最后依据侵蚀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结果:1)应用多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参数筛选和建模方法,获取了精度较高的叁江源侵蚀模数空间分布图和相应的侵蚀量,精度最高的自定义模型是模拟退火参数筛选法和Cubist建模方法结合的模型。2)利用RUSLE和模拟退火-Cubist模型分别估算的叁江源多年平均侵蚀量分别为3.1*109 t*a-1和2.3*109 t*a-1,且模拟退火-Cubist模型精度显着大于RUSLE模型的精度。说明结合了实测侵蚀数据和GIS遥感大面积应用优势的自定义模型估算精度上明显优于RUSLE模型。3)通过侵蚀强度分级的重心转移分析,两种模型结果的侵蚀强度等级在空间上都符合由东南向西北逐步升高的分布规律。基于县界分区的侵蚀程度比较表明,侵蚀程度最高的叁个地区为格尔木市唐古拉乡、治多县和兴海县。4)叁江源区不同植被群系合并类型下的土壤侵蚀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农耕地>稀疏植被/沼泽/荒漠>草原>林地>草甸>灌丛。除草原类侵蚀强度显着偏高,大部分类型基本符合其他研究对各类下垫面土壤侵蚀难易程度的比较结果。结合人文因素分析,草原类植被群系中多以适口性良好的牧草为优势种,故过度放牧是引起草原类下垫面侵蚀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5)通过参数筛选方法对参数重要性的评价,表明风蚀和冻融侵蚀是研究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土壤侵蚀时是不可忽略的两种侵蚀动力,是有别于其他下垫面土壤侵蚀的主要特征,而RUSLE模型参数中多年平均风速和土壤冻融数据的应用缺失,是本研究自定义模型整体优于RUSLE模型的主要因素。6)叁江源区的土壤侵蚀程度总体偏高。由土壤流失量结合市场价值法,估算研究区多年平均有机质经济损失价值,模拟退火-Cubist模型估算的年均经济损失为299亿元,并且低于用于参考的RUSLE模型估算结果。由此可知,整个研究区受土壤侵蚀现象所产生的经济损失数额巨大。最后,依据叁江源侵蚀模数的空间分布的特征,提出了一些土壤侵蚀防治措施及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6-06-01)

雷声剑[9](2016)在《祁连县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生态补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草地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生活所需的畜产品,还支撑和维护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但由于长期的超载放牧和对草地的不合理利用,致草地生态服务功能降低,生态环境逐步恶化,这不仅对牧民生活和当地经济发展造成影响,而且对区域的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了遏制草地退化趋势,恢复草地生态服务功能,协调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关系,需要建立合理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维护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本研究使用遥感数据、实地采样数据、气象数据,通过建立生态服务价值估算模型,对祁连县高寒草地各项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估算,并结合高寒草地退化分级经验,对祁连县草地退化等级进行划分,对比分析因草地退化所造成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损失差异,最后结合祁连县草地生态保护现状,构建祁连县草地生态补偿机制。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2013年祁连县草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69.17亿元,叁种不同草地生态服务总价值的从高到低依次为高寒草甸>灌丛草地>高寒草原。在空间上,单位面积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出中部高,东南较低,西北最低的变化特点。各项生态服务价值占总价值的比重由大到小依次为气候调节、土壤保持、环境净化、畜牧生产和涵养水源,草地生态系统的调节价值是供给价值的5.58倍。(2)2013年祁连县草地退化面积共计36.18万公顷,占全区草地面积的32.56%,草地退化以轻度退化为主,但县域西北部草地出现了严重退化现象。从草地退化的空间分布状况来看,轻度退化区主要分布在县域的东南部,中度、重度退化区主要分布在县域的西北部。(3)2013年祁连县生态服务价值共计损失9.07亿元,经济价值共计损失1.69亿元。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草地生态服务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损失都逐渐增大,其中,在轻度退化阶段,草地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较小,到了中度、重度退化阶段,草地生态服务价值损失量成倍增加。在假定超载放牧是高寒草地退化的唯一原因的前提下,不同退化程度下超载放牧一个羊单位所获得的经济收益与生态价值损失差异很大。在轻度退化区,超载放牧一个羊单位的损失略大于所获得的经济价值,但在中度、重度退化区都是以数倍的代价来获得经济价值,尤其是高寒草原在重度退化阶段,因获取一只羊单位将会造成23.43倍的价值损失,超载放牧所获得的经济价值远小于高寒草地作为生态屏障保护生产的生态服务价值。(4)从生态补偿的主体、对象、补偿范围、补偿标准、补偿方式和制度保障5个方面,对祁连县高寒草地生态补偿进行研究,建立祁连县高寒草地生态补偿的运行体系。祁连县生态补偿的主体是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黑河中下游地方政府以及祁连县开发利用草地资源的工矿企业,补偿的对象是因损失草地生产资料而无法获得畜牧经济价值的牧民,因草地生态保护与建设导致地方经济和产业受到限制的祁连县政府。以草地退化区为补偿范围,对轻度退化区实施减畜措施,对中、重度退化区实施禁牧措施,并基于机会成本和生态保护建设法核算了全县的生态补偿标准,减畜生产区、禁牧保育一区和禁牧保育二区分别需要4.95亿元、1.79亿元和8.74亿元的补偿金。以政府财政转移为主,征收生态补偿税为辅,通过法律保障、监督管理、绩效评估的制度保障,建立以政府、牧民、工矿企业、监督机构、生态评估机构“五位一体”的草地生态补偿保障机制,完善草地生态补偿的约束奖惩机制,促进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宜树华,陈建军,秦彧[10](2016)在《无人机航拍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型无人机在最近几年得到快速的发展,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草地研究和管理方面,无人机航拍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地面图像,从而可以提取草地植被盖度、斑块、鼠洞等信息,因而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大疆公司精灵系列无人机为例,首先介绍了本团队使用无人机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盖度研究中的工作,指出了无人机能高效地准确地提供地面盖度信息;其次介绍了本团队已经开发的并正在测试的野外斑块监测系统;最后探讨了无人机在高寒草地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青藏高原约有1/3的草地经历着不同程度退化,严重危害区域生产、生活和生态安全。草地退化是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和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植被群落结构失调、功能减弱、土壤理化性质恶化。目前,草地恢复的主要措施有围栏封育、人工建植、鼠虫害及毒杂草防除等,需根据不同草地退化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理方案。对退化草地进行恢复治理,协调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的关系,实现高寒草地的可持续利用,关系到生态安全、区域稳定和经济发展,主要应从宏观功能区划,畜牧业科学发展、政策法规和教育落实3个方面进行。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应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作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的前期探索和阶段性总结,本专辑收录了关于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和恢复关键生态过程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蔡栋.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风险评价[D].兰州大学.2019

[2].孙建,张振超,董世魁.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J].草业科学.2019

[3].杨宇若.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草地放牧生态系统建设及其可持续发展[J].绿色科技.2018

[4].刘学敏,罗久富,邓东周,陈德朝,王丽娜.氮添加对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8

[5].吴蓉蓉,史惠兰,王维,李江鹏,姚卫康.青海河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张中华,周华坤,赵新全,姚步青,马真.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J].生物多样性.2018

[7].熊定鹏,赵广帅,武建双,石培礼,张宪洲.羌塘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关系格局[J].生态学报.2016

[8].王雪璐.青藏高原叁江源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土壤侵蚀研究[D].兰州大学.2016

[9].雷声剑.祁连县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生态补偿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10].宜树华,陈建军,秦彧.无人机航拍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初步应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论文知识图

一4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叁生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叁生功能”的...一6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动态监...一1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一4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一5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环境成...

标签:;  ;  ;  ;  ;  ;  ;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论文_蔡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