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少数民族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精准脱贫,少数民族农村,大学生,产业扶贫
少数民族大学生论文文献综述
吴彤,牛冈艺,董步鸿,沈万根[1](2019)在《大学生在少数民族农村精准脱贫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精准扶贫政策提出以来,大学生可以积极发挥其专业知识过硬,网络技术水平高,能有效解读并传播相关扶贫政策等优势,在精准脱贫工作中发挥其特殊的作用。但当代大学生大多不愿意参与少数民族农村精准脱贫实践,对此,大学生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少数民族农村的脱贫工作,促进高校大学生与精准脱贫工作的有机结合,将大学生群体这一新生力量注入到国家的扶贫工作中,促进精准脱贫工作的更快更好发展。(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期刊2019年12期)
南宏师[2](2019)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资源利用率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利用率是指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对数字化资源的使用程度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参与程度.文章以西北民族大学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现状、数字化资源利用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资源利用率的绩效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王恩福[3](2019)在《公共政策视域下的秦皇岛市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难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而在当前严峻的毕业就业形势下,有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问题,已经成为相关部门急需解决的难题。随着我国近年来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率的下降,解决少数民族大学就业创业问题,已经成为有关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否能够有效推动的关键问题。本文就秦皇岛市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毕业去向与就业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就导致该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难的根本原因进行研究,并从公共政策的选择指定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50期)
周雅颂[4](2019)在《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道德认同与网络偏差行为的关系研究——以G大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大学生道德认同问卷、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问卷调查了G大98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以期了解新疆大学生当前道德价值观认同情况和网络使用中偏差行为的现状,探讨大学生道德认同和网络偏差行为存在的文化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等情况,探索道德认同与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关系以及道德认同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预测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教育手段,推进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结果表明,G大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较为认同现有道德规范,表现出较高的道德认同水平和较少的网络偏差行为;道德认同能负向预测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本文来源于《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22期)
高黎[5](2019)在《新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新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进行研究,首先分析心理健康的概念及作用,进而阐述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最后基于新时期背景下,提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解决对策,其主要内容有: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少数民族与汉族学生相结合、壮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等,目的在于促进民族大团结,从而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为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支持。(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下旬)》期刊2019年11期)
谭月娥,彭宝谅[6](2019)在《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女性就业难于男性的今天,关注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尤为重要。通过以B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少数民族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访谈法了解其群体特点、个体特点以及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现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女大学生职业规划易受群体特点、传统观念、自我认知以及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针对性不强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急需提高个体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助其发展,增强民族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针对性与实践性。(本文来源于《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吕品,徐玉婷[7](2019)在《基于脑电信号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危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把脑电信号和UK心理测验相结合,建立了基于脑电信号的情绪识别模型,提出了心理动态特性和情绪研究的有效方法,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潜在的心理危机,尤其是危机情绪特征的检测研究提供了必要的评价参数,构建和完善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预警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教育》期刊2019年32期)
汪微微,杨清华[8](2019)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殊性及对策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介绍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提出的基础上,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面临的困境,即"族员"身份与"公民"身份并存,政治情感与民族情感并行,政治实践与民族活动并进。而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殊性,其表现为:民族文化差异,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少数民族中的特殊性。由此提出了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对策:要扩展主导政治文化内涵,提倡平等教育观念。(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9年32期)
赵银河[9](2019)在《论加强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加强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当前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路及措施。要完善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培养体系;优化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结构;营造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优良社会环境;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9年32期)
张莉[10](2019)在《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职院校里各民族同学能够团结互助和谐相处、共同进步,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点。课堂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怎样进行德育教育,是英语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根据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就大学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怎样将德育教育融入英语教学的方法进行阐述,希望能够找出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路径。(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中旬刊)》期刊2019年11期)
少数民族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利用率是指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对数字化资源的使用程度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参与程度.文章以西北民族大学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现状、数字化资源利用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资源利用率的绩效因素进行调查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少数民族大学生论文参考文献
[1].吴彤,牛冈艺,董步鸿,沈万根.大学生在少数民族农村精准脱贫过程中的作用分析[J].商业经济.2019
[2].南宏师.少数民族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资源利用率的调查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王恩福.公共政策视域下的秦皇岛市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智库时代.2019
[4].周雅颂.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道德认同与网络偏差行为的关系研究——以G大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
[5].高黎.新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分析[J].科教导刊(下旬).2019
[6].谭月娥,彭宝谅.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
[7].吕品,徐玉婷.基于脑电信号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危机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
[8].汪微微,杨清华.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殊性及对策探析[J].新西部.2019
[9].赵银河.论加强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J].新西部.2019
[10].张莉.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