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聚糖论文_何凤梅,余睿智,吴全球,胡斯杰,佟长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低聚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低聚糖,层析,母乳,杆菌,拉德,抗氧化,大鲵。

低聚糖论文文献综述

何凤梅,余睿智,吴全球,胡斯杰,佟长青[1](2019)在《大鲵低聚糖肽对葡萄酒发酵香气成分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PME-GC-MS),分析大鲵低聚糖肽对葡萄酒发酵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鲵低聚糖肽葡萄酒中共检测到30种香气成分,包括7种醇类物质、9种酯类物质和2种酮类物质。与不添加大鲵低聚糖肽的葡萄酒相比较,大鲵低聚糖肽葡萄酒具有较高含量的乙醇、异丁醇、异戊醇、2-甲基丁醇、苯乙醇、3,4-二甲基苯甲醇、乙酸乙酯及丁二酸二乙酯。因此,大鲵低聚糖肽是一类潜在的可以影响酿酒酵母香气化合物合成的活性物质,实现大鲵低聚糖肽在葡萄酒酿造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加工》期刊2019年24期)

周晓莉,许喜林[2](2019)在《大豆低聚糖的生理功能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是我国重要的食品原材料,含有很多活性物质,大豆低聚糖是其中一种。大豆在成熟之前不含大豆低聚糖,只有在成熟期之后含量才会有显着增加。大豆低聚糖是一种新型低聚糖,在科学技术愈发进步的今天,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大豆低聚糖的结构、生理功能以及其在食品中和畜禽养殖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健康中国2030·健康食品的创新与发展”暨2019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2-13)

赵梦雅,张维[3](2019)在《低聚糖和Sn-2棕榈酸甘油酯对婴儿肠道有益菌影响的临床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母乳富含的低聚糖及Sn-2棕榈酸甘油酯对婴儿肠道有益菌群增殖有促进作用。与母乳喂养儿相比,喂养婴儿奶粉显着降低婴儿肠道有益菌数量。由于肠道菌群可能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和成人期健康,缩小两种喂养方式造成的婴儿肠道菌群差异,是学术研究和商业开发的方向。本文综述了喂养添加低聚糖或Sn-2棕榈酸甘油酯的婴儿奶粉对婴儿肠道有益菌含量影响的临床研究并讨论现存研究存在的问题,为开发有益肠道健康婴儿奶粉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乳品工业》期刊2019年11期)

黄海波,姚进,曾广胜,李知函[4](2019)在《水溶性壳低聚糖抑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壳低聚糖均具有广谱抑菌性能,但相对分子质量对壳聚糖衍生物抑菌活性的影响仍存在分歧。选取几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水溶性壳低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进行抑菌实验,探究相对分子质量对壳低聚糖抑菌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对水溶性壳低聚糖的抑菌活性有一定影响,但无特定的变化规律,其中相对分子质量为2.00×10~3的壳低聚糖表现出相对较好的抑菌活性;壳聚糖及其壳低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最好,黑曲霉菌次之,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差。(本文来源于《包装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马长路,焦扬,吴芸,逄晓阳,张书文[5](2019)在《富含低聚糖褐色酸奶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牛奶、葡萄糖、低聚糖为主要原料,通过加热发生美拉德反应,然后接种乳酸菌发酵制备富含低聚糖的褐色酸奶。利用感官评价,结合电子舌的判别因子分析法(DFA法)、电子鼻的主成分分析法(PCA法)及色差仪,考察发酵剂添加量、葡萄糖添加量、加热温度、加热时间以及复合低聚糖的添加量对产品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牛奶中添加5%葡萄糖、0.286%低聚木糖、2.380%低聚果糖、2.850%低聚异麦芽糖、1.484%蔗糖,在121℃下处理25 min,使其发生褐变;低聚糖褐色酸奶中以最优添加量0.11%加入菌种YFL904(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于42℃恒温培养箱发酵至凝乳,冷却至20℃后放至4℃冰箱后熟20 h。在此条件下,生产的低聚糖褐色酸奶乳香味浓郁,酸甜适宜,颜色呈均匀的褐色。(本文来源于《中国乳品工业》期刊2019年10期)

杨伟东[6](2019)在《薄层层析-苯酚-硫酸法检测甘露低聚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比色法建立一种测定甘露低聚糖快速检测方法。通过薄层层析分离低聚糖,展开剂为正丙醇:氨水∶水=6∶1∶3,点样量为50μL,层析后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甘露低聚糖含量。薄层层析法可将甘露低聚糖各组分分开,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低聚糖含量吸光度与甘露低聚糖质量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重现性、精密度,加样回收率均较好,此方法简便可行,仪器廉价,可用于甘露低聚糖含量的检测。(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黎雁泽,陈夏菁,张士昂,金欣,徐磊[7](2019)在《青春双歧杆菌的耐氧驯化及不同低聚糖对其增殖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青春双歧杆菌在发酵产品中活菌数低、菌种功效弱的情况,对厌氧青春双歧杆菌进行耐氧驯化,采用无氧有氧交替驯化法,在驯化过程中逐渐增加青春双歧杆菌培养液的氧分压,测定青春双歧杆菌驯化前后生理特性,并对比大豆低聚糖、低聚木糖、低聚麦芽糖对青春双歧杆菌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青春双歧杆菌在耐氧驯化后对氧气的敏感程度下降,有氧条件下生长能力达标,产酸能力得到提升,菌体驯化前后形态基本一致,耐氧青春双歧杆菌代谢产生的乙酸与乳酸比值较厌氧青春双歧杆菌更适宜发酵,在3种低聚糖中,低聚木糖对青春双歧杆菌增殖作用明显,可作为青春双歧杆菌良好的双歧因子。耐氧驯化后的青春双歧杆菌有着优良的生理特性,能够作为潜在的益生菌菌种深入研究其功能并可应用于发酵食品中。(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9年10期)

夏雪芬,董施彬,韩芸娇,张彬,张媛媛[8](2019)在《阿魏酰低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小麦麸皮为原料得到的阿魏酰低聚糖,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在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中,阿魏酰低聚糖(FOs)具有不同程度的对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对过氧化氢的清除作用、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和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在细胞和体内抗氧化作用研究中,FOs对于AAPH(2,2-偶氮二(2-甲基丙基咪)二盐酸盐)诱导的细胞和大鼠氧化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能够使二相解毒酶/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导刊》期刊2019年27期)

张孟雪,蔡为荣[9](2019)在《果胶低聚糖的表征及其益生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果胶酶解后得到果胶低聚糖,经分离纯化得到3个组分,分别是POSA、POSB及POSC,并对各组分的结构及益生效果进行研究。通过测定分子质量、单糖组成、构型组成及发酵产短链脂肪酸和益生指标PI等来对果胶低聚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POSA的分子质量在2000 u左右,POSB和POSC的分子质量在1000 u以下;根据单糖测定结果显示,3种低聚糖组成略有不同,但都含有阿拉伯糖、半乳糖以及葡萄糖;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该低聚糖为几种β型-吡喃糖组成的低聚糖;在以POSB和POSC为底物的发酵过程中,双歧杆菌产酸量较高,表明这2个组分具有更好的增殖双歧杆菌的作用;POSB及POSC的益生指数(PI)与阳性对照组低聚果糖(FOS)组相近,PI值均为0.6~0.7,表明其对双歧杆菌有较好的益生特性,而POSA的PI值较低,对双歧杆菌的益生作用相对不明显。因此,分子质量范围在1000 u以下的果胶低聚糖对双歧杆菌具有更好的益生效果,且最佳益生指数为0.6~0.7。(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刘爽,王硕,蔡小堃[10](2019)在《分泌及非分泌型成熟乳中母乳低聚糖的含量及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母乳低聚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 HMOs)是母乳中第叁大固体物质,促进婴幼儿免疫系统的发育,调查岩藻糖基修饰、唾液酸修饰和未修饰糖链叁种主要结构中的六种HMOs:2’-岩藻糖基乳糖(2’-FL)、3-岩藻糖基乳糖(3-FL)、6’-唾液酸乳糖(6’-SL)、3’-唾液酸乳糖(3’-SL)、乳酰-N-新四糖(LNnT)和乳酰-N-四糖(LNT),在分泌型和非分泌型母乳中含量、分布及地区间的差异,更好地了解中国不同母乳类型的比例、HMOs的水平及潜在影响因素。方法采集了全国六个代表性地区(成都、吉林、广州、兰州、天津和上海)629位健康产妇40-45天的成熟乳,采用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偶联脉冲安培检测器(HPAEC-PAD)对六种HMOs进行分离、鉴别和定量。结果所有母乳样品中均检出6种母乳低聚糖。以100 mg/L 2’-FL的含量可划分母乳为分泌型和非分泌型两类,比例约为78%:22%,含量相差约82倍。分泌型母乳中,2’-FL水平最高,中值为2207.92 mg/L,依次是LNT、3-FL、6’-SL、LNnT和3’-SL,中值分别为619.32mg/L、376.77 mg/L、305.86 mg/L、132.91 mg/L和105.31 mg/L。非分泌型母乳中,3-FL水平最高,中值为1239.58 mg/L,依次是LNT、6’-SL、3’-SL、LNnT和2’-FL,中值分别为1101.65 mg/L、298.55 mg/L、106.49 mg/L、52.34 mg/L和26.90 mg/L。不同类型母乳中2’-FL、3-FL、LNnT和LNT的水平有显着差异(p<0.01)。在六地区间,以2’-FL划分的分泌类型在人群中比例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地区间分泌型母乳中2’-FL比例约占六种HMOs总量的57%-60%,其中天津地区比例最高,而非分泌型母乳中,3-FL和LNT为主要的低聚糖,比例分别约为39%-51%、34%-43%。结论中国分泌及非分泌型成熟乳比例接近3.5:1,岩藻糖基修饰的HMOs在分泌及非分泌型母乳中均占绝对优势,其中分泌型母乳中2‘-FL水平最高,非分泌型母乳中3-FL水平最高。除分泌类型外,HMOs在成熟乳中的含量还受地理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09-20)

低聚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食品原材料,含有很多活性物质,大豆低聚糖是其中一种。大豆在成熟之前不含大豆低聚糖,只有在成熟期之后含量才会有显着增加。大豆低聚糖是一种新型低聚糖,在科学技术愈发进步的今天,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大豆低聚糖的结构、生理功能以及其在食品中和畜禽养殖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聚糖论文参考文献

[1].何凤梅,余睿智,吴全球,胡斯杰,佟长青.大鲵低聚糖肽对葡萄酒发酵香气成分影响的研究[J].农产品加工.2019

[2].周晓莉,许喜林.大豆低聚糖的生理功能及应用[C].“健康中国2030·健康食品的创新与发展”暨2019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3].赵梦雅,张维.低聚糖和Sn-2棕榈酸甘油酯对婴儿肠道有益菌影响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乳品工业.2019

[4].黄海波,姚进,曾广胜,李知函.水溶性壳低聚糖抑菌性能研究[J].包装学报.2019

[5].马长路,焦扬,吴芸,逄晓阳,张书文.富含低聚糖褐色酸奶的研制[J].中国乳品工业.2019

[6].杨伟东.薄层层析-苯酚-硫酸法检测甘露低聚糖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9

[7].黎雁泽,陈夏菁,张士昂,金欣,徐磊.青春双歧杆菌的耐氧驯化及不同低聚糖对其增殖效果的影响[J].食品与机械.2019

[8].夏雪芬,董施彬,韩芸娇,张彬,张媛媛.阿魏酰低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导刊.2019

[9].张孟雪,蔡为荣.果胶低聚糖的表征及其益生特性研究[J].食品科技.2019

[10].刘爽,王硕,蔡小堃.分泌及非分泌型成熟乳中母乳低聚糖的含量及分布[C].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论文知识图

在植物中的代谢途径(Tajietal.,...通过β-(1→3)(X3)、β-(1→4)(X4)和...的连接:1:苯基糖苷键,2:γ-酯...大豆凝集素2,6-戊糖复合体,A链结构形成过程示意图硫酸水解制备纳米微晶纤维素Fig.1-1...

标签:;  ;  ;  ;  ;  ;  ;  

低聚糖论文_何凤梅,余睿智,吴全球,胡斯杰,佟长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