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弟子规》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李保贵山东省嘉祥县金屯镇薛庄海阳小学272400
摘要:我们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借助《弟子规》博大精妙的千古良训,开启每个学生认知的窗户,在每个学生心中播下良好行为习惯的种子,具体指导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效果显著。
关键词:儒家经典健康成长启蒙教育
教育家叶圣陶说:“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陶行知先生在他的教育思想当中始终把做人的习惯养成放在第一位,这也正是养成教育的精髓。在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中,无论是求真思想还是生活教育,都无处不显现出对于滋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理念。追溯我国教育的本源,早在古代就有“蒙以养正”的思想。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我们刚入学的学生来讲尤为重要。
一、“聪明”引路,爱上古训
学生的好奇心是他们探索知识、培养良好习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穷源泉。《弟子规》的内容都是古谚警句,三字一句,读来琅琅上口、富有韵味。但对于初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为了吸引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我还专门设计了古典书训与学生的“初次见面”。一次班队活动课时间,我捧进了一大叠《弟子规》的注音彩绘版读本分发给了每个学生,他们很是好奇,不知道老师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大惊喜!只见他们有的激动响亮地喊着书名,有的轻轻地开始吟诵起来,有的则悄悄地看起了其中的经典故事,还有的居然研究起了书本的起源介绍。热闹了一段时间,我的问题转移了他们的注意:“谁知道这是一本什么书呀?”有学生兴奋地回答:“这是一本古代的书!”“不对,不对!这是一本讲古代孩子的书!”……答案不一。随后,我抓住机遇,卖了个关子,对学生们说:“这呀,是一本让孩子变聪明的书!你们想变聪明吗?”他们使劲地点着头,眼里流露出期待的眼神。借着他们的这股新鲜劲,我马上带他们诵读起来:“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由于强烈的好奇心驱使,学生们对于这样的古文似懂非懂,一个接一个疑问接踵而至。我借助书中的注释,结合自己的理解,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给学生一一解释,有时候还得配上生动有趣的故事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但大家似乎都乐在其中,首战告捷。
二、“无压”出击,初见成效
古人训:“欲速则不达。”要让每个学生都喜欢吟诵这样的古谚警训,纯粹让他们去机械地每天诵记是收不到很好的成效的,相反,还有可能让他们觉得压力太大而造成厌学情绪。为此,我充分利用各种机缘,在“无压”的状态下让学生自觉吟诵。
我准备了一些语速适宜、动画有趣的《弟子规》吟诵光碟,一大早就开始播放,学生们就自然而然进入了诵读的行列,而且还学着碟片中孩子的样子摇头晃脑,一副“小圣人”的可爱模样。早晨的自觉诵读借着学生充沛的精力,配以生动的画面,再加上可爱的动作、轻松的氛围,学生们十分喜欢,记忆起来就特别容易。
我还鼓励小干部每节课铃声一响就开始带动全体学生进行有节奏的背诵,一背就不肯罢休。有时候上课老师不忍心打断,还真让他们好好显摆了一番,他们的积极性就更大了。这样,学生们自觉地做好了上课前的准备,很少出现铃声响了还迟迟未进教室和坐立不一的画面。老师们经常的表扬与鼓励也让他们更有优越感,慢慢就形成了很自然的习惯。再者,学生们既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诵读,我就开始鼓励他们去主动诵读,采用奖励的方法让他们自己有弹性地去背诵新的知识。学生学会4句就可以到老师或小干部那儿展示,过关后还可以换取他们最心爱的“金苹果”。他们积极性特别高,你追我赶,都不甘示弱。
三、“根植”心底,满是惊喜
“学以致用”是经典古训。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学习《弟子规》的初衷亦是如此。我从家长、老师肯定、表扬的口吻中看到了学生们明显的进步,心里自然也十分欣喜。充分肯定他们出色表现的同时,我也想看到学生们更大的转变,特别是一种源自心底的力量。
在充满情趣的状态下吟诵,学生们已经自觉养成了诵读的习惯,而且开始简单地指导他们的行为了。一次,有个家长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老师,背诵这个《弟子规》可真管用,以前我叫她十句她都不睬我一句,可现在我一喊,她若不答应,我就说:‘父母呼,应勿缓。’她一下子就过来了。在家里也听话了很多,您可真有办法啊!”由此可见,这样的经典诵读已经开始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学生的心中。
学了“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学生们无论行走、坐立都能做到端正,很有精神;学了“若饮食,若衣服;不如人,勿生戚”,学生挑食、爱打扮的现象没有了。
参考文献
[1]陈业桃全球化背景下经典文化教育的基点及其发展空间[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肖景薇传承经典文化,提升文化素养[J].黑河教育,2006年,02期。
[3]季晓丹春风化雨,让经典文化传播语言文字的魅力[J].新课程(小学),2013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