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污泥增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污泥,活性,负荷,海水,增加量,盐度,动力学。
污泥增长论文文献综述
冯彬,陈萍,詹良通,林伟岸,占鑫杰[1](2016)在《污泥-焚烧底灰混合固化配方及强度增长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污泥与垃圾焚烧底灰混合固化是一种以废治废的处置方式.针对水泥固化污泥早期强度高、石膏固化污泥后期效果好的特点,分别采用水泥、石膏、水泥+石膏为固化剂,和不同掺量的垃圾焚烧底灰,开展脱水污泥固化试验研究.对固化污泥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含水量、增容比、浸出毒性及COD、p H值进行了测试,并用扫描电镜分析了固化污泥微观结构的变化.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脱水污泥的较优固化材料配方为100%垃圾焚烧底灰、25%水泥和25%石膏,固化污泥的强度和含水量满足填埋要求,且增容比小,浸出毒性大幅降低.固化污泥的早期强度主要来源于垃圾焚烧底灰的骨架作用和吸水作用,后期强度增长主要依靠固化剂的胶凝作用和垃圾焚烧底灰的火山灰作用;其中钙矾石的生成是固化污泥强度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赵洪亮,刘永丽,谷林[2](2011)在《污泥处理:困难与商机并存》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水污染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水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观。但是随着中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的迅速增长,我们又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和挑战——城市污泥的安全处置。根据国家有关部委的规划,未来10年是我国污水处理的“黄金时期”,将建成上千座污水处理(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报》期刊2011-10-13)
陈华[3](2010)在《“治理污水,污泥就不管了,笑话!”》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的污泥处置水平太落后了,跟国外的距离相差太大了。在任何一个先进的国家中,污泥的处理处置和污水治理都是同步的。”4月7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的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工作现场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对当前城市污水处理中出现的问题毫不避(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10-04-14)
竺云波,何小金[4](2008)在《膜生物反应器内污泥增长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进水有机物浓度下MBR反应器的污泥增长和活性变化的规律,并确定了本系统叁个运行阶段活性污泥增长的动力学系数(Yg和ms)。结果表明,MBR长时间不排泥和低负荷的运行方式会使污泥的活性下降和微生物种群的改变,在低负荷下运行时会出现污泥的负增长。根据经典的微生物能量代谢理论并结合各个运行阶段污泥浓度的变化情况计算得到进水COD 300、180和120 mg/L下MBR的Yg和ms的值,分别为0.42、0.39、0.24(gVSSgCOD-1)和0.11、0.06、0.08(gCODgVSS-1day-1)。(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2008年12期)
肖隆文,陈火平[5](2003)在《活性污泥增长与物种选择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logistic方程描述污泥的增长过程比指数式方程更符合实际情况。根据logistic方程建立的持续剩余污泥量模型将生物动力学、污泥增长过程、物种选择机制、物种的存在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达到了微观和宏观的统一。该模型显示,只要剩余污泥的排放保持一定的稳定性,系统就能够保持自我稳定。污泥粒子的增殖率等于反应器内污泥浓度与污泥龄的比值,而实际比增长率则等于污泥龄的倒数,并存在最优污泥浓度和最优有机物降解速率。只要微生物种群的最大比增长率大于污泥龄的倒数,该种群就能够在系统中保持一定的数量并持续存在,它们的实际比增长率等于污泥粒子的实际比增长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03年10期)
彭党聪,王志盈,袁林江,任勇翔[6](2001)在《活性污泥系统非平衡增长理论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近年发展起来的活性污泥系统非平衡增长新理论 ,从其概念、发展沿革、理论要点以及在生物处理中的应用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结合应用该理论进行了单级活性污泥法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实践 ,探讨了非平衡增长理论在未来活性污泥法生物处理中的作用和地位(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01年02期)
王静,张雨山,寇希元,单科[7](2000)在《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处理含海水污水时基质降解与生物增长量之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采用完全混合活性污泥系统处理含海水污水 ,研究了基质降解与生物增长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微生物产率系数随着污水中海水比例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00年11期)
吕惠萍[8](1998)在《污泥增长量与COD去除量关系式在纯氧活性污泥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污泥增长量与COD去除量的关系式,结合扬子水厂实际运行的纯氧活性污泥系统,分析了污泥负荷、污泥浓度、污泥停留时间叁种因素的影响,大量数据的统计、计算基础上,确定一适宜装置稳定生产的工艺运行范围。(本文来源于《化工给排水设计》期刊1998年01期)
秦观月[9](1987)在《污泥增长量与BOD_5去除量关系式在表面加速曝气池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表面加速曝气池中,污泥增长量与BOD_5去除量的关系式是: ΔX=aLr-bN (1) 其中ΔX:每日污泥增长量(kg/日); a:合成污泥系数(kg/kgBOD_5);(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1987年02期)
李至时,穆瑞林,毛若琳[10](1982)在《温度对污泥增长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概 述 在研究活性污泥法低温生化处理污水的过程中,不仅要研究温度对有机物降解规律的影响,还应着重研究温度对污泥增长量的影响.因为微生物细胞的增殖和内源代谢是生化处理的核心.它不仅关系到处理效果和(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1982年06期)
污泥增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水污染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水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观。但是随着中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的迅速增长,我们又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和挑战——城市污泥的安全处置。根据国家有关部委的规划,未来10年是我国污水处理的“黄金时期”,将建成上千座污水处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污泥增长论文参考文献
[1].冯彬,陈萍,詹良通,林伟岸,占鑫杰.污泥-焚烧底灰混合固化配方及强度增长机理[J].环境科学学报.2016
[2].赵洪亮,刘永丽,谷林.污泥处理:困难与商机并存[N].中国水利报.2011
[3].陈华.“治理污水,污泥就不管了,笑话!”[N].工人日报.2010
[4].竺云波,何小金.膜生物反应器内污泥增长规律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
[5].肖隆文,陈火平.活性污泥增长与物种选择机制[J].中国给水排水.2003
[6].彭党聪,王志盈,袁林江,任勇翔.活性污泥系统非平衡增长理论及其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1
[7].王静,张雨山,寇希元,单科.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处理含海水污水时基质降解与生物增长量之间的关系[J].工业水处理.2000
[8].吕惠萍.污泥增长量与COD去除量关系式在纯氧活性污泥系统中的应用[J].化工给排水设计.1998
[9].秦观月.污泥增长量与BOD_5去除量关系式在表面加速曝气池中的应用[J].工业水处理.1987
[10].李至时,穆瑞林,毛若琳.温度对污泥增长量的影响[J].环境科学.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