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组分论文_黎呈锋,王柳生,练世斌,郑建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组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单组分,硅酮,丙烯酰胺,聚氨酯,乳液,水性,羟基。

单组分论文文献综述

黎呈锋,王柳生,练世斌,郑建鹏[1](2019)在《水性单组分替代硝基涂料在地盘线上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水性单组分涂料替代硝基涂料在地盘线上的应用,涂装方式是简单美式仿古,重点探讨着色剂、底漆、格丽斯、修色剂、哑光面漆对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开发的水性产品在地盘线上替代传统硝基涂料应用,结合对于干燥条件的控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涂料》期刊2019年11期)

冉岚,范冰冰,兰琳琳[2](2019)在《改性粉煤灰制备单组分聚氨酯》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酯多元醇、改性粉煤灰和2,4-TDI(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为主要原料,采用"一步法"合成粉煤灰单组分聚氨酯。借助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仪探究了软硬段含量对粉煤灰改性单组分聚氨酯的吸水率、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分子量相同的情况下聚酯多元醇的侧链越多,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越差;聚酯多元醇分子越规整,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越好;随着硬段异氰酸酯基和粉煤灰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呈增大趋势,吸水率则相反;但是随着硬段含量的持续增多,聚氨酯软硬段相分离现象越来越明显,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发生了转折呈减小趋势,耐水性也变差。(本文来源于《中国胶粘剂》期刊2019年11期)

王娜,王洁文,蔡冠宇,张化哲,张均[3](2019)在《异氰酸酯指数对潜固化型单组分聚脲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四氢呋喃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和唑烷潜固化剂为原料制备单组分聚脲。并通过FT-IR、热失重、吸水率、力学性能、硬度、表干时间和实干时间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异氰酸酯指数(R值)对单组分聚脲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R值的增加,单组分聚脲的耐热性能、表干时间、实干时间和硬度逐渐增加,吸水率先降低后增加,力学性能先增加后降低。当R值为0. 95时,单组分聚脲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优。(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张贵恩,李静,范晋锋,李炳章,王执乾[4](2019)在《交联剂用量及交联剂复配对脱酮肟型单组分室温固化导电胶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脱酮肟型单组分室温固化导电胶,重点研究了交联剂用量及交联剂复配对导电胶表干时间、力学性能及导电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交联剂用量可以缩短导电胶的表干时间,提升力学性能及导电性能;当不同交联剂复配,调节合适的配比时,可进一步改善导电胶性能。(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11期)

陈家荣,张剑,梁真福[5](2019)在《一种单组分酮肟型硅酮密封胶的高温封端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107胶与填料的混合物经高温脱水后,在温度120℃、-0.85 MPa下加入交联剂进行封端,经冷凝器降温至50℃以下,再加入偶联剂和催化剂。以此工艺生产酮肟型硅酮密封胶,相比传统的低温封端工艺可显着降低交联剂用量,减轻渗油现象,提高胶浆稳定性,降低酮肟型硅酮密封胶使用时的VOC。本工艺适用于封闭式的自动化连续生产线。(本文来源于《中国建筑防水》期刊2019年11期)

徐芸莉,吴东亮,王一飞,冯晓雷[6](2019)在《建筑用单组分硅酮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用单组分硅酮胶产品在建筑密封中使用最广泛,"充油胶"的危害不容忽视。通过市场随机购检的方式,对单组分硅酮胶产品开展了质量安全风险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市场上购买的单组分硅酮胶存在产品标识不规范、挥发物含量超标、力学性能不达标或粘接性能不达标等方面的质量问题,可能引发产品误用、性能失效甚至发生砸伤事件等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胶粘剂》期刊2019年09期)

朱雪锋,张洪涛,周菊梅,翁佳丽[7](2019)在《装配式建筑用单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制备及其可涂饰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硅烷改性聚醚、增塑剂、填料、触变剂、耐老化剂、催化剂等为原料,制得低模量单组分硅烷改性聚醚(MS)密封胶。密封胶硫化后拉伸模量为0. 2 MPa,定伸粘接性、浸水后定伸粘接性、冷拉热压后粘接性良好,综合性能较优。研究了涂料种类、底漆对MS胶可涂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为保证MS胶良好的可涂饰性能,应选择对MS胶附着力强的高弹性涂料,且避免底涂。(本文来源于《有机硅材料》期刊2019年05期)

梁宝宏,公慧[8](2019)在《Booster体系对于单组分SMP胶粘剂加速固化的影响及其在高速动车侧窗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单组分湿气固化型硅烷改性聚氨酯(SMP)胶粘剂的结构特征和固化机理、单组分应用体系的局限性,以及Booster体系对其加速固化的影响,并介绍其在轨道交通行业高速动车侧窗粘接和密封施工的应用和性能测试等,对高速动车生产行业中优化粘接固化节拍、提高生产效率等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期刊2019年09期)

郭逍遥,汤汉良,李树伟[9](2019)在《汽车修补用高性能单组分黑漆的工艺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低羟基含量的丙烯酸树脂作为主要漆膜组成成分,引入对颜料具有较强亲和能力的高分子量嵌段共聚物炭黑分散剂、聚醚-聚硅氧烷和丙烯酸树脂类复合流平剂、聚乙烯均聚蜡分散体及醋酸丁酸纤维素辅助成膜物质,开发出性能优异的汽车修补用单组分黑漆,并对核心技术要点进行分析阐述及试验验证,在黑度、着色力、修补调色实用性等方面综合性能良好,无苯环保,对汽车修补行业涂料的进步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涂料与涂装》期刊2019年09期)

刘毅,郑军,张士军[10](2019)在《H-526单组分水性木器漆用苯丙乳液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为主反应单体,阴非离子乳化剂H-870A、CO-1220混合使用,在共聚反应体系中同时加入了0.6%具有多种活性官能团的交联单体有机硅氧烷和0.8%~1%双丙酮丙烯酰胺,控制反应温度在80~83℃,利用核壳乳液聚合法,研制成H-526水性木器漆用苯丙乳液。该乳液固含量为45%、MFT值为40℃,综合性能优异,适用于调制水性木器漆。(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粘合》期刊2019年05期)

单组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酯多元醇、改性粉煤灰和2,4-TDI(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为主要原料,采用"一步法"合成粉煤灰单组分聚氨酯。借助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仪探究了软硬段含量对粉煤灰改性单组分聚氨酯的吸水率、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分子量相同的情况下聚酯多元醇的侧链越多,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越差;聚酯多元醇分子越规整,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越好;随着硬段异氰酸酯基和粉煤灰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呈增大趋势,吸水率则相反;但是随着硬段含量的持续增多,聚氨酯软硬段相分离现象越来越明显,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发生了转折呈减小趋势,耐水性也变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组分论文参考文献

[1].黎呈锋,王柳生,练世斌,郑建鹏.水性单组分替代硝基涂料在地盘线上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涂料.2019

[2].冉岚,范冰冰,兰琳琳.改性粉煤灰制备单组分聚氨酯[J].中国胶粘剂.2019

[3].王娜,王洁文,蔡冠宇,张化哲,张均.异氰酸酯指数对潜固化型单组分聚脲性能的影响[J].现代化工.2019

[4].张贵恩,李静,范晋锋,李炳章,王执乾.交联剂用量及交联剂复配对脱酮肟型单组分室温固化导电胶性能的影响[J].化工新型材料.2019

[5].陈家荣,张剑,梁真福.一种单组分酮肟型硅酮密封胶的高温封端工艺[J].中国建筑防水.2019

[6].徐芸莉,吴东亮,王一飞,冯晓雷.建筑用单组分硅酮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研究[J].中国胶粘剂.2019

[7].朱雪锋,张洪涛,周菊梅,翁佳丽.装配式建筑用单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制备及其可涂饰性研究[J].有机硅材料.2019

[8].梁宝宏,公慧.Booster体系对于单组分SMP胶粘剂加速固化的影响及其在高速动车侧窗的应用[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9

[9].郭逍遥,汤汉良,李树伟.汽车修补用高性能单组分黑漆的工艺技术研究[J].现代涂料与涂装.2019

[10].刘毅,郑军,张士军.H-526单组分水性木器漆用苯丙乳液的研制[J].化学与粘合.2019

论文知识图

川西北地区白田坝组物源方向自流井组...相互作用随时间变化下凝聚体中亮孤子...双组分凝聚体中的亮-暗孤子振荡和碰...叶琳前体51,20406080100Time(ns)烃源岩及其与盐类物质相互作用生成的...烃源岩及其与盐类物质相互作用生成的...

标签:;  ;  ;  ;  ;  ;  ;  

单组分论文_黎呈锋,王柳生,练世斌,郑建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