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硝酸盐还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硝酸盐,亚铁,速率,电极,赤铁矿,盐度,粒径。
硝酸盐还原论文文献综述
宋歌,张文静,毕贞,黄勇,董石语[1](2019)在《多因素对ANAMMOX菌利用零价铁还原硝酸盐过程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厌氧氨氧化(ANAMMOX)菌利用零价铁还原硝酸盐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调控法结合中心复合法(CCD)系统研究铁形态、进水pH值、温度、Fe/N等对该体系中硝酸盐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投加纳米铁时ANAMMOX体系中硝酸盐的去除效果最优;反应温度和Fe/N对体系中硝酸盐去除率影响十分显着,而进水pH值影响较弱.利用CCD法得出模型预测的最佳反应条件为:进水pH值为4.00,反应温度为35.00℃,Fe/N为38.23,预测的硝酸盐去除率为94.70%,实际实验得出的硝酸盐去除率为88.99%.(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叶龙[2](2019)在《Cu-TiO_2/SiO_2制备及其光催化还原水中硝酸盐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TiO_2/SiO_2催化剂,用XPS、XRD、SEM和UV-Vi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与分析。以催化剂对水中硝酸盐氮的还原效果为评价标准,研究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当Cu~(2+)、TiO_2两者质量比是0. 5%时所制备的催化剂光催化还原水中NO_3-N效果最好,催化剂中的铜以CuO的状态存在,Cu掺杂不会严重影响催化剂中锐钛矿型TiO_2晶型结构和粒径。(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9年14期)
张文静[3](2019)在《厌氧氨氧化菌强化零价铁还原硝酸盐反应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厌氧氨氧化(Anammox)菌利用低价态铁还原NO_3~-的现象丰富了对Anammox菌代谢多样性的认识,但目前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仍较为缺乏,对于反应过程中NO_3~-的转化途径、Anammox菌参与的反应以及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等都尚未可知。因此,根据目前所存在的疑问与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批式实验,对比了投加沸石吸附还原产物NH_4~+和投加Anammox菌对Fe~0/NO_3~-体系中NO_3~-还原速率的影响,考察了无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下Anammox菌利用Fe~0溶出的Fe~(2+)还原NO_3~-的作用;通过连续流反应器实验探讨了Anammox菌强化Fe~0还原NO_3~-体系连续流反应器稳定运行及Anammox菌长期培养的控制条件,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以及高通量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手段,测定了微生物培养物的功能基因narG、napA和nrfA表达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通过上述方法和手段,探究了Anammox菌强化Fe~0还原NO_3~-反应中微生物参与的反应、NO_3~-的转化途径、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以及反应的关键影响因素,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稳定发生Fe~0还原NO_3~-作用的连续流反应器中长期培养的Anammox微生物样品检测,发现功能基因napA和nrfA有明显表达,表明Anammox菌能够利用Fe~0溶出的Fe~(2+)将NO_3~-经NO_2~-异化还原成NH_4~+;(2)NO_3~-还原、NO_3~-异化还原为NO_2~-、NO_2~-异化还原为NH_4~+是NO_3~-生物还原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Anammox菌获得底物NH_4~+与NO_2~-的主要途径,在上述生物过程的共同作用下实现体系内NO_3~-的去除;(3)Candidatus Brocadia菌和Candidatus Jettenia菌在以Fe~0和NO_3~-环境中长期培养后相对丰度逐渐增强,这两个属的Anammox菌表现出了对Fe~0和NO_3~-环境的适应性;(4)缓解或避免Fe~0钝化是保证Anammox菌强化Fe~0还原NO_3~-反应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通过定期换铁的方式,Anammox菌强化Fe~0还原NO_3~-反应能够实现长期稳定运行,NO_3~-平均去除率为75.00%,总氮平均去除率为54.02%;(5)通过考察铁形态、Fe/N比、pH和温度对Anammox菌强化Fe~0还原NO_3~-反应的影响,发现铁形态、Fe/N比和温度对NO_3~-还原速率影响显着,而pH影响较弱。以纳米铁粉为电子供体、温度为35℃,Fe/N比为38.23,pH为4时,NO_3~-转化率可达88.00%。本研究丰富了对NO_3~-存在下的Anammox菌代谢多样性的认识。此外,明确了Anammox菌强化Fe~0还原NO_3~-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实现Anammox工艺的NO_3~-原位处理,进一步提高总氮去除率提供一种新思路。(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程宽[4](2019)在《赤铁矿对Acidovorax sp. strain BoFeN1亚铁氧化与硝酸盐还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铁是地壳中最为丰富的元素之一,是生物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金属元素。铁氧化微生物驱动的亚铁氧化过程是铁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性厌氧的环境中,硝酸盐还原亚铁氧化微生物可以介导亚铁氧化与硝酸盐还原两个过程,同时耦合污染物降解和重金属迁移转化过程,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硝酸盐还原型亚铁氧化微生物参与的亚铁氧化过程,包括微生物铁氧化酶直接氧化亚铁的生物亚铁氧化过程和通过其硝酸盐还原产物如亚硝酸盐等间接氧化亚铁的化学亚铁氧化过程。前期的研究表明,矿物可以介导铁还原菌与胞外电子受体的电子传递过程,促进微生物的胞外电子传递,但是对于硝酸盐还原亚铁氧化微生物驱动的亚铁氧化与硝酸盐还原过程的影响尚不清楚。本实验以典型的硝酸盐还原亚铁氧化微生物Acidovorax sp.strain BoFeN1为模式微生物,以结构性质稳定的赤铁矿为主要外源添加矿物,通过反应动力学实验、矿物表征等分析手段详细解析了矿物加入对微生物驱动的亚铁氧化与硝酸盐还原的影响。实验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在仅添加亚铁作为电子供体的处理组中,赤铁矿加入对反应体系中亚铁氧化与硝酸盐还原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以促进亚硝酸盐的还原与氧化亚氮的生成。在仅添加乙酸钠为电子供体的反应体系中,赤铁矿对微生物硝酸盐还原并不能产生作用,说明在以亚铁为电子供体的反应体系中,赤铁矿对硝酸盐的促进作用可能是矿物促进微生物氧化亚铁增多,获得更多的电子从而用于硝酸盐还原的结果。在亚铁和乙酸钠共同作为电子供体的反应体系中,赤铁矿对亚铁氧化和硝酸盐还原也具有促进作用。(2)在仅添加亚铁作为电子供体的处理组中,赤铁矿对亚铁氧化与硝酸盐还原的促进作用随着矿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种类的矿物对反应体系中亚铁氧化与硝酸盐还原的影响作用不同,赤铁矿何二氧化钛具有作用,氧化铝不产生影响甚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矿物吸附亚铁后产生的表面与体相催化作用可能是造成促进作用的主要原因。(3)赤铁矿对亚铁与亚硝酸盐之间的化学反应具有促进作用。微生物添加后对Fe(II)+NO_2~-或Fe(II)+NO_2~-+α-Fe_2O_3之间的反应并无影响,说明在仅添加亚铁作为电子供体的生物反应体系中,微生物硝酸盐还原产物亚硝酸盐仅被亚铁所氧化。(4)赤铁矿添加影响亚铁氧化过程中次生矿物的形成。在微生物驱动的亚铁氧化与硝酸盐还原反应过程中,赤铁矿加入导致无定形矿物生成减少,微生物细胞表面的结壳现象减弱;在亚铁与亚硝酸盐反应过程中,赤铁矿加入促进针铁矿的形成。(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期刊2019-06-01)
高陆璐[5](2019)在《Cu-Sn-Bi阴极电催化还原硝酸盐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工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地下水体中硝酸盐的污染日益严重,地下水作为重要的饮用水源,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电催化工艺作为环境友好型技术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然而大多数电极为贵金属材料价格昂贵,使其实际应用受到限制,因此开发一种高效、低成本的电极材料是当前的研究重点。多金属电极由于其元素之间相互协同可促进硝酸盐还原反应,在硝酸盐处理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实验研究采用电沉积法制备Cu-Sn-Bi电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优化电极制备条件,考察电沉积时间、电沉积电流密度、电沉积温度和Bi含量等条件对Cu-Sn-Bi电极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电极制备条件,获得最佳电极。(2)以最佳电极作为电催化阴极对硝酸盐模拟废水进行降解,探究电催化还原硝酸盐影响因素,确定最佳处理条件。(3)通过循环伏安、线性伏安等测试手段,结合硝酸盐的电催化还原结果初步分析Cu-Sn-Bi电极还原硝酸盐的还原电位及还原路径。通过以上实验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得到以下结论:(1)电沉积时间、电流密度、温度及Bi含量等制备条件对Cu-Sn-Bi电极性能的影响较为明显。在温度35℃,电流密度4 mA/cm~2条件下电沉积30 min获得的Cu-Sn-Bi电极电催化还原硝酸盐效果较好。Bi含量为9%的Cu-Sn-Bi电极结晶度高,响应电流随时间衰减缓慢,电化学稳定性好,电极表面颗粒尺寸细小,表面积较大,活性位点较多,电催化还原硝酸盐去除效果最好,催化活性高。(2)以制备的Cu-Sn-Bi电极为阴极,钌铱电极为阳极,硝酸盐模拟废水在有效电极面积为40 cm~2,电极间距为20 mm,硝酸盐氮初始浓度为100 mg/L,Na_2SO_4浓度为0.125 mol/L,电流密度为6 mA/cm~2,初始pH值为7的条件下,电催化还原处理5 h后硝酸盐氮的去除率达88.43%,氮气选择率为56.20%,电流效率为28.21%,能耗为0.15KWh/g(NO_3~--N),当投加Cl~-浓度为0.5 g/L时,氮气选择性为75.32%。(3)电化学分析结果表明,Cu-Sn-Bi叁金属电极在-1.7 V左右发生析氢反应,硝酸盐的还原反应在析氢反应之前发生,电位为-0.7 V左右,NO_3~-吸附在阴极表面并还原为NO_2~-,然后在-1.5 V左右进一步还原为其他产物。硝酸盐的电催化还原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硝酸盐的还原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其主要过程为NO_3~-→NO_2~-→N_2→NH_4~+。(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9-05-27)
张梦霞[6](2019)在《纳米银对河口潮滩沉积物硝酸盐异化还原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过量活性氮输入导致河口近岸氮循环过程被严重干扰,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有害藻类赤潮和近海低氧区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频繁发生,硝态氮削减途径研究已然成为当今国际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领域内的热点。硝酸盐异化还原过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Anammox)及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DNRA))作为氮循环的重要环节,在氮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反硝化和Anammox过程可以将硝态氮或者氨氮转化为氮气,是河口近岸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活性氮削减途径,而DNRA过程则是将硝酸盐转化为生物活性更高的铵盐继续存留在环境中,造成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对氮素在河口海岸区域的迁移转化具有重要影响。纳米银(AgNPs)是指粒径在1-100 nm之间的单质银粒子,由于具有良好的光电、催化、超导性能和杀菌消毒活性,AgNPs被用于众多领域和消费产品中,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商品化纳米材料。AgNPs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同时,也会在其生产制造、使用及废弃的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自然环境并持续累积,其安全性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河口近岸是连接海洋与大陆的重要过渡带,是容纳净化陆源污染物的重要屏障,同时在控制全球氮循环过程的平衡与稳定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类活动会导致毒性污染物在河口海岸环境富集,但AgNPs赋存和累积对河口氮转化过程的影响尚不清楚。为此,本文以长江口作为研究区域,通过进行不同粒径(10 nm、30 nm和100 nm)及不同浓度(0 mg/L、0.1 mg/L、5 mg/L和10 mg/L)AgNPs暴露实验,初步探究了AgNPs对河口潮滩反硝化、Anammox和DNRA速率的影响,并通过荧光定量QPCR技术进一步测定了反硝化菌nirS基因、nirK基因及Anammox菌16S rRNA基因丰度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对于评价金属纳米材料对河口氮循环过程的潜在影响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采用泥浆培养实验结合同位素示踪技术揭示了AgNPs对河口潮滩湿地沉积物反硝化、Anammox及DNRA速率的影响。本研究发现,AgNPs对不同盐度沉积物反硝化速率、Anammox速率及DNRA速率均具有浓度抑制效应,但其抑制率并未随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大。AgNPs对河口沉积物DNRA速率抑制率最高达33.2%,低于反硝化和Anammox过程(抑制率最高分别为:72.5%和73.5%)。(2)AgNPs粒径、浓度及沉积物盐度均是影响AgNPs毒性效应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低浓度条件下,小粒径AgNPs(10 nm)毒性大于30 nm和100 nm粒径,对沉积物反硝化、Anammox及DNRA速率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但当AgNPs浓度进一步增加时,30 nm和100 nm粒径的AgNPs对反硝化、Anammox及DNRA速率抑制率明显增大,毒性大于10 nm粒径AgNPs。反硝化、Anammox及DNRA过程中AgNPs粒径毒性发生变化相对应的浓度分别为:5 mg/L、10 mg/L和10 mg/L。尽管AgNPs释放的Ag~+浓度随沉积物盐度变化有明显的分布特征,但不同沉积物盐度处理组间反硝化速率、Anammox速率和DNRA速率变化率差异并不显着(P>0.05)。AgNPs释放的Ag~+浓度与反硝化、Anammox及DNRA速率抑制率均不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5),反映AgNPs释放的Ag~+对硝酸盐异化还原过程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并不能完全解释AgNPs的毒性作用特征。(3)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基于反硝化nirS基因、nirK基因及Anammox菌16S rRNA基因,研究了AgNPs对脱氮过程(反硝化和Anammox)相关基因丰度的影响。nirS基因、nirK基因和Anammox菌16S rRNA基因在空白组中的丰度分别为0.11×10~9-0.77×10~9 copies g~(-1)、3.27×10~7-10.52×10~7 copies g~(-1)和0.16×10~7-2.04×10~7 copies g~(-1)。而AgNPs处理组中,nirS基因、nirK基因和Anammox菌16S rRNA基因丰度分别为0.09×10~9-0.9×10~9 copies g~(-1)、0.27×10~7-10.32×10~7copies g~(-1)和0.25×10~7-2.38×10~7 copies g~(-1)。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AgNPs刺激反硝化菌nirS基因丰度和Anammox菌16S rRNA基因丰度增加,分别高达37.1%和6.1%。本研究区域内反硝化菌nirK基因丰度低于nirS基因,Anammox菌16S rRNA基因丰度次之。此外,AgNPs显着抑制了反硝化菌nirK基因丰度,抑制率高达80.2%。反硝化菌nirS基因丰度和反硝化速率之间不存在显着线性相关(P>0.05),而nirK基因丰度与反硝化速率显着相关(P<0.05),暗示nirK基因比nirS基因对AgNPs的胁迫更加敏感,更容易受AgNPs影响并进一步抑制反硝化速率。(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8)
王宁宁,薛冬梅,王义东,王中良[7](2019)在《基于~(15)N示踪法对土壤氮循环主要过程的反应速率评估——硝酸盐还原、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反应以及总氮气的释放》一文中研究指出反硝化反应和厌氧氨氧化反应作为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两个关键过程,是土壤中硝酸盐损失的主要途径。我们研究了由反硝化反应(denitrification)和厌氧氨氧化反应(anammox)释放的N_2(Den+Ana-N_2)是否能够用于评价土壤中的NO_3~-还原。本文基于15N示踪法进行土(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刘同旭,程宽,陈丹丹,王莹,殷云璐[8](2019)在《微生物介导的硝酸盐还原耦合亚铁氧化成矿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铁氧化微生物驱动的亚铁氧化过程是铁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性厌氧环境中,硝酸盐还原亚铁氧化微生物可通过还原硝酸盐耦合氧化亚铁的过程影响污染物的降解及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等,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硝酸盐还原亚铁氧化微生物驱动的不同形态亚铁氧化的成矿过程,成矿机制及其对微生物和环境的影响等。在亚铁氧化成矿的过程中,有机配体态和固态亚铁的氧化成矿主要发生在细胞表面,而小分子的无机溶解态亚铁还可继续进入细胞周质甚至细胞内膜氧化成矿。不同的培养条件(如缓冲液)和微生物种类也会影响成矿过程的反应速率从而影响矿物的结晶度。根据成矿的氧化剂不同,将成矿机制分为硝酸盐还原产物亚硝酸盐与亚铁反应的化学成矿机制与微生物利用铁氧化酶直接氧化亚铁的生物成矿机制。此外,硝酸盐还原耦合亚铁氧化成矿过程中所产生的细胞表面结壳现象,影响了不同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甚至会导致细胞死亡。而对于环境中的污染物,成矿过程可吸附和共沉淀多种重金属,从而降低重金属的污染,为治理环境污染提供了新思路。文章还分别对如何进行成矿过程的微观机制及其贡献的评估研究,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成矿过程于环境污染治理中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展望。(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祁昕,马国强,赵洁,李朝阳,耿直[9](2019)在《BiOBr/TiO_2/MIL-125(Ti)光催化还原硝酸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水热法制备了BiOBr/TiO_2/MIL-125(Ti)光催化材料,采用TEM、XRD、UV-vis DRS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光学性能等性质进行分析,并研究其在紫外光照射下对硝酸盐的转化率和氮气选择性.结果表明,复合材料0.5%BiOBr/TiO_2/MIL-125(Ti)在365 nm紫外光下照射30 min后硝酸盐转化率达到88.94%,氮气选择性达到97.11%,明显高于BiOBr和MIL-125(Ti).文中对光催化还原活性提高的原因进行了细致分析.(本文来源于《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赵亚龙[10](2019)在《Cu/Ni双金属复合阴极配对Ir-Ru/Ti阳极电化学还原硝酸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水作为重要的饮用水源,其受到硝酸盐污染的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硝酸盐污染不仅破坏水质环境,长期饮用被硝酸盐污染的地下水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刻不容缓。与其它水处理技术相比,电化学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投资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电极材料对电化学还原硝酸盐过程至关重要,决定着硝酸盐的去除效率。因此,探索制备具有高效催化还原性能的电极材料成为研究水体硝酸盐去除的关键。在本次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阴极电沉积法成功制备了一种Cu/Ni泡沫双金属复合电极,并将其作为阴极电极用于去除模拟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扫描电镜(SEM)、能量分布(EDS)、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铜单质被成功的引入到泡沫镍基材的表面。由于催化活性位点的增多和电极阻抗的减小(线性扫描伏安(LSV)和电化学阻抗(EIS)分析所得),Cu/Ni泡沫电极与泡沫镍电极相比在对硝酸盐的去除中表现出显着优异的去除活性(60min的硝酸盐去除率分别为100.0%和15.0%)。另外,我们探索了电极制备过程的优化及电解实验过程的几个影响因素,讨论结果如下:(1)增加电极制备的时间(从5到15min)有利于电极性能的提升,过长的电沉积时间(>15min)不再提高电极性能。(2)升高电流密度有利于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和总氮的去除;而电流密度越高,电能利用效率却越低;因此最佳的电流密度值为25mA/cm2。(3)氯离子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硝酸盐的还原,却显着促进了氨氮的去除。(4)酸性条件不利于硝酸盐氮和总氮的去除。此外,还进行了电极可重用性实验。Cu/Ni泡沫电极在8个重复使用周期内表现出极佳的稳定性。在氯离子存在条件下,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硝酸盐氮逐渐完全转化为无害的氮气。Cu/Ni泡沫电极显示出良好的大规模应用于硝酸盐污染水体修复的潜力。(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9-03-01)
硝酸盐还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TiO_2/SiO_2催化剂,用XPS、XRD、SEM和UV-Vi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与分析。以催化剂对水中硝酸盐氮的还原效果为评价标准,研究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当Cu~(2+)、TiO_2两者质量比是0. 5%时所制备的催化剂光催化还原水中NO_3-N效果最好,催化剂中的铜以CuO的状态存在,Cu掺杂不会严重影响催化剂中锐钛矿型TiO_2晶型结构和粒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硝酸盐还原论文参考文献
[1].宋歌,张文静,毕贞,黄勇,董石语.多因素对ANAMMOX菌利用零价铁还原硝酸盐过程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9
[2].叶龙.Cu-TiO_2/SiO_2制备及其光催化还原水中硝酸盐氮的研究[J].广州化工.2019
[3].张文静.厌氧氨氧化菌强化零价铁还原硝酸盐反应机制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9
[4].程宽.赤铁矿对Acidovoraxsp.strainBoFeN1亚铁氧化与硝酸盐还原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9
[5].高陆璐.Cu-Sn-Bi阴极电催化还原硝酸盐实验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
[6].张梦霞.纳米银对河口潮滩沉积物硝酸盐异化还原过程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9
[7].王宁宁,薛冬梅,王义东,王中良.基于~(15)N示踪法对土壤氮循环主要过程的反应速率评估——硝酸盐还原、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反应以及总氮气的释放[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8].刘同旭,程宽,陈丹丹,王莹,殷云璐.微生物介导的硝酸盐还原耦合亚铁氧化成矿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9
[9].祁昕,马国强,赵洁,李朝阳,耿直.BiOBr/TiO_2/MIL-125(Ti)光催化还原硝酸盐的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赵亚龙.Cu/Ni双金属复合阴极配对Ir-Ru/Ti阳极电化学还原硝酸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