腈化物论文_杨俊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腈化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噻吩,化物,丙烯酰胺,微生物,生物量,羰基,丙烯腈。

腈化物论文文献综述

杨俊娟[1](2016)在《噻吩邻氨基腈化物的合成、反应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富电子骨架的噻吩邻氨基腈是一类同时含硫、氮的杂环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及其相关产物在医药、农药、染料、化学试剂、高分子助剂、感光材料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应用。本课题组自从发现邻氨基腈化物与羰基化合物进行经典的Friedl?nder反应中存在PDF新转化以来,在PDF转化上做了很多工作,证明这种新的转化具有普遍性。但研究主要集中在纯碳及含氮杂环骨架的邻氨基腈化物与羰基化合物的反应上,而含硫杂环类邻氨基腈化物参与的反应还没有涉及;更重要的是,PDF转化及其相关化合物的性能、应用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为此,本论文围绕邻氨基腈的合成、与羰基化合物的反应、产物的性能及应用等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噻吩邻氨基腈与羰基化合物的PDF反应论文首先尝试了含硫芳香邻氨基腈与羰基化合物的PDF反应。在乙醇钠催化下,以噻吩邻氨基腈为原料与酮反应,得到了PDF转化产物噻吩并[2,3-d]嘧啶酮2.7;首次意外发现:该类PDF转化可得到一种新型的叔羟基噻吩并嘧啶酮衍生物2.8。论文通过紫外照射的跟踪检测、氩气保护和避光等控制实验研究表明:该新转化产物的生成受动力学、热力学和六元环效应的协同影响,且仅当脂环稠合的噻吩邻氨基腈和羰基化合物均为六元环结构时,转化才能进行;由此提出该新产物的转化机理为:在乙醇钠催化下,噻吩邻氨基腈先与酮进行PDF转化得到噻吩并[2,3-d]嘧啶酮化合物2.7中间体,该中间体再在光诱导下发生氧自由基参与的重排羟基化反应。本节共合成了35个化合物,其中16个为未见文献报道的PDF及其相关转化新产物;其中化合物2.8a和2.8b的结构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获得证实,且分子中含有一个叔羟基和至少一个手性中心的碳原子。2.噻吩并[2,3-b]噻吩邻氨基腈与羰基化合物的PDF反应论文首先以噻吩并[2,3-b]噻吩邻氨基腈(3.1)为原料,系统研究了其与脂肪环酮、链状酮、芳香酮、链状脂肪醛和芳香醛的PDF反应情况,并优化了PDF反应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乙醇钠催化下,当噻吩邻氨基腈与各种酮和链状脂肪醛反应时,得到的PDF转化产物为常规的噻吩并[2,3-b]噻吩稠合四氢嘧啶酮衍生物(3.3);当与芳香醛反应时,PDF转化产物则进一步氧化、脱氢芳构化生成噻吩并[2,3-b]噻吩并嘧啶酮化合物(3.4)。本节共合成了1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PDF转化的噻吩并[2,3-b]噻吩稠合嘧啶酮衍生物,其中化合物3.3a、3.3e和3.4b的结构经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所证实。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化合物3.3a的单晶含顺式和反式两种立体异构体,且顺式异构体为主要存在形式;3.4b的单晶结构表明化合物3.4b为罕见的大π共轭平面结构(除氢以外的所有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晶体通过π-π共轭的方式形成二维层状结构单元,层与层之间的距离为3.769?;晶体以“face to face”的方式交叉排列形成一个类四面体结构,并通过溶剂DMF桥连而形成叁维超分子MOF状框架结构。3.噻吩并[2,3-b]噻吩邻氨基腈与酮的Friedl?nder反应及配合物合成研究在研究路易斯酸ZnCl_2为催化剂、噻吩并[2,3-b]噻吩邻氨基腈(3.1)与酮(4.1)的Friedl?nder反应时意外发现:两者一锅法直接得到的不是正常的Friedl?nder缩合产物——氨基噻吩并噻吩并吡啶衍生物4.2a,而是它的锌配合物4.2a-Zn。该配合物可以在强碱作用下释放出氨基噻吩并噻吩并吡啶游离胺。据此,由3.1与4.1的Friedl?nder缩合制得了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四环稠合的氨基噻吩并[2,3-b]噻吩并吡啶衍生物(4.2)。4.2是一个类邻菲罗啉结构的双齿配体bithpy,其与Zn~(2+)的配合物4.2a-Zn的单晶测定表明:该分子中稠合的四个环(吡啶、噻吩、噻吩、吡啶环)近平面,且锌与bithpy以N,N双齿配体螯合的方式进行配位,结构稳定。此外,bithpy还可以与过渡金属钌进行配位,由MALDI-TOF测试表明,该化合物是bithpy配体稳定的单核钌配合物。4.邻氨基腈及其反应产物的性能和应用研究论文首先以TG、UV-Vis、FL、分子模拟等方式研究噻吩并[2,3-b]噻吩邻氨基腈与羰基化合物的PDF反应产物的性能,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物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其中3.4b的熔点可高达497.4 ~oC,且具有荧光性能;随后测试了其Friedl?nder产物4.2的锌配合物4.2a-Zn和4.2d-Zn的性能,结果表明该系列配合物结构稳定,可发射肉眼可见的荧光,分子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其荧光机制为分子内电荷转移(ICT)。由于噻吩邻氨基腈化物的荧光性能不理想,论文也以优化工艺制备了一些对称的氨基吡啶腈化物,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5.4a表现出了优良的热稳定性和RIR机制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能,并可作为“turn-off”荧光探针用于水相中Au~(3+)的识别,这是首次报道的基于吡啶骨架结构的AIE发光材料,也是第一例成功将AIE分子应用于金离子检测的荧光探针,具有合成简便、响应快、抗干扰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1)

邱发东[2](2015)在《对称的噻吩并[2,3-b]噻吩邻氨基腈化物与羰基化合物的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噻吩并[2,3-b]噻吩环骨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结构单元,含有这种骨架结构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可用于抗过敏、抑菌药物,血小板凝结抑制剂,青光眼治疗药物,抗肿瘤药物,甚至可用于HIV蛋白酶抑制剂。此外,某些含有该骨架结构的化合物因具有独特的光电转换性能,可用于光电材料,如有机导体、导电聚合物、染料等,因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表明,苯、含氮芳香杂环邻氨基腈化物与羰基化合物反应时不仅能得到Friedlander反应产物,还能发生PDF转化生成含有二氢嘧啶酮结构的新产物。考虑到噻吩并[2,3-b]噻吩衍生物在生物和化学领域的重要性,结合课题组前期工作,本论文将开展噻吩并[2,3-b]噻吩环为骨架的对称的邻氨基芳香腈化物与羰基化合物的反应及其考察产物性能研究。本论文以丙二腈、二硫化碳和溴乙腈为起始原料,叁组分一锅法合成了3,4-二氨基噻吩并[2,3-b]噻吩-2,5-二腈。并以3,4-二氨基噻吩并[2,3-b]噻吩-2,5-二腈为反应物,研究了其与羰基化合物在不同催化条件下的反应情况。探讨了催化剂、反应温度、溶剂、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该反应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研究表明,在碱性条件下,如乙醇钠催化反应时,仅发生PDF转化,得到对称的以噻吩并[2,3-b]噻吩为中心骨架的四环稠合的嘧啶酮衍生物;当采用无水氯化锌为催化剂时,在高温下则主要发生Friedlander反应得到含有稠合吡啶结构的化合物。而当我们用无水氯化锌作催化剂,在较高温度时与丙酮反应时,不仅得到了对称的Friedlander缩合产物4a,还得到了一个不对称缩合产物5a,该产物为双邻氨基腈的一对氨基腈发生Friedlander反应而另一对氨基腈发生PDF转化,首次在同一分子内实现Friedlander-PDF分岔反应。上述产物结构通过红外,核磁,质谱等分析手段确定。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研究化合物3a,3h,4h,5a的单晶结构。测定了化合物3,4-二氨基噻吩[2,3-b]噻吩-2,5-二腈,3,4-二氨基噻吩[2,3-b]噻吩-2,5-二甲酰胺,PDF反应产物3h和Friedlander反应产物4h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通过热重分析了化合物3a,3h,4h的热稳定性能。设计相关实验,对反应机理进行研究,并提出可能的反应机理。(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5-12-01)

吴若秋,阙丹妮,庄晓梅,鲁统部[3](2006)在《大环双核铜配合物对腈化物碳-碳键的活化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一系列能够催化腈化物碳-碳键断裂的大环双核铜配合物,并对催化活性与配合物构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叁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期刊2006-08-01)

邓林,刘延岭,王忠彦,胡承,孙勇[4](2004)在《一株腈化物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长期被腈化物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具有较宽腈化物降解利用谱的菌株YL-1。经过对YL-1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分析,初步鉴定为红球菌。YL-1能降解丙烯腈生成丙烯酰胺。YL-1培养40h后可获得54U/mg的干细胞比活力。YL-1降解丙烯腈的最佳条件是温度30℃,pH=7 0,在该条件下对φ(丙烯腈)=0 2%的降解率可达99 4%。(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04年12期)

鲁统部,庄晓梅,阙丹妮,吴若秋[5](2004)在《大环双核铜配合物对腈化物碳-碳键的活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了一系列能够催化腈化物碳-碳键断裂的大环双核铜配合物,并对催化活性与配合物构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04-06-30)

陈保华[6](2001)在《聚乙二醇400催化下腈化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研究了以无毒、价廉且对钠离子有良好的运载能力的聚乙二醇400(PEG400)为催化剂,以毒性小、稳定、用量少的NaCN为氰化试剂,利用相转移催化反应合成腈化物的新方法,并对相关的重要反应条件进行了探讨。 选择了一些在相应的反应温度下为液体状态的脂肪族和活泼的芳香族卤代物或酯为氰化反应底物,进行了无溶剂条件下的腈化物的合成。在有机卤代化合物或酯与PEG400、NaCN的用量比分别为1∶0.03和1∶1.3的条件下,获得了高收率(84%-96%)和高纯度(≥98%)的腈化物。 通过几种不同溶剂下反应的对比,选择了以苯为溶剂,在酰氯与PEG400、NaCN的用量比分别为1∶0.05和1∶1.2及反应温度为室温的条件下,合成了酰基腈化物。与其它方法相比,反应条件简单、温和,收率明显提高,同时适用于芳酰基腈和脂酰基腈的合成,特别是对氯乙酰腈的合成取得了其它方法难以达到的结果。 第二部分,为了发展新型手性催化剂,我们设计了合成一系列新的可形成环状金属络合物的含氮磷的手性配体的方法和路线。初步探讨了以烯胺为原料合成溴代烯胺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01-06-01)

冯惠勇,仪宏,王丽丽,郭永刚[7](1999)在《腈化物同化菌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富集培养技术和定向筛选技术,从腈化物长期污染的土壤中,以生物量为指标,筛选到6株能在以丙腈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生长的细菌,通过对照实验确定为腈化物同化菌,并研究了生长最好的E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学报》期刊1999年02期)

傅良骅,崔顺植,夏玉明,张春波,沈光海[8](1999)在《光化学合成对脱水剂和卤化剂敏感的腈化物》一文中研究指出N-甲氧基偕溴代亚胺以高产率光转化为相应的腈化物,而且其它对常见脱水剂和卤化剂敏感的官能团不受影响(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9年01期)

袁淑军,方海林[9](1997)在《腈化物的合成及其缓蚀性能的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方便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苯丙烯腈、苯甲腈类化合物,并用失重法测定其在稀盐酸中对碳钢的缓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类腈化物都有一定的酸性缓蚀性能,其中苯丙烯腈类化合物的缓蚀性能优于苯甲腈类化合物,尤其是当苯环对位上具有给电性基团时,芳香腈具有较高的缓蚀效率。(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1997年10期)

李文忠,张鸿翼,杨惠芳[10](1995)在《脂肪腈化物的微生物降解》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长期被腈化物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到3株对腈化物降解能力很强的细菌,分别为霍夫曼棒杆菌(CorynebacteriumhoffmaniiB-21)、微黄色节杆菌(ArthrobacterflavescensB-22)和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asp.P-21)。该菌可将乙腈(Acetonitrile)、丙腈(Propionitrile)、丁腈(Butyronitrile)和丙烯腈(Acrylonitrile)等脂肪族腈降解生成相应的酰胺(Amides)、羧酸(Carboxylicacid)和氨(Ammonia)。在选定的最适条件下,测定了叁株菌对腈化物的降解能力。在含10g/L乙腈、丙腈或丁腈的培养基中,于28℃生长24h,腈化物的去除率均接近100%,应用其休眠细胞(20gdrycell/L)于0.06mol/L磷酸盐缓冲(pH7.5)中反应,在25℃、45min内可将5g/L的上述腈及丙烯腈完全降解。(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1995年01期)

腈化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噻吩并[2,3-b]噻吩环骨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结构单元,含有这种骨架结构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可用于抗过敏、抑菌药物,血小板凝结抑制剂,青光眼治疗药物,抗肿瘤药物,甚至可用于HIV蛋白酶抑制剂。此外,某些含有该骨架结构的化合物因具有独特的光电转换性能,可用于光电材料,如有机导体、导电聚合物、染料等,因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表明,苯、含氮芳香杂环邻氨基腈化物与羰基化合物反应时不仅能得到Friedlander反应产物,还能发生PDF转化生成含有二氢嘧啶酮结构的新产物。考虑到噻吩并[2,3-b]噻吩衍生物在生物和化学领域的重要性,结合课题组前期工作,本论文将开展噻吩并[2,3-b]噻吩环为骨架的对称的邻氨基芳香腈化物与羰基化合物的反应及其考察产物性能研究。本论文以丙二腈、二硫化碳和溴乙腈为起始原料,叁组分一锅法合成了3,4-二氨基噻吩并[2,3-b]噻吩-2,5-二腈。并以3,4-二氨基噻吩并[2,3-b]噻吩-2,5-二腈为反应物,研究了其与羰基化合物在不同催化条件下的反应情况。探讨了催化剂、反应温度、溶剂、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该反应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研究表明,在碱性条件下,如乙醇钠催化反应时,仅发生PDF转化,得到对称的以噻吩并[2,3-b]噻吩为中心骨架的四环稠合的嘧啶酮衍生物;当采用无水氯化锌为催化剂时,在高温下则主要发生Friedlander反应得到含有稠合吡啶结构的化合物。而当我们用无水氯化锌作催化剂,在较高温度时与丙酮反应时,不仅得到了对称的Friedlander缩合产物4a,还得到了一个不对称缩合产物5a,该产物为双邻氨基腈的一对氨基腈发生Friedlander反应而另一对氨基腈发生PDF转化,首次在同一分子内实现Friedlander-PDF分岔反应。上述产物结构通过红外,核磁,质谱等分析手段确定。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研究化合物3a,3h,4h,5a的单晶结构。测定了化合物3,4-二氨基噻吩[2,3-b]噻吩-2,5-二腈,3,4-二氨基噻吩[2,3-b]噻吩-2,5-二甲酰胺,PDF反应产物3h和Friedlander反应产物4h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通过热重分析了化合物3a,3h,4h的热稳定性能。设计相关实验,对反应机理进行研究,并提出可能的反应机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腈化物论文参考文献

[1].杨俊娟.噻吩邻氨基腈化物的合成、反应和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

[2].邱发东.对称的噻吩并[2,3-b]噻吩邻氨基腈化物与羰基化合物的反应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

[3].吴若秋,阙丹妮,庄晓梅,鲁统部.大环双核铜配合物对腈化物碳-碳键的活化作用研究[C].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叁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2006

[4].邓林,刘延岭,王忠彦,胡承,孙勇.一株腈化物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J].精细化工.2004

[5].鲁统部,庄晓梅,阙丹妮,吴若秋.大环双核铜配合物对腈化物碳-碳键的活化作用[C].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4

[6].陈保华.聚乙二醇400催化下腈化物的合成[D].河北大学.2001

[7].冯惠勇,仪宏,王丽丽,郭永刚.腈化物同化菌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的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1999

[8].傅良骅,崔顺植,夏玉明,张春波,沈光海.光化学合成对脱水剂和卤化剂敏感的腈化物[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

[9].袁淑军,方海林.腈化物的合成及其缓蚀性能的测试[J].材料保护.1997

[10].李文忠,张鸿翼,杨惠芳.脂肪腈化物的微生物降解[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5

论文知识图

式 6 一锅煮合成多取代 β-芳基烯腈化酶催化下杂环腈化物的水解酶催化下酯基取代腈化物的水解酶催化下环氧取代腈化物的水解(a)溶剂热条件下,迭氮酸根、氨或肼...腈化物酶水解的两种途径

标签:;  ;  ;  ;  ;  ;  ;  

腈化物论文_杨俊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