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燃锅炉论文-张显涛,何旭,赵晓东

层燃锅炉论文-张显涛,何旭,赵晓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层燃锅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层燃锅炉,节能减排,改造

层燃锅炉论文文献综述

张显涛,何旭,赵晓东[1](2019)在《层燃锅炉节能减排技术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已实现大容量燃煤锅炉集中供热,但层燃锅炉仍然是冬季采暖的主力,将其改造成高效低污染排放是国家环保减霾行动的重要一环,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通过介绍几种实用的高效低污染排放技术,为广大工业锅炉节能减排改造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工业锅炉》期刊2019年02期)

赵琳琳,王启民[2](2019)在《采用低温烟气降低生物质层燃锅炉氮氧化物排放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少生物质燃烧所产生的NO_x排放量,采用将二次风改为低温烟气的方法,并通过fluent软件对该方法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将二次风改为低温烟气后,可以有效地减少锅炉NO_x的排放量,且随着低温烟气温度升高,NO_x排放量总体成上升趋势。(本文来源于《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徐力[3](2019)在《层燃锅炉焦炭氮转化的调控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层燃锅炉是我国工业蒸汽、冬季供暖的重要设备。2017年国家颁布的《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明确规定,到2021年供热锅炉实现NO_x超低排放。因此,如何从源头控制层燃锅炉NO_x排放、提高超低排放的经济性和系统稳定性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层燃过程具有显着的分区段燃烧特性,存在典型的化学动力、过渡、扩散叁种控制过程;如何在宽筛分煤种条件下,同步实现层燃锅炉燃烧效率提高和NO_x排放降低是问题的难点,也是技术突破的关键。为此,本文提出了燃烧优化、局部烟气再循环、渗氮改性半焦异相催化还原等技术路线,针对“层燃工业锅炉低氮燃烧技术”中涉及的技术问题开展了如下研究:首先,在小尺度单元体悬挂固定床试验系统上,以神华烟煤热解焦炭为研究对象,采用焦炭掺混石英砂的方式进行试验研究。通过改变焦炭/O_2比,分析焦炭层燃过程中氧化层和还原层的变化趋势,研究焦炭氮(焦炭N)的迁移路径和转化规律,并佐以红外热像仪在线测量焦炭层迎风面(氧化层)和背风面(还原层)的表面温度。结果表明:完整的氧化层决定焦炭层的分层情况,还原层决定NO释放和焦炭N转化规律;焦炭层的传热和焦炭-CO_2气化反应决定氧化层、还原层表面温度变化趋势的不同。其次,在水平管式炉试验系统上对神华烟煤热解焦炭进行二次气化处理(气化介质为CO_2),获得扩散控制区不同转化率的气化焦炭,研究还原层CO_2气化反应对焦炭N转化规律和焦炭燃烧的影响。通过将焦炭孔隙结构、石墨化程度与焦炭-NO反应性相关联,明确焦炭N转化与焦炭理化特性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气化焦炭还原NO和气化焦炭燃料氮向NO转化的规律,同时考察CO_2气化反应对焦炭各项反应特征参数的影响。研究发现:对焦炭进行CO_2气化处理,可以改善其孔隙结构,也会增大其石墨化程度;在惰性气氛下会强化焦炭对NO的还原能力,在燃烧条件下会提高其焦炭N转化率;长时间的CO_2气化处理不利于焦炭的稳定燃烧。再次,针对局部烟气再循环条件下一次风O_2浓度低通量高的特点,提出以O_2通量作为关键考察因素的试验手段,研究O_2通量,CO、CO_2和循环型NO浓度对焦炭层燃过程中氧化-还原分层及焦炭N转化规律的影响。以氧化层和还原层质量占比为切入点,对比分析循环烟气气相组分对焦炭层燃过程中NO释放的促进和抑制关系。结果表明:O_2通量的增加会降低还原层比重,促进焦炭NO的释放;CO和CO_2浓度的增加会降低氧化层的NO释放,但对整个焦炭层的影响不大;循环型NO的存在可以显着降低NO释放。然后,针对层燃过程中大颗粒焦炭外表面包裹灰层的特点,采用一维燃烧试验方法考察两种高灰热解焦炭(内蒙古焦炭和朔州焦炭)燃烧过程中灰层生长的影响,推断灰层剥落后焦炭燃烧反应条件的变化趋势。通过研究高灰热解焦炭在不同燃烧反应条件下的焦炭N转化率,获得灰层剥落对焦炭NO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灰层剥落的影响可以等效于反应温度,O_2浓度和环境中NO浓度的上升;反应温度和O_2浓度对不同煤种的焦炭N转化率的影响并不一致,外部NO对焦炭NO释放的抑制效果显着。随后,在一台采用提前配风方式的29MW链条炉排锅炉上进行工业试验,研究局部烟气再循环技术对锅炉负荷和N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从2号风室通入7%-10%循环率的循环烟气,可以提高锅炉负荷约3MW,降低NO排放26.96%。最后,采用尿素水溶液浸渍干燥和水平管式炉内惰性气氛高温处理的方式,通过调整尿素担载质量和高温处理时间,对神华烟煤热解焦炭进行不同程度的渗氮改性,分析焦炭中氮元素(N)含量、N的表面/内部富集情况和焦炭孔隙结构的演变,研究不同反应条件下渗氮改性对焦炭还原NO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惰性气氛下,所有渗氮焦炭对NO的还原能力都高于原始焦炭;不同渗氮焦炭对NO还原能力的差异,主要源于叁方面因素的耦合作用,分别是碳氮络合物C(N)含量的增加,N的表面富集,以及焦炭孔隙结构的堵塞。(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4-01)

赵琳琳[4](2019)在《生物质层燃锅炉低氮燃烧技术方案设计与实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生物质能具有可再生性、资源量大、环保效果好、种类多分布广、便于利用等特点,现已被广泛的应用,并逐渐取代煤炭石油。但其燃烧所产生的氮氧化物的问题仍不能忽视。为了降低生物质在层燃锅炉燃烧所生成的氮氧化物的含量,本文在燃煤层燃锅炉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生物质低氮燃烧的技术方案并将方案应用于实际锅炉当中。本文选用了一台6吨燃煤的层燃锅炉进行生物质的低氮燃烧改造,以玉米杆压块为燃料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设计了一种生物质层燃锅炉炉内氮氧化物生成预测快速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较常规计算模型更为简便、快速、且还可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性。然后对锅炉改造前生物质在层燃锅炉中燃烧进行数据测量及数值模拟计算,并根据实际测量的结果来修正计算结果,将模拟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接着对锅炉进行一次改造,在锅炉喉部区域加入占总风量20%的二次风,并将模拟计算的结果与实际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也是对计算结果准确性的验证。接下来将在炉膛喉部区通入占总风量20%的二次风改为低温烟气叁次风,此时一次风为总风量,从而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并对方案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将结果与改造前的结果进行比较。另外,将对低氮燃烧技术方案进行优化。先对叁次风烟气温度对氮氧化物生成的影响进行研究,根据得出的结果对低氮燃烧技术方案进行优化。然后对燃烧技术方案进行再次优化,在炉膛燃尽区设置两排二次风喷嘴,这样既可以保证炉膛燃尽区的烟气中可燃气体的燃尽,也可控制氮氧化物的生产。最后将优化后的设计方案应用到真正的改造中,从而使生物质层燃锅炉低氮燃烧技术得以实施并对比改造后的结果与仿真计算结果,进一步完善模型,并提出后续改造方案。改造后的锅炉在保证燃烧效率的同时可以效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它对环境保护及能源利用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沈阳工程学院》期刊2019-03-01)

罗永浩,张敏,邓睿渠,曹阳[5](2018)在《生物质层燃锅炉低NO_x燃烧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我国现有生物质层燃锅炉存在NO_x和CO排放量高的问题,建立了生物质床层燃烧和NO_x模型,进行了大颗粒燃料热解特性和焦炭异相反应过程中NO转化的实验研究,得到其动力学参数,并将单元体炉实验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针对我国炉型结构特点,提出"之"字形炉拱与空气分级相结合的改进方案。结果表明:现有敞开式炉膛结构所存在的"烟囱流"特点是造成NO_x和CO体积分数高的根源;改进后炉膛内还原区中各气体组分得到充分混合,延长了气体停留时间,从而可以取得炉内控制NO_x质量浓度的显着效果,同时可使CO充分燃尽。(本文来源于《动力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王林,王计宝,陈莹,鹿高明[6](2018)在《层燃锅炉能效定期检验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总结层燃锅炉运行状况的调研和统计,总结出影响锅炉经济运行的几个重要参数,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检验检查方法,为锅炉使用单位、锅炉检验单位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定期检验方法。(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8年38期)

韩熠,李民[7](2018)在《层燃锅炉燃烧自动优化措施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燃料成本是集中供热企业最大的成本支出,通过应用新技术节能降耗是最直接的降本增效手段。针对层燃热水锅炉自动化水平普遍偏低,调节粗放的现状,结合链条炉的实际工程案例,通过煤层厚度寻优、空气过量系数寻优、参数自学习、煤质修正等方法,一步步实现燃烧过程的自寻优,降低热损失,提升锅炉运行效率。提出火床在线监测、分仓配风和空气吹灰等后续措施,进一步拓展节能空间,让集中供热过程更加清洁、智慧、高效。(本文来源于《区域供热》期刊2018年03期)

韩玉杰[8](2018)在《层燃锅炉低氮燃烧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层燃锅炉低氮燃烧技术,这种技术为我国企业的生产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层燃锅炉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生产设备,但是在生产运行的过程中随着燃料的燃烧会释放出一些氮氧化物。我们需要利用低氮燃烧技术来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因为如果氮氧化物排出后没有经过技术加工处理,那么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污染。文章对低氮燃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本文来源于《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期刊2018年12期)

[9](2017)在《沈阳建功——层燃锅炉第九代实用节能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1.混煤分层一体机(见图1,专利号2017200703449)详情请见本刊2017年第2期第62页文章1.1适用所有带煤仓的各类层燃锅炉,包括正转链条锅炉及往复炉排锅炉。1.2兼有混煤器及分层燃烧装置的全部功能,改以前分别采购混煤器、分层燃烧装置两台设备为现今只采购一台,投资回收期大大缩短。1.3上部混煤区内的两根绞龙及下部分层区内的两根转辊,全部采用国内独家掌握和应用的通轴工艺技术(中部不设轴(本文来源于《节能》期刊2017年12期)

郭利[10](2017)在《层燃锅炉煤结焦特性判别指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工业层燃锅炉是仅次于电站锅炉的煤炭燃烧利用设备,随着各大城市集中供暖的推行,层燃锅炉的安全高效运行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层燃锅炉的运行中,结焦问题一直较为突出。目前,工业界对于层燃锅炉燃煤结焦判别的主要依据是焦渣特征等级法,由于其未充分结合煤质数据,且测定工况单一,判别方式较为粗糙。因此,本文在测定煤质特性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环境工况的实验结果,详细分析了影响层燃锅炉燃煤结焦特性的因素,并利用权重判别法分析了各七种典型影响因素的权重,并进一步提出了一种新的层燃锅炉煤结焦特性判别指数。本文选取七台河富源煤,鸡西穆棱煤,呼伦贝尔免渡河煤,鸡西叁鑫源煤,呼伦贝尔宝日希勒煤五种煤样为实验原料,通过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及显微组分分析等手段分析了其煤质特性,并在不同温度条件,不同气氛条件和不同停留时间的实验工况下研究了其结焦特性,利用扫描电镜分析(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X射线荧光分析(XRF)等手段分析煤焦特性。同时,研究了五种煤样煤灰的熔融特性,并对比了部分常用结焦(渣)判别指标的判别准确性。由煤质分析和各工况实验结果发现:随着C/H,FC/V的增加,焦渣等级随之增加,即结焦性增强,但相关性并非线性,存在极值。煤岩显微组分中,镜质组是影响煤结焦的关键成分,其含量越大,平均反射率越大,及反射率分布区间越高,煤的结焦性越强。在灰熔融特性分析方面,发现利用酸碱比,硅比,硅铝比,铁钙比,综合指数得到的结焦(渣)预测结果之间存在很大偏差,其中酸碱比和硅比的预测结果与叁角锥法测得的灰熔融特性比较一致。另外,发现外界环境条件中,环境温度对结焦特性的影响较大,高温导致煤焦石墨化程度加剧,团聚更加致密,同时非晶相共熔物生成量较大,结焦程度加深。环境气氛对结焦特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煤焦中矿物成分的转变上,而停留时间对结焦特性几乎没有影响。同时,根据所有测试及实验结果,本文利用权重分析法,得到了C/H,FC/V,镜质组含量,镜质组平均发射率,灰变形温度,酸碱比,硅比七个煤质指标对结焦特性的影响权重,进而提出了综合煤质焦渣特性指数,并给出了判别经验公式和判别界限,且进行了验证。最后,在综合煤质焦渣特性指数Rx的基础上,结合由实验得到的外界环境对结焦特性的影响情况,进一步得到了层燃锅炉煤结焦特性判别指数Rc。(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层燃锅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减少生物质燃烧所产生的NO_x排放量,采用将二次风改为低温烟气的方法,并通过fluent软件对该方法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将二次风改为低温烟气后,可以有效地减少锅炉NO_x的排放量,且随着低温烟气温度升高,NO_x排放量总体成上升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层燃锅炉论文参考文献

[1].张显涛,何旭,赵晓东.层燃锅炉节能减排技术现状[J].工业锅炉.2019

[2].赵琳琳,王启民.采用低温烟气降低生物质层燃锅炉氮氧化物排放的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徐力.层燃锅炉焦炭氮转化的调控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4].赵琳琳.生物质层燃锅炉低氮燃烧技术方案设计与实施[D].沈阳工程学院.2019

[5].罗永浩,张敏,邓睿渠,曹阳.生物质层燃锅炉低NO_x燃烧技术的研究[J].动力工程学报.2018

[6].王林,王计宝,陈莹,鹿高明.层燃锅炉能效定期检验方法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

[7].韩熠,李民.层燃锅炉燃烧自动优化措施探讨[J].区域供热.2018

[8].韩玉杰.层燃锅炉低氮燃烧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

[9]..沈阳建功——层燃锅炉第九代实用节能技术[J].节能.2017

[10].郭利.层燃锅炉煤结焦特性判别指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标签:;  ;  ;  

层燃锅炉论文-张显涛,何旭,赵晓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