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土计算分析论文_卓鹏飞,潘源

导读:本文包含了桩土计算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相互作用,模型,逐次,水闸,承载力,桥墩,土墙。

桩土计算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卓鹏飞,潘源[1](2016)在《软土地区水闸基础桩土共同作用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软土地区土体对于单桩承载能力的影响常常予以忽略或折减,一则可使得桩基在一般条件下具备一定的安全储备;二则对于复杂桩基基础节省了大量的设计分析时间。但忽略土体对于桩基承载能力的贡献往往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对于在中小型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小型工程桩或减沉复合梳桩基础更是如此。该文分析了桩基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基于水闸工程实例,类比不同规范中考虑桩土共同作用的叁类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考虑桩土共同作用后桩基承载比仅考虑单桩承载力时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提高值约为20%~40%,为初选布桩及优化桩基提供便利。(本文来源于《上海水务》期刊2016年01期)

李丽华,任增乐,肖衡林,杨超,崔飞龙[2](2014)在《世界各国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计算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墙和边坡有诸多优点,目前在世界上已有广泛的应用。世界各国对于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挡墙和边坡的设计计算分析方法采用的思路和创新点不尽相同,依据的核心原理相似。对目前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墙和边坡的3种经典方法极限平衡法、极限状态法和连续介质力学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各自的应用特点及其相应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对巴西、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国家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墙和边坡方面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比较和分析。(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4年S1期)

黄明非[3](2012)在《液化场地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计算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桩基一旦在地震中损坏,将对结构的修复和继续使用带来严重影响。目前国内外对地震作用下的桩液化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并未在结论上达成一致。我国采用m法描述桩-液化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该方法具有理论简单,计算快捷的特点,但其计算的精确性仍需要进一步讨论。本文基于m法计算理论,计算了不同条件下的桩液化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具体工作为:介绍了国内外历次地震中结构物因场地液化所造成的震害概况,总结国内外对桩液化土结构相互作用的认识;按m法计算不同液化程度、不同覆盖层密实度的桩土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了相应特征;比较了m法和P-Y曲线法对该问题描述的差异;计算桥墩进入塑性状态下的桩-液化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了其规律。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平场地和不考虑液化土对桩的主动作用下,按m法和P-Y曲线法均表现为液化现象减弱了桩身内力响应;一般地,液化程度越深,减弱越明显。m法比P-Y曲线法更为简洁,但其计算结果和P-Y曲线法相差不大,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桥墩塑性铰能够有效保护桩基础,因此塑性铰需要进行精心设计;在桥墩出现塑性铰后,桩身最大内力不再随液化程度的增加而减小。m法和P-Y曲线法均无法考虑液化土对桩的主动作用,这是该方法的一个缺陷,导致其计算结果与部分震害调查不符,因此该系列模型的应用还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2-04-01)

赵明华,杨晶,杨明辉[4](2010)在《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变截面高墩自振频率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变截面群桩基础高墩的几何特性,将桥墩与群桩基础简化为空间整体,在考虑桥墩变截面特性及桩土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提出群桩基础变截面桥墩分析模型;将分析模型分解成群桩基础的刚体变形与桥墩的弹性变形两个部分,分别基于能量法与有限单元法求解相应的自振频率,并采用Southwell频率合成法,将整体计算模型表示成两个部分的合成,从而导出变截面桥墩的自振频率,通过算例证明该方法的实用性,并分析了桥墩参数对自振频率的影响,获及了一些定性的结论。结果表明,变截面高墩自振频率的计算分析中,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不容忽视,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和桥墩本身的非线性更符合工程实际。(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0年08期)

张波[5](2006)在《大比例桩—土—框架结构模型相互作用试验与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问题是近几十年来地震工程领域中的前沿课题之一,国内外就相互作用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主要有理论研究、计算分析以及试验研究,其中试验研究进行得相对较少,而关于计算分析与试验的对照研究则更少。对计算分析和试验研究进行对照研究,一方面通过计算分析来验证试验方案的可行性及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试验研究为计算分析提供合理、必需的参数,为验证计算方法服务,从而积极推动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研究从科学领域进入工程实际领域,将科学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本文主要开展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1)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概括总结,评述了国内外开展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的现状与发展水平,对桩基-土-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2)对模型试验的场地土进行了动力特性试验研究。运用最新引进的循环单剪系统,对场地内各层土分别进行循环单剪试验,确定了场地各土层的动力特性指标,为下文针对结构-地基相互作用体系进行建模和计算分析提供必要的参数,并为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合理性提供验证依据;(3)以桩基-土-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试验为基础,结合通用有限元软件MARC,对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体系进行有限元计算建模的一些问题作了研究,主要包括土体动力本构模型的选用、土体与桩基交界面上的状态非线性模拟及网格划分等;(4)按照本文的建模原则和计算方法,对桩基-土-上部结构相互作用体系进行叁维有限元计算分析,计算中土体采用等效线性模型,利用面-面接触单元考虑土体与结构交界面的状态非线性。计算得到相互作用体系的基频及牵引释放时程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所采用的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是合理可行的。通过计算分析表明,在进行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计算分析时,忽略土体的材料非线性是不合适的,考虑与不考虑接触对SSI体系的地震反应影响似乎并不大;(5)从计算分析和试验相结合的角度探讨考虑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时,体系地震反应的有关规律,主要从体系位移、速度、加速度、桩身等效应力、桩身应变、桩土接触压力及摩擦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规律性结果进行了归纳。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体系地震反应的影响是很显着的,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有必要对刚性地基假定作出改进。本文摸索了一套利用通用有限元程序(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6-08-11)

秦义新[6](2005)在《考虑桩土滑移的单桩沉降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桩顶施加小荷载时,桩顶部砼受到压缩而产生桩身位移,桩上部侧阻力得以发挥;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大,桩土位移由上到下逐渐产生,桩侧阻力也自上而下逐渐发挥直至桩底,此时桩端位移出现,随之出现桩端阻力,这个过程直到桩破坏才结束。可见:桩身侧阻力与端阻力是异步发挥的,且桩身承载力随桩顶沉降的增大是逐渐提高的。但在下列情况下桩土却极易发生滑移:纯摩擦桩;支撑为硬持力层,但沉渣较厚;超长桩,桩身压缩量大;受循环震动荷载作用的桩。本文正是研究桩土出现滑移时的单桩沉降问题。 首先,根据实际工程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遇到的一些工程实例,并据此对桩土滑移做了一个定义,对其产生、危害及处理做了总结。为了计算单桩沉降,本文总结了前人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比较并选用了荷载传递法为本文的计算方法。 其次,分析了产生滑移的土的基本性质,然后建立了本文的计算模型,即桩侧土采用叁折线软化模型,而桩端土采用双折线硬化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全面地求解了:①桩侧土全为弹性,②桩侧土处于弹性和滑移组合,③桩侧土处于弹性、滑移和残余应力组合这叁种情况下并考虑桩端处于不同本构模型下的单桩沉降计算公式。本文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导致桩土滑移的影响因素。 再次,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桩的沉降特点,本文通过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土体本构模型采用Drucker-Prager弹塑性模型,桩体为线弹性模型,桩土接触采用库仑摩擦形式,接触单元选用有限元程序自带的TARGE169和CONTAC172组成的接触对。桩和土体采用四结点等参单元(PLANE42单元),并考虑自重初始应力场,桩顶荷载施加模拟静载试验的加载方法。据此建立模型,计算了不同桩长、桩径、桩端土弹模和桩侧土弹模下桩的沉降的发展趋势。 最后,本文综合宁波某工程的实际情况,得出相应的计算参数,并计算出在一定荷载作用下的桩顶沉降,得出对应的Q-S曲线,以此和实际试验所得的Q-S曲线比较,结果证明符合良好。(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5-02-01)

娄奕红,彭俊生[7](2003)在《桩土相互作用的砂箱模型试验及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用有限元 无界元耦合的方法计算大变形条件下桩 土耦合体系的应力和变形.在桩与土接触的界面上设置了一种有厚度的接触面单元,它可以与土体的弹塑性模型相衔接,能合理地反映接触面及其邻近区域剪切破坏带中的变形性状.计算结果与现场观测数据吻合较好,说明该计算方法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刘铮,孙俊[8](1996)在《考虑承台—桩—土共同工作的桩基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桩基础设计中桩、土反力的计算问题.计算中将土反力及桩顶反力均视为未知量,用逐次逼近法计算上反力及拉顶反力.此法将考虑承台-桩-土共同工作,充分发挥桩间土的承载作用.使设计趋于合理、经济.(本文来源于《云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1996年04期)

桩土计算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墙和边坡有诸多优点,目前在世界上已有广泛的应用。世界各国对于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挡墙和边坡的设计计算分析方法采用的思路和创新点不尽相同,依据的核心原理相似。对目前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墙和边坡的3种经典方法极限平衡法、极限状态法和连续介质力学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各自的应用特点及其相应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对巴西、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国家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墙和边坡方面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比较和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桩土计算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卓鹏飞,潘源.软土地区水闸基础桩土共同作用计算分析[J].上海水务.2016

[2].李丽华,任增乐,肖衡林,杨超,崔飞龙.世界各国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计算分析方法[J].施工技术.2014

[3].黄明非.液化场地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计算分析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

[4].赵明华,杨晶,杨明辉.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变截面高墩自振频率计算分析[J].岩土力学.2010

[5].张波.大比例桩—土—框架结构模型相互作用试验与计算分析[D].湖南大学.2006

[6].秦义新.考虑桩土滑移的单桩沉降计算分析[D].浙江大学.2005

[7].娄奕红,彭俊生.桩土相互作用的砂箱模型试验及计算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

[8].刘铮,孙俊.考虑承台—桩—土共同工作的桩基计算分析[J].云南工业大学学报.1996

论文知识图

计算结果界面有限元网格加固区桩、土相互作用与桩帽应力分析桩靴基础在土壤中的破坏模式动力特性分析计算模型5桩土接触对Fig.5Soilandp...

标签:;  ;  ;  ;  ;  ;  ;  

桩土计算分析论文_卓鹏飞,潘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