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藻论文-杨春娣,张蕊,冯秀芝

金鱼藻论文-杨春娣,张蕊,冯秀芝

导读:本文包含了金鱼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仙,金鱼藻,景观水体,修复

金鱼藻论文文献综述

杨春娣,张蕊,冯秀芝[1](2019)在《水仙金鱼藻组合植物秋冬修复景观水体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修复技术是污染景观水体治理和修复的重要手段。生态修复处理系统中水生植物的构建也已经成为环境领域和水生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采用室内试验和现场观测相结合的方式探讨组合植物金鱼藻和水仙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金鱼藻和水仙这一植物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其中对总氮的最佳去除效率达42%,对总磷的最佳去除效率达87%,对COD的最佳去处效率达33%。(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16期)

武闯,张劲,聂梓源,张静,张明志[2](2019)在《不同密度金鱼藻自然腐解时的水体氮素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沉水植物腐解过程中的氮素释放规律及其对上覆水的冲击影响,可以为沉水植物的科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为了研究季相交替时期不同密度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腐解过程的氮素释放及其对上覆水中溶解氧、总氮、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作者通过实验室模拟的方法,在烧杯中进行金鱼藻的浸泡试验,以不同密度梯度的金鱼藻浸泡作对比,不放金鱼藻的烧杯做空白对照,测定水体中的各氮素含量以及水体相关的物理指标。结果表明,随时间的增加,实验组的上覆水总氮含量急剧上升,且上覆水总氮含量随着浸泡密度的升高而增高;同时,上覆水溶解氧含量在36 h后均迅速降低至0.04 mg/L左右。实验组中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均在8 h时达到峰值(分别为0.35、0.075 mg/L左右)后分别迅速下降至0.1、0.01 mg/L水平以下。各组上覆水氨氮和总氮含量则在4 h时就达到峰值(氨氮分别为3.83、8.78、13.40 mg/L,总氮分别为11.08、23.87、36.78 mg/L),氨氮随后持续降低至1.0 mg/L,总氮持续降低至1.5 mg/L,至实验结束时达到最小值。金鱼藻腐解的氮素释放量与其生物量密度呈现正相关关系,且金鱼藻腐解会使其上覆水的总氮和氨氮含量在4 h内达到最大,而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则在8 h达到最大值。因此,金鱼藻种植密度适宜控制在鲜重10 g/L以内,且季相交替时,应及时收割金鱼藻残体。(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姬亚丽[3](2019)在《Trizol试剂法提取金鱼藻总RNA的技术方法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Trizol试剂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总RNA提取方法,由于基因的表达在不同植物或同种植物的不同组织中具有特异性,同种方法很难应用到所有植物中来获得高质量的总RNA,而由于水生植物叶片通常较薄,沉水叶片又常裂为丝状等特点。和陆生植物相比,在提取水生植物总RNA的过程中,经常出现RNA降解的问题。文章以金鱼藻为实验材料,对Trizol法提取金鱼藻总RNA过程中的若干关键步骤进行了探索,优化了适用于提取金鱼藻总RNA提取的实验方法,得到了可用于转录组分析的高得率、纯度好和完整性高的总RNA,为深入开展后续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保障。(本文来源于《高原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姜小玉,赵闪闪,褚一凡,陈艳,李杲光[4](2019)在《氮浓度对铜绿微囊藻、大型溞和金鱼藻叁者相互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氮浓度对生物操纵和草-藻竞争的影响,选取铜绿微囊藻、大型溞和金鱼藻分别作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沉水植物的代表,在温度25℃,光强2600 lx,光暗比14h﹕10h,磷浓度1.5 mg/L时,研究5种氮浓度(0.5、2、4、8和16 mg/L,用KNO3溶液配制)下,溞-藻,草-藻和溞-草-藻共培养时各自的增长率和培养液中氮磷削减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单独培养铜绿微囊藻时,氮浓度控制在1.97 mg/L以下,可有效降低培养液中藻的增长率。在溞-藻共培养时,大型溞有效控藻的氮浓度范围为0.5—4 mg/L;在草-藻共培养时,有效控藻的氮浓度范围为0.5—2 mg/L,对应氮浓度下(0.5和2 mg/L),实验末期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分别是溞-藻共培养的23.89%和21.51%,控藻效果更好;在溞-草-藻叁者共培养时,有效控藻的氮浓度范围为0.5—16 mg/L,且氮浓度为0.5—4 mg/L时,大型溞和金鱼藻的增长率均显着大于铜绿微囊藻,铜绿微囊藻的增长率均为负值,控藻效果最好。大型沉水植物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生物操纵的控藻效果,减少水中氮磷含量,长期有效地改善水质。(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毛一博,陈天睿,裴璐,李浩正[5](2019)在《农药多菌灵对黑藻和金鱼藻的叶绿素、蛋白质、还原糖含量影响对比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农药在促进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而藻类对农药反应较为敏感,在此背景下,选用阈值浓度(有效成分浓度0.5mg/L)的多菌灵溶液对黑藻和金鱼藻进行了培养实验,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黑藻与金鱼藻的叶绿素、蛋白质、还原糖含量以及水体的色度、浊度进行了测定,使用COD快速测定仪对水体的COD进行了测定,初步得出了多菌灵对以上两种藻类的主要影响以及两种藻类对多菌灵的抗逆性强弱。(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文双喜,王毅力[6](2018)在《水培实验中不同粒径纳米TiO_2对金鱼藻种子发芽和植株生长和生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二氧化钛(TiO_2-NPs)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纳米材料之一,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污泥以及地表水体中已均有检出,进入到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中的TiO_2-NPs会在湿地生物、基质、水体之间进行迁移转化和归趋。目前针对TiO_2-NPs对湿地植物金鱼藻的毒性研究很少。本文采用水培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粒径TiO_2对金鱼藻种子发芽和植株生长的影响,解析了TiO_2-NPs对金鱼藻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各粒径TiO_2-NPs对金鱼藻种子的发芽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发芽率、发芽幼苗重量、发芽指数、发芽势和活力指数的降低,且粒径越小、浓度越高对金鱼藻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越强,4 nm、20 nm和50 nm的TiO_2-NPs对金鱼藻种子发芽的半数有效浓度(EC_(50))分别为1 180、1 520和1 810 mg·L~(-1)。TiO_2-NPs对金鱼藻植株的毒害作用表现为叶片失绿发黄、脱落,植株呈萎焉状,并且TiO_2-NPs的粒径越小、浓度越高毒害作用越明显。随TiO_2-NPs浓度升高,处理后金鱼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植株体内的Mg含量均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均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则先升高后降低,而且越小粒径的TiO_2-NPs对金鱼藻的处理效果越明显。3种粒径的TiO_2-NPs均能进入金鱼藻体内,粒径越小、浓度越高进入的量越多。综上表明,TiO_2-NPs对金鱼藻种子发芽和植株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粒径越小、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本文来源于《生态毒理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徐业义[7](2018)在《用金鱼藻定量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金鱼藻为实验材料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可以在短时间内观察到实验结果,通过计数单位时间内释放的气泡数可定量检测环境因素与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教学》期刊2018年09期)

刘晓波,高奇英,朱文君,赵燕,沈文钢[8](2018)在《苦草与金鱼藻对水体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黑臭河道污染的紧迫现状,通过研究金鱼藻及苦草对流动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探究在河道中构建原位生态修复系统以净化水质的可行性,并讨论了HRT及DO与污染物去除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HRT为24h时金鱼藻去除率较高,对COD、NH3-N、TN及TP去除率分别达到75.81%、81.63%、77.09%及74.46%;HRT为24h时去除效果显着优于HRT为12h时;HRT与DO是限制生态修复系统水质净化能力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18年S2期)

姜小玉,杨佩昀,王洁玉,赵闪闪,褚一凡[9](2018)在《大型溞和金鱼藻对叁种微藻增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生物操纵和恢复水生植被的抑藻效果,分别以大型溞(Daphnia magna)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作为浮游动物和大型沉水植物的代表,以小环藻(Cyclotella sp.)、小球藻(Chlorella vugaris)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作为浮游植物的代表,在温度25℃、光照度2 600-3 000 lx和光暗比14 h∶10 h的条件下,研究叁种藻共培养和单一加入大型溞、金鱼藻以及同时加入大型溞和金鱼藻时各自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叁种藻共培养时,最终铜绿微囊藻占总藻细胞数的95.9%,成为优势种;单一加入大型溞或金鱼藻时,叁种藻的增长被显着抑制,特别是铜绿微囊藻,最终小球藻占优势,单一加入大型溞的抑制效果更好;同时加入大型溞和金鱼藻时,大型溞的数量增加了55.6倍,金鱼藻的质量增加了42%,叁种藻提前进入衰减状态,小环藻、小球藻和铜绿微囊藻达到最大藻细胞密度时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6.02%、-5.46%、99.91%,大型浮游动物和沉水植物的联合作用能更好地控制浮游藻类的增殖。(本文来源于《淡水渔业》期刊2018年04期)

姜小玉[10](2018)在《氮、温度和光照对大型溞-金鱼藻-铜绿微囊藻叁者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淡水和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水质问题,并导致水华频发。铜绿微囊藻是常见的水华优势种,属于非固氮蓝藻。生态修复是有效控制水华的最佳途径。水生植被的恢复重建和生物操纵技术是两种常见的生态修复方式,但其控藻效果受到水体氮浓度的限制,同时受到温度、光照等重要生态因子的影响。为了阐明氮、温度和光照对水生植物和生物操纵控藻效果的影响机制,我们构建了溞-草-藻水生微宇宙模型,进行了相关研究,为水华的治理提供重要依据。本文选取大型溞、金鱼藻和铜绿微囊藻分别作为浮游动物、沉水植物和浮游植物的代表,研究5种氮浓度下,溞-藻,草-藻和溞-草-藻共培养时各自的增长率和培养液中氮磷削减率的变化以及不同温度、光照强度和光暗比对浮游动物和沉水植物控藻效果的影响。结果如下:(1)在温度25℃,光强2600 lx,光暗比14 h:10 h,磷浓度1.5 mg/L,及氮浓度梯度为0.5、2、4、8、16 mg/L的条件下:(1)用不同氮浓度梯度的BG-11培养液单独培养铜绿微囊藻时,氮浓度控制在1.97mg/L以下,可有效降低培养液中藻的增长率。实验末期(15 d),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维持在1.86×10~7 cells/mL以下,藻类无法持续增长。(2)当大型溞和铜绿微囊藻共培养时,大型溞有效控藻的氮浓度范围为0.5-4 mg/L。此时,铜绿微囊藻的增长率显着低于其他氮浓度处理组,而大型溞的增长率则与之相反。实验末期(15 d),铜绿微囊藻生长速率减慢,细胞密度维持在2.98×10~6 cells/mL以下。(3)当金鱼藻和铜绿微囊藻共培养时,有效控藻的氮浓度范围为0.5-2 mg/L,对应氮浓度下(0.5和2 mg/L),实验末期(15 d),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分别是溞-藻共培养的23.89%和21.51%,控藻效果更好;(4)当大型溞、金鱼藻和铜绿微囊藻共培养时,有效控藻的氮浓度范围为0.5-16mg/L,且氮浓度为0.5-4 mg/L时,铜绿微囊藻的增长率显着低于大型溞和金鱼藻,且均为负值,控藻效果最好。草-藻竞争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生物操纵的抑藻效果,减少水中氮磷含量,长期有效地改善水质。(2)在光强2600 lx,光暗比14 h:10 h,氮磷浓度同(1),温度梯度为15、20、25、30℃的条件下,进行溞-草-藻共培养实验:温度为15-25℃,氮浓度为0.5-4mg/L时,铜绿微囊藻的增长率低于大型溞和金鱼藻,抑藻效果显着。但温度为15-20℃时,培养液中氮磷的削减率较小。温度为30℃时,大型溞生长较差,增长率低于150%;氮浓度为4-16 mg/L时,铜绿微囊藻爆发式增殖,不能被有效抑制,水体呈蓝绿色。(3)在温度25℃,光暗比14 h:10 h,氮磷浓度同(1),光强梯度为1600、2600、3600、5000 lx的条件下,进行溞-草-藻共培养实验:光强为1600-3600 lx,氮浓度为0.5-4 mg/L时,铜绿微囊藻的增长率低于大型溞和金鱼藻,抑藻效果较好。但光强为1600 lx时,对培养液中氮磷的削减较差。光强为5000 lx时,铜绿微囊藻增长较快,随氮浓度增大,其增长率逐渐增大,而金鱼藻增长率与之相反,水体较为浑浊,不能有效抑藻。(4)在温度25℃,光强2600 lx,氮磷浓度同(1),光暗比梯度为10:14、12:12、14:10、16:8的条件下,进行溞-草-藻共培养实验:光暗比为10 h:14 h时,金鱼藻生长较差,增长率均在15%以下,且不利于培养液中氮磷的削减。光暗比为12 h:12h和14 h:10 h,氮浓度为0.5-4 mg/L时,铜绿微囊藻的增长率低于大型溞和金鱼藻,抑藻效果显着。光暗比为16 h:8 h,氮浓度为2-16 mg/L时,大型溞、金鱼藻和铜绿微囊藻的增长率没有显着差异,抑藻效果较差。(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金鱼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沉水植物腐解过程中的氮素释放规律及其对上覆水的冲击影响,可以为沉水植物的科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为了研究季相交替时期不同密度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腐解过程的氮素释放及其对上覆水中溶解氧、总氮、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作者通过实验室模拟的方法,在烧杯中进行金鱼藻的浸泡试验,以不同密度梯度的金鱼藻浸泡作对比,不放金鱼藻的烧杯做空白对照,测定水体中的各氮素含量以及水体相关的物理指标。结果表明,随时间的增加,实验组的上覆水总氮含量急剧上升,且上覆水总氮含量随着浸泡密度的升高而增高;同时,上覆水溶解氧含量在36 h后均迅速降低至0.04 mg/L左右。实验组中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均在8 h时达到峰值(分别为0.35、0.075 mg/L左右)后分别迅速下降至0.1、0.01 mg/L水平以下。各组上覆水氨氮和总氮含量则在4 h时就达到峰值(氨氮分别为3.83、8.78、13.40 mg/L,总氮分别为11.08、23.87、36.78 mg/L),氨氮随后持续降低至1.0 mg/L,总氮持续降低至1.5 mg/L,至实验结束时达到最小值。金鱼藻腐解的氮素释放量与其生物量密度呈现正相关关系,且金鱼藻腐解会使其上覆水的总氮和氨氮含量在4 h内达到最大,而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则在8 h达到最大值。因此,金鱼藻种植密度适宜控制在鲜重10 g/L以内,且季相交替时,应及时收割金鱼藻残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鱼藻论文参考文献

[1].杨春娣,张蕊,冯秀芝.水仙金鱼藻组合植物秋冬修复景观水体的可行性研究[J].山东化工.2019

[2].武闯,张劲,聂梓源,张静,张明志.不同密度金鱼藻自然腐解时的水体氮素响应[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

[3].姬亚丽.Trizol试剂法提取金鱼藻总RNA的技术方法改进[J].高原科学研究.2019

[4].姜小玉,赵闪闪,褚一凡,陈艳,李杲光.氮浓度对铜绿微囊藻、大型溞和金鱼藻叁者相互作用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19

[5].毛一博,陈天睿,裴璐,李浩正.农药多菌灵对黑藻和金鱼藻的叶绿素、蛋白质、还原糖含量影响对比及分析[J].绿色科技.2019

[6].文双喜,王毅力.水培实验中不同粒径纳米TiO_2对金鱼藻种子发芽和植株生长和生理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18

[7].徐业义.用金鱼藻定量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强度的影响[J].生物学教学.2018

[8].刘晓波,高奇英,朱文君,赵燕,沈文钢.苦草与金鱼藻对水体污染物的去除效果[J].给水排水.2018

[9].姜小玉,杨佩昀,王洁玉,赵闪闪,褚一凡.大型溞和金鱼藻对叁种微藻增殖的影响[J].淡水渔业.2018

[10].姜小玉.氮、温度和光照对大型溞-金鱼藻-铜绿微囊藻叁者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

标签:;  ;  ;  ;  

金鱼藻论文-杨春娣,张蕊,冯秀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