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继刚[1]2004年在《ZXSS10 A200内存数据库快速索引算法的实现》文中认为本文实现的多种快速索引算法,是为了提高内存数据库的访问效率,更加满足实时操作需要,主要的难点是hash索引冲突域增多会影响访问效率,索引关键字不全的情况下怎样快速得到需要查找的数据。 本文所讨论的ZXSS10 A200内存数据库快速索引算法是应用在ZXSS10 A200内存数据库系统中。由于采用标准C语言进行了开发,所以具有可扩展性、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目前,本文实现的索引算法已经能够满足ZXSS10 A200中数据表索引需求,能够满足内存数据库的性能要求,能够体现内存数据库的快速高效,随着更好的索引算法的出现,内存数据库系统性能将会得到更好的提高。
赖亚寒[2]2005年在《电信下一代网络(NGN)技术及应用探讨》文中研究表明下一代网络(NGN)是目前电信领域最热门的名词之一,它涉及到IP技术、多媒体技术、传输技术等多个领域。虽然下一代网络技术仍然存在不同的观点和争论,但是以软交换为核心的NGN技术逐渐成为业界的共识,被认为是下一代网络的发展趋势。本文作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论着,并在国内外通信设备制造公司工作过程中,在NGN技术发展方面,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观点,提出了目前电信网络向下一代网络过渡的理想方案。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NGN发展的背景和各方对其的定义,然后系统介绍了支持电信网演进的NGN基本原理、体系结构、协议标准,对SIP和H.323协议进行了比较,并结合卫通公司NGN工程介绍了其组网方式和演进策略。 本文是论文作者根据在中兴公司工作时参与的一个具体研究实验项目—中国卫通NGN实验网而完成的。这个项目是一个实验性和商用性相结合的项目。通过此项目,为中国卫通准备实施的NGN商用网搭建奠定了基础。作者全程参与了此项目的设计,并运用所学知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为设计的最终定稿做出了贡献。
黄欣[3]2007年在《H.248协议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随着数据通信和IP业务的迅速发展,以分组交换为基础的IP网络由于其简单性和开放性,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根据现在IP网络的发展,专家预计未来的各项电信业务将统一在IP网络上,并由此提出下一代网络(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的概念。NGN网络以分组交换网为核心,以传送语音、数据、多媒体综合业务为目标,可以完成实时应用或非实时应用。它可以与现有各种网络进行互通,并逐渐走向融合和统一,它兼容现有的电信业务和Internet服务,并为快速提供新的业务创造了有利环境。其中H.248协议为该网络架构下实现语音通信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协议。本人以H.248协议在通信网的应用为研究课题,通过参与中兴通讯ZXSS10 SS1b软交换设备的H.248协议测试工作,对软交换设备ZXSS10 SS1b设计原理以及H.248在通信业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研究。依照公用电话语音通信的各种业务规范,对ZXSS10SS1b利用H.248协议实现的通信业务进行了严格的测试,完善了H.248协议的应用流程,使之满足现有通信业务要求。并提出了在H.248协议下,通过修改媒体网关音资源数据,从而改变用户信号音的新思路。通过测试表明,H.248协议能够在IP网络上实现现有的公用电话语音业务,且具备更好的扩展性。
王宏[4]2010年在《网络通信中的软交换及软交换实验程序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现代通信领域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投入更让这信息时代加快了步伐,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电信的概念和体系,多种网络的融合已成为当今网络发展的大趋势。随着人们对宽带多媒体业务和数据业务的需求持续增长,传统的交换网络不能快速创建并部署功能;不能承载话音/数据/视频/综合多媒体业务;业务网络采用封闭、垂直体系结构。传统网络因为这些技术能力的限制,不能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因此,电信网络向现代通信网络(NGN)的演进将是必然的。软交换技术是NGN的核心,软交换技术将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将业务与承载网/接入方式相分离,能有效的解决目前PSTN电话网、数据网及移动电话网的融合。随着软交换不断的得到重视,与其相关的协议也不断地完善和成熟起来,软交换与业务应用之间的控制与联系是通过协议和接口来实现的,其中SIP协议已成为现代通信网络中的核心控制协议之一。由于软交换技术在目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许多科研机构都投入到其中来了,我们云南大学信息学院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网络通信与无线通信技术实验室也加入到这方面的开发与研究。本文主要完成的工作有:第一章综述了现代通信网络的发展背景、结构、现状。第二章介绍了交换技术的发展,重点研究了软交换技术和网络通信与无线通信技术实验室的中兴公司ZXSS10 SS1b软交换系统平台,介绍了其体系结构、工作原理、系统功能、主要接口与协议、第叁章对SIP会话初始化协议和SDP会话描述协议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并形象直观的给出了SIP会话过程中SIP消息的具体内容和交互时序。第四章在ZXSS10 SS1b软交换系统平台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SIP基础实验和两个SIP综合实验,就PJSIP协议栈的应用作了一些研究。介绍ZXSS10 SS1b的系统特点、技术指标及参数计算分析。为高校通信与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现代通信实验室、开设相关实验提供了有效方案。
李志刚, 张军利[5]2008年在《山西铁通软交换组网与实现》文中提出本文描述了软交换网络与其它电信网络的互连以及软交换组网应注意的问题,针对山西铁通网络现状,提出山西铁通软交换组网思路及具体实现方式。
杨金生[6]2012年在《吉林市NGN承载网改造方案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电信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拥有着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本课题就是在此背景下,针对吉林市NGN网络的特点,对吉林市NGN网络进行改造,提出了现有华为NGN和中兴NGN双网对接的改造方案。达到吉林市电信网和互联网的融合。从而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发挥NGN的优势,最终为吉林联通节约成本等现实意义。本课题主要完成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深入研究了国内外现有NGN网络现状,根据吉林市NGN网络的自身特点,着重分析了中兴NGN网络的结构原理和相关网元的工作原理,从而对中兴NGN和华为NGN的双网融合设计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对当前的中兴承载网和华为承载网所呈现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深入讨论了原有NGN网络的拓扑结构,并且对业务层、控制层、承载层、接入层这四层结构的功能和相对应的网络协议进行详细的介绍。另外在此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基于原有承载网网络的改造方案。该方案本着简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安全性,为公司提供新的业务增长点的原则想法进行设计的。第叁,针对降低网络复杂度,提高系统可维护性、提高承载网的容灾能力,以及对两个承载网对接设计要求,提出了新的NGN网络改造方案,设计了冗余的网络拓扑,确定了网络升级叁步走的实施计划。最后依据计划对现有的NGN网络进行实际改造,保证施工的顺利完成。最终,依据NGN承载网的改造方案,确定测试方案,该方案主要对设备冗余备份的热插拔测试、承载性能测试和承载网的冗余安全测试这叁方面进行测试。从热插拔的测试情况上看,倒换成功率达到100%,倒换丢包几乎为0,倒换平均时间小于6分钟。从承载性能上看,不同局之间网络平均时延均小于15ms,网络平均抖动也均小于4ms,网络平均丢包率均小于0.04%,网络性能表现为优秀。另外,从冗余安全测试角度,在网络中断0.3—0.5ms后,不同分局的测试PC机均能建立重新的连接,说明路由倒换正常。通过测试结果的说明,本课题的NGN网络的改造方案可以实现通信网和互联网之间的互通,实现了二网融合的实际需求。同时,该方案也为吉林联通的业务转型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日后吉林联通的叁网融合的改造提供很好的网络支撑平台,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网络体验和优良的网络服务。
佘东, 赵东风[7]2011年在《基于ZXSS10 SS1b软交换的SIP终端会话设计》文中提出软交换技术是现代交换技术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其开放的体系结构支持多种信令协议,而SIP协议是其中重要协议之一,主要用于实现实时会话通信。通过对软交换体系结构的介绍以及软交换中SIP协议的应用分析,利用中兴公司的ZXSS10 SS1b软交换控制设备实现了在实验室条件下的SIP终端会话设计,给出了具体的设计过程及实验结果,为高校通信与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现代通信实验室、开设相关实验提供了有效方案。
贾姝颖[8]2004年在《ZTE-A200后台112测量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的关键技术。ZTE Softswitch的产品之一接入网关在软交换系统中处于边缘层,负责将模拟Z接口用户接入IP网。它包括前台与后台两部分,后台实现告警、112测试等功能,通过基于TCP/IP的以太网与前台互联。 本文研究基于接入网关A200后台的112测量系统的开发实现。系统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架构,采用面向对象语言Delphi编制服务器和客户端程序。客户端接收用户命令,将命令通过通信承载模块发给服务器;服务器进程设计了两个线程,分别等待即测和例测请求。即测任务即时发给前台处理;例测任务写入数据库(基于桌面数据库Database Desktop),定期检查到时任务提交给前台处理,处理结果写库保存,供客户端查询。
徐文云[9]2011年在《基于NGN技术的电信呼叫中心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电信网、计算机网络和有线电视网叁网融合的趋势日趋明显,基于语音板卡或交换机的传统呼叫中心已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基于软交换技术、IP承载的下一代呼叫中心(NGCC)应运而生。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技术(NGN)的核心技术之一,为电信业务网与承载网的分离以及各业务网的融合提供了可能。本文结合重庆电信10000号客服中心的建设,构建NGCC的体系结构、系统架构,详述了系统架构中的主要设备功能、设备间互通的协议。利用软交换、光缆传送、宽带接入等NGN的分解技术完成基于NGN技术的重庆电信呼叫中心的组网设计。重庆电信NGCC组网采用的是混合组网方式,平台系统采用双网双平面的网络结构,每台服务器都同时连接到两台主干网络交换机和软交换设备上,总呼叫中心平台采用双中心的系统构架,有效地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NGCC平台系统设计部分,交换机、排队机等核心设备的很多功能通过软件来实现,省去了大量的硬件投资,节约了成本。平台系统采用了Parlay API和虚拟呼叫中心技术,可在一个呼叫中心主平台上实现昂贵资源的多企业共享,为企业提供强大的外包能力,系统还增加了对视频的支持。实时、非实时媒体的路由排队策略的合理设计,使用户和坐席间的交互流程得以进一步优化。NGCC业务与应用子系统的设计,对提高坐席的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客服中心的效益起到很好的保证作用。NGCC软件设计部分主要做了NGCC软件结构和数据库结构设计,根据所提出的路由排队策略,设计了路由排队程序流程图,实现了用户以最合理的方式找到最合适的坐席,NGCC系统以最合理的方式处理用户呼叫,解决了多媒体融合的问题,达到网络互通的目的。
吕旭红, 王静[10]2004年在《中兴软交换组网及业务介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当今国际上最热点、最尖端的新技术,软交换可使运营商更灵活、更快捷、更稳定地提供电信服务。中兴通讯自1998年即投入下一代网络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并全程参与了中国五大运营商所开展的软交换项目建设,是目前全球拥有最全软交换产品系列的公司之一。中兴通讯本着"
参考文献:
[1]. ZXSS10 A200内存数据库快速索引算法的实现[D]. 徐继刚. 南京理工大学. 2004
[2]. 电信下一代网络(NGN)技术及应用探讨[D]. 赖亚寒. 四川大学. 2005
[3]. H.248协议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D]. 黄欣. 南京理工大学. 2007
[4]. 网络通信中的软交换及软交换实验程序设计[D]. 王宏. 云南大学. 2010
[5]. 山西铁通软交换组网与实现[J]. 李志刚, 张军利.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8
[6]. 吉林市NGN承载网改造方案的设计与实现[D]. 杨金生. 吉林大学. 2012
[7]. 基于ZXSS10 SS1b软交换的SIP终端会话设计[J]. 佘东, 赵东风. 通信技术. 2011
[8]. ZTE-A200后台112测量系统设计与实现[D]. 贾姝颖. 南京理工大学. 2004
[9]. 基于NGN技术的电信呼叫中心设计与实现[D]. 徐文云. 电子科技大学. 2011
[10]. 中兴软交换组网及业务介绍[J]. 吕旭红, 王静. 通信世界. 2004
标签: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论文; 内存数据库论文; 下一代网络论文; 软交换论文; 组网技术论文; 技术协议论文; 通信论文; 奔驰a200论文;